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人的形象是田地創造的故事主角。在田地的第二個動畫片《耳朵人的故事》中,田地就把他自小養成地自由聯想的方法展現得淋漓盡致。
《耳朵人的故事》中身上變了兩棟房子,然後耳朵人在打遊戲。他非常憤怒,「怎麼會打不贏呢?」他乾脆跑到了電腦裡面去打,一腳把對手踢翻,對手突然變成了一個怪物把他吃掉,他又從怪物的眼睛裡跑出來了。他用神功把怪獸打敗了,然後變身中,變成了奧特曼。眼睛變成了一張撲克牌,頭上變了一個燈泡。看看奧特曼又變成了什麼?變成了鯨魚。這是耳朵人幸福的一家。
為了做這個動畫,田地一直堅持了一年多,每天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把它完成,終於完成了這個動畫片。我覺得,無論你孩子的年齡有多小,只要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會做出讓我們成人覺得不可思議,令我們驚訝的事情。所以要特別強調的是,當孩子喜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讓其學會堅持,不要靠一時的激情,一定要每天堅持,哪怕只有十分鐘,也就有可能創造出奇蹟。
田地從五歲開始畫畫,這麼多年的時間能夠堅持畫畫,就是因為田老師把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自由聯想——傳授給了他。在這樣的繪畫過程中,他的思維變得非常活躍。在他的繪畫和動畫創作中也都是按照這樣一種思維方式來進行。也就是說,不需要去建議一個主題,或者先去構圖、打草稿等等,他是拿起筆就畫,然後在繪畫的過程中尋找靈感,自由地展開聯想。這種自由的聯想就是打開思維、拓展思維很好的一種方式。
下面是記者採訪田地時的對話,當時11歲的田地已經完成動畫片《耳朵人的故事》了。
旁白:這個動畫短片是11歲的田地創作的,他是南岸珊瑚實驗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學生。短片當中一個耳朵人的卡通形象經歷了一番奇幻的經歷讓人感覺到創作者豐富的想像力。
記者:你怎麼會想到畫耳朵人這麼一個形象?
田地:因為我覺得他像個外星人,我從小就喜歡科學方面的這些東西。
旁白:田地小朋友從小就喜歡畫畫,對動畫也感興趣。爸爸就為他請了動漫專業的大學生教他相關的電腦軟體。
記者:做這個動畫,前前後後一共花了你多長時間呢?
田地:大概一年。
旁白:這個動畫沒有明確的主題,情景發展完全是憑感覺。
田地:自由聯想就是隨心所欲,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記者:這個小版塊是講的要保護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怎樣想到要做這麼一個版塊呢?
田地:現在很多動物都瀕臨滅絕,我想呼籲大家一起來保護動物。
記者:這個環節就是要保護森林、保護環境。把樹都砍完了,是對環境的一種破壞,是這個意思嗎?
田地:對!
記者:你做了視頻短片之後,動畫和畫畫相比,你覺得哪個更好玩兒?
田地:我覺得還是畫畫比較好玩。
旁白:動畫短片當中的那個耳朵人是田地自己創作出來的卡通人物。在他平時畫畫當中,就經常通過這個耳朵人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採訪間隙,他就為我們畫了兩幅耳朵人。
田地:他就等於是我的一個朋友,每當我畫出來的時候,他好像就會跟我說話一樣。
記者:那你創造這個形象有多久了?。
田地:大概有兩三年了。
田地的小學美術老師:兩個耳朵人,通過他加入了不同的服飾,以及不同的裝飾。這位同學的畫非常有特點,他的思維非常開闊,他的表現力非常強。
旁白:美術老師說田地畫畫的風格很獨特,很難說這屬於哪種類型,而且最寶貴的是,田地對畫畫有著強烈的興趣,在他的畫作中,我們看到了他的第一幅畫。
記者:這是05年,你五歲的時候畫的?
田地:對。我當時非常喜歡畫牛,這也是一隻很普通的牛。
記者:這些畫都是你什麼時候畫的呀?
田地:是我最近畫的。
記者:我看你的畫裡面還見縫插針地寫了很多的文字。配了很多文字,讓這個畫面更有故事感。
田地的班主任:他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孩子,做任何事情就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所以我曾經用一句來評價他:這是一個小小的心裝著大大世界的孩子。
記者:長大你想做什麼?
田地:想當一個藝術家。同時,我也會依然做這些動畫。
有沒有想當藝術家的小朋友?我想還是有很多小朋友想當藝術家。我覺得,當藝術家是人生最幸福的一個選擇,因為你不用朝九晚五,你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永遠都是做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情。但是,作為藝術家是很辛苦的,但是你要做好一種長期清貧、窮困的準備,因為世界上成功的藝術家只有金字塔尖上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