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又到了,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象徵著團圓、美好、愛與和諧,年年歲歲,花好月圓,古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亦有此意。一提到中秋佳節,大家就會想到月餅,民以食為天嘛。

月餅的由來
月餅,又稱為月團、團圓餅、胡餅、宮餅、小餅等。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天寶初年的一個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大明宮的蓬萊池畔賞月,一個胡人送來了圓餅,稱之為「胡餅」,玄宗聽著感覺不好聽,楊貴妃本來就是一個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隨口說出「月餅」這個名字。

中秋節吃月餅,小典故之月餅起義
據史書記載,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人民不願忍受元朝統治,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力量準備起義,但此時官兵搜查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很困難。於是劉伯溫便想出了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裡面,再分頭傳送給各地。到了起義的那天晚上,義軍一齊響應,起義成功了。
朱元璋十分,傳下口諭,在今後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就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餅稱為「月餅」,作為節日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的越來越精細,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