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重返「芳華」老知青 支援「第二故鄉」建設

2020-10-14 儀隴融媒

10月3日上午,銅鼓鄉舊縣壩村鑼鼓喧天,彩旗飄飄,村裡的鄉親早早就聚在村口敲鑼打鼓,等待一批特殊客人的到來。這幾位客人不僅是他們的恩人,也是他們的親人。他們之間有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去聽聽。

來到村口,一條紅色的歡迎橫幅下,聚集著很多鄉親,他們正在翹首以盼。

銅鼓鄉舊縣壩村 村民:他們為我們村上做了不少的事,我們要用這種方式歡迎他們回家。

銅鼓鄉舊縣壩村 村民:專門從深圳開了20多小時的車趕回來,感謝他們,我們雖然沒認識過,但是說她在我們心中像親人一樣。

9點一刻,幾位知青如約而來,時隔42年,笑容、熱淚、擁抱、暢談、傾訴,時光仿佛又到了那段燃情歲月。

我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們太熱情了,你還記得當年不,記得起,記得這些熟面孔不,很多都記得到,這是王嫂,這是小孫,非常感謝他們,感謝各位鄉親們的熱情款待,謝謝你們。

在鄉親們的帶領下,吳必蓉、焦興秀回到了她們曾經勞動居住的地方。42年前,她們在這裡勞動工作4年,這裡有她們最青春、最難忘的回憶。

知青 吳必蓉:這就是我們的過去,我們下鄉在這裡呆了4年,當時就住在這裡啊,就是,我們三個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這裡4年多,回到儀隴感覺變化大不大,大的很,簡直是山清水秀美的很,我們現在進去看一下,就從這裡進去。

當年的老房子,如今已經破敗了,但是在她們的心中,這裡卻是她們永遠的「家」。40多年前,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她們不可磨滅的青春印記和揮之不去的知青情結。四十多年一晃而過,當年風華正茂小姑娘,如今已是兩鬢泛霜的花甲老人。焦興秀阿姨說,這麼多年來,她時時惦記著故鄉的發展和變化,現在退休了,第一時間約上好姐妹一起來「圓夢」。

知青 焦興秀:才來的時候我們都才10多歲,也不會煮飯也不會燒柴火,我們什麼都不會。都是我們這些父老鄉親當時來支持我們,教我們怎麼燒火做飯那些,感謝。(記者:你們現在為什麼想到回來呢?)我們在這裡住了4年肯定有深厚的感情,特別是父老鄉親。我們在這裡學了很多很多的東西,現在回來看到我們的第二故鄉變化這麼大,山清水秀的,我們還是很幸福的,看到現在這麼好,非常高興,謝謝你們。

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大家都感到格外親切。村民回憶說,這些知青們不怕苦、不怕累,和他們種田犁地,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飯後茶餘、勞動過後,多才多藝的知青們奏起樂器、唱起歌、跳起舞,讓寧靜的山村多了很多熱鬧和歡樂。受知青們的感染,不善表達情感的山裡人也快樂了起來,多了許多開心時刻,而有一件事更是讓村民王樹珍記憶深刻,感激了這麼多年。

銅鼓鄉舊縣壩村 村民:我么女子耍火,把罩子燃起了,他們三個女子回來,我們那陣在下面開會,不知道,我們就住在這裡的,天吶,盆盆碗碗的端水出來滅火,要不然么女子就燒壞了,過後兩三天才說話。

聽說知青姐姐要回家,村民周永清這次特意從外地趕回來,在她記憶裡這些知青姐姐待她像親姐妹一樣,是一輩子永遠掛念的情誼。

銅鼓鄉舊縣壩村村民 周永清:我小的時候她就經常給我梳頭,她昨天一來一看到都記得我,早上在我家吃飯還問我要不要給我梳辮子,我說我現在不要你梳辮子了。

據了解,1974年,高中畢業的胡杰、吳必蓉、焦興秀三位姑娘響應國家號召,離開了父母及條件優越的大城市,來到了人地生熟、土地貧瘠、自然條件落後的響灘子村(現為舊縣壩農村社區),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長達4年。三位年逾花甲的知青,在闊別42年後返回「故土」,不僅帶上深深的懷念,還帶來了數萬元慰問金。

銅鼓鄉舊縣壩村村民 餘發勝:我感覺心裡很慚愧樣,人家最相信我們,我們還沒什麼表達(感謝)別人,走這路上,給這些老百姓,大人200塊,小娃娃50塊,見人就拿錢,認得認不得都拿錢。

銅鼓鄉舊縣壩村村民 周永清:這些路燈全部是知青給我們捐的錢,以前我們轉路都是很黑,現在很亮了,多方便多好的了,我們老百姓現在非常感謝他們。

銅鼓鄉舊縣壩村村民 滿蘇英:你看嘛我們現在多好,天然氣也燒起了,家家戶戶燒天然氣,我們壩裡本來就沒柴燒,現在我們就用不著燒柴了,這邊水也安好了,現在水多好,以前是我們自己打井的自來水,現在我們水也好了,老百姓都吃點好水,高興,感謝他們,氣水都通了,我們老百姓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感謝這三個知青姐姐。

這次知青回家,舊縣壩村的村民都很高興,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特意籌備了一場熱熱鬧鬧的團聚「壩壩宴」,一首首知青熟知的歌曲響起來,大家紛紛加入到合唱中,老大姐們手牽手跳起了當年的舞蹈,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火紅的年代。

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灣,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

感受到「第二故鄉」天翻地覆的變化,感受著父老鄉親的熱情如沐春風,知青代表焦阿姨心情很激動,眼裡還閃著點點淚花。

各位領導各位父老鄉親們大家節日快樂,我也沒做什麼準備哈,心情非常激動,這次我們回到我們的第二故鄉受到我們領導和父老鄉親的熱烈歡迎,我心情激動,而且現在看到我們的第二故鄉山清水秀,綠化也好,我們的蠶桑基地各方面發展的很好,我們的領導書記社區領導他們的功勞,給我們父老鄉親帶來了富裕生活,謝謝你們今天的熱情款待。

村民們表示,今後他們會把這份感情延續下去,感恩奮進,共同把舊縣壩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銅鼓舊縣壩村社區支部書記 李和明:她們把自己的青春奉獻在我們村上,那時候還不到20歲,她們這次把她們多年的積蓄捐贈給我們村安裝天然氣,自來水,路燈,讓我們的村民非常感動,我們要學習好她們的這種善舉,把我們的舊縣壩農村社區建設的更加美好,同時我們也非常歡迎她們三位阿姨常回家看看。

40多年前,她們青春年少,風華正茂,這裡成為從校園踏向社會的第一站。40多年後,她們人已中年,兩鬢風霜,重回故地,為這裡父老鄉親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感恩你們的有情有義,我們也定當不負好意,祝福你們的生活幸福美滿,好人一生平安。記 者丨李昀果

相關焦點

  • 難道「新知青」是「城市化」進程必然產物
    但「知青」這個名詞還是作為一個時代標誌,記錄了一代人曾經從城鎮遷徙到邊疆農村。所以,「知青」的含義裡有一種背井離鄉的悲情色彩,當然更多的是在異地的種種磨難。  估計誰也不會願意時光倒流,讓現在的年輕人重複當年的艱苦歲月,但無情的現實卻產生了「新知青」,所不同的是,老「知青」是從城市走向農村,而「新知青」是從農村走進城市。
  • 感動海南農墾(兵團)知青人物評選結果公示
    ,深入了解和查找大量史料,加上數十位知青對相關資料的核實,評選出感動海墾10個知青群體、50名知青個人,並經海墾控股集團2019年度第二次黨委會審議通過。2006年7月由下鄉知青集資建立,宗旨是回顧難忘歲月,懷念海南農墾第二故鄉,關注海南農墾的改革建設發展,加強知青之間的溝通聯誼,搭建知青與農場相互溝通的平臺,與農墾一起共謀發展,曾組織了一系列有重大影響的知青活動,較好地發揮了知青網關注和聯繫海南農墾的積極作用。
  • 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開展「知青下鄉」研學體驗活動
    國慶期間,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開展「知青下鄉」研學體驗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親身經歷,去感受勞動教育,追憶祖輩芳華。孩子們登上解放車,換上知青服,開始了他們的下鄉生活。
  • 60年代知青的格爾木印象
    遠處的雪山頂著銀盔,土坯壘的窯洞式的土房小巧,若兒時的積木……從人群中善意友好的歡迎口號中聽得出老高原是南腔北調的集成。還不待行進的隊伍有準備,一陣黃沙被龍捲風吹起,竟然颳走了我身邊一位女戰友的顯得有些大的軍帽。彩旗也刮跑了,天吶!一股旋著黃沙、塵土的狂風,有些示威地從我們隊伍掠過。人群中有人喊:老天給這些山東知青下馬威了!」
  • 外星人與山東草根作家合著知青小說?
    近日,山東濟寧老知青付士珍向媒體爆料,說是他根據自身20年的生活經歷,嘔心瀝血30年,獨立創作的一部36萬字的知青題材小說《瀚海八百裡——憶兵團崢嶸歲月稠》,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在全國知青圈中引起廣泛關注
  • 老知青「身份證明」受阻,戶籍師徒警花3個多月解難題
    近日,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寄到了江蘇省鎮江市公安局潤州分局和平路派出所,市民呂女士在信中對派出所戶籍民警唐美蓉、黃佳雨表達了感謝和敬意,稱讚她們為「急群眾所急的好民警」,解決了困擾她近2年的知青下放認定問題。
  • @儀隴人,交警叔叔幫你拆電瓶車雨棚了!
    儀隴公安交警「清傘」行動開始了!朱德故裡,德鄉儀隴全國紅色旅遊目的地——儀隴歡迎您 走起,儀隴又一網紅打卡地,看儀隴農耕文化、玩峽谷探險! 儀隴法院曝光2020年首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速看!今天起,這些列車停運—— 中共儀隴縣委報導組關於公開遴選工作人員的公告 最新!
  • 2020景觀規劃類綜合獎: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
    杜家山是有著深厚知青文化資源的山村,曾被譽為中國知青第一村,但如今的杜家山早已衰落,針對杜家山村的村落保護與設計具有很強現實意義。通過知青文化的融入,建設杜家山村,通過休閒農業帶動,發揮當地農業產業優勢,從以單一的種植結構模式,調整成為休閒旅遊帶動,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發展新模式。
  • 「二手芳華」二手玫瑰二十周年跨年回顧
    臨近年末,瀋陽喜降瑞雪,「二手芳華」迎來八方來客。這是二手玫瑰第三次在瀋陽舉辦跨年演唱會,也是樂隊成軍二十周年重要慶典。第二章 《病》《娛樂江湖》和《徵婚啟事》兩首老歌,可謂二手玫瑰早期作品中的瑰寶。這兩首歌已有數年沒有出現在二手玫瑰歌單之中,此次的芳華之夜竟然驚喜演繹了。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時隔多年,想起那隻大黑狗他就心疼
    李長寧老師和三名女知青還有三名男知青共七個人分在了第二生產小隊,因為當時二隊沒有適合七名知青一起生戶居住的地方,陳恩明陳隊長就讓三名女知青暫時住在他家的廂房裡,和他閨女睡一鋪火炕。四名男知青暫時住在牛棚裡,和飼養員楊大叔擠在一鋪火炕上。二隊一共就五頭耕牛,還有一頭老母牛和一頭小牛犢不能上套拉車、耕地耙地。
  • 軍嫂重生文,重回七零成漂亮女知青,卻被老連長癩蛤蟆吃天鵝肉!
    軍嫂重生文,重回七零成漂亮女知青,卻被老連長癩蛤蟆吃天鵝肉!各位愛看小說的朋友們,我又出現啦~大家的評論我都看到了,你們的支持就是小編的動力。希望愛看小說的朋友們可以歡關注小編的百家號,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好看的小說,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今天給大家推薦4篇軍嫂重生文,重回七零成漂亮女知青,卻被老連長癩蛤蟆吃天鵝肉!
  • 上海知青下鄉第一夜,就被狼群包圍在北大荒的知青點
    等鄉親們全部離開後,知青點的戶長當即點名分工:所有知青男女立刻分頭殺豬、殺雞、宰鵝。肥豬被幾名男知青費了好大勁兒才亂刀捅死。宰殺過程中肥豬一邊掙扎一邊嚎叫,飛竄的豬血噴濺了知青滿身、滿地。第二天下午,聯合調查組就匆匆來到了知青點。在那個重視階級鬥爭的年代,領導們第一個調查矛頭就對準了假想的敵人。是地富反壞右們把狼引來的吧?可是老支書和老隊長說,這個屯子以及附近的幾個屯子都是早年闖關東的山東人,祖祖輩輩貧下中農,家家苦大仇深,人人根紅苗正。難道是「蘇修」特務想破壞中國的上山下鄉,故意設計把野狼引來的嗎?
  • 當年來大慶的上海知青們在歌聲中重溫豪邁的創業年代
    老知青們精神矍鑠,節目豐富多彩。國慶前夕,在千年名城蘇州,數百名當年來大慶的上海知青熱情洋溢為祖國慶祝生日。他們簇擁著一面碩大的五星紅旗,滿懷深情齊聲唱起了這首名揚四海的《我和我的祖國》。這,是上海大慶知青聯誼會為慶祝建國71周年而舉行的大型活動。濃濃的愛國情,寄託著老知青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 50後儒商朱清雲:即便當知青 我們還不忘做生意
    開始吧,讓我們閱讀他的故事——  人物檔案:朱清雲,男,58歲現任溫州老地方裝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市建材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與大家印象中的早期「貨郎擔、棉花郎、剃頭匠」等溫商的形象有些不同,朱清雲非常儒雅,崇尚文學,但骨子裡依舊充滿了溫州人獨有的「敢闖,敢想,敢拼搏」的血液。
  • 芳華·榮光|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芳華》歲月溢滿屏幕短片《芳華》讓光榮退休老警察的光榮歲月溫情地溢滿屏幕。司法前行的徵途上,他們用鮮活的事例,感人的情節,激發現場觀眾強烈的共鳴。用《堅守》踐行從警初心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堅守還是逃避,退後還是勇敢逆行,在小家和大家之間如何選擇…………情景劇《堅守》給出了答案。
  • 《芳華》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 那段斑駁陸離的人生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啊 啊 絨花 絨花啊 啊 一路芬芳滿山崖隨著韓紅這首《絨花》這部由馮導指導, 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故事也隨之展開.我也希望和電影中「我」以旁白的形式敘述這個故事.這是老一輩人不可磨沒的記憶,是年輕一代人觸摸不到的歷史.正如《絨花》
  • 感謝我的第二故鄉——涼水口!
    原標題:感謝我的第二故鄉——涼水口!  開學不久就迎來了第29個教師節,由湖南運達實業集團和本頻道共同發起設立的「運達鄉村教師獎」即將啟動,其授予對象主要是湖南省範圍內老、少、邊、窮地區縣以下中、小學中連續任教五年以上,愛崗敬業、事跡感人、品行兼優的優秀教師及事跡特別突出的外省湘籍鄉村教師。
  • 央視《北緯30度-中國行》攝製組來到儀隴 拍攝紅色、客家文化
    儀隴新聞網訊(陳相 陳良平 陳明)11月7—8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遠方的家》欄目《北緯30度 中國行》攝製組來到儀隴縣朱德故裡琳琅山景區進行拍攝    歡迎使用微信公眾平臺訂閱《儀隴新聞網》新聞     微信號:yilong-news    歡迎使用微信公眾平臺訂閱《
  • 開卷有益,書香檢察丨好書推薦第二十七期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對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啟示,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恆價值。當代青年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學習習總書記有追求、能吃苦、愛學習、辦實事、敢擔當的精神,始終堅守初心、堅定理想,始終與人民相結合、和群眾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練、多幾分淡定從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虛度青春,要在不懈奮鬥中創造未來,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