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選自《清嘉錄》,一部讓周作人、木心、胡丨蘭丨成念念不忘的民間歲時生活讀物。
八月半
中秋,俗呼「八月半」。是夕,人家各有宴會以酬佳節,人又以此夜之晴雨,佔次年元宵陰晴,諺云:「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云:「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蔡雲《吳歈》云:「悶悶中秋雲罩月,嘵嘵元夜雨淋燈。誰知籬豆花開日,養稻正需水滿塍。」
案:《常昭合志》:「邑人以中秋夜晴雨,佔次年元宵晴雨,良驗。」然此語已見《周恭肅公集》:「但願中秋不見月,博得元宵雨打燈。」
【譯文】中秋節,民間又叫「八月半」。這天晚上,各家各戶擺上酒宴慶祝佳節。人們又根據這一天晚上的陰晴,來預測第二年元宵節的陰晴。諺語說:「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有諺語說:「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蔡雲在《吳歈》中寫道:「悶悶中秋雲罩月,嘵嘵元夜雨淋燈。誰知籬豆花開日,養稻正需水滿塍。」
書中插畫:拜月亮
插畫家:王弘力
齋月宮
比戶瓶花、香蠟,望空頂禮,小兒女膜拜月下,嬉戲燈前,謂之「齋月宮」。
案:陸啟浤《北京歲華記》:「中秋之夕,人家各置月宮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中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吳俗,不設月宮符像,向空展拜而已。
【譯文】中秋節的夜晚,各家各戶在庭院裡安放供案、擺上瓶花、焚香燃蠟,大人們對著明月恭敬地行禮,孩子們都跪著叩拜,然後就著燈光嬉戲玩耍。這天晚上的活動叫作「齋月宮」。
書中插畫:走月亮
插畫家:王弘力
走月亮
婦女盛妝出遊,互相往還,或隨喜尼庵,雞聲喔喔,猶婆娑月下,謂之「走月亮」。蔡雲《吳歈》云:「木犀球壓鬢絲香,兩兩三三姊妹行。行冷不嫌羅袖薄,路遙翻恨繡裙長。」
案:《昆新合志》:「中秋夕,遊人踏月馬鞍山前。」《吳江志》:「是夕,群集白漾歡飲,竹肉並奏,往往徹曉而罷。」震澤舊《志》:「中秋夜,攜榼勝地,聯袂踏歌。」《昭文志》:「八月望,遊人操舟集湖橋望月。」又盧《志》及長、元《志》皆云:「中秋,傾城士女出遊虎丘,笙歌徹夜。」《吳縣誌》又云:「作腹會,各據勝地,延名優清客,打十番,爭勝負,十二、三日始,十五止。」邵長蘅《冶遊》詩有「中鞦韆人石,聽歌細如髮」之句。又沈朝初《憶江南》詞云:「蘇州好,海湧玩中秋。歌板千群來石上,酒旗一片出樓頭。夜半最清幽。」今虎丘踏月聽歌之俗,固不逮昔年,而畫舫妖姬,徵歌賭酒,前後半月,殆無虛夕。並錄蔡雲《吳歈》於此,詞云:「七裡山塘七裡船,船船笙笛夜喧天。十千那彀一船費,月未上弦直到圓。」
【譯文】中秋之夜,婦女們盛裝出遊,鄰裡女性來回走動。有的順便到尼姑庵走走拜拜。天快亮了,雞打鳴了,她們還在月下漫步。這種活動叫作「走月亮」。蔡雲在《吳歈》中寫道:「木犀球壓鬢絲香,兩兩三三姊妹行。行冷不嫌羅袖薄,路遙翻恨繡裙長。」
月 餅
人家饋貽月餅為中秋節物。十五夜,則偕瓜果以供祭月筵前。祁啟萼《月餅》詩云:「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熯羅羅出釜齊。一樣餅師新製得,佳名先向月中題。」
案:《吳縣誌》:「中秋賣餅,謂之月餅。」又《常昭合志》:「中秋以月餅相饋貽。」然馮慕岡《月令廣義》亦云:「燕都士庶,中秋饋遺月餅、西瓜之屬,名『看月會』。」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又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杭俗,中秋食月餅,夜設祭月,取人月雙圓意。」詩云:「粉膏圓影月分光,不是紅綾亦飽嘗。只恐團圞空說餅,徵人多少未還鄉。」
【譯文】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會相互饋贈月餅。八月十五的夜晚,將月餅和瓜果一同擺在席前,拜祭月亮。祁啟萼在《月餅》一詩中寫道:「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熯羅羅出釜齊。一樣餅師新製得,佳名先向月中題。」
/
作者:[清]顧祿
譯者:王密林 / 韓育生
插圖:王弘力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年: 2019-7
《清嘉錄》
點擊百萬的歲時節日之書
一部江南生活辭典
周作人、木心、胡丨蘭丨成的摯愛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