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2020-12-04 蜀黍趣觀史

從古至今月亮都是表達人們美好祝願的事物,縱觀歷史最喜歡月亮的當屬「詩仙」了,李白喜歡月亮大家有目共睹,要是飛花令要飛「月」字那可就是李白的專場了。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解答一下吧。

「詩仙」李白,一生愛月

說起李白我們一定不陌生,唐朝時期在詩詞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稱為第一,有著不少的粉絲,正是因為他的浪漫與灑脫。他的頭號粉絲曾經作詩誇讚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可以看出李白的才氣十分的高,而且特別的愛喝酒「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是灑脫的,這樣一位仙人表達自己的主要事物除了酒,便是月亮了。

李白愛月是從小產生的,那篇「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就是最好的證明全詩簡單易懂,不僅僅表達了少年的天真,也體現了李白小時便對月亮的無限好奇,這份好奇也是不停的陪伴著李白的成長的。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月亮就特別的常見。

在《月下獨酌》中月亮是陪伴李白飲酒的好友,在「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美好環境裡沒有人陪自己喝酒,這時我們的詩仙就「舉杯邀明月」,結果得到了「對影成三人」的回應;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月亮是李白的回憶與期盼「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隨。」;在《子夜吳歌秋歌》中月亮是李白表達對待戰爭的無奈,也是用月幫人們表達對出徵丈夫的擔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在原本寂靜的夜晚,家家戶戶卻傳來做衣服的聲音,妻子對待丈夫的細膩關心,在月光裡顯得更加溫柔。

還有很多詩,儘管有些已經失傳,但單從流傳下來的我們就能感覺到月亮對於李白的非凡意義。甚至李白的離世也是因為月亮,很多人認為,李白是因為醉酒後在船上撈月,才意外落水失去了生命。要真是這樣的話,那李白真的是愛了一輩子的月亮。

中秋佳節,興盛於宋

看到這裡你會說那他這樣愛月亮在中秋這個專門賞月的節日裡寫下《靜夜思》也是正常的呀,可是咱們有史料記載呀,這很像描寫中秋月亮的《靜夜思》並不是寫在中秋的。根據《全唐詩》對此詩的介紹,就能發現這首詩創作於726年九月十五日,而並非八月十五中秋節。

而且不單如此李白如今流傳下來的所有描寫月亮的詩沒有一篇是在中秋節寫的。

至於原因嘛也很簡單,不是因為李白不喜歡在中秋寫詩,而是在唐朝前期,中秋還不流行。我們都知道文化的發展是連續的,節日的產生也是如此。中秋節源於古代祭祀,中國古代是農業大國,需要靠老天吃飯,在每年秋季豐收的時候,就會祭祀上天保佑一年的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然後不斷的延續,從統治者傳到普通百姓,再逐漸確定日子形成節日,根據史料唐朝的中秋沒有完全的形成,尤其在前期。直到宋朝中秋節才完全的形成體系,而這時的中秋也是以祭祀為主,賞月為輔的。

中秋的月亮詩有很多

中秋佳節後世還是賞月的,畢竟八月十五的月亮是真的圓。在形成傳統後相應的好詩也就有不少,這裡我們來欣賞一些。

首先是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兩首》中與《靜夜思》有著同工之處的兩句詩它們是:「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不得不說杜甫對待李白的知己之情有些愛屋及烏了,對待月亮杜甫也是十分喜歡的;晏殊在《中秋月》中也是貼切的表達了自己望月思鄉的感情「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可見宋朝的中秋節韻味確實較唐朝提高了很多,獨居異鄉的人,在佳節時總是憂愁的;自然還有我們大家都特別熟悉的蘇東坡那篇《水調歌頭》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道盡了自己對弟弟的思念,同樣也看明白了世間萬物離合的真諦,千古流傳。

傳承經典,復興文化

在這裡我們欣賞了很多詩詞,都是關於月亮的,細細品來,你會發現,千百年來人們仰望的月亮被授予了很多不同的樣子,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世間萬物在更替中總會留下些東西,值得我們回味。

回到最初的那首《靜夜思》,那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沒有一個字你不認識,但是如今的你讀起來還和最初時讀起來的感覺一樣嗎?肯定不一樣吧,就連你這一遍和下一遍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中國詩詞的美,我們前輩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提倡文化復興,加大中小學生閱讀古詩詞的數量,很多國風產品進入大眾的視野,漢服文化的興起……這些事情都是為了保持著我們中華民族與別的名族不同的東西,都是為了更好的繼承傳統,讓中國文化,繼續閃閃發光,溫暖人們的內心。

結語:

李白一生愛月,跨越歷史的,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美麗的詩,讓我們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可以在閒暇時讀一讀、品一品,那些我們驕傲的文化我們應該守護,然后豐富傳承,讓世界上別的國家來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於中秋佳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我們也應該守護,韓國在端午節申遺後多次想要申請中秋,我們應該反思,明明是咱們的文化為什麼會在別的國家這般的被寶貝,然後改正不足,進一步發展提高。品味傳統之美,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相關焦點

  • 一生愛月的李白,為何從不寫中秋詩?《靜夜思》真的是寫中秋嗎?
    「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的境界,正所謂是「世間安得月,不負如來不負卿」。一生獨愛月的詩仙李白一杯酒腸下肚,一摹所見之景,一吟對月亮的情有獨鍾,卻從未收入中秋載體之中。 提到詠月詩,那千古之絕唱的《靜夜思》總是屢見不鮮的出現在讀者的口中。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
    當然宋詞之中,小編認為寫的最好的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著首宋詞,可唱可吟,唱則餘音繞梁、婉轉悠揚,吟則對仗工整,朗朗上口,不可謂不經典。但是在千萬首唐詩之中,也有可以與《水調歌頭》媲美的詩句,這首詩,就連垂髫小兒和老人們都能背誦,可見這首詩影響之深遠,它是描寫中秋的,只不過它的意境太優美,使人忘記了它原本的意境。
  • 今年中秋外國月亮更圓?
    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可以說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慶。那麼中秋節怎麼是來的?又是如何跟月亮扯上關係的?真的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嗎?網易旅遊在中秋將至之際,推出特別策劃《中秋旅遊三日談》,來說說關於中秋的那些事兒,第一期話題:中秋與月亮。(參與篇末話題互動,有機會贏取網易旅遊與網易火車票提供的幸運獎品哦!)
  • 讀詩|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關於月亮的詩詞,哪句最得你心?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說起關於中秋的詩詞,人們首先想起的大概就是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了。張九齡的這首《望月懷古》也是中秋詠月詩中的「爆款」。許多人也許不能完整背出整首詩。但是每年中秋,在各種晚會、遊園會、廣告中,你一定看到過「海上生明月」這句話,它儼然已成為中秋節最得人心的「廣告語」。不過,最讓小編感慨的是,張九齡這首詩的名字叫做《望月懷古》,而今天我們讀張九齡,他也已是千年前的古人。
  • 王者榮耀說的沒錯,詩仙李白真的是一名劍客
    近幾年,有一款非常火的遊戲叫王者榮耀,相信很多人都玩過,裡面有一個刺客角色,李白一套醉劍,那是耍得眼花繚亂。那麼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唐代詩仙李白果真是一位武林高手劍術大師嗎?我們從他的生平事跡他的詩作當中來窺見一二。李白在他的詩當中,提到他祖上是隴西的,就是今天的甘肅秦安縣一帶,屬於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後代。
  • 2019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快樂中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初中生中秋節優秀作文:快樂中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而中秋節那天又在農曆八月的中間,人們把中秋節也叫仲秋節。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哦,各有各的特色。
  • 舞劇《李白》首登國家大劇院再現詩仙逸興
    舞劇《李白》劇照。劇組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的交響合唱版舞劇《李白》日前首度登上國家大劇院。關於李白的作品在舞臺上層出不窮,以舞劇的形式表現詩仙的卻鮮見。受疫情影響,舞劇《李白》原定巡迴演出計劃從2020年3月推遲至今。
  • 吃下杜甫的詩(河洛拾珠)
    每當皓月當空,人們就容易想起「詩仙」李白那首著名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中秋亦是團圓節,人們聚於桌前,     飲酒賞月,說著團圓美滿;   遠在異鄉的人,則舉頭望月,眸中盛滿思念。     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本期頭條號特收集一些關於中秋的詩詞名句供詩友賞析,有些詩句不一定完全寫中秋,但一定含有月亮,如果沒有出現月亮,那一定與月亮有關!希望大家喜歡。
  • 關於愛情的15句經典古詩詞,詩仙李白寫的情詩你有沒有讀過?
    古詩詞的內容包羅萬象,有描摹山河,有感物傷懷,有邊塞烽煙,但愛情是古詩詞中永恆不變的話題,詩仙李白,詞宗蘇軾也都寫下過關於愛情的美麗詩句。人生自是有情痴,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關於愛情的15句經典古詩詞,詩仙李白寫的情詩你有沒有讀過?15、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 李白寫了首詠雪詞,千年來備受推崇,近年卻被一首打油詩搶了風頭
    當然這不是說詩聖的水平不如詩仙,而是說兩人的詩作風格不一樣。杜甫的詩作勝在工整和講究,後世不少文人認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字字斟酌,總歸是能寫出一兩首類似的作品,這就是為何晚唐後,宋元等文人都愛學杜甫的原因。而李白詩,寫得過於飄逸灑脫,讓人不知從何處入手去模仿。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一、《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酒、友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元素,而且三者經常出現在一首詩中。
  • 李白的名詩《靜夜思》,原稿是什麼樣子的
    據說,李白的《靜夜思》原稿是這樣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這裡的「床」不是指睡覺的床,而是指院子外面打水井的井欄。由此可見,李白的這首詩,以井欄來引發思鄉之情也是順理成章。李白另一首詩《長幹行》裡,「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幾句裡面的床就是指的井欄。我們看到的《靜夜思》是後世修改過的,當然「床」的含義也從井欄變成了睡覺的床。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 讀一首詩李樸《中秋》,人間過中秋,我只賞一輪月
    ——宋代: 李樸《中秋》詩名《中秋》,而全詩著於中秋之月。詩人必然是愛月之人,與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仰望而情生,一往情深。人有情,月亮亦有情,相對如慕如戀,憐之如佳人。月亮將要升起時,詩人已經在等待了。看著她一點點升高,目光一刻也不忍移開,欣喜興奮得像個孩子。轉而皓月當空,圓而皎潔,如掛在天空的一輪明鏡。
  • 「李白鬥酒詩百篇」當如何解釋?
    李白不僅是『詩仙』,而且是『醉聖』、『酒星』、『酒仙』。世稱『李白鬥酒詩百篇』。喝下一鬥酒,還能做出一百篇詩,可見一鬥酒居然沒有醉倒李白。」  另一位說:「李白愛喝酒不假,《太平廣記》說李白自幼好酒。但愛喝不等於能喝。李白留下多少詩,不足千首,既然鬥酒百篇,那麼,李白活了六十多歲,一輩子喝的酒不足一石,算能喝嗎?」
  • 月色中秋(散文)
    有道的,月至中秋分外明,扮演中秋「主角」者,恆古至今月還是原來的月。讓人感慨月亮是故鄉明,月亮是九州圓。創造者為萬物生靈獻上了一份神聖的禮物——月亮。君贊或不贊,明月在美,不悲不喜;君刷或不刷,明月在等,不舍不棄;君開或不開,明月在亮,不急不躁。那是多麼雄偉壯觀,厚重深遠,雄偉博大!明月明月,極易引人懷想。
  • 這4首描寫中秋月亮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
    歷史上有大量描寫中秋的詩詞,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宋代文豪蘇東坡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李白的悲情之詩~秋風詞
    中國古代則有「詩窮而後工」的說法。李白之所以成為偉大詩人,正是命運的窮厄玉成了他。李白的窮厄與憤怒,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產生強烈矛盾的結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以及「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的短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