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不懈的追尋——讀塗世勇《遠去的路口井》賞析

2020-12-06 白浪情

近日,拜讀了塗世勇老師「遠去的路口井」敘事詩,首先是詩的標題讓我眼前一亮。似乎,詩中這口井已經久遠,耐人尋味。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悟……此首敘事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詩是用一口小小水井作為敘事特殊歲月的平臺,講述"知青"那個年代的故事,描述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所面臨的艱苦生活點滴,從而也感受到那一代青年面對困難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回想時年,知青們經歷多少艱難曲折,也經歷多少自信、堅強和憧憬。

作者真情謳歌了一代青年曾經奉獻出的青春與熱血,是在磨難中奮進,是在挫折中前行。 這首敘事詩的主題鮮明「沉重中偉大,蹉跎之收穫」。

為紀念塔橋知青那段難忘的青春足跡,用一口小小的水井以特殊的激情歲月為平臺,敘述出了一段又一段艱辛苦澀的風雨洗禮,演繹出一個又一個平凡深刻的點滴成長和感人的故事,那個多年的路口井正在跳躍出的朵朵浪花,匯集成一支屬於這個群體心中共同的青春之歌"。就此賞析如下 。

一、標題的新穎:標題揭示和引出作品的線索,從而奠定作品的情感基調。俗話說:"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標題可以使讀者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內容。我感受到《遠去的路口井》,標題明確、語言簡練、詞句新穎。

作品的獨特之處,就是引人入勝,賞心悅目,從而激起讀者的興趣。看到標題讓讀者去聯想、去品味作品的內涵。用作者的話說:這口水井蘊含當年走過坎坷的碰撞與洗禮,親身真切感悟人生旅途精神之光,也正是這一代知青經過短暫迷茫後不懈追尋的真實寫照……

二、意境的魅力:我們說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生活中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精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這首詩歌是用抒發出時代潮流的旋律,也是對知青精神當代價值的再次延伸。

作者是以詩性的藝術魅力,以自己的才華,不斷地向著更高的藝術攀登,求得詩句更加完美。這首敘事詩對於真、善、美以及畫面感、詩境和意象都非常得體,他詩中有景,景中有聲,聲中有情……特別是詩的語言、簡潔明快、張力豐厚,見解精闢;吟詩長感,細雨綿綿,讀罷掩卷,餘音迴響。

三、詩作的風格:顧名思義,詩歌的風格,往往就是詩人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系詩人的氣質、詩歌的美學觀念在作品中的凝結;是具有恆定性的區別於其他詩人的藝術特色。這首詩歌的風格在於質樸流暢,不尚隱晦曲折。

▲襄渝線

塗老師的詩我讀過不少,如《斷了線的"片斷"》一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線,斷了嗎"、"想起毛壩,想起襄渝線" 、"蒲公英"等多首作品。

他那嫋嫋的詩之香馨、輕妙淡雅,卻瀰漫心扉,搖撼靈魂。自然而真誠,樸素而優雅,如果把這些看成是他寫詩的風格或氣質;是不是可以說是一種審美的品味;也是一種人生志向和境界,更是經歷了歲月長河的千山萬水和大漠風沙後呈現出的遼闊和深情。

四、敘事的共鳴:詩人艾青在《詩與時代》一文中說:「最偉大的詩人,永遠是她所生活時代最忠實的代言人;最高的藝術品,永遠是產生它的時代的情感、風尚、趣味等等之最忠實的記錄″。

《遠去的路口井》這首作品充分地反映了知青時代對人和物的真實寫照,特別是經當地媒體和新華網播報以來,這首詩作不約而同引起江西乃至全國知青,尤其是塔橋知青圈引起強烈的共情共鳴。

不難看出,作者寫出了知青的精神、文化與表達,凝神靜氣地用樸素而淡定的語句,抒發動人的旋律和心靈的感應,傳達給廣大聽眾和讀者。這首敘事詩是作者精心構思,用超凡脫俗的努力,弘揚了屬於一個時代、一個群體久遠的回憶。

五、水井的啟迪:這首敘事詩讓一直處在門檻旁朦朦朧朧、似懂非懂的自己,就此以期窺探詩性深刻魅力有了全新的啟迪。他用情感寫出歲月鐫刻下知青村落的年輪,時光烙印出遠去那口水井的思索。

▲知青上山下鄉

知青,經受過風雨的洗禮,井壁劃出一道道清晰的印跡,一股清泉甘甜純淨,從地底噴薄而出,春夏散發著清涼,秋冬輕吐暖意,一朵朵浪花鮮豔嫵媚,日暮的夕陽滄桑靜美,執著的綻放。

所以,塗世勇老師是用《遠去的路口井》作為創作背景、詩的題記、詩的題材、到詩的引經據典,作品構思新穎、視角獨特。從作品的數字線、色彩線、聲音線、情感線、加上作者有著獨特的想像力,手法靈活地將人和事物深度藏於畫面中,構成了唯獨屬於他的抒發語言節律所形成的氣韻以及風格的內涵。

縱觀此首敘事詩,作者善於挖掘「路口井」意象後的歷史背景、政治高度;哲理思維、文學藝術;繼而,以一個小小「路口井」之縮影,形象、生動、直觀地拓展了知青形象、精神、文化、表達的正能量,既注重了語言的錘鍊,又採用多種人稱交替;夾敘夾議,時而隱喻細膩,時而蘊含懸念;

直抒胸臆,呈現出梨樹、梨葉、梨花獨有的語言特徵;尤其是在最後一段時,不得不感慨塗世勇老師以慷慨激昂的語調:"知青,把青春留給了廣闊天地,把汗水留給了紅土地,把蹉跎留給了歲月長河,留給了偉大的祖國,也留給了當年知青自己。

特別是在詩的結尾處莊重點題,可謂是全詩的靈魂聚焦高潮點睛之筆,那就是:一部路口井敘事曲演繹一代人不懈的追尋......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作者:樊紀華

編輯:毛 秘 李郎傑《白浪情》

相關焦點

  • 尼採:不安的靈魂,在追尋的路上
    尼採不是一個追隨大流的人。他很清醒,他一直在追尋。當他進入大學,他開始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出人意料的是,他在第一個學期就放棄了神學,原因竟然是對基督教的厭惡;在古典語言學這個學究泛濫的領域裡,他又反潮流地寫出了一部全新的著作——《悲劇的誕生》。這本書裡,他全然不顧當時學界的權威,以全新的視角看待藝術和生命。
  • 草堂讀詩|賞析: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不過很少人知道,這段文字出自英國詩人約翰.多恩之手。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一起賞析約翰.多恩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先來認識一下詩人吧。約翰.多恩,17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主教。
  • 除法帶給人們什麼作用,讓一代又一代人苦苦追尋?
    除法帶給人們什麼作用,讓一代又一代人苦苦追尋?溧之道數學益智四上(012)除法,是四則計算中的一種,伴隨著乘法的出現,就緊隨而來,不離不棄,這是為什麼呢?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除法是減法的簡便運算,科研、工作、生活中,人們真的離不開除法,沒有了除法,計算就將殘缺,工作就將陷入困境難以展開。人們真的離不開除法!
  • 《後事實追尋》(二):文化的要義是理解
    鳳凰衛視7月19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      梁文道:如果昨天跟大家講人類學講的好像太過抽象,沒關係,我們今天馬上來一個具體的例子給大家看看,我仍然在給大家介紹的是我手上的這本書《後事實追尋》,作者克利弗德·紀爾茲已經故世的一代人類學大師,這本書原來的英文叫做「After the Fact」語帶雙關,一方面講究的是對事實的追尋
  • 影視賞析:電影資料庫3
    點擊下方連結,直接進入觀看完整影片↓↓↓  01.香港製造02.去年煙花特別多03.細路祥04.榴槤飄飄05.香港有個好萊塢06.阿飛正傳07.花樣年華08.春光乍洩09.重慶森林10.一代宗師BBC紀錄片 Life 生命 (四)影視賞析:BBC《大貓》影視賞析:12部BBC迷你劇,英腔英調影視賞析:BBC紀錄片《人生七年》影視賞析:非同一般的BBC紀錄片吐血安利影視賞析:震撼心靈的奧斯卡獲獎紀錄片:《海豚灣》影視賞析:12部高分學科紀錄片影視賞析:10部神仙級別的必看紀錄片
  • 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斯人遠去唯餘程腔
    原標題:斯人遠去唯餘程腔又一位京劇大師遠去,讓人唏噓、哀悼不已。  痴迷京劇 結緣程門  李世濟生於蘇州,長於上海。書香門第的她自幼喜愛京劇,11歲那年見到程派創始人程硯秋,因外貌酷肖程硯秋而被他收為義女,得到程硯秋親授,程硯秋還請了芙蓉草、陶玉芝、朱傳茗、王幼卿、李金鴻等名家教授李世濟身段、表演、武功和崑曲,並請梅蘭芳教授《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劇。
  • 《遠去的恐龍》緣何刷爆親子圈?
    《遠去的恐龍》創意、編劇、總製作、總策劃賀立德(上)、覃曉梅接受新華網採訪。新華網 孫廣見攝據《遠去的恐龍》創意、編劇、總製作、總策劃賀立德、覃曉梅夫婦介紹,演出中的15隻仿真智能機械恐龍,最大的身高達14米、體重達10噸。它們是以1:1形態仿真,為了實現行走自如、動作流暢、表情生動,技術團隊共耗時3年才得以完成。《遠去的恐龍》演出現場。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對「春」情有獨鍾:白居易醉心於江南春色,《憶江南》傳世於今;蘇軾感懷身世際遇,借春光抒寫《蝶戀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於景,讀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搜羅了100首關於春天的古詩,你和孩子都讀過嗎?
  • 《追尋記憶的痕跡》丨諾貝爾得主傳奇人生告訴你記憶和科研的真相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說實話,《追尋記憶的真相》這本書我讀得相當困難,雖然不至於讀得我懷疑人生,但是備受打擊是有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還是我自己的理科知識儲備實在是太差,這本書足足讓我讀了N多天,終於看完後才發現人家寫的還是很清楚的,不光展現了偉大的科學家襟懷與抱負,還用詳盡的語言、清晰的文筆
  • 詩詞賞析:古典的新解讀方式能走多遠(文化視點半月談)(圖)
    讀詩原本是自己心靈的品味與慰藉,把讀的感受形諸文字,與大家分享,分享的人多了,那讀詩的人就出了名。安意如那小女子原本是要循借著文字漫漫找尋內心需求的光亮,對很多事情從容地接近和理解,不冷漠也不急迫。而出名使得她那些靈心妙悟的美麗文字一併文字中浸潤的情感也就成了被晾曬被肢解的對象,迎著眾多挾風帶雨漫天射來的箭。
  • 兒時背的古詩,再次讀來已不是兒時,有沒有你沒背過的
    兒時背的古詩,至今讀來朗朗上口,只是時光已逝,古詩依舊。《畫》——王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春天過去,可是依舊有許多花草爭奇鬥豔,人走近,可是鳥卻依然沒有被驚動。賞析: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後的能夠寄託情懷的東西。
  • 評讀餘秀華《一隻烏鴉正從身體裡飛出》
    最後的問題是一副身體不知道烏鴉飛回來的時刻賞析:無論在中外文化中,烏鴉都是一種醜陋,噁心,不吉利的象徵,在詩歌世界裡也是這樣,比較著名的有美國詩人愛.倫坡的《烏鴉》和法國詩人蘭波的《烏鴉》在這首詩的開頭,作者即提出了一個悖論
  • 圖畫「四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泗涇三小學生尋找每個人愛上上海的理由。圖畫改革開放。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除了線上學習,今年暑期,泗涇三小各中隊還成立了「尋訪紅色足跡」雛鷹假日小隊,在校外輔導員的帶領下,分赴紅色故地,學習中國革命時期的光輝事跡。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 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 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 中秋亦是團圓節,人們聚於桌前, 飲酒賞月,說著團圓美滿; 遠在異鄉的人,則舉頭望月,眸中盛滿思念。
  • 那些詩詞裡的月亮 中秋古詩詞賞析
    賞析  詩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瞭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
  • 科普界的一代宗師伽莫夫,科普經典影響了幾代人,很適合孩子讀
    相信看過《星際穿越》的人,都會被裡面美輪美奐的太空場景所震撼,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基普•索恩,竟是201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從一到無窮大》和《物理世界奇遇記》在70年代末被引進國內以來,就曾引起很大反響,深刻影響了整整一代科學愛好者。之後更是不斷再版,連年暢銷,豆瓣評分均高達9分以上!
  • 《我的世界》末日庇護所建造圖文賞析 庇護所建造介紹
    導 讀 《我的世界》中的建築是多種多樣的,很多玩家在遊戲中都喜歡建造建築,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我的世界末日庇護所建造圖文賞析,讓大家看看這位玩家是怎麼建造庇護所的
  • 零界點手遊顏值擔當 高顏值角色圖鑑賞析
    導 讀 零界點手遊遊戲角色都是美美噠,一大波美女高清圖來襲喲,接下來就和九遊小編一起來看看零界點手遊顏值擔當
  • 「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一起追尋追尋錢學森的選擇與成長
    「選擇——錢學森的初心與信仰」,一起追尋追尋錢學森的選擇與成長 2019-12-12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輻射4》88號超級避難所建造賞析與存檔分享
    導 讀 《輻射4》中的88號避難所是很多建築師們的寶地,不同風格的避難所也是層出不窮,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