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秋 | 那些與月亮有關的傳說與典故

2020-12-08 湖南在線

明月當空,又是一年中秋時。在這個團圓美好的節日中,月亮是絕對的「主角」,民俗中無論拜月、賞月還是吃月餅都離不開「它」的身影。古人為月亮創造出了許多浪漫的奇想,如嫦娥奔月化蟾蜍、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這些神話故事流傳至今,深入人心。

「兔寒蟾冷桂花白」(李商隱《月夕》),玉兔、蟾蜍、丹桂是中秋時節具有代表性的三種物象構圖,其中丹桂寓意富貴;玉兔搗藥是長壽的象徵;蟾蜍屬蛙類,蛙者多子也,這是古人富貴、長壽、多子多福觀念在吉祥文化中的體現。值此中秋之夜讓我們來話話「玉兔」「丹桂」「蟾蜍」這三位月亮的「代言人」吧!

玉兔

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常年與嫦娥為伴,因其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作為嫦娥的幫手,玉兔經常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據說製作出來的藥丸可以醫治百病還能長生成仙。

有一年,北京城裡忽然鬧起了瘟疫。嫦娥看到人間燒香求醫的情景,十分難過,就派玉兔到人間為百姓消災治病。玉兔化身為穿著白衣裙的少女,挨家挨戶治病施藥。但人們認為她的白衣裙不吉利,不讓進門。無奈,玉兔只好借來身邊神像的鎧甲穿在身上。人們看見少女這身打扮,嚇了一跳。後來聽說她能治病消災,才讓她進屋。

玉兔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人的病。為了感謝她,百姓紛紛向玉兔贈送禮物,但玉兔什麼都不要,只是向大家借衣服穿。就這樣,玉兔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衣服,有時候象個賣油的,有時候象個算命的,有時候又象個唱戲的。病人太多,玉兔忙不過來,它就騎馬騎鹿,乘風乘鶴,有時還騎上獅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各個角落。

玉兔忙了一天一夜,消除了瘟疫,返回月宮。但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風的、有身披鎧甲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每到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

(趙斌/繪圖)

月宮紋鏡(宋)

「鏡如滿月,光照古今。」銅鏡是古人照面飾容的用具,從新石器晚期沿用至明清,古人將無盡的審美情懷施加於銅鏡之上,製作精良、圖紋華麗、銘文典重的銅鏡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靚麗的景觀。

此銅鏡為圓形,帶支座,底下兩個雲朵,託起一輪明月,主紋飾為玉兔在桂樹下持杵搗藥的身影。"玉兔搗藥"是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玉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製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搗藥」的神話傳說表達了兔子可以為百姓祛病消災的美好嚮往。久而久之,玉兔也成為月亮的代名詞。

蟾蜍

屈原在《楚辭·天問》中曾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顧」即蟾蜍。這是迄今月中有蟾蜍的最早記載。傳說中嫦娥偷食仙藥後奔月化為金蟾,並被罰搗長生不老藥。西漢《淮南子》中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東漢科學家張衡在《靈憲》中記載:「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佔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因為月宮中有蟾,所以月宮又被稱為「蟾宮」。

【T型帛畫】

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畫(局部)

馬王堆三號漢墓T型帛畫(局部)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兩幅T型帛畫上均有蟾蜍與玉兔形象。帛畫上畫的是新月,所以只能將蟾蜍和兔子畫在月之外,如果畫的是圓月,則都畫在月中。

丹桂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月宮中有美女、有動物當然也少不了植物。「月中折桂」、「蟾宮折桂」中國人選擇了丹桂。

唐代詩人顧封人的《月中桂樹》詩曾道:「芬馥天邊桂,扶疏在月中。」因為相信月中有桂,所以古人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等。「吳剛伐桂」的神話傳說更是家喻戶曉。 「一庭人靜月當空,桂不多花細細風」、「半醉凌風過月旁,水晶宮殿桂花香」,古詩詞中的桂與月亮的關係之所以如此密切,除了月中有桂樹的傳說外,更是因為桂花花期一般在中秋節前後。而且桂花寓意「崇高」、「吉祥」,桂枝則寓意「成功」、「出類拔萃」,因此,古代把比賽奪冠、科舉登科比喻成「蟾宮折桂」。

惲壽平《桂花》

選自惲壽平花卉圖冊第二幀花卉圖,右下方自題:「人間無八樹,留我一枝看。」署款「雲溪外史」,下鈐白文「壽平之印」、朱文「正叔」二印。從作者自題看,應是指天廷中的桂花樹。所畫的這一折桂枝,主幹蒼勁屈挺,枝幹健拔而富韌性,幹枝穿插有序,敷色純樸素雅,筆墨粗細濃淡相宜。久觀之似能感受到一股撲鼻的桂花香。

中秋時節,叢桂怒放,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成為中秋節一種美的享受。花好月圓之時,祝大家中秋快樂,月圓人更圓!

相關焦點

  • 有關中秋節文化由來的典故,你知道的有多少?
    那麼,有關中秋節一些文化的典故由來,你又知道多少呢?中秋二字,最早見於儒家經典《禮記》中,相傳為周公所作,姑又稱《周禮》。《周禮》中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又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此可見,中秋節相關文化傳統來歷得很早,只是當時在民間還沒有形成一個特定的文化節日,而僅僅拘泥於帝王之家的祭祀活動。
  • 今日中秋:欣賞十首與中秋有關的古詩詞,感受那如畫般的月夜情懷
    中秋佳節,一家人聚在一起,闔家團圓、吃月餅、賞月,別提多開心了。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今年的國慶節和中秋節重合,更是喜上加喜。既可以過中秋節,又可以過國慶節。有人選擇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也有人藉此黃金周出去旅遊。
  • 又是一年中秋時 聽那些和月兒有關的歌曲
    提到中秋自然少不了吃月餅和賞月,小編今天也沾沾「月亮」的光,搜羅一番和月亮有關的歌曲,給那些和小編一樣,在外地求學求職的朋友們解解悶。想家了,就聽聽看吧!歌曲:月光傳說歌手:DALI《月光傳說》  提到月亮自然少不了大名鼎鼎、替月行道、愛與正義的化身水冰月啦。這是80後少男少女必看的卡通片沒有之一,雖然現在反觀每一集都是牛鬼蛇神出沒最後被制服的老套劇情,但是其中的主題曲卻是經典中的經典。
  • 那些與月亮有關的繪本 中秋賞月也能寓教於樂
    水母網9月24日訊  (銀濤/文)今天就是中秋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賞月的習慣,記者小時候有很多節日相關的記憶,現在回想都是一幅一幅生動的畫面。中秋節吃完晚飯,全家聚一起聊天。家裡的老人總會泡一壺茶,然後帶著孩子們看天上那個又大又圓的月亮。
  • 芋艿、毛豆、踏月亮,那些忘不了的中秋記憶
    朱元璋愛吃什麼餡我不知道,但朱元璋的月餅包的可真不是豆沙,老師想要講的是一個關於中秋吃月餅的起源故事。相傳在元末時期,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為傳遞消息,漢族人民想了一個辦法,將字條夾在月餅中,以互贈月餅方式進行傳信。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由此流傳開來。傳說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以互贈月餅方式進行傳信。
  • 今年中秋外國月亮更圓?
    又是如何跟月亮扯上關係的?真的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嗎?網易旅遊在中秋將至之際,推出特別策劃《中秋旅遊三日談》,來說說關於中秋的那些事兒,第一期話題:中秋與月亮。(參與篇末話題互動,有機會贏取網易旅遊與網易火車票提供的幸運獎品哦!)趣談:2014中秋外國月亮更圓?2014年中秋38年最早據廣東天文學會透露,今年中秋節月亮出現日期是38年以來最早的。
  • 那些詩詞裡的月亮 中秋古詩詞賞析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在中華民族長達幾千年的民族文化中,表現出了其豐富多彩而又別具一格的一面,在中國古代,有著關於中秋節的種種傳說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從邏輯上應該「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抬頭望月,觸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的月下之景,詩歌卻從對面飛來著筆昔年往事,描繪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會歡飲圖。
  • 中秋未必有月圓,3首描寫中秋看不見月亮的古詩詞,讓人拍案稱奇
    眼看中秋節就要到了,賞月亮,吃月餅,這個傳統節日在如今依然充滿著魅力。十五的月亮分外圓,但是在歷史上,並不是每一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都能看見月亮。正所謂中秋未必有月圓,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描寫中秋看不見月亮的古詩詞,韻味獨特,蘊含古人真情實感,讓人拍案稱奇。第1首,《一剪梅·中秋無月》: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 簡單盤點Fate系列裡那些與月亮有關的從者
    上期我們盤點了Fate系列裡那些與太陽有關的從者,那麼既然有與太陽有關的從者,肯定也有與月亮有關的從者,畢竟月亮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有與月亮相關的神話和英雄傳說。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Fate系列裡那些與月亮有關的從者。
  • 中秋現「超級血月」 盤點各國天啟預言與傳說
    中秋,對華人而言,代表團圓團聚,有情懷的還可以擺下杯盞,或伴月起舞,或吟詩唱和,或隨影獨思。  但對於其他民族,今年的中秋可能「不簡單」。  在西半球,今年9月27日夜晚至28日清晨,人們將目睹一出「超級月亮」與「血月」同時出現的天文奇觀。
  • 中秋月餅節:那些不得不說的英語單詞
    既然是「賞」,"see"等詞彙可以退下了   賞月:watch the moon, admire the full moon,enjoy the glorious full moon   之後是 點燈籠 light lantern   中秋之際,有些地方有燒香和祭拜月亮的風俗。
  • 今年中秋,月亮最圓的時刻是幾點?
    一說到中秋,人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賞月。中秋賞月源於神話故事,傳說嫦娥為保長生不老的丹藥不落入惡人之手,誤食後升天奔月,而這一天正好是農曆八月十五,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思念她,而在這一天賞月、吃月餅,盼其歸來。 中國民間中秋賞月的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
  • 中秋節|從中秋月迎寒到天涯若比鄰—既是文化符號,也是家國情懷
    準確地說,此時的中秋節只是統治階段、達官貴人以及文人墨客們的娛樂活動,尚未在民間普及開來。在此時期,文人墨客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文學創作,創作出諸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唐明皇遊月宮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也寫出了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首的一批傳世名詩。
  • 十五的月亮·中秋特輯|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月滿中秋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而它的由來傳說也有很多。#1 嫦娥奔月在所有中秋傳說中,我們最熟悉的傳說莫過於「嫦娥奔月」。
  • 被賞了幾千年的中秋節月亮,其實一直在發生變化
    唐詩、宋詞、月下山水,民俗、祈福、神話傳說……由此誕生。後來,幾百年的中秋節,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中國人長期對月亮的追逐、想像與探索。當人類抬頭看月亮的時候,會知道過去人的愛欲憂愁,願望祈禱,產生親歷者般的呼應。
  • 中秋為什麼要賞月?月亮對中國人來說傳達了什麼情感?
    十二度圓 皆好看 , 其中圓極是中秋 。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 , 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 . 中秋節的別 稱眾多。 因節期在八 月十五 , 正是八月的二分之一 , 所以俗稱八月節 、 八 月半、 八月會 . 因中秋節 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 「 月」 進行的 , 所以又俗稱 月節 、 追月節、 玩月節、 拜月節 . 又 因為傳說唐明皇 在這一天夜遊 月宮 , 於是便稱 中秋為月夕 。
  • 林青霞結婚原因和月亮有關?中秋將至,關於月亮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而在被正式科學探索之前,月亮在世界各地的傳說、曲譜、電影、繪畫等各類人文記錄中,早已被描述過千百遍。為了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義大利「安徒生獎」最佳插畫作者與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聯袂推出了《我要月亮》的科普繪本,在書中,關於月亮的人文軼事和科學介紹紛至沓來,為孩子奉上了一堂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課。
  • 描寫月亮的詩句 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
    導讀:月有陰晴圓缺,描寫月亮的句子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種,那麼你知道描寫月亮的詩句有哪些嗎?古人對於月亮的描述寄託了很多情感,有親情有友情也有愛情,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有關月亮的詩詞賞析,感興趣的朋友快點來看看吧。
  • 祝福中秋晚宴,中秋月亮很圓的句子,中秋朋友圈,句句暖心!
    2.所有的節日都是提醒不要讓大家忘了愛與被愛,生活需要儀式感,中秋+國慶,雙節同過,願大家吉祥安康。3.今年的國慶和中秋是來彌補春節的遺憾的。兩天後,國興,家睦,月明。4.最不平凡的2020年,雙節重逢好事成雙,白天國慶節晚上中秋節。5.今晚的月亮是全人類的,而我永遠只屬於你。
  • 老農常說「十五月亮十六圓」,那今年中秋月亮哪天最圓?
    其中就有一句話是「十五月亮十六圓」主要是對於月亮的描述。如今,中秋快要到來,對於那些外出工作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回家團圓的機會。長期在外面打工,對於親人也是非常掛念的。另外在這個時間點過後,就要進行作物收割,如果回到家鄉能夠幫助在家中的年邁父母減輕一點勞累,可以儘早的完成收割,從而可以返回工作中。老農常說「十五月亮十六圓」,那今年中秋月亮哪天最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