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11月21日,雷尼馬格利特出生於比利時萊西納。他是家中的長子,在母親的支持下,開始接觸藝術。
1912年,也就是他14歲的時候,母親因溺水離世。關於他母親的死因,一直沒有答案。
馬格利特前往布魯塞爾藝術學院學習課業。在這裡,他接觸到了立體派和未來派,後來在無意中受到契裡柯的啟迪,最終堅實地走向了超現實主義陣營。
少年時代,馬格利特與眾多修習繪畫的學子一樣,一直在尋找一種創作風格。
在一個平凡到近乎普通的下午,一本未來派畫展的畫冊寄到了馬格利特手中,正是這本畫冊,讓他接觸到了有別於學院形式的繪畫流派,這也成為後來他在繪畫中多次採用物體並置手法的溯源。
他開始嘗試用繪畫來表現繪畫之外的東西,探索意識與無意識的繪畫創作。
1926年始,馬格利特開始全職繪畫。恰恰是在這一年,他人生中第一幅超現實主義作品《迷失的騎師》誕生。
馬格利特的繪畫令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家已經不再滿足於表現可見與所見,他們正在試圖揭露隱藏在詞與物背後的本質。
黑格爾說:「藝術應該也最終會走向哲學,真正的藝術家應該是哲學家。」用這句話來概括馬格利特,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
馬格利特用冷峻地目光審視表象世界,採用繪畫的手段表達理性世界的哲學思考。
藝術家源於這個時代,卻又超越這個時代。
1927年,馬格利特在布魯塞爾舉辦的個展遭遇大量惡評。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被公眾嘲笑的杜尚宣告了繪畫已死,改變了整個藝術史的未來走向。被公眾「驅逐」的馬格利特宣告哲學侵入繪畫,成為當代藝術衍生、發展的源流。
布魯塞爾畫展失敗後,他決定遷居藝術中心巴黎。此時,巴黎的超現實主義運動在布勒東等人的推動下正進入全盛時期。
在運動的浪潮下,馬格利特加入了超現實主義團體,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藝術先鋒。
馬格利特並未完全跟隨超現實主義團體激進的步伐,依然保持著哲學家對周邊事物的敏銳嗅覺,冷靜地思考繪畫的終極意義。
在巴黎的三年,成為他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三年。
巴黎的喧囂與癲狂為馬格利特所厭倦,1930年他隱居布魯塞爾,此後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
巴黎這段經歷使然,回到布魯塞爾的馬格利特在超現實主義繪畫上的冒險越來越瘋狂,迎來了另一段創作高峰。
在創作了一系列超現實主義繪畫後,馬格利特在20世紀40年代「模仿」起印象派和野獸派。
馬格利特繪畫實驗的轉變,既意外又令人費解。倘若聯繫到當時的社會背景,這一切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40年代的歐洲,是一個戰火紛爭、硝煙瀰漫的時代。藝術家作為社會先驅,他們對環境有著更敏銳的觸覺。
馬格利特拋棄了戰前常用的暗灰色調,代之以「歡愉」的暖色調。
馬格利特很快告別了抽象實驗,繼續踏上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徵程。在馬格利特創作生涯的後期,依然保持著傑出藝術家的水準,《黑格爾的假日》(1958)、《瑞斯勒之墓》(1961)、《人類之子》(1964)等作品,將觀者引入更魔幻的哲學之境。
時代無法掩蓋馬格利特的才華,在1965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紀念性回顧展上,馬格利特的國際聲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掀起了一陣陣研究馬格利特的狂潮。
超現實主義源於「達達派」,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夢幻心理理論、直覺主義和黑格爾哲學思想的影響。
這種文學藝術流派不注重通過了解某一問題的因果關係去解決問題,而致力於通過探求人類的內心世界及潛意識心理來解決人生問題。
馬格利特的作品通常富於哲思性,具有有悖理性的哲學味道,易引發人們進行哲學上的思考。
從思想性來看,馬格利特深受黑格爾否定辨證論的影響,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滲透著這種理念和風格。
馬格利特不僅是一位藝術家,更是一位哲學家。
悖理是與常規理性相反的另類思考,通過設置導致矛盾的命題來展現其與生俱來的矛盾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格利特更像是在扭轉和改變人們欣賞藝術品的固有習慣。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欣賞某件作品時往往習慣於通過瀏覽標題和文字解說來理解其意義所在。
而馬格利特所討論的問題並非來自問題本身,而是擅長引發人們用一種非常規或另類的思維去進行悖理性的思考
以此喚起人們的問題性認識,讓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真正放縱自己的思想,這是馬格利特一生的追求。
馬格利特認為,人類從本質上喜歡尚未明確的、未知的東西,喜歡某種不為人所知的意象。
在作品中,馬格利特不僅在描繪和表現事物,同時還在不斷地思考和提問。
他的作品已脫離了單純描繪人物或物體形象的桎梏,更多地透露出一種深刻的哲學理性。
馬格利特常習慣於通過作品促吏人們對現象背後所隱藏的本質進行追問,讓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平常物品脫離現實後的深層意義並積極探索這些物品與他們自身可能存在的聯繫。
馬格利特在挑戰人們欣賞習慣的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因為人們所做的往往僅是建立各種與真實的關係而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未為人知的領域」。
對於馬格利特來說,繪畫只是表達其哲學性思考的途徑和手段,也是其創作的初衷之一。
馬格利特不僅是一位通過繪畫來抒發情感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通過繪畫來進行思考的哲學家。
欣賞馬格利特的作品往往能感受到那種夢幻般的詩意和富於哲理性的意境。正如馬格利特所言,繪畫是表達其哲學冥思的重要手段,而其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哲學味道和想像力在令世人震撼與驚嘆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人們去進行思考和解讀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