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詩詞裡的月亮 中秋古詩詞賞析

2020-12-06 中國教育在線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在中華民族長達幾千年的民族文化中,表現出了其豐富多彩而又別具一格的一面,在中國古代,有著關於中秋節的種種傳說,而關於中秋節題材的詩、詞更是浩如煙海;那麼關於中秋節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賞析

  詩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瞭望月的特定環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從邏輯上應該「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抬頭望月,觸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的月下之景,詩歌卻從對面飛來著筆昔年往事,描繪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會歡飲圖。詩歌起筆不同反響,召喚其昔日的觥籌交錯、夜夜歡歌的情形,只有這樣頷聯的今年貶謫的「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悽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可是兩聯二十八言中,詩人不煩厭地重複「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著眼前的寂寞和悽苦。詩句一望而知地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不單是月亮,而是面對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

  月亮在古典詩歌裡,更多承載了懷鄉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樓,含君千裡光」,這些月亮內涵是因空間距離產生而寄寓感情的。不過月亮也會出現時間概念,它卻成了一種永恆對照無常的人生,進而表現人生的痛苦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春江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這些詩句裡的月亮意象無不指向時間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給個體生命的悵惘痛苦。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裡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賞析

  玩月思友,由月憶人。感慨清光依舊、人生聚散無常。詩的開頭點出「南齋」;二句點「明月」;三、四句觸發主題,寫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發,寫流光如逝,世事多變;七、八句轉寫憶故友;最後寫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蘭杜,芳香四溢,聞名遐邇。全詩筆不離月,景不離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濟,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賞析:《水調歌頭》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中秋懷人本是透露著落寞情思,更何況一生波折的蘇軾,獨自品味著中秋月夜,但是,參悟自然之理的他,卻出語峭拔,正如「月有陰晴圓缺」一樣,人也有悲歡離合,唯希望能夠千裡共對一輪明月,來傳遞這悠悠思念,經歷了官場起伏的蘇軾,以出世之思入世,他對人生的態度,也格外顯出一種釋然的理性。

  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後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迴環,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後虛實交錯,紆徐作結。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歷代評價:

  胡仔《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清程洪、先著《詞潔》:此詞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

  劉熙載《藝概》卷四:詞以不犯本位為高。東坡滿庭芳:「老去君恩未報,空回首彈鋏悲歌。」語誠慷慨,究不若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尤覺空靈蘊藉。

  鄭文焯評《東坡樂府》:發端從太白仙心脫化,頓成奇逸之筆。湘綺王闓運誦此詞,以為此「全」字韻,可當「三語掾」,自來未經人道。

相關焦點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 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 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 中秋亦是團圓節,人們聚於桌前, 飲酒賞月,說著團圓美滿; 遠在異鄉的人,則舉頭望月,眸中盛滿思念。
  • 描寫月亮的詩句 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
    導讀:月有陰晴圓缺,描寫月亮的句子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種,那麼你知道描寫月亮的詩句有哪些嗎?古人對於月亮的描述寄託了很多情感,有親情有友情也有愛情,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感興趣的朋友快點來看看吧。
  • 中秋未必有月圓,3首描寫中秋看不見月亮的古詩詞,讓人拍案稱奇
    眼看中秋節就要到了,賞月亮,吃月餅,這個傳統節日在如今依然充滿著魅力。十五的月亮分外圓,但是在歷史上,並不是每一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都能看見月亮。正所謂中秋未必有月圓,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描寫中秋看不見月亮的古詩詞,韻味獨特,蘊含古人真情實感,讓人拍案稱奇。第1首,《一剪梅·中秋無月》: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 寄託於中秋節的古詩詞,蘇東坡寫出了希望,眾人皆可賞月
    而中秋節又是我們合家團圓的日子,而古代的詩人們在這一天,看著月亮時不時來兩句符合當時意境的詩句,雙雙對飲豈不快哉。那你們知道有哪一些詩詞是詩人寫出紀念中秋節古的嗎?反正小編最為喜歡的莫過於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了,因為這一首詩詞小編在中學時期就已經是背得滾瓜爛熟的。
  • 關於月亮的詩句:中秋待月翻譯賞析
    關於月亮的詩句:中秋待月翻譯賞析 2012-12-04 18:0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今日中秋:欣賞十首與中秋有關的古詩詞,感受那如畫般的月夜情懷
    中秋佳節,一家人聚在一起,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別提多開心了。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重合,更是喜上加喜。既可以過中秋節,又可以過國慶節。有人選擇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也有人藉此黃金周出去旅遊。
  • 「爸,以後罵我請用古詩詞」,被詩詞餵大的孩子,人生境界大不同
    「爸,以後罵我請用古詩詞」,被詩詞餵大的孩子,人生境界大不同最近小編看到一個視頻,視頻裡的小女孩有理有據的教育家長,「罵人不要嗷嗷嗷,要以德服人,以後請用古詩詞罵我!」視頻中,小女孩因被家長批評,沮喪的坐在小凳子上,「語重心長」得教育家長應該怎麼樣正確對待孩子。
  • 人月兩團圓,最美中秋詩詞
    中秋佳節,暢銷的是月餅,可貴的是團圓,最該圓滿的,是盼著相聚卻總是聚少離多的溫情。 團圓日,宜賞月,看月輝灑下,「灩灩隨波千萬裡」;適合約會,與意中人「相約黃昏後」。
  • 詩詞賞析|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之奈何?
    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之奈何?詩詞賞析|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有一種遺憾是「笑問客從何處來」詩詞賞析|詩詞裡的遺憾,千年一嘆,為有一種遺憾,是「故鄉遙,何日去?」看著池塘裡的荷花,思鄉之情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我遙遠的故鄉,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一帶,長久地客居長安。五月,我故鄉的小時候的夥伴是否在想我,劃著一葉扁舟,在我的夢中來到了過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有人稱故鄉為原鄉,是我們少年時代最想逃離的地方,是我們長大後,最想歸尋的地方。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在《月下獨酌》中月亮是陪伴李白飲酒的好友,在「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美好環境裡沒有人陪自己喝酒,這時我們的詩仙就「舉杯邀明月」,結果得到了「對影成三人」的回應;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月亮是李白的回憶與期盼「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隨。」
  • 關於十五月亮十六圓的詩句 中秋夜賞月和詩詞更配
    中秋夜的那一輪明月,一直都是文人墨客們所鍾愛的意象,成為他們詩詞中經常出現的對象,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小編帶大家去欣賞那些關於月亮的詩句。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 詩詞書印中秋特輯之詩詞篇
    詩詞書印中秋特輯之詩詞篇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至此中秋佳節其間,我們為大家帶來宋代大文學家、書法家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並為大家帶來全詞的篆書作品及所有字的篆書寫法及演示,亦帶大家一起刻兩方中秋明月的閒文印。今天我們先來賞析下詩詞。關於中秋的詩詞佳句有很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漫話中秋 | 那些與月亮有關的傳說與典故
    明月當空,又是一年中秋時。在這個團圓美好的節日中,月亮是絕對的「主角」,民俗中無論拜月、賞月還是吃月餅都離不開「它」的身影。古人為月亮創造出了許多浪漫的奇想,如嫦娥奔月化蟾蜍、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這些神話故事流傳至今,深入人心。
  • 詩詞賞析:古典的新解讀方式能走多遠(文化視點半月談)(圖)
    而出名使得她那些靈心妙悟的美麗文字一併文字中浸潤的情感也就成了被晾曬被肢解的對象,迎著眾多挾風帶雨漫天射來的箭。有些人用放大鏡讀她的書,掰開揉碎給她挑錯,不僅找硬傷,甚至把電腦出的小問題也算到她的頭上。接下來,就有人指出她抄襲。怎麼抄、抄到什麼程度,筆者沒有認真考證,不過說實在的,詩詞的賞析,說的就是那麼點兒事,借鑑和引用是難免的,至少我認為所謂的抄襲一定不是她的本意。
  • 又到中秋賞月時,你知道這些月亮的別稱嗎?——拿走不謝哦!
    歡迎點擊右上角圖標關注↗還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的「飛花令」環節嗎?有一期就是以「月」字來拼殺哦,16歲的武亦姝面對強大的對手和自己的小失誤,淡定地吟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沉著應對,讓全場驚嘆。
  • 中秋節,品詩詞,觀賞月亮和桂花
    而月亮光線柔和,又有陰晴圓缺的變化,因此在湛藍的夜空裡,就像一枚遊走的白玉盤,人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和想像。月亮是美好的,起初是源於它的形狀和色彩,慢慢地後來賦予它更豐富的內涵。說月亮裡有嫦娥,有玉兔,有三足金烏和九尾狐,有長壽的蟾蜍,有吳剛和桂花。
  • 國學家張昌餘趣談桂花與中秋:中秋詩詞中桂月不分家
    中秋節源於對月亮的崇拜「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由於柳永在詞裡描寫了富裕繁華的江南,而引起金人完顏亮對大宋的覬覦。「好在當時金國內部出現了紛爭,這場南北戰爭才沒打起來。」
  • 中秋拍月亮大賽冠軍!
    【文/觀察者網 郭肖】中秋佳節,月亮是永恆的主題,古詩詞中,這一天的月亮總是氤氳著各種不同的氣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昨晚,你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呢?
  • 大詩人中秋節望月,竟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句,讀後讓人拍案叫絕!
    在我國古代,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每到中秋節這天,文人墨客遙望月亮,一時之間文思泉湧,寫出了很多有關中秋的千古名句,這些詩句大多數都是借景抒情,或是思念遠方的親人,或是祝福普天下的人們福祿安康,那些細膩的情感,最後都融入了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唐代大詩人張九齡,在當時是一位有遠見和膽識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 這些關於賞月的詩詞,詩人眼中的月亮,和他們內心的情懷
    古人擁有很多賞月的詩詞,他們對於月亮的情懷都寄托在古詩裡面了,李白寫月下獨酌的灑脫不羈,他非常生動的描寫了月亮在夜間的景色,花影迎風飄動,雲海蒼茫風吹動,這樣的幾個關鍵的信息疊加,就能把場景描寫得十分真實,讀起來就確實有身臨其境的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