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秋節文化由來的典故,你知道的有多少?

2020-12-09 文史驛站

不知不覺間,八月十五中秋節就到了。無數遠在他鄉工作的遊子們,此刻也會感嘆羈旅之愁吧。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寄託了國人渴望家庭美滿、闔家幸福的美好願望。那麼,有關中秋節一些文化的典故由來,你又知道多少呢?

中秋二字,最早見於儒家經典《禮記》中,相傳為周公所作,姑又稱《周禮》。《周禮》中記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又言「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此可見,中秋節相關文化傳統來歷得很早,只是當時在民間還沒有形成一個特定的文化節日,而僅僅拘泥於帝王之家的祭祀活動。

但歷史是前進的。很快,在皇帝的帶頭引領下,一些王公貴族也開始爭相效仿天子祭拜明月,再久而久之,一些士大夫、讀書人也開始祭月賞月,到魏晉時代,已有記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由此可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秋節開始正式流傳到民間。再後來,在隋朝的文獻記載中,我們已經能發現「中秋節」三個字的出現 。也就是說直到此時,中秋節已開始變為上至貴族大夫,下到黎民百姓都會慶賀的特有文化節日,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舉行。

中秋節寓意親人團圓,而在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創作下,中秋節更是衍生出無數動人的神話故事。其中,最讓今天的我們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是嫦娥奔月了。

故事大概也很簡單,即上古時代的部落首領后羿為了族人的安居樂業,曾射下天上的九個太陽。崑崙山的西王母感嘆后羿的神勇,於是,將長生不老藥贈給了他。並告訴他,吃了這枚藥丸,你便能成仙。后羿謝過了西王母的好意,但因為他不忍心與愛妻嫦娥分開,便將西王母給的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讓她收藏了起來。而后羿的門下有個叫逢蒙的人,此人陰險狡詐,一心渴求長生不老。再得知后羿擁有長生不老藥後,便在一次打獵中裝病,趁后羿不在家,進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靈藥。嫦娥不想讓小人陰謀得逞,萬不得已,只好自己吞下了長生不老藥。隨後,她便飛向了天空,一直飛到月亮上。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嫦娥,便在中秋月圓之夜祭祀明月,乞求家人幸福安康、家庭團圓美滿。

當時,這是大家最熟悉的版本,還有一個版本則是在文人筆下出現的翻版。即嫦娥並不是迫不得已才吞下的長生不老藥,而是她自己渴望長生成仙,背著后羿,私自偷吃了長生不老藥。西王母知道後,也很同情后羿,便罰嫦娥永生只能居住在寒冷的月宮中。嫦娥也開始悔恨自己的自私,便在月宮中採摘藥草,讓同行的玉兔去搗藥,希望能重新做一個長生不老藥,還給后羿。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會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賞月,耳邊能響起搗藥的聲音。唉,只可惜「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啊!

當然了,說到中秋,更多吃貨關心的應該是又圓又好吃的中秋特色食品——月餅。那麼,有關月餅的由來,你們知道嗎?

這裡,墨客也是整理了兩個流傳比較廣的有關月餅由來的故事。其中之一還是與嫦娥有關,傳說嫦娥愛吃帶有餡的麵食包子。於是,後人為了紀念嫦娥,便把這種帶有餡的麵食包子稱作月餅。中秋佳節,家家戶戶都會一同品嘗這美味的月餅。

還有一種故事更為靠譜,即月餅這種食品的由來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傳說有一次了,他所率領的部隊被別人的軍隊包圍了,密令發不出去,自己的大部隊收不到訊號,遲遲未來救援。這時,謀士劉伯溫便想到一條妙計,將密信內容寫在小紙條上,將紙條放到麵食中包裹起來,再由一些炊夫送出去。最後,朱元璋的大部隊成功收到了指令,並約在月圓之夜,裡應外合,向敵軍發起總攻,並一舉殲滅了敵軍。為了紀念此次戰鬥的勝利,朱元璋開國後,命令天下人每到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須是月餅,普天同慶。至於墨客為什麼說這個故事比起前一個故事更為靠譜,那是因為月餅這種食品的確是到明朝之後,才在全國流行起來的,更因為形似滿月,而成為中秋節最為經典的美食。

不過如果你認為中秋節的風俗只有賞明月、吃月餅的話,那麼你就錯了。中秋節還有一個重要的風俗便是喝桂花酒、賞桂花。桂花是到秋季開放的花兒,花朵小而黃,花香濃鬱,桂花也可以用來泡茶與釀酒,實為上等養生名品。而喝桂花酒就是中秋節的一大風俗傳統,關於它的由來,這裡也有一個神話傳說,即與吳剛伐桂的故事有關。傳說西漢時期有一名青年名叫吳剛,因學仙有過,私闖天河,被天帝罰在月宮砍桂樹。但桂樹是不死樹,砍之隨合。因此月有陰晴圓缺,而吳剛終只能被禁錮於月宮之上。

後人也在八月十五晚,月圓之夜有了飲桂花酒的習俗。毛主席也在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中寫到:「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而如此可見,中秋節,賞桂花、喝桂花酒也是古人的風俗之一。

吳剛捧出桂花酒

其實有關中秋節的神話傳說很多,甚至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中秋節故事版本。中國漢民族傳統文化中還有例如「唐明皇遊月宮」、「齊女祭月」等等故事傳說,但這些質樸故事的背後,更多的是寄予了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最後,值此中秋節來臨,衷心祝願天下所有遊子都能與家人團聚。「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相關焦點

  • 中秋小典故之月餅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又到了,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象徵著團圓、美好、愛與和諧,年年歲歲,花好月圓,古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亦有此意。一提到中秋佳節,大家就會想到月餅,民以食為天嘛。月餅月餅的由來月餅,又稱為月團、團圓餅、胡餅、
  • 中秋節|從中秋月迎寒到天涯若比鄰—既是文化符號,也是家國情懷
    準確地說,此時的中秋節只是統治階段、達官貴人以及文人墨客們的娛樂活動,尚未在民間普及開來。在此時期,文人墨客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文學創作,創作出諸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唐明皇遊月宮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也寫出了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首的一批傳世名詩。
  • 今日中秋:欣賞十首與中秋有關的古詩詞,感受那如畫般的月夜情懷
    上一次,這兩個節日重合過的年份還是2001年,而下一次要等到2039年,所以這一天,很有意義,值得紀念。國慶節和中秋節,對我們每個中國人而言,都是很重要和重視的節日。國慶節是我們祖國母親的生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日」、「國慶黃金周」。今年的國慶節因為與中秋節重合,所以今年十一假期為八天,這個黃金周大家可以盡情休息和玩耍了。
  • 十五的月亮·中秋特輯|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那麼,你知道中秋的由來嗎?各地有什麼習俗?川川子帶你談古論今,來盤一盤這月圓背後的故事。月滿中秋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而它的由來傳說也有很多。
  • 「網絡中國節·中秋」中秋節的傳說和習俗,你知道嗎?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今年恰好又是中秋、國慶雙節同慶,花好月圓迎中秋 國泰民安慶國慶 共同慶祝美好佳節!中秋節的傳說和習俗,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韶關市網絡文化節相關連結◆ 【網絡中國節·中秋】我畫你猜大挑戰,看你猜出幾個?◆ 有獎徵稿!「提升網絡素養、共享網絡文明」青少年手繪大賽火熱報名中◆ 恭喜!
  • 關於平安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
    關於平安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時間:2019-12-24 12:55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平安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 在聖誕節來臨之前的夜晚,是被稱為是平安夜,很多人都只知道聖誕節,卻對平安夜的由來了解不多。
  • 與酒有關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與酒有關的典故,你知道幾個古往今來,喝酒總是帶有一份詩意,而往往英雄壯士總能喝酒。而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藏著許多與酒有關的典故。鴻門宴後人常用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鹹陽,並派兵守函谷關,以拒項羽西進。
  • 【2020建黨多少周年?】七一建黨節的由來和歷史
    關於【2020建黨多少周年?】七一建黨節的由來和歷史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建黨多少周年?】
  • 2020年中秋節快到了,快來看看各國各地怎麼過吧
    我國中秋節由來: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國家為重視這個節日,在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揭秘中秋!這個挑戰你能全對嗎?
    揭秘中秋!這個挑戰你能全對嗎?從古至今,中秋文化一直在傳承,具有持久的魅力和生命力。快來看看這些中秋小知識,你都知道嗎?地方小吃回答錯誤 ✕3.在中秋節的有關典故中,吳剛伐的是什麼樹?A. 槐樹回答錯誤 ✕B. 桂樹回答正確 √C. 柳樹回答錯誤 ✕D.
  • 中秋吃芋頭的說法,你知道幾種呢?
    在我國很多地區,中秋節有吃芋頭的傳統,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民間還有很多典故。到底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小編為您介紹。中秋節為什麼吃芋頭?中秋食芋頭,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八月十五還被民間稱為人節。萊陽一般是早上吃芋頭,叫嘗鮮。
  • 父親節的由來起源、父親節的來歷簡介 父親節的介紹
    關於父親節的由來,我們從未想過去了解,因為我們只要知道,該節日是所有父親的節日就好了,在這個節日,我們要給父親送上最特別的禮物,以表對他的愛。但是,你知道嗎?中國父親節的由來和國外父親節由來很不同哦。
  • 身為湛江人,你知道爛鑊炒粉的由來嗎?不知道的快看看吧
    都知道廣東是個超愛吃的省份,整個省內的深夜食堂也是不計其數,因為廣東人自古以來就有喜歡吃宵夜的習慣,吃個夜粥、糖水、炭燒生蠔等等,廣東人對於宵夜的執念就像是湖南人和四川人的無辣不歡是一樣的。,但如果說起爛鑊炒粉你又了解多少呢?
  • 「中秋」不是二十四節氣,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嗎?
    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 女兒節或團圓節。> 祈盼豐收、幸福, 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如果你依然在外拼搏, 無論你過得好過得差, 無論你有多忙, 別忘了給家裡去個電話, 中秋到了,讓心團圓。
  • 中秋未必有月圓,3首描寫中秋看不見月亮的古詩詞,讓人拍案稱奇
    眼看中秋節就要到了,賞月亮,吃月餅,這個傳統節日在如今依然充滿著魅力。十五的月亮分外圓,但是在歷史上,並不是每一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都能看見月亮。正所謂中秋未必有月圓,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描寫中秋看不見月亮的古詩詞,韻味獨特,蘊含古人真情實感,讓人拍案稱奇。第1首,《一剪梅·中秋無月》: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 漫話中秋 | 那些與月亮有關的傳說與典故
    「兔寒蟾冷桂花白」(李商隱《月夕》),玉兔、蟾蜍、丹桂是中秋時節具有代表性的三種物象構圖,其中丹桂寓意富貴;玉兔搗藥是長壽的象徵;蟾蜍屬蛙類,蛙者多子也,這是古人富貴、長壽、多子多福觀念在吉祥文化中的體現。值此中秋之夜讓我們來話話「玉兔」「丹桂」「蟾蜍」這三位月亮的「代言人」吧!
  • 淺談中秋與月餅的起源,元末一場農民起義讓月餅成為中秋標配食物
    中秋節作為華夏傳統節日,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那時已便有「迎寒」與「祭月」之習俗。然而,中秋節真正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應該開始於唐朝之初,盛行於兩宋,發展至明清之時,中秋節已經成為與我國另一傳統大節春節相齊名了,並與端午節、清明節、春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來石景山區圖書館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花好月圓人團圓為慶祝2020年中秋、國慶喜相逢,石景山區圖書館在10月1日至8日的「雙節」假期中,為期待已久的讀者朋友們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快來看看吧!系列成人活動吃月餅、玩兔兒爺、吃團圓飯……你的中秋節習俗都有哪些呢?石景山區圖書館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通過各種閱讀活動帶你感受中秋節的節日文化。中秋節主題講座特別邀請趙傑教授為大家講解中國節日傳統文化。
  • 榮耀中國節煥新市民記憶 賦予傳統中秋佳節數字生命力
    浙江在線10月12日訊 創新傳統文化,煥新國民記憶。  9月29日,「榮耀中國節」聯合中國民俗學會、百年老字號稻香村和鬥魚直播,在杭州西溪溼地共同推出「榮耀中國節·中秋文化直播」活動。直播創新設置「中秋民俗知識趣味搶答」「峽谷中秋詩詞對答競賽」「月餅製作工藝非遺展示」等新文創環節,現場更有中國民俗學會專家解讀、非遺大師技藝展示和網絡紅人助力, 三重驚喜讓中秋新民俗可看、可學、可玩。
  • 有多少人知道刎頸之交的典故?舉手示意一下
    刎頸之交是一個成語,許多人都知道其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出處。這個成語的創造人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馬遷,出處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此可見,典故的主人翁是廉頗與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