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雲騫,心理社工,綜融心理與社會學者,心理學院研究生,致力於心理學讀書公益和關愛抑鬱症公益。我將餘生獻給中國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療事業,離我正式執業還剩5800個小時!我帶你用3年時間學完心理學本科到研究生的全部課程。
催眠是一種深度的放鬆和高度體認的表現。——(加拿大) 亞歷山大·格蘭
自由聯想法是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進行精神分析的一個主要方面。讓病人在一個比較安靜與光線適當的房間內,躺在沙發床上隨意進行聯想。最終發掘病人壓抑在潛意識內的致病情結或矛盾衝突,把他們帶到意識領域,使病人對此有所領悟,並重新建立現實性的健康心理。
埃米夫人37 歲,生長在一個富有家庭,23 歲結婚,丈夫是個地位顯赫的實業家,比她大很多,婚後不久便死於中風。在這之後的14年中,埃米一直為各種病痛所折磨,頻繁在各地旅遊,接受過電療、水療等。她有兩個孩子,分別為14 歲和16 歲,患有神經過敏。後來,埃米的病情加重,有抑鬱、失眠、疼痛症狀,被椎存到弗洛伊德處就診。弗洛伊德建議她與孩子分開,住到療養院去,以便可以天天去看她,埃米接受了。
弗洛伊德幾乎是按照記日誌的方法逐一記錄埃米的治療過程的,在討論中,他把重點放在說明癮症的發病機制和各種症狀的關聯上。這裡我們從治療的角度做一點簡單的說明。按弗洛伊德的說法,埃米是施行催眠術的一個很好的對象。因此,他一開始用的仍然是催眠暗示:
「我只要面對著她,握住她的一個手指,命令她入睡,她就陷於迷茫和糊塗的樣子。我暗示她只要睡著,她的所有症狀將會改善,等等。她閉著眼但清楚地集中注意聽著這些話,她的面部逐漸放鬆,顯得平靜的樣子。」
但在接下來的治療中,弗洛伊德不再滿足於單純地讓病人接受暗示,他開始在催眠狀態下與埃米談話,並引出埃米的一連串童年經歷。
催眠心理治療
「傍晚,在催眠狀態下…… 我問她為何如此容易受驚,她答道:#x27;這與我很年幼時的記憶有關。』 我問她什麼時候,她又說: 『最初是我5 歲時,我弟弟和妹妹經常向我扔死的動物,那是我最先有的暈倒和痙攣。但我姑媽說這是不光彩的事,我不應當有那樣的發作,因此我不再有那樣的發作;當我7 歲時,我出乎意料地看到了我妹妹躺在靈柩中;8歲時,我弟弟經常披著被單,扮成鬼來嚇唬我,9 歲時,我看見姑媽在靈柩裡,她的下頜突然掉下來,我再一次地受到驚嚇。』 」
隨後,弗洛伊德在治療中,採用了大致相似的方澮,對埃米實施催眠,叫她講迷地的每一個症狀的起因。 他詢問埃米,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是什麼引起她的恐懼、令她嘔吐或者讓她心煩意亂,埃米的應答喚起了一連串的記憶,通常還伴隨有強烈的情感。
之所以這樣,弗洛伊德說: 「我的治療旨在掃除這些畫面,使其不能再展現在她眼前。」 在傳統催眠中,掃除這些畫面主要靠治療師的暗示,病人只是被動地接受暗示,而弗洛伊德在這裡則是讓病人進入催眠狀態,與病人對話,讓她談出這些畫面,即所謂宣洩,以此來達到清除的目的。
不難看出,弗洛伊德不僅僅是停留在對病人施行催眠上,他在探索這種方法的意義和可能達到的治療效果上下了工夫。宣洩顯然已經包含了壓抑的意義;當患者處於正常心理狀態時,這些經歷完全不在他們的記憶中,或以非常扼要的形式存在於記憶中。只有在催眠狀態下詢問患者時,這些記憶才像最近的事件那樣鮮明地呈現出來。
隨著治療的進行,埃米逐漸適應了與弗洛伊德的談話方式,而且在清醒狀態下也能談出她既往的一些經歷。這可以說是自由聯想法的萌芽。
弗洛伊德一直在使用催眠,只是他所用的誘導方式不同,他稱之為自由聯想。弗洛伊德的治療室設置,他那些奇特的、富於異國情調的擺設、牆紙的顏色和樣式、他的聲望、他本人在治療中的表現,這些實際上都是一種暗示。
弗洛伊德創立自由聯想法的心理學的故事講完了,對各位有什麼啟示呢?雖然文章沒有講自由聯想法的具體技術步驟,但是對於那些無緣無故的死亡恐懼、總是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強迫念頭的神經症患者,這或許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我也不是專家,我只是領路人,邊學邊寫,對於患者自己,要比我更積極,應該挖地三尺去學習。有什麼學習的心得,及時和我保持溝通,願你能遇到一個好的心理治療師,或者通過拼命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精神分析專家、自我心理治療師。
歡迎大家參與討論。當你把你揮之不去的奇怪念頭寫下來並且嘗試回溯把想到的所有相關不相關勇敢告訴大家的時候,就是你擺脫疑難雜症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