10月3日上午,銅鼓鄉舊縣壩村鑼鼓喧天,彩旗飄飄,村裡的鄉親早早就聚在村口敲鑼打鼓,等待一批特殊客人的到來。這幾位客人不僅是他們的恩人,也是他們的親人。他們之間有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去聽聽。
來到村口,一條紅色的歡迎橫幅下,聚集著很多鄉親,他們正在翹首以盼。
銅鼓鄉舊縣壩村 村民:他們為我們村上做了不少的事,我們要用這種方式歡迎他們回家。
銅鼓鄉舊縣壩村 村民:專門從深圳開了20多小時的車趕回來,感謝他們,我們雖然沒認識過,但是說她在我們心中像親人一樣。
9點一刻,幾位知青如約而來,時隔42年,笑容、熱淚、擁抱、暢談、傾訴,時光仿佛又到了那段燃情歲月。
我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們太熱情了,你還記得當年不,記得起,記得這些熟面孔不,很多都記得到,這是王嫂,這是小孫,非常感謝他們,感謝各位鄉親們的熱情款待,謝謝你們。
在鄉親們的帶領下,吳必蓉、焦興秀回到了她們曾經勞動居住的地方。42年前,她們在這裡勞動工作4年,這裡有她們最青春、最難忘的回憶。
知青 吳必蓉:這就是我們的過去,我們下鄉在這裡呆了4年,當時就住在這裡啊,就是,我們三個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這裡4年多,回到儀隴感覺變化大不大,大的很,簡直是山清水秀美的很,我們現在進去看一下,就從這裡進去。
當年的老房子,如今已經破敗了,但是在她們的心中,這裡卻是她們永遠的「家」。40多年前,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她們不可磨滅的青春印記和揮之不去的知青情結。四十多年一晃而過,當年風華正茂小姑娘,如今已是兩鬢泛霜的花甲老人。焦興秀阿姨說,這麼多年來,她時時惦記著故鄉的發展和變化,現在退休了,第一時間約上好姐妹一起來「圓夢」。
知青 焦興秀:才來的時候我們都才10多歲,也不會煮飯也不會燒柴火,我們什麼都不會。都是我們這些父老鄉親當時來支持我們,教我們怎麼燒火做飯那些,感謝。(記者:你們現在為什麼想到回來呢?)我們在這裡住了4年肯定有深厚的感情,特別是父老鄉親。我們在這裡學了很多很多的東西,現在回來看到我們的第二故鄉變化這麼大,山清水秀的,我們還是很幸福的,看到現在這麼好,非常高興,謝謝你們。
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大家都感到格外親切。村民回憶說,這些知青們不怕苦、不怕累,和他們種田犁地,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飯後茶餘、勞動過後,多才多藝的知青們奏起樂器、唱起歌、跳起舞,讓寧靜的山村多了很多熱鬧和歡樂。受知青們的感染,不善表達情感的山裡人也快樂了起來,多了許多開心時刻,而有一件事更是讓村民王樹珍記憶深刻,感激了這麼多年。
銅鼓鄉舊縣壩村 村民:我么女子耍火,把罩子燃起了,他們三個女子回來,我們那陣在下面開會,不知道,我們就住在這裡的,天吶,盆盆碗碗的端水出來滅火,要不然么女子就燒壞了,過後兩三天才說話。
聽說知青姐姐要回家,村民周永清這次特意從外地趕回來,在她記憶裡這些知青姐姐待她像親姐妹一樣,是一輩子永遠掛念的情誼。
銅鼓鄉舊縣壩村村民 周永清:我小的時候她就經常給我梳頭,她昨天一來一看到都記得我,早上在我家吃飯還問我要不要給我梳辮子,我說我現在不要你梳辮子了。
據了解,1974年,高中畢業的胡杰、吳必蓉、焦興秀三位姑娘響應國家號召,離開了父母及條件優越的大城市,來到了人地生熟、土地貧瘠、自然條件落後的響灘子村(現為舊縣壩農村社區),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長達4年。三位年逾花甲的知青,在闊別42年後返回「故土」,不僅帶上深深的懷念,還帶來了數萬元慰問金。
銅鼓鄉舊縣壩村村民 餘發勝:我感覺心裡很慚愧樣,人家最相信我們,我們還沒什麼表達(感謝)別人,走這路上,給這些老百姓,大人200塊,小娃娃50塊,見人就拿錢,認得認不得都拿錢。
銅鼓鄉舊縣壩村村民 周永清:這些路燈全部是知青給我們捐的錢,以前我們轉路都是很黑,現在很亮了,多方便多好的了,我們老百姓現在非常感謝他們。
銅鼓鄉舊縣壩村村民 滿蘇英:你看嘛我們現在多好,天然氣也燒起了,家家戶戶燒天然氣,我們壩裡本來就沒柴燒,現在我們就用不著燒柴了,這邊水也安好了,現在水多好,以前是我們自己打井的自來水,現在我們水也好了,老百姓都吃點好水,高興,感謝他們,氣水都通了,我們老百姓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感謝這三個知青姐姐。
這次知青回家,舊縣壩村的村民都很高興,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特意籌備了一場熱熱鬧鬧的團聚「壩壩宴」,一首首知青熟知的歌曲響起來,大家紛紛加入到合唱中,老大姐們手牽手跳起了當年的舞蹈,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火紅的年代。
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灣,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
感受到「第二故鄉」天翻地覆的變化,感受著父老鄉親的熱情如沐春風,知青代表焦阿姨心情很激動,眼裡還閃著點點淚花。
各位領導各位父老鄉親們大家節日快樂,我也沒做什麼準備哈,心情非常激動,這次我們回到我們的第二故鄉受到我們領導和父老鄉親的熱烈歡迎,我心情激動,而且現在看到我們的第二故鄉山清水秀,綠化也好,我們的蠶桑基地各方面發展的很好,我們的領導書記社區領導他們的功勞,給我們父老鄉親帶來了富裕生活,謝謝你們今天的熱情款待。
村民們表示,今後他們會把這份感情延續下去,感恩奮進,共同把舊縣壩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銅鼓舊縣壩村社區支部書記 李和明:她們把自己的青春奉獻在我們村上,那時候還不到20歲,她們這次把她們多年的積蓄捐贈給我們村安裝天然氣,自來水,路燈,讓我們的村民非常感動,我們要學習好她們的這種善舉,把我們的舊縣壩農村社區建設的更加美好,同時我們也非常歡迎她們三位阿姨常回家看看。
40多年前,她們青春年少,風華正茂,這裡成為從校園踏向社會的第一站。40多年後,她們人已中年,兩鬢風霜,重回故地,為這裡父老鄉親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感恩你們的有情有義,我們也定當不負好意,祝福你們的生活幸福美滿,好人一生平安。(記 者丨李昀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