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上海知青下鄉第一夜,就被狼群包圍在北大荒的知青點

2021-01-15 傅二爺講故事

作者王天祥授權發表

此圖版權歸於網絡。東北的雪原狼來了。

「狼來了」,是中國民間流傳廣泛並久遠的故事。天南地北祖祖輩輩的許多人,都喜歡用狼故事嚇唬那些不聽話的淘氣孩子。但是,無論城市農村,除了江南林區、北方草原、黑龍江北大荒,吉林長白山等地的人外,有什麼人真正見過野狼,並與狼有過交集呢?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城市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潮,讓好多大中城市的知識青年走進了東北的長白山、興安嶺、北大荒,並生平第一次與狼邂逅,以致生發出許多狼故事來。然而在知青們出生的城市中,他們只是在公園中見過耷拉著尾巴垂頭喪氣的狼,總覺得公園中這打眼一看像老狗的狼,沒有野性,沒有鬥志,實在沒啥可怕的。即便那些聽來的千奇百怪的狼故事,也畢竟是瞎話,大概連女生都不會真正害怕。可是,自從走進東北的山村後,狼卻成了知青們心頭的魔鬼。下邊,僅舉一例。

此圖版權歸於網絡。狼來了。而且是東北的雪原狼。

★城市知青下鄉的第一課——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十幾位上海下鄉知青,剛剛入住北大荒某村屯的第一個晚上,就遭遇了狼群的包圍。究竟是何原因呢?

那天,這些上海知青從縣城乘坐山村接知青的馬車,第一次踏入北大荒,第一次看到了地廣人稀的北大荒農村寥寥落落的土房茅屋,第一次看到了蒼茫的山林和遼闊的草甸,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把「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口號,真正和命運聯繫到了一起。

這是個位於北大荒邊緣的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屯子,知青點砌著對面火炕的三間大屋子建築在村頭。那天,屯子裡幾乎所有的男男女女都聚集在這裡忙活著,為知青們做好了第一頓午餐。那些淳樸的鄉親把知青當親人對待,這讓知青們人人感動。按照生產隊的安排,鄉親們下午要當著知識青年們的面兒,為他們殺第一頭豬,做第一鍋豆腐。但是,這些知青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願望十分強烈,他們堅決要求除了做大豆腐這個技術活兒之外,所有與生活有關的事情,必須由他們自己動手,而且從晚飯開始。於是,他們堅決地謝絕了所有鄉親們的幫助指導,開始了完全的獨立生活。

月夜孤狼嗥。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生產隊裡送來的大肥豬捆綁在門前的院子裡,鄉親們送來的雞鴨鵝也紛紛綁縛著腿和翅膀擺放在門前。等鄉親們全部離開後,知青點的戶長當即點名分工:所有知青男女立刻分頭殺豬、殺雞、宰鵝。肥豬被幾名男知青費了好大勁兒才亂刀捅死。宰殺過程中肥豬一邊掙扎一邊嚎叫,飛竄的豬血噴濺了知青滿身、滿地。雞鴨鵝則被他們一隻只地按到地上剁掉了腦袋,但剁掉腦袋的無頭公雞還在地上飛騰,剁掉腦袋的大鵝,竟然還能在地上東跑西撞……

這些知青很能幹,在沒有任何人的指導下,他們竟然在傍晚時分就把肥豬剝乾淨了皮,把雞鴨鵝拔乾淨了羽毛,然後又把這些宰殺的牲畜家禽開膛破肚,把肉弄回了屋子,開始烹煮。

孤狼夜嚎,招引群狼匯聚。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情況嚴重。下鄉的第一晚,狼群包圍了知青點

晚餐時,男女知青豪情滿懷。他們第一次遠離父母獨立生活,決定大碗酒大塊肉地舉酒慶賀,慶賀他們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北大荒後自力更生的第一頓飯。吃喝時,大家把老隊長講的「北大荒真荒涼,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的民謠,津津樂道地當著笑話講述著,然後紛紛感興趣地議論著:不知這北大荒邊兒上,是不是真的有狼……

北大荒的夜晚格外寧靜,悽厲的狼嚎從深山密林中悠悠傳來,偶爾有幾聲狺狺犬吠響起。夜深人靜時,遊蕩在村屯周圍的野狼開始到村邊覓食。時而有狼嚎聲近距離響起,開始一聲,兩聲,接著此起彼伏。知青們聞之毛骨悚然。開始的狼嚎聲比較遙遠,漸漸地越來越近。屯落中的狗叫聲也此起彼伏,聲聲急驟。知青點院中強烈的血腥和牲口腸肚的氣味,引誘著周圍的野狼一邊嚎叫一邊快速向這裡匯聚。它們試試探探地竄進了知青點的院子,不久就肆無忌憚地相互兇惡地撕咬著,爭奪起地上的食物來。

雪原狼對天嚎叫。

★被狼堵在屋子裡的知青,只好把菜盆當便盆

正在酣睡的知青們全都被野狼的撕咬聲驚醒。有膽大者幾人結夥拿起手電剛剛推門出屋一看:手電光下,幾十對綠色的眼睛閃著寒光,兇惡地注視著他們。每隻狼都張著血淋淋的大嘴,呲著白森森的尖牙利齒,朝著它們低聲地吼叫。知青們大驚失色,呼啦啦迅速退回房子,牢牢地拴好門,然後人人手執菜刀、木柴,嚴陣以待。沒有武器的就舉著自己的皮鞋。知青戶長倒有大將風度,臨危不亂地指揮他們分兵把守——三名男生守護房門,其餘男生分別帶領女生守護著屋子的所有窗戶。若是野狼敢於衝破門窗,便來一個打一個!

院子中,吃飽的野狼剛剛遁去,又一批野狼聞味而至。最後趕來的野狼什麼也沒有吃到,但憑著靈敏的嗅覺,探得美味都在房屋中。於是,它們雙腿搭在窗臺上,向屋中窺探,長嘴頂在玻璃上向屋內嚎叫。幸虧窗外還釘著防獸的粗木窗欞子,否則它們說不定會撞破玻璃鑽進來。有的野狼居然用尖牙利爪「咔嚓咔嚓」地啃撓著外屋的木門,讓守門的知青恐懼得瑟瑟發抖。就這樣一直鬧騰到天亮,狼們才戀戀不捨地陸續退進山林。

這一夜,知青們誰也沒敢出屋上廁所,有幾人當場就嚇尿了褲子。男女生越是緊張就越是想上廁所。知青戶長只好下令:男女生各拿一個菜盆回臥室做尿盆。天亮後,再到供銷社去買盆……

★狼群包圍知青點,引來了調查組

此事驚動了公社、縣領導部門,也驚動軍墾部隊團部。第二天下午,聯合調查組就匆匆來到了知青點。在那個重視階級鬥爭的年代,領導們第一個調查矛頭就對準了假想的敵人。是地富反壞右們把狼引來的吧?可是老支書和老隊長說,這個屯子以及附近的幾個屯子都是早年闖關東的山東人,祖祖輩輩貧下中農,家家苦大仇深,人人根紅苗正。難道是「蘇修」特務想破壞中國的上山下鄉,故意設計把野狼引來的嗎?然而,這裡雖然號稱北大荒,但並非北大荒的縱深地帶,而且遠離中蘇邊境,既無軍事設施和工廠礦山,也非軍墾部隊下鄉知青的聚集區,不可能是「蘇修」特務的關注重點對象。最後,還是老支書和老隊長的分析,獲得了調查組的認可。

正在示威的野狼。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原來,這裡的山雖然不高,林雖然不密,但荒草甸子連片,野雞兔子獐子狍子很多,自古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之說。所以這裡自古狼多,有「北大荒真荒涼,又有兔子又有狼」的民謠。白天人們去山林幹活,不小心就會遭遇狼。夜晚,睡在炕上,常常會聽到野狼在村頭村尾悽厲地嚎叫。但是習慣了,沒人拿這當回事兒,因為畢竟沒有發生過野狼害人的事件。昨晚狼群突然包圍知青點兒,恐怕不是為了迫害知青來的,更不是因為知青是大城市來的孩子才成為攻擊對象的。狼來了,大概和知青們昨天下午宰殺牲畜有關。

經過詢問方知,知青們亂刀捅死肥豬時,血流滿地,沒有把豬血收起來。豬皮、豬腸等五臟六腑,還有雞鴨鵝的腦袋、羽毛、內臟,也被隨便扔棄得滿地皆是。連洗涮肉的水都隨意地潑灑在門前的地上。這些東西散發的濃厚的血腥氣,引來了一隻只本來是散兵遊勇似的狼,於是它們彼此呼號,召朋引伴,越聚越多,不斷匯聚到知青點的院落中,爭先恐後地搶吃那些豬皮、豬血、豬砸碎以及雞鴨鵝的腦袋、下水。後來的狼一無所獲,只能舔食地上的血水。不能飽腹過癮咋辦?它們憑藉著靈敏的鼻子嗅到,屋子中還有肉。於是,才會出現野狼咬門、扒窗等異常現象。

群狼夜嚎。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真相大白,原來如此

知青戶長坦言,他們宰殺牲畜時,千方百計地把所有貧下中農全部勸回了,除了技術含量很高的大豆腐需要貧下中農製作,但也是派知青到屯子中的豆腐坊取回來的。他們的目的就是從第一頓晚飯起,一切自力更生,自己動手。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牲畜的血、五臟六腑都是好吃的東西。即便是剝下的豬皮,也帶著很多的肉,因為他們根本不會剝獸皮。他們準備第二天早晨,再把院子裡的牲畜砸碎和羽毛等垃圾挖坑埋掉。但是沒想到,卻由此引來了狼群的圍攻。

……二十年前,我在上海的一家名曰「北大荒知青飯店」裡,邂逅了十幾名年近花甲的北大荒老知青,聽他們講述了這段年輕時遠赴東北邊陲的「上山下鄉」的真實經歷。他們下鄉時是老三屆,1967年來到北大荒。幾位男知青講述此事時個個慷慨悲壯,而幾名女知青則淚流滿面,感慨萬千。他們說,他們剛剛集體赴東北探望那個知青點的老鄉們回來,可惜屯子裡當年的老書記和老隊長以及許多老人已經去世了。和他們年紀相仿的貧下中農社員也已寥寥無幾。那裡的年輕人對他們的這段經歷只是偶爾當瞎話聽人說過。二十多年,歲月滄桑哪……

狼群來了。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我說,這個故事很生動,但從未聽說過。那些上海老知青感慨地告訴我:那一夜,狼群雖然鬧得很兇,但是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事故。為了避免引起其他地方的知青恐慌,調查組諄諄告誡我們不要對此事進行傳播,強調「這是紀律,不得違犯」。上級政府以及軍墾兵團也沒有對下級通報這件事情,只是強調各知青點的知青,無事不得單獨外出,若要進山勞動,必須集體出動等等……(作者簡介:王天祥,山東青島人,高級記者、作家,出版長篇小說、旅遊文學、報告文學、歷史文化、旅遊文化、詩詞賞析、企業管理、市場分析、成功學、人才學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餘篇。)

群狼匯聚,窺伺前方。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滿族文化網

相關焦點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當年在東北插隊落戶,那次危險遭遇他至今難忘
    李秀春不光做飯麻溜,她做的飯還好吃,兩大碗菜被三名知青吃了個精光。給知青們刷洗完碗筷,李隊長就把李秀春接回了家。李秀春幫著三名男知青做了幾天飯,王振華第一個跟著李秀春學會了貼餅子,學會了燉菜熬大碴子粥,看知青們自己會做飯了,李秀春也就不來場院屋幫知青們做飯了。
  • 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開展「知青下鄉」研學體驗活動
    國慶期間,包頭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開展「知青下鄉」研學體驗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親身經歷,去感受勞動教育,追憶祖輩芳華。孩子們登上解放車,換上知青服,開始了他們的下鄉生活。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時隔多年,想起那隻大黑狗他就心疼
    我們小區三號樓的李長寧老師是上海人,他曾在這裡的偏遠山區插隊落戶多年,後來被招聘為小學老師,直至退休。退休後李老師和他愛人一起回到了上海,在上海生活了一年,實在是不適應上海的生活了,他夫婦倆又回到了東北。
  • 知青憶北大荒生子:我們母子曾險成狼群的早餐
    我被安排在炕頭的第一鋪,身下是燒炕的灶膛。為了炕梢兒的人不涼,每天這個灶膛必須添燒幾大抱豆稈。熊熊大火直燒得炕頭的炕席煳了、褥子煳了。那時我就和我肚子裡的孩子睡在這樣的鋪位上,夜裡常常熱得難以入睡,不得不捲起行李,靠著行李卷坐著。早晨起來口乾舌燥,兩眼發乾。  過了一陣子,有人鋸了兩塊厚厚的跳板,放在炕頭的蓆子下面,這樣,我就結束了與寶寶一起每夜被烘烤的難耐日子。
  • 周商克:在北大荒遇狼
    北大荒在黑龍江省東部,北靠完達山,東臨烏蘇里江。上世紀五十年代,這裡是一望無際的荒原。雖是荒原,卻修了許多土公路,條條公路通向烏蘇里江邊。1958年3月,十萬轉業軍官從全國各地奔赴北大荒,拉開了全面開墾北大荒的序幕。我正是這十萬轉業軍官中的一員。
  • 《狼圖騰》:從狼群與人類的較量中,看狼的精神
    本片講述上世紀60年代,北京知青陳陣(馮紹峰飾)和楊克(竇驍飾)插隊到內蒙古額侖大草原開始放牧生活。在此過程中陳陣與狼群接觸,並在好奇心驅使下養了一頭小狼。蒙古人民崇敬狼,熱愛草原,而外來人則功利地掠奪狼群食物,這導致了狼群與人之間的「戰爭」。最後以包順貴(尹鑄勝 飾)為首的生產隊最終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的故事。
  • 知青文學的「從政」軌跡:從文革血淚史到時代沉思書
    一、早期的知青文學:「政治正確」是最重要的標尺釐清概念:何為知青文學?談及知青文學,當代人普遍認為,知青文學是「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青作家,對「文革」中知青的遭遇,以及「文革」後知青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的文學表達。這與洪子誠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對知青文學的界定保持一致。
  • 人性與狼性:一女知青之死
    前幾天去薊縣大平安村參加北京天津的知青聯誼活動,飯後大家圍坐在一起聊起了下鄉時的體驗和見聞。一個曾經在東北建設兵團下鄉的鳳岐妹妹就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她所在的那個團的事件,震撼人的靈魂的事件。三十八年前在黑龍江的雪原上,一個來自上海的女知識青年敏潔騎著一輛老鄉家裡借來的自行車在趕路。她剛剛從縣郵局取回來爸爸媽媽寄給她的一塊手錶和200元錢。喜悅之情流露在她清秀的臉上。
  • "女知青"白啟嫻,下鄉時一時賭氣嫁農民,後來的結局如何?
    青年學生通過自主自願的方式與農村產生聯繫,不過當代的"下鄉青年"已經體會不到當年知青的苦楚。  女知青們的婚姻和愛情  男尊女卑一直是古代中國人的處事原則,時至今日,女性地位已經提到和男性平等的程度,但在某些領域依然有一些灰色地帶和潛規則。
  • 2020景觀規劃類綜合獎: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
    杜家山是有著深厚知青文化資源的山村,曾被譽為中國知青第一村,但如今的杜家山早已衰落,針對杜家山村的村落保護與設計具有很強現實意義。通過知青文化的融入,建設杜家山村,通過休閒農業帶動,發揮當地農業產業優勢,從以單一的種植結構模式,調整成為休閒旅遊帶動,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發展新模式。
  • 讀盤錦|「北大荒」與「南大荒」遙相呼應
    從自然因素看,「北大荒」地處東北高寒地區,人跡罕至,但土地肥沃,黑土地肥得能攥出油,大面積、長時間撂荒,著實可惜;從社會因素看,開發「北大荒」,歷史上經歷了兩次最重要的事件。一個是,1954年一支剛剛從戰火硝煙中走出來的英雄部隊,接到集體轉業的命令,成了第一代「北大荒人」;另一個是,1968年成批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哈爾濱等地的「老三屆」,來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了第二代「北大荒人」。
  • 假如狼群包圍了你,以下武器4選1保命,網友:傻子才選第4把!
    導語:假如狼群包圍了你,以下武器4選1保命,網友:傻子才選第4把! 大家都知道,狼是一種兇狠的肉食動物。同時,狼是群居動物,擁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一群狼的數量正常在7匹左右,即所謂七匹狼,也有部分狼群達到過30匹以上。
  • 年代文:前世看不起他是村裡人,重回知青下鄉日,佔他身心不撒手
    這次推薦要推薦的是年代文,要說著4本中最有看點的就是第四本了,前世看不起他是村裡人,重回知青下鄉日,佔他身心不撒手!快來看看吧!第一本:《重生七零:農門嬌媳有點甜》——淺尾魚精彩劇情:誰說男人的嘴唇要薄而涼,她家漢子的嘴唇就很軟,帶著淡淡的溫度,她很喜歡。小雅,實在不行,我可以的……。他乾巴巴的說了句。
  • 亂入狼群的哈士奇會被狼當作同類嗎?
    既然狗是狼進化而來的,那麼人現在能將狼馴養成狗嗎?實際上馴養狼可能是人類對狼的基因的一種篩選。如果我們想將一隻狼馴服成乖巧的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選擇比較溫順的狼進行交配,選育它們的幼崽。通過幾代的繁殖來形成比較溫順的動物。那麼狼和狗有什麼差別嗎?首先是外觀上的不同。
  • 帶著空間穿越成女知青下鄉
    有人來問顧軟軟當年是如何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大佬的?顧軟軟:他們是自己長成這樣的,我根本就沒管過。剛因顧軟軟被撤職的某言官:呵!剛因顧軟軟被帝師懟了一天的某王爺:呵!!剛因顧軟軟被首輔抄了家的某大臣:呵!!!你沒管過,他們都護著你???唔,一句話總結:軟妹子和落難?的未來大佬們的日常。重生 美食 甜文 科舉一句話簡介:大舅子太兇殘QAQ
  • 「知青歲月」跟著父母下鄉的日子
    文化大革命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我繼父在七道公社襪廠當車間主任,於是被安排走五七道路,要求他帶全家下鄉,做「下放戶」。當時我才13歲,是個懵懵懂懂的孩子,因父親過世後,我在家裡特別害怕。現繼父要帶我們上山下鄉,換一種新環境,不由得有些興高採烈,很是憧憬。就這樣,我們全家八口人一齊下放到了農村。
  • 青春如火,草原如歌——第一批內蒙古知青的故事
    於是,知青們下到了緊鄰外蒙邊境的滿都寶力格牧場,分散在4個牧業大隊裡——《狼圖騰》的作者姜戎等21名知青住進了陶森(音譯)大隊的蒙古包裡。  講述陶森大隊知青的故事,並以此描繪內蒙知青精神圖譜,正是此文的主旨。
  • 親吻狼群的傳奇老者:茹毛飲血與狼共舞
    在德國,有一位傳奇的老者,他能夠得到狼群的親吻和信任,他就是79歲的狼類研究專家Werner Freund。Werner Freund曾在部隊任傘兵,退役後開始研究狼群的生活習性,並成為一個佔地25畝的狼群保護區的發起人。
  • 狼來了!"被母狼餵大"的羅馬竟真出現狼群!為啥來?會吃人嗎?
    聽聞此消息,羅馬市民大感恐慌,因為不清楚狼群是否會對居民帶來威脅。義大利Fanpage網站近日就此事採訪了拉齊奧自然保護區負責人Vito Consoli和Bracciano-Martignano自然公園負責人Daniele Badaloni。對於狼群出沒在人類居住區的現象,2名專家表示:「一般來說狼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但還是要建立一個安全的共處模式。」
  • 《重返狼群》:成為狼媽——李微漪的五個必要條件
    對於《重返狼群》這樣一部影片,我更喜歡把它歸為紀錄片,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從前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的狼,拋去狼捕獵時的殘忍兇狠,我們也見識到了狼的智慧與情義。格林由童話走出來,變成一隻可愛活潑的小狼,全都源於一個女孩,一個成都女孩——李微漪,我理解為李唯一,她的存在對於格林對於狼群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成為狼媽李微漪,不是誰都可以的。首先第一點,你需要足夠的對狼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