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數位化中心)蔣鑫富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組稿 2021年1月1日15:00柯橋美術館供稿
2021年1月1日下午,紹興市美協副主席,柯橋區美協主席茅斌輝《越中花鳥入畫圖》畫展在柯橋區美術館隆重舉行。紹興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紹興文史館長馮建榮等出席並在開幕式上講話。
畫展共展出茅斌輝幾年來的作品六十多幅,從一花一草到池魚倦鳥,清縱雅逸的風格貫穿始終。畫展不僅展現了茅斌輝的藝術成就,也為節日的柯橋市民增添了雅玩清賞之處。
茅斌輝是我市中青年主力書畫家,從事寫意花鳥研習創作三十多年,既得古人筆墨之妙趣,又有自然觀察之精美,間融個性衝淡貞雅之悠然,深得業界的肯定和市民的喜愛。其作品曾入展浙江省十一屆、十二屆浙江省美術作品大展,2015年獲中國美協全國寫意畫大展優秀獎(最高獎)。先後在紹興市博物館、紹興美術館、柯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巜水墨清華—茅斌輝花鳥畫作品集》《茅斌輝水墨花鳥》《越中花鳥入畫圖--茅斌輝藝術集》。
茅斌輝速寫
1975年生於浙江紹興,齋號隨荷堂、辰魚落硯館。紹興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柯橋區美術家協會主席,紹興書畫院特聘畫師,禹社書畫院副院長。作品入展浙江省十一屆、十二屆美術作品大展,2015年獲中國美協全國寫意畫大展優秀獎(最高獎)。先後在紹興博物館、紹興市美術館、柯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著有《水墨清華——茅斌輝花鳥畫作品集》《茅斌輝水墨花鳥》《越中花鳥入畫圖——茅斌輝藝術集》。從事寫意花鳥畫的研習和創作近三十年。
部分展出作品
精雅逸中識茅君
文 / 馮建榮
畫者,心靈之印照、書法之源頭、審美之藝術也。蓋上古之時,尚無文字,為表情達意,因以刻劃作符,繼由刻劃而圖畫,諸如巖畫、陶畫者是也。
畫孕文字,驚天動地,一朝分娩,橫空出世,文明油然而生,蒙昧悵然因去矣。
概文者,紋也;明者,亮也。文明者,美麗輝耀也。以審美情趣時移世異,書畫藝術順時應勢,則人類文明源遠流長哉!
夫吾越之地,上應牽牛之宿,下當少陽之位,素稱風水寶地;萬年前已培水稻,東漢時圍成鑑湖,向為魚米之鄉;句踐築城定址,楊素擴域定郭,汪綱修城定局,早成華夏重鎮。氣候適宜,經濟富庶,城市引人,耕讀傳家,加以越醫越藥健身,越茶越酒養性,終使越地人才輩出,絡繹不絕。
其中尤有擅畫者,如漢晉時,作聲聞神州之畫像鏡者無名氏,雕塑家、夾紵漆像法之首創者戴安道;唐宋時,冠絕御前之陳閎,神逸至妙之孫位,墨梅畫派創立者僧仲仁;元明清時,「萬花千蕊」之墨梅聖手王冕,天才、全才、水墨大寫意開創者徐渭,畫壇怪傑陳洪綬,海派宗師趙之謙、任伯年;近現代,版畫導師魯迅,畫、書、印兼善之陳半丁,油畫拓荒者董希文,藝超群綸之餘任天云云。
時及當今,益見畫才疊出。茅君斌輝者,即其中之佼佼者也。
茅君天賦異稟、幼敏喜畫,科班出身、功底紮實,善於觀察、注重寫生,學思踐悟、特立自行,終致脫穎而出、卓然有成,獨呈風貌、耀眼奪目。
餘與茅君雖歲不相近,行亦相異,唯因聞其名而賞其畫,識其人而贊其品,故而相交相友也。
茅君之畫,外師造化,一草一蟲皆生機勃發,陽光燦爛; 內得心源,一勾一點鹹筆意豐厚,詩意盎然。其畫以水墨寫意見擅,花鳥蟲草尤工,精雅致逸,妙絕無比。
精者,謂其構思精巧、胸有成竹,用筆精準、細膩滋潤,落墨精緻、留白寬綽,寓情於物、氣韻生動,引人入勝、令人遐想也。
雅者,謂其惜墨如金、輕描淡寫,用色素雅、畫面清靈,款字天成、渾然一體,趣味洋溢、意味深長,發人深省、耐人尋味也。
逸者,謂其意蘊本真、自然隨緣也。其花草恬和、清靜、淡然,其蟲鳥怡樂、舒坦、快然,賞之即頓生悠閒之情、適意之興,沁人心脾、令人神往也。
會稽勝景難勝數,晉唐心印銘心目。苦辛換得精雅逸,越中花鳥入畫圖。
君以三絕之畫而覺人悟世、益人神智,實乃功德無量者 也。
茅君斌輝,天假其才。潑墨不倦,孜孜不怠。書畫並佳,承古開來。君當記取,餘自期待。欣哉!欣哉!
庚子九月廿二日,立冬,星期六,陽光明媚。愚兄馮建榮筆於寓所。
父親的隨荷堂
文/茅想想
隨荷堂,是父親的畫室,也是他的世界。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皆為這裡的縮影:畫中遊曳的鰟鮍、鯧條與漂浮的綠藻為魚缸的一角;頗有氣勢的芭蕉在花園裡隨風搖曳;或是高挑或是垂落的映山紅,看似無心卻有意地錯落在器形柔美的瓷瓶裡;枝幹蒼勁、姿態婀娜的南天竹,則是父親精心打理的盆景。這一切,無論在畫中還是現實裡,都極為父親所鍾愛。
我的父親平常雖有些粗枝大葉,但在畫室裡,卻是處處仔細斟酌。
在畫室裡,有墨的清香,書的陳味,黑白的基調,走進這兒就像走進父親的內心世界。水墨淡染,到處是老舊的古玩,卻又蘊含著現代才會有的美感。我雖然還只有十一歲,受父親的影響,卻也懂得玩幾方青田石,撫弄小巧精緻的青瓷瓶,也知道些構圖的技巧,知曉一些國畫大家的大名了。
黃昏時放學回家來到畫室,將書包一甩,然後趴在畫桌前託腮看父親畫畫,是一種享受。父親凡事都或多或少有些漫不經心,唯創作時十分專注,常常是眉頭緊蹙,摸摸鼻梁,拭拭眼鏡,悠悠踱步,創意來時忽然提筆沾墨,此時,我就大氣也不敢喘,靜靜地看畫筆在紙上遊走,生怕錯過那精彩的寥寥幾筆。畫完了,他就輕舒一口氣,將畫平放於地,遠看近瞧,撐著手肘抵住腦門,屏氣凝神。凡有一些瑕疵就毫不留情地撤下,揉皺,繼續醞釀……
有時候我琢磨著父親想要什麼,想畫什麼——也許是記憶吧。父親極愛提起小時候,水裡躥來躥去的魚,大缸邊鑲了一圈曬太陽的螺螄,石橋縫裡一團團一簇簇的蕨草,我總覺得,父親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才能畫出如此生動的畫來。
我和父親都喜歡荷花,那麼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瓣的線條優柔,似玉般潔白,上有碧碧荷葉,下有纖纖細枝,無論插入瓶中,還是凌於水面,都是美的。而躍然於紙上的荷卻多了份素雅,少了份華麗,清香仍然絲絲縷縷。隨荷堂,這個賦予畫室生命的名字,就由此而來吧。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悠悠鑑湖水邊,父親站在石橋上若有所思:「隨荷堂?不錯。」
偶遇山澗野花
不願意知道它的名字
帶點神秘感吧
歸後寫心清聞妙香圖
挺好的一張蘭花
最後畫砸了
惜之
畫裡畫外
畫了些小可愛
是什麼呢?
放紫砂壺蓋子的「蓋置」
隨荷堂唯一開過的
一朵蓮花
一枝包漿
不錯的石榴
懶
不寫生 不寫日記
但每年會記幾本草圖和感想
開軒
兩把結婚時定製的老竹椅
泛黃了 變紅了
那一夜
天姥山居的悠閒生活
這枝映山紅插了大半年
花敗葉榮
真是奇蹟
疫情時期
宅家
十扇九廢
難
清供
晨光裡
鋪滿宣紙的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