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名詩《靜夜思》,原稿是什麼樣子的

2020-11-29 一個小小的梨核兒

據說,李白的《靜夜思》原稿是這樣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這裡的「床」不是指睡覺的床,而是指院子外面打水井的井欄。

古時人們喜歡圍井而居,井邊就成了人們活動交流的重要的場地,大人白天在井邊取水洗衣服,夜裡聚會聊天納涼,孩子們也喜歡在井欄外的空地上玩耍。

在古人心目中,井就代表著家鄉,所以才會出現「背井離鄉」這個成語。由此可見,李白的這首詩,以井欄來引發思鄉之情也是順理成章。

李白另一首詩《長幹行》裡,「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幾句裡面的床就是指的井欄。

我們看到的《靜夜思》是後世修改過的,當然「床」的含義也從井欄變成了睡覺的床。修改後的詩裡,「明」這個字在一首詩同時出現了兩次,我感覺不太妥當。

相關焦點

  • 一生愛月的李白,為何從不寫中秋詩?《靜夜思》真的是寫中秋嗎?
    一生獨愛月的詩仙李白一杯酒腸下肚,一摹所見之景,一吟對月亮的情有獨鍾,卻從未收入中秋載體之中。 提到詠月詩,那千古之絕唱的《靜夜思》總是屢見不鮮的出現在讀者的口中。此首經典之作每到中秋佳節就會被眾人所吟誦,然,《靜夜思》真的是中秋詩嗎?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從古至今月亮都是表達人們美好祝願的事物,縱觀歷史最喜歡月亮的當屬「詩仙」了,李白喜歡月亮大家有目共睹,要是飛花令要飛「月」字那可就是李白的專場了。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
  • 李白名字由來的有趣故事,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李白,我是個特別喜歡文風很舒緩浪漫的人,而李白的詩句正和我心意,他寫的詩句都很直白但又不失浪漫文雅之風格,很是招人喜歡。李白名字由來的有趣故事,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咱們也都是知道李白的很多事情,就連我家小寶寶都會背誦《靜夜思》,很多寶寶早教類的軟體也是以《靜夜思》為首選教程,不但膾炙人口、語句優美,而且還容易背誦與理解,對小孩子來說是不二之選。
  • 李白這兩首詩不出名,但是放在一起看,可見李白的蓋世才華!
    盛唐大詩人李白寫了不少懷古詩,其中有兩首詩並不是廣為人知,但是如果將兩首詩放在一起看,就會看到李白蓋世的才華,相同的體裁、相近的主題、相似的題材在李白筆下卻變化多端,運用自如。我們先看看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 《英美名詩譯介》:譯介英美名詩,回味綿長雋永
    由外研社出版的《英美名詩譯介》收錄了莎士比亞、雪萊、濟慈等27位知名英美詩人的經典詩歌。每篇詩歌包括簡介、翻譯、譯後記三部分。譯者以中國古體詩的形式將經典英美詩歌的前世今生婉轉道來,並結合譯者的生平經歷闡述詩歌意境,別具藝術價值。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單純的英美詩歌翻譯的教材,更是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可收藏的經典。
  • 李白的悲情之詩~秋風詞
    李白之所以成為偉大詩人,正是命運的窮厄玉成了他。李白的窮厄與憤怒,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產生強烈矛盾的結果。李白喝酒李白的一些詩句為眾人所知,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白髮三千丈」、「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安能折腰摧眉事權貴
  • 舞劇《李白》首登國家大劇院再現詩仙逸興
    舞劇《李白》劇照。劇組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的交響合唱版舞劇《李白》日前首度登上國家大劇院。關於李白的作品在舞臺上層出不窮,以舞劇的形式表現詩仙的卻鮮見。受疫情影響,舞劇《李白》原定巡迴演出計劃從2020年3月推遲至今。
  • 李白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名字有何寓意?
    詩仙李白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這個曾經叱吒於唐代文壇的文學巨子給世人留下了太多的千古名詩。雖然他距今已有千年之餘,但李白的名字卻被代代流傳了下來,他的不朽詩篇更是被編入了教科書。所以說,李白的詩基本誰都會背出一兩首,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會背出像《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名句。
  • 他暫別長安城,在夾城揮筆寫下一首名詩,無一喜字卻句句是喜!
    李白、杜甫的朋友圈羨煞旁人從古至今,人際關係都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人與人之間的朋友圈子都是不同的。就拿大唐兩位史詩級大詩人李白和杜甫來說,這兩位就是一對讓眾人羨慕的好基友!這二位大詩人一生之中僅僅有過三次會面,也正是這僅有的三次會面就將「友誼的種子」深埋在了李杜二人的心裡。
  • 唐代李白《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李白藉此樂府古題,蹈謝朓詩旨,「依題立義」,以寄寓意。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李白遊邯鄲(今屬河北)時。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
  • 李白的一個千古名句,李敖曾提出個新穎的看法,方舟子:誤人子弟
    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專門用來調侃這首唐代名詩。華羅庚是數學家,不太明白也正常。但當年王安石讀完李賀的名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卻硬是說烏雲下鎧甲不可能發光,這就令很後世不少文人無法贊同了。其實從這兩首詩,咱們就能看出一個問題:品賞古詩詞,真的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
  • 誰是李白心目中的偶像呢?李白心中的月亮是他的鄉愁?還是初見呢
    20年後燕用樂毅連下齊國70餘城,燕王死了太子猜忌,樂毅便丟下兵權跑了,田單用火牛陣大破燕軍,齊人開始反攻,李白大為折服,在李白寫的詩中有十來首出現過魯仲連,且大多用以自比,足見詩仙也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偶像。
  • 李白與惠特曼的「時代精神」,阿來稱文旅新地標要能激發出情感共鳴
    11月18日上午,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現身「成渝文旅新地標」頒獎現場,在開場致辭時,他朗誦了李白的名詩《登錦城散花樓》,其中一句「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被他解讀出了新意。阿來表示,自己非常高興來參加這樣一個評選活動,「前一次文旅地標評選是四川自己單幹。今年成都、重慶雙城站在一個風口上,這個風口是時代的風口,讓曾經分開的兩個城市以另外一種方式重新緊密聯繫起來,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這句話怎麼理解?
    @星辰大海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余光中《獨白》三十年已往了,月光還是和少年時的月光一樣;本身卻已不再是烏頭的少年。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故國已非少年的故國自百姓黨敗退大陸之後,一灣淺淺的海峽隔絕了多少遊子的心。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形容的瀑布是什麼樣子
    李白有詩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九重天。雖然這不是對三疊泉瀑布的描述,但如果李白來到三疊泉,也許這首詩應該改一改了。(註:李白望廬山瀑布為秀峰瀑布,亦在廬山)但遺憾的是,在冬季的淡季,瀑布的水流太小,如彩帶一般,一條一條地,從山頂上飛瀉而下,落入碧潭之中。越靠近水潭,瀑布裡的水越細,像玉帶爬滿巖石,像蜘蛛絲一樣,也很美。
  • 老舍《四世同堂》英文原稿現世
    超十萬字內容將首次曝光  國內文壇和現代文學研究界將迎來一項可喜的成就,將近70年前作家老舍著作《四世同堂》在美遺失原稿已經被找齊  但是眾所周知,這絕不是老舍的原稿,因為它是經過美國出版社和編輯動手術和大量刪減後的節選本和刪改本。據這樣的本子做研究,是很難得窺老舍原始設計和創作全豹的。但是,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此後研究者只能按照這個僅有的閹割版本作為研究的依據。雖然大家知道老舍一定有原始設計和原稿在世,但時過境遷,茫茫大千世界,又能從何處找到當年老舍的原稿呢?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眾所周知,李白和杜甫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兩座高峰。一個是浪漫主義流派的扛把子,一個是現實主義流派的掌門人。千百年來兩人在詩壇的地位究竟誰高誰低,人們爭論不休。但是我們看文學史家給兩人的歷史定位,介紹李白的時候,不忘說一句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介紹杜甫的時候,也少不了來一句,與李白合稱「李杜」。可見,在文學史家的眼裡,兩人是「千載難分伯仲間」的存在。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二、《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我們小學就學習過的詩,寫的是詩人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當時的李白26歲,住在揚州的旅舍,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衝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
  • 皮膚腫瘤是什麼樣子
    核心提示:當我們聽到皮膚腫瘤疾病的時候,從字面上來看我們也知道這是在皮膚上發生的一種疾病,是屬於皮膚細胞增生的一種,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在皮膚裡面或者是皮下組織的新生物,種類是非常多的,那麼皮膚腫瘤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