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闔家團圓,沒到中秋佳節時期,每個人第一個想法除了家人團員以外肯定會想到吃月餅,月餅已經成為了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美食。現在的月餅口味也繁多,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
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中秋佳節的來歷有很多版本:
第一肯定是很多人會想到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和月亮相關的傳說,嫦娥飛向月宮,從此和相愛的后羿不能見面,而后羿因為思念嫦娥而以月亮為原型,結合嫦娥最愛吃的糕點做成了最初的月餅。月餅寄託了后羿對嫦娥的思念,而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遙祭嫦娥。後來月母被羿的真情所打動,允許嫦娥在月圓之日與羿在月桂樹下相會。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月餅從此成為百姓心中對於家人團聚和思念的依託。吃的是月餅,想的是家人。
第二種說法:中秋佳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第三種說法是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關於中秋佳節的來歷已經不可考,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佳節,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一起聊天,長輩們就會和我們說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看著月亮想像著吳剛砍桂樹的樣子。這些都是童年美好的回憶,現在長大了,中秋佳節雖然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但是已經好多年沒有和家人長輩做在一起看過月亮,一起好好聊過天了。繁忙的生活讓我們忽略了生活,快節奏的社會讓我們已經忘記我們還可以有片刻的安寧。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一是和家人團聚,月餅只是一種話題一種能夠和家人一起分享的食物,促進家庭關係更加和睦。也是我們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夠得到片刻安寧的美好時光!中秋佳節吃月餅,雖然說月餅必不可少,但是月餅卻始終不是重點,重點是和我們一起吃月餅的人。一起賞月的人!#中秋節#
本文部分內容摘抄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