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宋代: 李樸《中秋》
詩名《中秋》,而全詩著於中秋之月。詩人必然是愛月之人,與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仰望而情生,一往情深。人有情,月亮亦有情,相對如慕如戀,憐之如佳人。月亮將要升起時,詩人已經在等待了。看著她一點點升高,目光一刻也不忍移開,欣喜興奮得像個孩子。轉而皓月當空,圓而皎潔,如掛在天空的一輪明鏡。寂靜無聲,是天上的仙籟之音。秋天的美麗之處,一輪明月則已佔了一半。月亮在雲間穿梭,照亮了整個天空。謝莊《月賦》云:「隔千裡兮共明月」,實不足以喻其遠。因為愛月亮,愛屋及烏,也喜愛與月亮有關的一切。月亮上有嫦娥、玉兔、蟾蜍、桂樹,定然不會太空曠。玉兔是美好的,為月亮增輝,期盼著能看到它。只是蟾蜍太醜了,月亮應該也嫌惡它的,希望不要出現在眼前。心中更盼望著,當銀河徹底清澈的時候,乘靈槎直到天上,能與月兒攜手。
詩人之愛月,並非只是因為中秋,而是從來都愛著的。只是到了這個中秋,為她寫了這首詩。詩人愛月之深,是世間的人都比不得的。因為愛,關於月亮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月亮之美,足以平分秋色。月亮之可愛,讓人願乘靈槎順銀河上天,與之攜手。這樣的情感,也只有詩人能獨自體會,斷不是俗人所能理解的。
人之於月,相望相憐,情意深深,妙不可言。然而須知道,沉浸在那種美好中,而忘懷其餘的詩人,必然是世間一個孤獨的人。是月亮帶走了他的孤獨,有月亮相伴,則不復記得孤獨。月亮就像一個知己,有情感,有情思,可以默默相對而永不生厭,也可以像她傾訴,也可以與她做約定。在詩人心中,月亮超過世間的所有人。他會這樣說:「我不羨慕他人的熱鬧,我只要有月亮陪伴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