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齊格弗裡德·扎德馬克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欣賞

2020-12-08 聞是藝術

加拿大繪畫藝術家Siegfried Zademack

偏愛描繪超現實主義的畫作

在他的作品中,

你可以看到許多宗教、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象徵,

比如長著利齒的骷髏頭、

背著生鏽鐵翼的墮落天使、

被囚禁的泰坦巨人、身著黑袍的死神、冥河和渡船......

他們總是以一種奇異而扭曲的姿態出現,

表明著世界的荒誕本質和畫家的思考。

對超寫實和超現實的膚淺理解

——白石之美

超寫實主義的作品

你不僅可以看得到物體的紋路與脈絡

甚至還可以感觸到物體的溫度

甚至

你還會感受到時光的痕跡

悄悄地潛入了你心底

可是你的感官欺騙了你

這實際是一幅畫

一張用筆與時間畫出來的作品

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局部效果

超寫實的畫

在畫紙上還原的不僅僅是靜物的本身

還傾注了畫家的情感與情懷

每一筆都隱藏著靜物的生命密碼

以及人事的變遷

說完了超寫實

下面讓我們說說超現實

小編的理解

超現實呢

就像是一個人

喝醉了酒

喝高了

腦中呈現的鏡像

就像這樣

真實與虛幻之間

夢境與現實之間

美好與醜陋

偉大與猥瑣

……

一切都有可能

超現實主義具有代表性的畫家

當屬達利了

其實他最吸引人的

不僅僅是他的畫作

還有他的……

鬍子!

達利

【超現實主義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

達利作品

除了秀逗的達利

還有其他的超現實畫家

我們也來欣賞本文來自加拿大Siegfried Zademack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

相關焦點

  • 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繪畫作品
    薩爾瓦多·達利是超現實主義的主要實踐中。超現實主義是20世紀的前衛運動,試圖通過奇怪的夢幻般的意象釋放無意識的創造潛力。1980Lithograph41 1/2 × 33 1/2 in105.4 × 85.1 cmGirafe Saturnienne (Saturnian Giraffe), 1974Engraving, Lithograph, Embossing50 × 38 in127 × 96.5 cm#超現實主義
  • 超現實主義:畫出夢境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興起   20世紀20年代初,在巴黎興起了超現實主義先鋒文化運動,倡導者是法國青年思想家安德烈·布勒東。他認為:藝術作品不能用清晰不惑的理智來創造——理智只有利於科學,非理智才有利於藝術。
  • 白天畫畫,馬格利特「夢幻之繪畫」,畫的不是夢而是深深的哲學
    他開始嘗試用繪畫來表現繪畫之外的東西,探索意識與無意識的繪畫創作。1926年始,馬格利特開始全職繪畫。恰恰是在這一年,他人生中第一幅超現實主義作品《迷失的騎師》誕生。馬格利特的繪畫令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家已經不再滿足於表現可見與所見,他們正在試圖揭露隱藏在詞與物背後的本質。黑格爾說:「藝術應該也最終會走向哲學,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是哲學家。」
  • 【藏】超現實主義鬼才薩爾瓦多·達利的魔幻金石珠寶作品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是以超現實主義繪畫而聞名西班牙藝術家。他一生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數量眾多,據統計僅僅油畫以及蛋彩畫就有732幅。除了繪畫外,也利用黃金與珠寶打造的金石作品,他擅長將各種金屬材質、規格與形狀的材料巧妙地搭配運用。
  • 插畫欣賞:帶有童話風格的芬蘭插畫師 Heikala 繪畫作品欣賞
    今天我們來欣賞具有滿滿童話風的插畫,來自芬蘭插畫師 Heikala 的繪畫作品。 第一眼看到Heikala 的繪畫就喜歡上了,她的作品給人一些帶有童話色彩、能治癒人心靈的感受,有些日本風格的影子
  • 對巨型的超現實主義迷戀
    對巨型的超現實主義迷戀 2021-01-05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眾藝術網:黑白 銅版繪畫的魅力 —— 俄羅斯版畫家 Alexander Steshenko 銅版畫 · 素描繪畫作品欣賞
  • 海底世界創意兒童畫作品欣賞大全
    小明想到:「如果這場夢要是真的話就好了更多相關文章推薦:1.美麗的海底世界創意兒童畫作品欣賞2.探險海底世界兒童畫作品欣賞3.暢想未來的海底世界兒童畫欣賞4.海底世界主題兒童畫繪畫作品5.關於海底世界的兒童畫繪畫作品大全6.探索海底世界兒童畫繪畫作品欣賞7.海底世界創意兒童畫繪畫作品欣賞
  • 《藝術中國》——金子作品欣賞
    她痴情於水墨,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堅持學習潛心研究網絡國畫名家繪畫視頻,勤學苦練,閱覽萬千更使得她的視角獨特。金子女士對熱繪畫的熱愛,不僅僅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更是以身體力行去踐行。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她筆下牡丹之風韻,潛心研究寫意牡丹的創作,追求牡丹的清雅灑脫之格調,顯示芳質豔姿,剛蕊勁骨之風採,她也時常留戀水墨山水無限情。
  • 水墨酣暢,氣韻生動——劉衛兵繪畫作品欣賞
    劉衛兵畫作《賽犛牛》入選全興杯四川省體育美術展,並且《牧歌》獲「全國建設系統職工攝影、書法、繪畫作品展覽」佳作獎,劉衛兵本人入選《中國當代青年建築師》(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著有藏區畫旅集《查理》(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川西民居記《林盤》(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2016年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繪影——劉衛兵畫展」。
  • 雲淡風輕——高薦 山水畫作品欣賞
    在面對自然、客觀事物的物情、物理和物態,記錄下自己的觀察所得,把它提煉成繪畫語言,最後使自己超越物理羈絆,超然於物象與自我形骸之外,達到內心的豁然貫通。 ▲作品欣賞 寫生讓紮實的繪畫技巧得到升華,同時為再創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 加拿大女畫家 Deidre Wicks 水彩畫作欣賞~
    —— 手繪繪畫 SHOU HUI PAINTING —— 加拿大女畫家 Deidre Wicks 水彩畫作欣賞~
  • MoMA新展帶你探究恩特斯繪畫之外的藝術和人生
    《馬克思·恩斯特:繪畫之外》展覽展示了重要的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克思·恩斯特(1891-1976,生於德國,擁有法國與美國國籍)的藝術生涯,並重點體現了他是怎樣在實驗的道路上不曾停歇。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伊始,恩斯特就開始了他對於激進新技術的追逐,以這種「繪畫之外」的手段去體現非理性和難以解釋的內容,並持續到整個二戰的肇始和結束。此次展覽從MoMA的館藏中選取出恩斯特的100多幅特色作品,包括挑戰傳統材料與構圖規則的繪畫、利用隨手可得的印刷複製品完成的拼貼畫、拓印畫、插畫集、拼貼小說、彩繪石、青銅雕塑,以及運用多種複雜技術的印刷品。
  • 形上學的繪畫及建築影響
    早在這個名字被確立前,基裡科的繪畫風格就已涵蓋了這種思想。受到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尼採、魏寧格思想的影響,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詭怪的氣息,像是在繪製一種基立科式的夢境。在這個夢境中,存在著成排的古典建築和殘缺的希臘雕像,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在這裡顯得不可思議地龐大,而不合理的透視則組裝了整個畫面。
  • 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蒙德裡安 Mondrian作品欣賞
    彼埃·蒙德裡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雙魚座) 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
  • 請仔細放大欣賞,她在真人上作畫,大膽創新,中國人沒人敢嘗試!
    使用丙烯酸塗料,她創建了一個真正的3D藝術作品,並將其轉換為2D繪畫,反轉了錯視技法。 她的「生活繪畫」系列只是迷人的。 她曾將繪畫和攝影結合起來。她會刻苦地將主題和周圍 空間融合在一起 ,創造一幅生動的繪畫。然後真實生活的藝術品將被拍照,產生驚人的,超現實主義的繪畫。
  • 怪誕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勒內·馬格裡特
    ,人們可能會想起大名鼎鼎的西班牙畫家達利,他以豐富的想像力向人們展現著深刻的自我剖析,他的作品對時尚、藝術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比如他作品中的蘋果不是簡單意義的蘋果,而是變成了藝術家的臉和標誌,它也可以是一個房間那麼大。
  • 美術生的創意繪畫,水平不輸專業畫家,作品懷舊而且有生命力
    當我們遇到了好的作品時總是忍不住要稱讚幾句,而且一定會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好的作品。作品好不僅僅只是體現在繪畫的技巧上面,比如作品有創意 ,作品有靈感或者是繪畫的手法獨特。好的作品總是會在某一個地方感動到你,或者是從某一個細節徵服了你,所以讓你能欣賞到繪畫藝術的魅力。某平臺上一位超有才的繪畫美術生,他的作創意繪畫很有我的特色,而且繪畫作品非常有力度。
  • 享有盛名的物理學家理察的線條與結構繪畫作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同時也是一名業餘的繪畫愛好者。理察先生沉醉於線條與結構,他覺得他對於藝術的熱愛是和物理是有密切聯繫的——兩者都是在表達自然世界的美妙與複雜。費曼曾經在他的論文「但這就是藝術?」(But Is It Art?)中寫下這樣的一段話:「我之所以想要學畫,是因為我想要表達我對於自然之美的情感。
  • 美國印象派畫家和教育家,約翰·奧蒂斯·亞當斯,油畫作品欣賞
    亞當斯在印第安納州中部長大,他在印第安納州博覽會看到了威廉·梅裡特·蔡斯(William Merritt Chase)早期繪畫作品《西瓜靜物畫》,這幅繪畫作品激勵亞當斯成為一名藝術家。因為亞當斯的經濟條件有限,他在印第安納州克勞福德維爾學院只上了兩年課。後來因為有人贊助,亞當斯才得以在倫敦南肯辛頓藝術學校接受了正式的藝術訓練,並在德國待了七年,在慕尼黑的美術學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