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迺耆 -《花鳥六條屏》
01:06來自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在清代中晚期,有這樣一位畫家,他既未創宗立派,亦不追隨某派,而在繪畫方面又有所獨到建樹,這就是張迺耆。
張迺耆,號白眉,字壽民,生於安徽桐城,少時受其叔叔著名畫家張敝指授,「凡花鳥、樹枝、石骨、皴擦、勾染,皆有一二拈提,根極理要」。在張敔的指導下,張迺耆少年即從摹古入手,其家又富於收藏。這是張迺耆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在藝術風格上,對他有一定的薰陶和影響,但他不為家授技法所束縛,獨行已志,去追求他認為理想的藝術風格。嘗與陳沂等九十餘人於南京結「金陵畫社」稱詠於時。
對花鳥畫,張迺耆取法明代林良,拋棄工筆雙勾,純以水墨繪製,畫面工麗,格高清新高雅,形象生動。他師法自然,將中國繪畫傳統技法和現實寫生結合起來,使這種兼工帶寫的技法有了新的發展,呈現出新的意境。傳世作品有嘉慶二十二年(1817)作《梨花白燕圖》,圖錄於《飛鴻片影》,道光十一年(1831)作《八百長春扇》藏故宮博物院,十六年作《八百有零圖》圖錄於《松柏名畫集》;《蒼松雙鵲圖》《海棠畫眉圖》藏思無垢齋。
張迺耆的生活的地方,正是「虞山派」和「婁東派」一統天下的地方,他所繪的花鳥畫在當時被視為另類,從事花鳥的畫家更是鳳毛麟角。張迺耆不但能立馬橫槍,守著花鳥畫的陣容,而且在藝術技巧和藝術境界上有著更精深的造詣,把花鳥畫推向了新的意境。
名稱:《花鳥六條屏》之一
尺寸: 49×201cm
題識:嘹嚦鳴禽舌最圓,凌霄古柏帶蒼煙。畫家巧附神仙傳,為紀彭鏗八百年。
名稱:《花鳥六條屏》之二
尺寸: 49×201cm
題識:松齡鶴算不知其記。
名稱:《花鳥六條屏》之三
尺寸: 49×201cm
題識:昔有鬥功,今無戰力。聚五為伍,二五缺一。載翱載翔,倦焉且宿。或食或鳴,各得其適。優然不受,俗子之牢。籠而久安乎泉石。
名稱:《花鳥六條屏》之四
尺寸: 49×201cm
題識:芝蘭競秀,白首齊眉。寫祝竺溪十兄先生六十華誕。壽民張迺耆。
名稱:《花鳥六條屏》之五
尺寸: 49×201cm
題識:上林春色好風光,淋氣催人草亦芳。恰是天機真活潑,金衣公子傍紅妝。
名稱:《花鳥六條屏》之六
尺寸: 49×201cm
題識:為有劉安起舞情,階前得食詎蟲爭。聽取人間第一聲。
編輯:蘇梓軒
往丨期丨內丨容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由著名收藏家郭峰投資建設、著名建築師張錦秋擔綱設計
館中藏有歷代書畫精品萬餘件,設有中國古代書畫展廳
中國近現代書畫展廳、中國當代書畫展廳
館內收藏的1500餘幅趙少昂作品
更是彌足珍貴,享譽中外
關注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帶你欣賞書畫佳作與古今藝術大家進行一場心靈交流
古今名家,風雲際會
探索畫中之意,傾聽畫外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