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才女畫家作品欣賞

2021-01-20 騰訊網

中國古代女性繪畫歷史十分悠久,傳說繪畫就起源於女性,畫的鼻祖是上古時代舜的妹妹嫘。而出現在文獻記載中的最早一位女畫家是三國時代吳王的夫人,但後世沒有看到她所流傳下來的作品。在歷代3000多位女畫家中,流傳下來最多的是明清時期女畫家的作品。

作為書畫投資市場的一類特殊題材,古代女畫家的繪畫作品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其中最讓市場難忘的就是在2004年上海新世紀拍賣行推出的北宋豔豔女史畫《草蟲花蝶卷》,估價100萬至15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275萬元,創下古代女畫家作品拍賣紀錄,而買家則是上海博物館。據業內人士說,這幅作品目前的身價已經逼近千萬。

古代女性畫家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十分少,據說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也不過300多件。因此對於藏家來說,收藏古代女畫家的作品,雖然難度大一些,但市場潛力不可小視。小編搜尋歷史資料找尋一下女畫家作品,以饗讀者賞閱。

管道昇(1262-1319),字仲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幹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裡戲臺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元仁宗嘗將趙孟頫、管道升及趙雍書法合裝一捲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

管道昇 煙雨叢竹圖卷

紙本,水墨,縱23.1釐米,橫113.7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竹子用中鋒淡墨為之,竹葉均向上趯,筆墨淡雅,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構思巧妙,款署:「至大元年春三月廿又五日,為楚國夫人作於碧浪湖舟中。吳興管道昇。」

管道昇 水竹圖

立軸,紙本,墨筆,縱87.1釐米,橫28.7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中寫修竹兩竿,奇石玲瓏,新篁叢生。修竹高低有致,一作濃寫,一作淡繪,墨色變化豐富,竹葉下筆略帶藏鋒,撇出先重後輕,葉尖筆鋒突出,較為尖利。奇石略以淡墨勾繪,以皴筆點苔加以渲染,有清新溼潤之感。畫面疏秀空靈,韻味悠長。

馬守真(1548-1604年),明代女畫家、詩人。小字玄兒、月嬌,號湘蘭,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秦淮名妓。她聰穎機敏,能詩擅畫,又輕財重義。其往來於文人墨客間,尤與文士王稚登(字伯谷)最為友善。馬守真以畫蘭之精、畫蘭之專而名揚江南,因此自號「馬湘蘭」。其作品不注重對蘭之外在形態的細緻刻劃,而重在通過對蘭的描繪抒發內心之逸氣。其筆下之蘭具有脫俗的飄逸之氣與野趣,與男性文人畫家,尤其是「吳門畫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著更多的相近之處,反映了妓家對男性文人畫家的迎合性及師承性。

馬守真 素竹幽蘭

立軸 水墨 紙本 110×38釐米

鈐印:馬湘蘭印(白文)、守真玄玄子(朱文)、百鏡齋珍藏印(朱文)、銘山珍藏(朱文)、一日千載(朱文)

馬守真 石蘭竹圖頁

金箔紙設色,32.4×47.1。弗利爾美術館藏。

馬守真 蘭石圖軸

紙本墨筆,17.5×29.2 cm。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文椒 (1569—1634),明代女畫家。字端容,江蘇蘇州人。文徵明玄孫女,文從簡女。嫁於同鄉趙均。性聰穎,擅畫花卉草蟲,鉤勒精細,鮮妍生動,信筆點染,皆能得性情。摹內府本草千種,千日而就。又能蒼松怪石,兼工仕女。傳世作品有《萱石圖》、《花鳥圖》等。

文椒 花鳥圖

立軸,紙本,設色,縱78.5釐米,橫49.5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一枝海棠花枝斜伸入畫面,分為上下兩枝,一隻白頭禽鳥棲於其上。畫面極其素淨清爽,構圖簡潔明快。花、葉、枝皆以沒骨法寫出,柔潤清秀。鳥的刻畫工整細緻,色彩美麗,羽翼富有質感。背景不著一物,卻似蘊秀含雅,極有醇美之感。反映了文氏一門細潤文雅的畫風。

文椒 萱石圖

立軸,金箋紙本,設色,縱130釐米,橫42.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馬荃,清代女畫家。字江香,江蘇常熟人。元馭(1669-1722)女(一作元馭孫女),逸妹。龔克和妻。工花卉,妙得家法。其夫亦工書、畫,偕遊京師,以繪事給衣食,頗怡。夫亡歸裡,綢纏染翰,飲冰茹茶,而名益高,四方以縑素兼金求畫者益聚。常蓄婢數人,悉令調鉛殺粉。而琴川多貴遊士女,皆來求授指法。時常州惲冰畫以沒骨名,而江香以勾染名,江南人謂之雙絕。

清 馬荃 蒼松壽帶圖

清 馬荃 花碟圖

李因(1616-1685),清代女畫家。字今是,又字今聲,號是庵,又號龕山逸史,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留寓海寧。畫家葛徵奇之妾。她能詩能畫,善山水、花鳥,亦工蘆雁。畫得陳淳之法,多用水墨,蒼勁無閏閣氣。其夫每加以題跋,常云:「花鳥我不如姬,山水姬不如我。」可見其花鳥畫在山水畫之上。葛去世後,李因以賣畫為生。有《竹笑軒吟草續稿》存世。傳世作品有《菊石鳴禽圖》、《芙蓉鴛鴦圖》等。

清 李因 芙蓉鴛鴦圖

紙本,墨筆,縱115釐米,橫47.3釐米。現藏上海博物館。

該畫以豎構圖表現池畔一隅,景致於深闊中見清逸,畫的下方,幾縷淡淡的遊絲線勾出透明的水域,一對鴛鴦仿佛邊遊邊聊著。畫的中上部,從畫外探進來的芙蓉花佔了畫面三分之二多,一枝俯垂,一枝上揚,俯仰之間既各得其韻,又彼此呼應;芙蓉花是用白描法淡墨勾勒而成,花朵之間的擺布迎讓有序、相輔相成,毫無刻意造作之氣,線條使轉流暢,給人以運筆迅疾之感;葉子用沒骨法點飾,大小、濃淡適宜,層次分明,墨色明透清亮,且葉筋勾勒得勁健挺拔,淡墨寫出的幾縷蒲草葉點綴其間,與花的團葉互為映襯,又於疏密中見豐富。水面上,兩隻鴛鴦相擁著遊向接近水面的花,大概是雌鴛鴦嗅到了花香發出驚叫,引得雄鴛鴦回頭觀望,那溫柔的神態充滿愛意。鴛鴦的造型生動、準確,羽毛勾勒後用淡墨暈染,筆觸細膩,墨分五彩,雖未著色卻顯現出絢麗華滋的富貴之氣。縱觀全畫,作者以構圖的疏朗與簡括,筆墨的簡潔與精勁,營造出花開季節遊禽恬淡安閒的狀態,進而通過詩畫的意境傳達出一種浪漫氣息。同時,畫面的空明與潔靜,也體現出作者高超的筆墨功夫。

此畫款題:「庚戌春日海昌女史李因畫。」下鈐「李因之印」朱文印、「今生氏」白文印。庚戌為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據記載,此畫曾為近代畫家吳湖帆收藏。

清 李因 菊石鳴禽圖

立軸,綾本,墨筆,縱129.4釐米,橫47.8釐米。旅順博物館藏。

此畫寫山坡之上的奇石旁,秋菊盛開,一枯枝高挑,其上小雀正回頭顧盼,嗚叫聲聲。畫中充分體現了李因筆力雄健蒼勁、水墨揮灑淋漓的特點。坡面及奇石以淡墨渲染,質感豐富。菊花寫意生動,用筆酣暢。小鳥造型準確,兼工帶寫,筆法細緻。

惲冰,生卒年不詳,清代著名女畫家,活動於清熙中期至乾隆初期,字清於,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清初畫壇「四王吳惲」中惲南田家族的後裔。她自幼潛心於花鳥畫創作,不僅整日觀摩家中所藏惲南田的畫作,掌握表現技法,而且常觀察房前屋後的花草、蟲蝶,從中汲取大自然賦予的創作靈感。成年後,嫁同郡毛鴻調為妻。清吳德旋《初月樓續聞見錄》記載他們「築小樓,夫妻吟詩作畫以老焉」。婚後良好的文化環境有助於惲冰的藝術日臻成熟。他與以擅勾染聞名的馬荃合稱為清代女性畫壇又絕。基花鳥畫注重逼真寫實,造型生動傳神。花瓣常以水墨著色暈染,通過靈動多變的用筆,把墨、色與畫中的形象完全融為一體;莖枝、葉筋以嫻熟的筆力一筆勾就;葉片注重陰陽向背的處理關係,頗具立體感。

清 惲冰 花卉圖

冊頁,絹本,設色,縱28.1釐米,橫22.3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花卉冊共十開,為花鳥寫生或仿摹之作。充分反映了作者沒骨畫法的特色,設色雅致和諧,柔美動人。構圖明快簡潔,脈絡勾線圓潤飽滿,富有變化。

清 惲冰 蒲塘秋豔圖

紙本,設色,縱127.7cm,橫56.6cm。故宮博物院藏。款題「蒲塘秋豔,撫南田公本,女氏惲冰。」鈐「惲冰」、「清於」印。

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成功刻畫了蒲塘秋日的麗景.。整幅運用沒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點就,荷花則以粉紅色點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暈開,色階層次豐富,色調深淺過度自然,真實地展現出花瓣清淡雅麗之美。

羅芳淑,生卒年未詳。清代女畫家。字香雪,一字潤六,江蘇揚州人,一作安徽歙縣人,僑居揚州。揚州畫派著名畫家羅聘之女,擅寫梅,時人稱為「羅家梅派」。傳世作品有《梅花圖》等。

清 羅芳淑 梅花圖

冊頁,墨筆,縱26.8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共六開,或以濃淡墨作梅樹枝幹,用白描淡墨畫花,濃墨點蕊,疏朗秀挺;或用胭脂作沒骨梅,加以白須黃蕊,冷豔奇麗;或用粗筆畫枝幹,白描鉤勒花朵,填以白彩、紅蕊,雅致秀麗。在此選錄其中紅、白梅各一開。

周淑禧(1624-約1705),明代女畫家,一作周禧,號江上女史、江上女士,江蘇江陰人。榮起(1600-1682)次女,淑祜妹,姐妹師事文俶。工畫花鳥草蟲,用筆如春蠶吐絲,設色鮮麗,氣韻生動。文俶有《本草千種》稿本,祜、禧分臨成絕品。禧重視寫生,兼工佛像人物,擅寫觀音大士,心通意徹,非師受所可思議。陳繼儒謂其「十指放光,直造盧楞伽、吳道子筆墨之外」。又讚嘆其花鳥畫云:「花有露,鳥有聲,能令造化無權,有此才女,使人不復羨謝家也。」按《歷代畫史匯傳》云:「淑禧、淑祜或作禧、祜。」因以其落款或用全名或用單名,隨意題之也。《名人書畫集》載順治十一年(1654)禧、祜合作芙蓉扇,即用單名,年八十餘猶畫不倦。

明 周淑禧 茶花幽禽圖

立軸,絹本設色,縱43釐米,橫26.9釐米。南京博物院藏。

畫中山茶花枝倒掛,彎曲有致,一隻彩禽停在短枝之上,正向下張望。畫法工整細膩,有宋人意韻。構圖以疏秀見長,上下兩叢茶花相為呼應,使畫面均衡之中又見俏麗。

金禮贏(1772—1807),清代女畫家。字雲門,號五雲,浙江山陰(紹興)人,晚居錢塘(今杭州)。嘉興王雲繼室。幼嫻翰墨,志趣高遠。凡人物、仕女、界畫樓室、山水、花卉,悉能匠心獨運,妙奪古人,尤精畫佛,莊嚴妙麗。傳世作品有《觀音圖》。

清 金禮贏 楊柳鳴禽圖

立軸,紙本,設色,縱103.7釐米,橫31.3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以花鳥畫中常見的楊柳鳴禽為題,但畫法卻新穎獨特。畫中楊柳一枝已枯乾,另一枝卻柳條柔細,柳葉蕭蕭。以水墨寫出樹幹,間用側鋒,枯枝用墨焦,而生枝卻淡墨細寫,柔嫩飄逸,柳葉以淡彩點寫,似飄舞晨霧之中。鳴禽設色鮮豔,用筆精確,羽毛富有層次。

清 金禮贏 觀音圖

立軸,紙本設色,縱111.6釐米,橫44.1釐米。浙江省博物館藏。

圖中畫觀音坐在獅子身上,注視著在地上玩耍的善財童子。觀音神態靜穆,面部略加烘染,衣紋線條流動,已含人間生活氣息。用筆工細,觀音衣紋及獅子,均有淡墨勾線,長發濃墨,頗為醒目。觀音、童子、鸚鵡三者神態相互呼應,整個畫面呈清淡高雅之氣,是觀音繪畫題材中的佳作。

陳書(1660-1736年),清代女畫家。字南樓,號上元弟子、南樓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太學生陳堯勳長女。乾隆元年(1736年)恭遇覃恩封太淑人。她因官至刑部左侍郎的長子錢陳群的力薦,而成為歷史上作品入藏宮廷最多的女畫家。陳書的創作題材廣泛,人物畫為嚴謹精細的工筆重彩畫,山水和花鳥畫為講求筆情墨韻的文人寫意畫。傳世作品《梅鵲圖》、《防陳道復水仙圖》、《南樓老人人物花鳥圖》。

清 陳書 歲朝麗景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節供花寫生之作,畫面展現春暖花開,歲首迎新之喜氣。畫中盆景將數種花株移於瓷盆之中,並依高低比例與花色特性交錯植栽,為插花與盆栽藝術之完美結合。石表壽,加水仙、天竺,為「天仙拱壽」;旁搭百合、柿子、靈芝、蘋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清 陳書 梅鵲圖

立軸,紙本,墨筆,縱106.6釐米,橫42.3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寫二鵲正棲於梅樹老乾之上,啾啾嗚叫。梅幹造型奇特,與上方之倒垂梅枝呼應,用筆洗鍊,以水墨暈染枝幹,淡墨寫花,濃墨點萼,古趣盎然。二鵲用筆細緻卻又遒勁有力,墨彩渲染出鳥羽的不同質感。畫面雅致清麗,韻味悠長。款識「丙中秋日,摹家白陽筆意,女史陳書」。另有潘靜淑題的五言絕句一首。

蔣淑(生卒年不詳),字又文,江蘇常熟人。蔣廷錫女,華亭王敬妻。其父蔣廷錫官至大學士,閒暇之餘以逸筆作寫生花卉,機趣天然。蔣淑自幼秉承家教,亦以擅繪花鳥著稱。蔣淑不僅在筆墨技法上趨同於蔣廷錫,創作選材上亦同於其父。

清,蔣淑《豐盈和樂圖》扇,

紙本,設色,縱19.5cm,橫5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款題「淑謹畫」。鈐印2方,模糊不辨。蔣廷錫題:「豐盈和樂。雍正三年五月四日賜扇命女淑寫此。青桐居士廷錫識。」鈐「蔣廷錫印」、「青桐居士」印。雍正三年為1725年。

蔣淑不僅在筆墨技法上趨同於蔣廷錫,創作選材上亦同於其父。在此柄雍正皇帝賜予其父的扇面上,蔣淑精心地繪二隻麻雀怡然自得地立於沉甸甸的麥穗上,寓意豐年人和,國泰民安。蔣淑的花鳥畫儼然已超脫了一般閨閣畫家以花卉寫個人小情調的境界。

慈禧(1835-1908),姓葉赫那拉,鹹豐帝妃子,後因子即位為同治帝,而晉封為皇太后。1861年發動辛酉政變,之後掌握朝中實權達48年之久。藝術上具一定才能,尤其工於花卉,可以從她傳世的兩幅牡丹圖中看出。

清 慈禧 富貴圖

立軸,紙本,設色,縱122釐米,橫58.5釐米。私人藏。

這幅牡丹圖以沒骨畫法繪成。花具潤秀之氣,粉白點染花瓣,靈動活潑。葉之向背刻畫準確。著色穩重,用線張弛有度。

清 慈禧 牡丹圖

立軸,紙本設色,縱88.5釐米,橫39.5釐米。私人藏。

這幅牡丹圖以典型的工筆淡彩技法繪出花、葉,老枝及地面蘭草沒骨寫意而成。設色清雅,濃淡相宜,線條圓潤。葉片俯仰具動勢。構圖具有節奏感。

高碸(1873-1914),字德華,號蘊姍。浙江秀水人。高火奎之女,郭似曛之妻。幼承家學而擅畫。山水松秀雋逸,花卉秀雅溫潤,畫風略近海派。

清 高碸 荷花圖

扇面,紙本,水墨,淡設色,縱17.8釐米,橫51.1釐米。(日)私人藏。

圖中以沒骨法畫水中荷葉、蘆葉,荷花粉色,荷葉寬大、圓滿,隨風搖曳。造型簡潔、描繪概括。自左邊而出的長條蘆葉、雜草殘荷,皆一筆畫成。設色豔而不俗、濃而不滯,清逸雅致。而且趣味高雅,絕無塵俗氣。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相關焦點

  • 「百度·百家」著名畫家黃雲 山水作品欣賞
    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長城書畫院特聘畫家、中國石油美術家協會會員。2016年11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參加墨語長城——慶祝中國長城書畫院成立十周年名家作品邀請展2017年10月參加北京宋莊「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暨師恩釗工作室畫家作品展」2018年4月參加甘肅通渭「北國之春——師恩釗北派山水工作室畫家作品邀請展」作品和專訪散見於《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羲之書畫報》、《文化月刊》、《國畫大家》、《中國石油報》等紙媒
  • 美國印象派畫家和教育家,約翰·奧蒂斯·亞當斯,油畫作品欣賞
    約翰·奧蒂斯·亞當斯(john ottis adamsr)(1851年7月8日- 1927年1月28日),他是一位美國印象派畫家和藝術教育家。亞當斯是1896年成立的西方藝術家協會的成員之一,也是印第安納州山地畫家中的一員,並在1908年和1909年擔任該組織的主席。
  • 著名畫家劉進全 熊貓系列作品欣賞
    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四川都江堰藝術研究院院士、建委員、建設部藝委會常務理事美協會員、山東東方書畫院院士、董壽平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都江堰市書畫院理事、中國都江堰國畫研究院理事、廣東廣播電視書畫院、廣東逸雅堂美術館特聘畫家。多年來,鏡泉先生(劉進全)得到了諸多讚譽, 榮獲國家一級美術師稱號,2003年作品入選《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100強。
  • 宋代傑出畫家趙伯駒青綠山水欣賞
    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青綠山水畫家,如趙伯翰、李昭道、趙伯駒、李思訓、王希孟等,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千古名作。其中趙伯駒的開創性畫風為青綠山水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對後來的如明代仇十洲、北宋王希孟等許多青綠山水畫家有很大的影響。趙伯駒(1119-1185)字千裡,是宋朝皇室宗親。
  • 畫家培根小傳以及展覽作品欣賞
    是英國現代藝術家中最富獨創性的畫家。《三張十字架底下人物的素描》,194420世紀上半葉是西方藝術領域非常活躍的時期,各種風格的繪畫作品層出不窮,培根的作品以怪誕的 變形、異乎尋常的想像給人帶來觸目驚心之感。他那些噩夢般的影像碎片再現了戰爭之後人們的生存危機。培根把這種 憂患情緒形象化,重新營構了一個痛苦而恐怖的世界。
  • 靜物畫:荷蘭畫家蒙德裡安-靜物美術作品欣賞
    A.D 19-20世紀荷蘭畫家_彼埃·蒙德裡安 (生於1872年3月7日至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杜斯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
  • 雲淡風輕——高薦 山水畫作品欣賞
    對於中國畫而言,畫家為物象傳神,要忠實描寫觀察對象,窮盡物理,就首先必須「格物」,「格物」之後才能「致知」,這個「知」是物之體貌,也是畫家心源所在。「格物」是面對自然和傳統,有一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表現,它不是為了刻畫而刻畫,而是講求傳神、富有生趣的表達。通過格物、致知、乃至進一步對生命與自然思考和體悟,從而在創作上達到傳統、生活、心源三位一體,才能進入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 反對學院派的陳規的畫家Dante Gabriel Rossetti作品欣賞
    但丁·迦百利·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作為19世紀英國拉斐爾前派重要代表畫家的但丁·迦百利·羅塞蒂(1828-1882)顯然與同時代的其他幾位畫家不同。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畢業於安徽工程大學動畫專業,吳山明人物畫創研工作室。結業於安徽省美協首屆綜合材料高研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安中國畫院院聘畫家、浦江山明美術院特聘畫家、中原書畫院山水畫藝委會主任、中原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 有光折射—程瑞光紙本作品欣賞
    《歐洲行跡-卡達凱斯海灣》《歐洲行跡-馬納羅拉》《歐洲行跡-通往海德堡大學》《歐洲行跡-海德堡》《歐洲行跡-王座山下的城》《歐洲行跡-橘園星光》《歐洲行跡-佛羅倫斯》《歐洲行跡-高迪的洞天》《歐洲行跡-悠悠貢多拉》紙面上的舞蹈 ——程瑞光旅歐紙本作品欣賞
  • 「津門網」著名畫家李文亮作品欣賞
    李文亮號量公、量工,1960年生,山西臨汾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藝術研究會理事、山西書協、美協理事、山西省花鳥畫學會副會長、山西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山西畫院畫家、北京品逸文化藝術總監。
  • 西方繪畫大師,英國畫家約瑟夫·萊特,油畫作品欣賞
    約瑟夫·萊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1734-1797)英國肖像、風景畫家,善於運用明暗對比畫法。作品記錄了啟蒙運動中科學的誕生,被譽為英國第一個傳達工業革命精神的專業畫家。
  • 當代最具潛力的的青年畫家靳志強作品欣賞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 河北省儒學會理事。(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2018年作品《萬億光年》入選「同源」全國中國畫展(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2017年作品《江南煙雨》入選悲鴻精神全國中國畫展(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2015年作品《夜雨太行》入選「重溫經典」第二屆婁東全國中國畫展(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
  • 明畫家傳:宋克,書法列「三宋二沈」、吳門十大才子,善書工畫竹
    宋克是明代畫家中的全能型選手之一,而且不貪念仕途,反而是吳門十才子中結局最好的。不過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書法成就,繪畫也是精工。只是沒有書法那麼影響力大。他不同於元末明初時「吳中四傑」有二個(註:吳門四傑是指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不要混淆了)是牆頭草的,比如楊基和徐賁:大多表現維護元代統治立場,入明又懷念元室。然後又入明當官。
  • 中國古代畫家名錄
    作品多取材於太湖一帶景色,意境簡疏荒寒。他與王蒙、黃公望、吳鎮並稱為「元四家」。代表作品《六君子圖》、《漁莊秋霽圖》、《樹石幽篁圖》、《梧竹秀石圖》、《幽澗寒松圖》、《竹枝圖》、《古木幽篁圖》等。       王蒙——(?——1385年),字叔明,號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外孫。工詩文書畫,尤善畫山水。師法董、巨,獨具一格。
  • 瑞士的「國家畫家」Albert Anker的介紹以及高清作品欣賞
    藝術家名:阿爾伯特·安克爾(Albert Anker)生卒日期: 1831年4月1日 - 1910年7月16日國籍:瑞士阿爾伯特·安克爾是一位瑞士畫家和插畫家,因其對19世紀瑞士鄉村生活的持久流行的描繪而被稱為瑞士的「國家畫家」。
  • 加拿大齊格弗裡德·扎德馬克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欣賞
    他們總是以一種奇異而扭曲的姿態出現,表明著世界的荒誕本質和畫家的思考。還傾注了畫家的情感與情懷每一筆都隱藏著靜物的生命密碼以及人事的變遷說完了超寫實下面讓我們說說超現實小編的理解超現實呢就像這樣真實與虛幻之間夢境與現實之間美好與醜陋偉大與猥瑣……一切都有可能超現實主義具有代表性的畫家
  • 宣和藝術院畫家石蕊老師作品欣賞
    擅長畫大寫意花鳥作品多次參展活動好評。作品曾多次參加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展、西城美術作品展並獲獎;在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報多次發表作品。2013年參加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協會高研班培訓,得到了王闊海、薛林新、吳蓬、劉繼紅、牛寶義等多名著名書畫藝術家的指導教學。
  • 晚年變法,賴少其的作品如何突破傳統,和自身藝術定式的藩籬
    賴少其,《太平湖》,133cm×47cm,1982年,賴少其親屬藏在短短的兩個月內,賴少其共臨摹龔賢四幅作品,並以龔賢法創作了《太平湖》。觀這五幅作品的藝術風格可以說是完全迥異於賴少其之前的作品風格。人們所熟知的賴少其藝術便是其對新安畫派的繼承和發揚,諸多黃山之作可謂經典。其晚年藝術歷經「丙寅變法」和「衰年變法」兩次嬗變,突破了傳統以及自身藝術定式的藩籬。
  • 龐家麟國畫作品欣賞
    觀鳳鶴思園(龐家麟國畫欣賞)作品尺寸:六尺整張神仙意人間(龐家麟國畫欣賞)作品尺寸:六尺整張作品入編《新北京新奧運中國書畫名家精品集》、《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全國書畫作品集》、《紀念周恩來誕辰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