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佳秋,丹桂飄香,紅楓葉,月色明朗。
時令佳節饋贈八月的「名片」——皎潔的月亮。有道的,月至中秋分外明,扮演中秋「主角」者,恆古至今月還是原來的月。讓人感慨月亮是故鄉明,月亮是九州圓。
創造者為萬物生靈獻上了一份神聖的禮物——月亮。君贊或不贊,明月在美,不悲不喜;君刷或不刷,明月在等,不舍不棄;君開或不開,明月在亮,不急不躁。那是多麼雄偉壯觀,厚重深遠,雄偉博大!
明月明月,極易引人懷想。記著曹操「明明如月,何日可掇」思賢才;曹丕「明月照我床,星辰照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望,爾獨何辜限河梁」;李白《長安月圓,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玉關情時時。胡虜何日平,良人罷遠徵。說出怨婦思夫之意;杜甫「今夜鄜州月,閨房獨看」,說「露從今夜白,月在故鄉明」,是遊子之思家;張九齡「海上岸月,天涯共此時」,說出跨越空間的人思。
因月光使人幽思,詩人乃多有對天問月之作。看了張若虛連連發問:「江邊誰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見誰,又見長江送月來」,何時才有明月當頭?李白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東坡問:「明月幾時有月來幾時有酒」。問月詩多充滿哲理,歷來為文人騷客保留節目,寄物寓情,月何言哉?
「世代無量己,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面對月色,作的是「物是人非」的感嘆,如此浩瀚的哲思,確使世代後人跟著他感慨不己;東坡遊歷赤壁,同遊之客中,有人對月下江水,嘆息人世無常,人生短暫,卻羨慕長江無限。東坡開導他說:你知不知道眼,如果從萬物變化的角度來看,連天地也只是一瞬間而已,如果從「不變」的角度來看,萬物與我都是永恆的,那長江還有什麼可羨慕的?
月球告訴人類: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一切都有兩面性。一陰一陽,一圓一缺,一聚一散,一喜一悲…它們是對立而統一的。人在逆境中,要想到順境可能即將來臨,正如月缺月圓一樣,不要傷心失望。「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多。」追一個「度」,因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完美須切忌「論」,「論」就談不上什麼事情隨緣…
邊緣,拒絕使用。這一點,在友誼中表現為真情,在愛情中表現為純潔。命運是無法刻意追求的,只能隨遇而安。命運來去匆匆,你覺得它來的時候,那是一個驚喜;它走的時候,你才感覺到,那是一個惆悵和悲傷。有的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你只能後悔一輩子。
邊緣,不需要等待。來時自然會來,所以不必翹首以待命運的安排,望穿秋水。就用你的心去感受,那已經很不錯了。命運無規則,苦苦等待一次緣,很可能就是等不到。苦等,那是刻意的,即使緣分在那時擦肩而過,你也感覺不到。與其說是這樣,不如說是放棄等待,多用心體會,也許,緣分已經來到你身邊。
邊緣,需要照顧。這是一種無言的默契,是相似心靈的召喚。由於有緣,它在世界上成就了很多功名事業,圓滿了很多愛情婚姻家庭,也繽紛了人際之間的來去。因緣相伴,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繁星中,才有了永結同心的諾言,才有了在天願中做飛鳥的灑脫。
人生有命,緣分有安。邊緣不拒,邊緣不驚,就是要珍惜世間的美好,與人和睦相處;好緣分,就是要對生活充滿熱愛,對生命充滿摯愛;好緣分,就是要有天
今晚中秋,下個月的月亮人在哪裡?
月光不如晶瑩的月光,洗去塵世的三千念。
難道在暴風驟雨後,華夏圓月的光影,更加溫柔,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嗎?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君非我,我的思緒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