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別再隨便教孩子畫畫了

2020-12-03 捲兒媽教子手記

大概一個月前,捲兒看了一套書,叫《水先生的奇妙之旅》,是一套科學圖畫書,講的是水在地球表面自由旅行的奇妙經歷。

看完書,意猶未盡,正好書的附頁有作者創作這套繪本的詳細過程,我就給她講,繪本是怎麼創作出來的——你要先想好一個故事,然後把故事畫下來,再配上文字……

當時,聽完,她對「創作一本圖畫書」這件事心生嚮往,說她自己也要做一本!

我說好啊,那我們就先從畫畫開始吧,畫好畫,講好故事,字不會寫媽媽可以幫你。

然後,我給她報了創意美術課。再然後,這件事就被生活的瑣碎淹沒了。

1

看不懂孩子的畫,

很容易陷入「關愛誤區」

上周日,捲兒拿出一沓她畫好的畫,讓我幫她做成書。

我蠻驚訝的,本以為說過就忘了,沒想到她上心了。

我攤開她的畫,說實在的,沒一幅我能看懂的。誇張的色彩堆疊,大面積的塗抹,與其說是「畫」,我的直觀感受更像是「紙被弄髒了」

可我不能這樣打擊孩子呀!

我在心底反覆默念漫畫家蔡志忠老師的名言: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媽媽不知道!不知道!

△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

我安慰自己,塗鴉嘛,本質不就是把紙「弄髒」嗎?

我小時候也喜歡畫畫,但大人經常在耳邊叨叨,別把衣服弄髒了,別把書本弄髒了,要保持書面整潔……聽多了,就不敢輕易下筆了。然後書面乾淨了,做事更「磨蹭」了。

早期畫畫,孩子敢於把紙弄髒,敢於想到什麼畫什麼,沒有心理壓力和條條框框的束縛,是最難能可貴的。

有些家長,看不懂孩子的畫,又忍不住教孩子,其實很容易陷入「關愛誤區」。

誤區一:

「你畫的這是什麼呀?一點都不像!」

「像不像」是很多人評價孩子畫作的一個標準,但其實,孩子的畫還真不能用「像不像」去評判。

我整理了兒童繪畫發展的幾個階段,發現孩子到8歲左右,才會進入「寫實階段」。

點擊可查看大圖

1歲多的孩子塗鴉,能用畫筆畫出「痕跡」,就能令孩子興奮不已。

兩三歲畫點、線、圈,四五歲能根據自己的所見、所想,創作出具有象徵意義的「象徵畫」,即便受限於知覺和概括能力,畫得不像,甚至有遺漏,都很正常。

美術作品無法複製,對孩子來說,創意比「畫得像」更重要。

誤區二:

「你畫的不符合常理呀,兔子怎麼可能當大王?」

有些大人會「熱心」地為孩子尋找畫中的錯誤,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給孩子解釋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這其實是又一「關愛誤區」。

一個當美術老師的朋友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組織孩子們畫自己心中的「大王」,孩子們暢所欲言,有人說「老虎是大王」,有人說「不對,獅子才最厲害」……熱烈討論結束後,一個小姑娘竟然在紙上畫了一隻小白兔。

她試著問小女孩:「你為什麼覺得小白兔可以當大王?」

女孩說:「小白兔愛吃青菜、蘿蔔,而這些我都不愛吃,所以小白兔特別厲害!」

……

大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孩子那裡卻可以順理成章。

順便說一下,給孩子科普「常識」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不是通過質疑的方式。我比較喜歡通過開放式討論,讓孩子自己發現「漏洞」,後面還會聊到。

誤區三:

教孩子簡筆畫

網上有很多簡筆畫教程,幾筆勾勒出一隻小鳥、一隻螃蟹,看起來很萌很簡單很適合孩子學,但其實那並不是孩子的畫

日本教育家、畫家鳥居昭美就曾提醒家長:不要教孩子畫簡筆畫!

三四歲的孩子還無法駕馭畫筆畫出他想畫的線條,不過也正因為粗糙、稚氣,孩子的畫才更有生命活力。

簡筆畫會框住孩子對事物的想像力,學會之後,孩子畫的魚、畫的鳥基本就長那樣了。

不光是簡筆畫,各種繪畫技巧也都不適合過早教給孩子。否則孩子學會了「技巧」,就會錯失觀察和體驗的機會。

給孩子選繪畫班也可以參考這一點,有些機構急於讓家長看到結果,會教「技巧」,甚至讓孩子「臨摹」,結果孩子在結構畫得很好,回家就什麼也畫不出來。

真正懂孩子的老師會引導孩子自己去感知和領悟,孩子看見了,領悟了,自然會將心理意象轉化為圖形。所以這種「教」,更多的是發揮引路人的作用,而非單純的複製(後面我還會細聊)。

畢卡索說過,「我用了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看到了吧,偉大的畫家窮盡一生都在跟孩子學畫畫,我們非專業卻忍不住教孩子畫畫,是不是有點奇怪呢?所以,千萬別踩這個坑了。

2

我決定「聽聽」孩子的畫

鳥居昭美在《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一書裡說:「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

孩子的畫我看不懂,那就聽聽孩子怎麼說吧。

我指著一本繪本,對捲兒說,你看,繪本都有圖畫和文字,你的「書」現在還沒文字呢!你能跟媽媽講講你畫的是什麼嗎?你把故事講出來,媽媽可以幫你寫下來,這樣做成書,其他人就也能看懂了。

捲兒很淡定,拿起其中的一張,說:

這是一根玉米棒,

被人扔到了垃圾桶旁,

慢慢的,

它過期了,

變成了彩色的……

△ 險些被捲兒爸誤以為是廢紙撕掉

我沒想到這一團不起眼的色彩,居然是一根玉米棒自然腐敗的過程!而且她能知道玉米棒腐敗會變成彩色的,也讓我很意外。

她應該沒有親眼觀察過,隱約記得以前陪她看《科學小子》,裡邊有「腐敗之美」的畫面,不知道是不是從那裡獲得的靈感。

第一頁的故事講完了,她又拿出第二頁,原來還有「續集」:

又過了很長時間,

冬天來了,

北風吹起來了,

那個乾巴的玉米棒被吹進了「垃圾桶」。

△ 再次提醒大家忽略這畫風

「垃圾桶」,幾個字我沒有幫她寫上,因為故事講到這裡,我腦子裡冒出了幾個問號。

我問她:為什麼這根玉米棒一直到冬天才被風吹進垃圾桶?沒有清潔工打掃嗎?

捲兒說:那時候地球上還沒有清潔工啊!

咦?原來是地球早期發生的事啊。還沒有清潔工,那應該也沒有人類吧?

捲兒:對,沒有人類。

那沒有人類,是誰製造的垃圾桶呢?

捲兒發現漏洞了,哈哈大笑,「不對不對,應該是地球晚期的事情」,然後她隨口又編出另一個版本:

當時,地球上垃圾太多了,「可回收垃圾」清潔工都管不過來了,所以這根玉米棒一直沒人管……(玉米是廚餘垃圾,最近垃圾分類遊戲沒白玩)

討論到這裡,我忽然覺得這兩張「被弄髒的紙」,開始發光。我得好好保存著。

從中,我了解到在這個4歲小孩的頭腦裡,時間跨度可以從地球早期,到地球晚期;可以從宏觀,到微觀;雖然畫風粗獷,但玉米從腐敗,到變幹,色調她都把握得很到位。

這一次,我算是真的讀懂了孩子的畫。

3

再聊聊「引導式教育

孩子的畫,是留給成人的一扇窗。

透過這扇窗,我去看、去聽、去了解,能跟孩子離得更近。

我比較傾向於那種「情感引導式」的教養方式。我一直覺得,做父母應該像「導遊」,把孩子帶到他該去的地方,給他講解這個世界,具體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去領悟。

周圍有很多父母覺得:「我是父母,我就應該教孩子。」我的理解是,父母的任務不是「教」,而是把孩子引向他該去的方向。

教,只能養出我們的複製品,而引導,則給孩子更多的選擇,也給他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畫畫,我不教她怎麼畫,我也教不了,但我可以帶她去大自然觀察;可以陪她讀繪本,發現插畫與文字的奇妙關係;也可以在她畫好後一起進行開放性討論,讓她自己發現故事有哪些漏洞,怎麼編排更合理。

我沒有告訴她怎麼做,但我把她引到地方了,她自己就發現了,知道該怎麼做了。也就是所謂的「不教而教、不學而學」。

捲兒媽碎碎念

人這一生,就是不斷從得到中,找回失去的東西

小孩子的畫中,都有跟天然共有的部分,只不過,隨著不斷長大,再加上「教育」,絕大部分人身上的這種「才能」都消失或轉移了。

我很珍視捲兒現在提筆敢畫,也願意分享、展示的勁頭,我會陪她繼續完善這本繪本,將來畫得更像樣些,拿去出版都有可能。

鼓勵捲兒畫畫,不是為了培養職業畫家,而是希望她能掌握一種抒發內在感受,傾吐內在情感的方式,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會欣賞美的人。

而我,也能從中更了解她情感、人格和心智的發展,能對她投注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所以,捲兒的畫在我看來就是這個4歲小姑娘,最具感性的心智記錄。通過她的畫,我能知道她此刻在想些什麼,過去她經歷了什麼,最近她受哪本書、哪部電影、哪個人的影響等等。

這些,等到將來,我不能時時陪在她身邊的時候,有些話她不願與我分享的時候,我也能時刻觀照她的心靈。這是一個母親的貪心,也是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就像我媽,我現在所寫的每一篇文章,她都會第一時間去看。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通過畫,說出心中的「話」

也希望每個父母,都能聽懂孩子的「畫」。

如此,世間又多一幸運的小孩。

·END·

更多啟蒙乾貨

我之前發過不少學前啟蒙、幼小銜接方面的,寫乾貨費老大勁了,希望能對朋友們有點幫助:

相關焦點

  • 還在手把手教孩子畫畫?快打住吧!
    孩子隨便「亂畫」代表沒有繪畫天分?  今天奶叔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 總以成人的審美觀要求孩子  有些寶爸寶媽看孩子「作品」時,總用成人的審美做評價標準,忽略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比如在成人眼裡,草應該畫成綠色。
  • 6歲前,千萬不要輕易教孩子畫畫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專心致志地塗塗畫畫時幹涉或打算甚至詢問,不妨等孩子畫完之後或孩子畫煩了停下來再問孩子,「這是什麼呀」,聽聽孩子怎麼說。對於大一些的孩子(4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再問問:「他們在做什麼呀」,通過傾聽孩子對所畫內容的描述,來探究孩子的感受。2.孩子的畫不是教出來的,是孩子的創造和表達,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
  • 美術納入中考,無數孩子卻被錯誤的引導方式扼殺了畫畫興趣
    我每天只需要提醒一下他:『羽謙,你今天還沒有畫畫哦!』他說:『是哦,然後自己就去畫了。』想畫什麼就畫什麼,真的感覺特別輕鬆。  「課程結束後,我發現他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進步,自己可以獨立穿衣服、穿褲子、穿鞋了,也能獨立吃飯了,刷牙時需要我幫一下,洗臉洗腳都能獨立完成了。  「21天親子陪畫課不僅讓孩子重新喜歡上了畫畫,在畫畫與生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 孩子做什麼都「隨便」?巧用「改宗效應」,讓孩子成為有主見的人
    身邊的朋友都在誇孩子懂事,說阿祥夫妻倆教得好,可是我卻感覺有些不對勁。吃完飯,大家想著快過年了,要置辦置辦年貨,買點兒新衣服,路過一家兒童服裝店時,另一位朋友看中了一套嬰兒裝,想給家裡的寶寶帶回去。期間,阿祥也問孩子,有沒有看中哪件衣服,正好天氣轉涼,可以再買點厚實的,過年可以再看過年的。孩子連想都沒想,就說了「隨便」。
  • 兒童學畫畫-家長一定不要說這五句話,可能會毀掉孩子的想像力!
    愛畫畫是孩子的天性,繪畫是他們自我表現的語言。在繪畫中,孩子充分地表達了他的思想、感情和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在孩子接受繪畫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常常會不小心對孩子下面的這些話。作為家長,應怎樣正確看待兒童繪畫呢? 1、你這畫的什麼?怎麼畫得一點也不像?
  • 貓小帥教你畫畫啦!
    貓小帥老師開畫畫課啦!好看的畫畫教程,等你來加入!最近收到了很多小朋友投來的畫畫作品,貓小帥感到十分開心,大家都畫得十分不錯哦!等下貓小帥就為大家展示下小朋友們的優秀作品吧!今天,貓小帥教大家畫Q版霸王龍!
  • 讓孩子學會用自由聯想的方法來畫畫
    我覺得,無論你孩子的年齡有多小,只要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會做出讓我們成人覺得不可思議,令我們驚訝的事情。所以要特別強調的是,當孩子喜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讓其學會堅持,不要靠一時的激情,一定要每天堅持,哪怕只有十分鐘,也就有可能創造出奇蹟。田地從五歲開始畫畫,這麼多年的時間能夠堅持畫畫,就是因為田老師把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自由聯想——傳授給了他。
  • 想當老師教畫畫?王菲女兒李嫣首次吐露心聲,背後原因惹人笑!
    12歲的李嫣雖然沒有正式發聲說明自己未來究竟會不會踏入娛樂圈,但別看她年紀雖小,她對時尚可是頗有研究。近日,李嫣接受了某雜誌的邀約,為其拍攝了一組封面照片,早前在巴黎有過走秀經驗的她面對鏡頭非常熟練,一點都不會害羞,完全展露出了自己最甜美自信的模樣!如果李亞鵬沒有向媒體說明,大家怎麼會知道這樣一個在鏡頭前活力十足的小女孩其實在8月份的時候又經歷了一場唇顎裂手術呢?
  • 還在教孩子學簡筆畫?看它對孩子危害有多大
    很多家長看見網上有很多免費的簡筆畫教程,忍不住收藏了不少,準備教孩子學畫畫,須不知這樣會害了他!1 為什麼說學簡筆畫會害了孩子?久而久之他們就覺得汽車就是矩形下面有2個輪子的物體,魚就是幾個三角形加上眼睛組成的小動物,花朵就是中間一個大圓加上旁邊幾片圓花瓣然後再加兩片葉子……孩子還處在成長期,有著驚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世界在他們眼裡原本是多姿多彩、千奇古怪的,而家長們的簡筆畫,就像給了定義,任何東西只剩下一種姿態。
  • 大佬畫畫有多豪?顏料隨便往上抹!網友:確認過眼神,是有錢的人
    大家好啊,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畫畫」,很多的人都知道,畫畫需要用到的顏料都不是很便宜的,而且在畫畫的過程中,它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消耗品。最近小編在網絡上看到了一位大佬的畫畫過程,看上去非常的豪,而且成品也是非常的漂亮。
  • 別再瞎折騰了,這樣教寶寶穿鞋襪可以省很多事,寶媽們都說很好用
    現實中,不少父母對孩子穿鞋襪都感到十分發愁,有的時候教了很多次,可是孩子怎麼就是學不會,氣的父母真想揍孩子一頓。其實教孩子穿鞋襪是一個技術活,並不是隨便教幾下就會了,也是有步驟和技巧可循的。下面就教大家幾招穿鞋襪的步驟,孩子只要學會了,穿起來就十分的輕鬆。
  • 想要培養孩子畫畫,繪畫啟蒙少不了,分階段培養讓寶寶受益終生
    三 ,培養美商,提高審美能力羅丹曾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越來越注重追求美麗。很多家長從期望提高孩子的智商,變為培養孩子的美商了。4歲的孩子開始憑印象畫畫,孩子會把腦海中印象深刻的東西畫得很大;5歲的孩子已經能抓住事物的特徵和形象來畫畫了;6歲孩子能將事物按照順序排列,可以畫出圖案和紋飾。家長誤區:給孩子報繪畫班,讓孩子跟著課程學習畫畫,在孩子畫畫的時候給孩子做自認為正確的示範,讓孩子創作時變得小心翼翼,思維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 別輕易和孩子玩創意美術,除非你能做到這7點
    」04、學會用語言引導鳥居昭美在《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中說:「語言引導為什麼能夠形成動機,讓孩子對畫畫產生積極性呢?最重要的,是因為語言能夠把不在眼前的事物描述得就像正在發生一樣。」所以,當孩子想要畫一個事物時,但不知如何表達時,你可以幫他理清思路,一起討論物體的特徵、屬性,並利用圖片、繪本等資料,拓展孩子的理解。當孩子說不會畫時,丹媽給大家分享個小秘訣,千萬別代筆,帶著孩子一起「瞎說」,和孩子一起編故事。
  • 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畫畫為例: 8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
  • 孩子在牆上亂塗鴉,你會怎麼做?這位外國媽媽的處理方式讓人稱讚
    家裡有一個喜歡到處塗鴉的孩子是種什麼體驗?江西一位媽媽說:沒關係,畫!隨便畫。只要牆能修復,都沒關係。網友們聽到這話,本來還嗤之以鼻,畢竟說的時候是一套,等到孩子真的在牆上亂塗鴉時,作為家長不火冒三丈才怪。可是,當看到這位媽媽的孩子在牆上留下的「傑作」時,大家都驚呆了。這哪裡是亂塗亂畫?
  • 教孩子寫數字1到10竅門 如何教孩子學寫數字
    可以教給孩子一個順口溜,能讓孩子認識數字不說,在腦海裡還能形成畫面,口訣: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買菜,6像哨子嘟嘟叫,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擰一遭,9像氣球飛上天,10像火腿加雞蛋。
  • 別再逼孩子數123了,數學啟蒙這樣做才最有用!
    原標題:別再逼孩子數123了,數學啟蒙這樣做才最有用! 今天我們先來回想一下高中生涯。 語數英、政史地、物化生……最讓你崩潰的是哪門課? 然後就開始教寶寶:「來寶寶,跟媽媽念,1、2、3……」 你真的以為,教孩子學會數1~100,他將來數學就會好? 太天真了啊!
  • 鄭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坑害了多少孩子,很多家長在拔苗助長
    鄭強說:「首先講,中國民眾期盼自己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我是完全贊同的,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覺得這就涉及到一個民族的教育觀,首先像我這種年紀的人,那個時候沒有這種東西(學區房),我們這輩人已經成為了科技界的中堅力量甚至是社會的中堅,為什麼整個中國的民眾把孩子的成才成長,和整個未來的幸福如此的推前呢?
  • 別再去快餐店給孩子買小食拼盤了,教你在家做,簡單美味又健康
    很多孩子特別喜歡吃某些快餐店裡雞翅,雞米花,還有薯條,包括我家孩子也是一樣的,以前隔三差五的就會饞,每次路過快餐店總吵著要買,說實話,價格真的貴,隨便買買就是幾十塊。這東西其實在家裡做也是特別的簡單,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做法,學會不用再買了。自己做的少油又健康。
  • 孩子經常說這兩個字危害大,媽媽可別再不當回事了,快讓他改正
    小青的孩子已經三歲了,平常並不是特別有主見,總是喜歡說隨便,問他中午吃什麼飯,隨便;今天要穿什麼衣服,隨便;晚上要不要出去玩,隨便;好像任何事他都提不起勁一樣。小青覺得孩子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規定孩子每天只能說一次隨便,並且總是想方設法讓他表達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孩子才開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