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千萬不要輕易教孩子畫畫

2020-12-03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成長育兒

一位媽媽這樣跟我說:

「孩子在家很喜歡亂塗亂畫,若沒人管她,她自己能坐在那裡畫上好幾個小時。於是,我就想帶孩子去上美術課,課堂上,老師在上面示範,別的小孩都跟著一步步地做。

只有我們家小孩,拿上筆,要麼根本不聽指揮,自己亂塗亂畫;要麼就盯著老師老,自己不動手,急得我恨不能抓著他的手畫了兩筆。」

我問:「孩子多大?」媽媽回答:「3歲半。」我從心裡感到很痛。

在大人看來,孩子畫的東西無非就是一些點、線或圓,但對孩子來說,不同的點、線、圓都代表著不同的形象、有著不同的意義。如果問孩子他畫的是什麼,可能他會告訴你這是媽媽,那是爸爸……

而這麼早就將孩子送入美術班,無疑於揠苗助長,其實質就是扼殺了孩子的繪畫想像和創造過程。

繪畫之於孩子意義重大

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畫家,畫畫的過程對他們來說就是創造的過程,是鍛鍊手部肌肉的過程,是手眼協調的過程,是智力發育、表達情感的過程,甚至是與人交往的過程。

一歲的孩子畫出來的一歲孩子的所思所想,兩歲孩子的畫帶有兩歲孩子的視角,表達的是兩歲孩子獨特的看法和觀點……每個「小畫家」不是在畫他看到的世界,而是在用畫呈現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

因此,繪畫應該成為父母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的一種方式、一個通道,而不應只關注於是否畫出一個東西、學到了哪種技法等。

父母要戒除用成人的觀點來看待孩子的畫畫和孩子的作品,否則,父母不僅會錯失了解、認識孩子的機會,而且還可能會扼殺孩子的繪畫天賦和想像力。

關於孩子繪畫的那些事

1.孩子的畫是用來「聽」而不是用來「看」的。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專心致志地塗塗畫畫時幹涉或打算甚至詢問,不妨等孩子畫完之後或孩子畫煩了停下來再問孩子,「這是什麼呀」,聽聽孩子怎麼說。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4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再問問:「他們在做什麼呀」,通過傾聽孩子對所畫內容的描述,來探究孩子的感受。

2.孩子的畫不是教出來的,是孩子的創造和表達,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

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孩子興致勃勃地舉著自己的畫讓媽媽分享,得到的卻是媽媽的打擊,「這都是些什麼呀,亂七八糟的。」一次兩次之後,孩子不僅對繪畫失去興趣,還可能因此變得不自信。

一位媽媽這樣說:「都說孩子是天生會畫畫,可是我家孩子,每次讓他畫畫,他總是說,『我不會。』拿著筆遲遲不敢下手。再催他,他就一副要哭的樣子。」

通過溝通發現,這位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指導孩子畫畫了,比如,自己先給孩子畫一個蘋果,然後讓孩子照著畫出來,甚至還手把手地教孩子畫。等孩子大一些,媽媽會給孩子出命題,如「今天咱們畫根香蕉吧。」導致孩子拿著筆就發憷。

說來很可惜,孩子從來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畫過畫,自然地,他對畫畫也就沒有興趣,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畫。

仔細觀察會發現,一兩歲的孩子拿上筆就能畫,確切地說很果斷、行雲流水,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被限制住,那時的父母對待孩子繪畫的態度是,沒有過多期望,而是給他一支筆,讓他隨意畫。

而不管孩子畫得如何,我們大都保持鼓勵和欣賞的態度,對孩子說:「畫得真棒/真有意思/真美呀……」

相反,孩子越大,父母的要求越多,「貓怎麼長得一點兒也不像呀,頭應該是這樣畫的,腳應該怎麼怎麼畫……」可以想見,孩子對繪畫的熱情會直線下降。

3.5歲之前不要教孩子畫畫,9歲之後再系統教授孩子繪畫的技法。

所謂畫畫,其實是作畫者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運用手的一項活動。這項活動可以從動手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語言和情感的表達、社會能力等幾方面鍛鍊孩子。

而越是早地幹預孩子畫畫,即越是早地將成人的想法強加給了孩子。

而通過分析不同年齡段孩子繪畫的形象表達方式,研究者發現:5歲之前最好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繪畫。

5歲以後,可以尋找比較好的兒童繪畫班,尤其是那種限定少、更多自由的創意班,帶孩子多去體驗各種色彩、工具,接觸不同作品等。

如果可能最好等9歲之後,再系統地教授孩子繪畫的技法。這是由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決定的,過早地教孩子畫畫反而會妨礙孩子創造能力的發展。

9歲之前的孩子,畫的是「自己對事物的感受」,所以,不管他畫得怎麼樣,父母要做的不是評價一番或提出建議,而是多傾聽、多讚揚,這樣孩子才會對繪畫產生興趣並逐漸樂於通過圖畫來表達自己。

9歲之後的孩子,才會真正追求「畫得像」,即追求寫實,這個時候若孩子仍對繪畫充滿興趣,可對孩子做進一步的系統繪畫技能訓練。

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繪畫偏好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如果父母仍然不知道如何判斷,該如何引導、支持孩子的畫畫興趣,那麼可以了解下,對照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處於哪一個繪畫階段:

塗鴉期(1-3歲)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握筆時的情景嗎?這之前,筆對他來說就是個玩具,只是偶爾地愛紙上留下了印跡,這個變化對孩子來說十分神奇,也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他們根本停不下來,牆上、紙上、地上……無一倖免,全都被孩子的畫圖佔滿。

仔細對比孩子的塗鴉過程,細心的父母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孩子畫畫更多的是手的運動。

從一歲左右以肩為軸帶動肩和手臂的運動,到一歲半左右以手肘為軸心做的左右往返運動(畫出來的圖形是半圓的弧線),到兩歲左右的以手腕為軸心的運動(這時孩子能畫出連續的圓圈了)。

這個階段,父母只需給孩子提供環境,讓他自由發揮即好。

到兩歲半左右,孩子的繪畫能力有一大進步,即,孩子的手指功能進一步分化和有力量。

孩子能用指尖來抓握筆,而且隨著孩子眼睛追隨手的運動能力的增強,孩子有意控制線條的能力增強了,也就是說孩子能畫有始有終的線段了,這不啻為一個裡程碑式的變化。

如果說之前孩子的畫是單純的圓圈和線條的話,那麼這之後他的畫開始向形象、自然過渡了。

孩子的畫也開始有了內容,並被賦予了特殊意義。這時,如果耐心傾聽,孩子會告訴你他畫了什麼,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問,孩子表述的內容會大相逕庭。

有的父母會很吃驚,甚至認為孩子在撒謊,殊不知,孩子接觸的事物越多、想像力越豐富,越能更好地對畫面進行解釋和演繹,而且越是多地表達自己,孩子的用詞會越加精準。

可見,孩子的畫不僅要「看」,還要認真去「聽」,而繪畫的過程,本身就是孩子不斷創造的過程。

象徵期和符號表現期(3-5歲)

所謂象徵期兒童畫,就是用符號來表現事物的兒童繪畫作品,用一些象徵性符號(如,圓形、三角、方形)等表現對象。

如果說三歲之前,孩子畫畫,是先「豪邁」而隨意地畫出來,然後再賦予畫面意義,那麼,三歲之後,孩子畫畫之前會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事先有一定的想法了。

可能在大人看來,同樣是畫圓,沒有什麼區別,但對孩子卻不同,它不再能單純地是一項「手先行」的運動了,而變成了有象徵意義的、「用來表達的」畫。

孩子所畫的內容是動態、有故事情節的,這就更要求父母耐心傾聽了哦。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表述出來的內容比畫面更豐富,父母會比較著急,比如看到孩子畫的人物只有頭時,會忍不住指責孩子,「為什麼沒有手和腳啊?」並積極地指導孩子加上,千萬不要這麼做。

其實,孩子繪畫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拿人物畫來說,三歲左右的寶寶所畫人物是典型的頭部人像,只有一個頭;三歲半左右,人物畫像變成為頭足像,即直接在頭部加上腳;四歲到五歲,寶寶的人物像有了身軀和手;五歲到六歲階段的寶寶,他們所畫的人物開始穿上了衣服,並對服飾有了進一步的修飾。

當然,孩子也越來越重視細節,人物的表情動作也越來越豐富。

一些父母反映,「漸漸能看懂這個階段的孩子所畫內容了,通過傾聽孩子講圖畫卻發現,孩子翻來覆去總是那幾件事,不是吃飯,就是打架。怎麼回事呀?」

這是因為,孩子所畫內容是生活情景的縮寫。只有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如多跟同伴交往、多觀察大自然、多跟他人接觸、多看繪本、多聽故事等,孩子繪畫作品所呈現的內容、孩子表述出來的圖畫情節將變得豐富起來。

圖式期(5-9歲)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有的父母反映自己能關在屋子裡畫上兩三個小時不厭煩,而且他們的畫相比四歲之前要複雜得多。

這是因為,隨著經驗的增多,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繪畫圖式,即以一定的平面結構、一定的造型、一定的色彩來反映多維空間,來表達他認識或想像的世界、他眼中的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等。

他們的畫有了自己獨特的特點,因此這個孩子的畫也叫做「主觀感覺表現期」。

這個階段孩子繪畫的一大變化就是出現了基線——所有的事物都被有序定放在了一條線上,這與孩子對空間關係的認識能力有關,但又由於孩子對時間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因此一幅畫中可能會同時呈現過去、現在、將來發生的事。

這個階段也是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爆發的時期,再加上孩子心理發展的自我中心性和泛靈傾向,因此這個階段孩子的畫往往是現實與想像交織,過去與現在交融,誇張、充滿想像……

難怪連繪畫大師畢卡索都說孩子的畫難以習得和模仿呢。細心的父母可將孩子的畫作收藏起來,因為每一幅都是難得的「想像力大師」之作。

孩子的畫作是孩子內心世界的表達。因此,父母可多帶孩子參加社會活動、進一步擴大知識面,唯有此,孩子的繪畫作品才會不枯燥乏味,才能豐富多彩。

有的媽媽問:「現在讓孩子照著東西畫可以嗎?」最好不要如此,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畫的是仍是心裡想的,而不是現實中的。

還有的媽媽反映自家孩子特別喜歡畫動畫片裡的鎧甲勇士,每天可以畫四五張,是否合適?

這跟孩子心理特點有關,他們畫的都是印象深刻的東西。一方面孩子對鎧甲勇士十分感興趣,另一方面,父母需要反思是否給孩子看的電視太多了,不妨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活動,將他對電視的興趣轉移到更有益的事物上去。

視覺寫實期(9-15歲)

很多父母問:「怎麼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繪畫天賦?」9歲之前不宜作為衡量的標準,而應該在9-15歲這個年齡段來判斷,若是這個時期的孩子仍然十分喜歡繪畫,那麼父母可以斷定孩子在這方面是有天賦的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繪畫有一大轉折——孩子追求「畫得真實」。

如果說之前的兒童畫大都是隨「心」所做的話,孩子畫的是自己的內心,並不太關心畫得好壞;現在的他們,則會帶著批判的眼光看自己的畫,他們開始關注眼睛所看到的真實世界,並試圖想要將它們畫在紙上。

視覺寫實期的孩子表現作品的方式也更多樣化,如會通過色彩、明暗、線條等多種方面來展現內容,自然地,孩子對技藝的追求變得迫在眉睫了。

可引導孩子接觸不同繪畫風格的作品,如參觀美術展和欣賞大師作品集,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父母可考慮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如進行專門的色彩、素描等訓練。

相關焦點

  • 說真的,別再隨便教孩子畫畫了
    大概一個月前,捲兒看了一套書,叫《水先生的奇妙之旅》,是一套科學圖畫書,講的是水在地球表面自由旅行的奇妙經歷。我小時候也喜歡畫畫,但大人經常在耳邊叨叨,別把衣服弄髒了,別把書本弄髒了,要保持書面整潔……聽多了,就不敢輕易下筆了。然後書面乾淨了,做事更「磨蹭」了。早期畫畫,孩子敢於把紙弄髒,敢於想到什麼畫什麼,沒有心理壓力和條條框框的束縛,是最難能可貴的。
  • 9歲前各年齡的孩子畫畫的特點
    兩歲以後孩子開始對自己畫的東西以自己對事物的印象加以解釋說明,並且這些說明會不斷的變化。越是腦海中對各種事物有豐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個圓圈想像成各種各樣的東西。 這個時期的孩子的畫多以連續的圓圈為主,請不要教授孩子畫任何形象,否則孩子的畫將會猶豫不流暢甚至畫不出自己的畫了。
  • 還在手把手教孩子畫畫?快打住吧!
    原因是她為了讓3歲閨女愛上畫畫,專門花大價錢買了一堆工具。    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可能因為不理解而厭倦畫畫。    ● 第二階段——前圖式期(4-7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符號有了初步認識,可以畫出人物的基本造型。  ● 第三階段——圖式期(7-9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符號的認識進一步加深,能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畫出來。平面化、誇張化是此階段繪畫的明顯特徵。
  • 腦發育專家:大腦發育最關鍵期為0-6歲,右腦開發6歲前最有效
    右腦開發的最佳時間是在6歲前腦發育方面的專家研究表明:右腦開發的最佳時間是在6歲前尤其0-3歲這個階段。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是右腦優勢時期。3歲到6歲之間,是大腦優勢逐漸從右腦過度到左腦的階段,一般來說,到了6歲後孩子們就進入左腦優勢時期。大腦聯結的關鍵期就在0-6歲。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青春期可能要到30歲才能結束我們常認為青春期是12-18歲,正好是初高中這個階段,一般覺得孩子到18歲就是個成年人了,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歲才會結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為前額葉皮質沒有長好。大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額葉皮質,它差不多就是在我們額頭後面的部分。
  • 孩子幾歲學畫畫?家長怎麼引導?這個爸爸總結了8年的帶娃畫畫經驗!
    1孩子學畫畫的各個階段嚴格來說,在憨憨1歲多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接觸畫畫,如今已有8個多年頭,關於如何引導孩子畫畫,每個階段孩子繪畫的特質是什麼,我總結一下!2-4歲2歲的孩子,手功能的成熟,已經從肩到肘,從肘到手腕,從手腕到指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用指尖來捏東西,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手腕控制力會變得更好。在畫畫的時候,意識會集中在手的末端,眼睛也在關注手指末端的動作。
  • 音樂跳舞畫畫?孩子適合培養哪種興趣愛好?家長可以這樣去測試
    婉婉是鄰居家的女兒,今年8歲了,每周周末都會去上興趣班,有教彈琴的也有教跳舞的,還有一個是教畫畫的,周末反而比上學還要忙,本來以為是她自己想要學習才報的班,後來才知道是她媽媽幫她報的,她除了對跳舞感興趣,另外兩個班根本就不想去。
  • 讓孩子學會用自由聯想的方法來畫畫
    我覺得,無論你孩子的年齡有多小,只要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會做出讓我們成人覺得不可思議,令我們驚訝的事情。所以要特別強調的是,當孩子喜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讓其學會堅持,不要靠一時的激情,一定要每天堅持,哪怕只有十分鐘,也就有可能創造出奇蹟。田地從五歲開始畫畫,這麼多年的時間能夠堅持畫畫,就是因為田老師把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自由聯想——傳授給了他。
  • 還在教孩子學簡筆畫?看它對孩子危害有多大
    很多家長看見網上有很多免費的簡筆畫教程,忍不住收藏了不少,準備教孩子學畫畫,須不知這樣會害了他!1 為什麼說學簡筆畫會害了孩子?2 簡筆畫扼殺了孩子的藝術天賦6歲學員作品藝術不是流水線上的生產出來的而成人教孩子畫簡筆畫時,就是將自己對於世界的認知強加給孩子,讓他們的世界童話變得虛無,色彩變得暗淡,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從而阻止了他們探索世界的腳步……4 家長該怎樣教孩子畫畫呢?
  • 兒童學畫畫-家長一定不要說這五句話,可能會毀掉孩子的想像力!
    愛畫畫是孩子的天性,繪畫是他們自我表現的語言。在繪畫中,孩子充分地表達了他的思想、感情和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在孩子接受繪畫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常常會不小心對孩子下面的這些話。作為家長,應怎樣正確看待兒童繪畫呢? 1、你這畫的什麼?怎麼畫得一點也不像?
  • 千萬不要輕易說別人的缺點和毛病,後果很嚴重 !
    閱讀本文前,所以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說別人的缺點和毛病。有的人說,「我是為了他好。」如果你是為了他好,那你得觀察一下,你有沒有調伏他的能力?你們之間有沒有這個緣分?所以說話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傷害別人。若是為了發露懺悔、改過,應該在三寶面前說,而不應該在大眾面前宣說。修行之人說話要有威儀,說有道理、有意義、符合實際的語言。佛的事業就是佛的教育,佛的教育就是教眾生快樂的方法。
  • 教孩子寫數字1到10竅門 如何教孩子學寫數字
    可以教給孩子一個順口溜,能讓孩子認識數字不說,在腦海裡還能形成畫面,口訣: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買菜,6像哨子嘟嘟叫,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擰一遭,9像氣球飛上天,10像火腿加雞蛋。
  • 孩子的畫不能感動人?耳朵人這樣的回覆來了!
    如果非要把孩子的作品與藝術家的作品劃等號,通過作品表達的高度與深度來看待,那無異於置藝術家數十年的個人經歷、閱歷、思考於不顧。  「思想和價值觀是隨著人生閱歷而沉澱。一個孩子畫畫,更多的是天性,是隨心所欲、好玩、率性。千萬不要把成人的功利融入孩子的畫畫中。」
  • 如果孩子6歲前的記憶會丟失,早教還有沒有意義?答案很真實
    文|秘籍君昨天,我走在路上,偶然聽到兩位寶媽在討論,要不要給家裡孩子報早教班。一位媽媽說,自己想要給孩子報早教班,讓孩子多見見同齡人,跟老師和同學一起學習顏色、數量這些概念,早點適應群體生活。但是,另一位媽媽卻堅持說,上早教班沒有必要。
  • 美術納入中考,無數孩子卻被錯誤的引導方式扼殺了畫畫興趣
    我當時不知道怎麼回事,既然孩子讓我幫他畫,那我就幫他畫。可是,他慢慢地對畫畫這件事再也提不起興趣,每次看到他一畫畫就發脾氣,我就不自主地心生焦慮。  「在前不久,我聯繫上了我的高中同學跳跳媽媽,跳跳媽媽跟我說了龍老師的親子陪畫課。龍老師的親子陪畫課模式激發了我的興趣,於是我就報了21天親子陪畫課。
  • 當孩子出現這幾個「怪癖」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分慌張,是高智商表現
    研究發現,高智商的孩子往往都會有這些 「怪異行為」,因此家長一定要多加了解,不要肆意打壓,這樣才不會扼殺「天才基因」。 今天為大家整理一份育兒攻略,在以後育兒的道路上,如果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千萬別一味地打壓了。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6歲之前孩子的人格、品格和習性還沒有定型,雕塑性很強,所以想要培養孩子品格,一定要在6歲之前做好引導,否則過了最佳時期,孩子的品性定型了,孩子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家長再想改變就困難了。一個孩子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說話沒有禮貌,目無尊長,長大了是不會有好品格的,只會是社會上的人渣。在教育孩子這點上有很多細分,教孩子使用文明禮貌語言,讓孩子變得有禮貌。要求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髒話,如果父母出口就是髒話,這個行為孩子受到影響也會模仿,她會覺得父母可以說,我也沒關係。
  • 孩子「超強記憶力」並不難,抓住6歲前的記憶黃金期,提升有方法
    不要不相信,歷史上有很多過不不忘的人!研究表明,孩子的記憶力的提升最好從6歲前抓起,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超強記憶力!>一、教孩子正確的記憶方法 想要孩子記得快,記得牢,就要避免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
  • 孩子3歲前經常看電視,容易在這幾個方面掉隊,上小學時就會顯現
    這才讓周圍人意識到堂姐的用心良苦,原來3歲左右的寶寶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差距這麼大。孩子3歲前經常看電視,在這些方面容易掉隊英國很早就有專家提出建議:應該制定法律禁止家長讓3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過:「如果能讓你的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那麼他們這一生都將受益。」在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也有一句臺詞是:「千萬、千萬不要讓你的孩子靠近電視,最好不要購買這最最愚蠢的東西。」
  • 適合兒童的三款畫畫應用
    學畫畫不再是單純地用手指塗畫,現在智慧型手機就能幫助孩子們進行繪畫創造。ReadWriteWeb調查了三款5-6歲孩子適用的繪畫工具,這些教他們如何在限定線框內作畫,而且創造令人映像深刻的視覺效果。你只要選好作畫的智能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