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什麼?有人說是無病呻吟只為博取別人同情與關注,有人說是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流,有人說是心情不好忍一忍就好了……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抑鬱症患者深受其害,還要受到各種誤解,一部分人不堪重負,最後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事實上,抑鬱症不是內向、矯情、心情低落,它更像是一場大腦的「失控」。
我國是全球抑鬱症疾病負擔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泛抑鬱症人數超過9500萬。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接收有很多抑鬱症患者,有的很是年輕只有十幾歲,有的還正是風華正茂,工作事業剛起步的少年。他們焦慮、煩躁,不能好好與外界溝通,把自己封鎖在自己的一方世界中,情緒得不到發洩,心理承受能力差,稍微有「風吹草動」在他們內心中就是「驚濤駭浪」。
抑鬱症到底是什麼?抑鬱症患者又經歷了什麼?他們承受什麼樣的壓力?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的這個患者的診療,希望能讓您又一個清晰的認知。
患者趙雪兒(化名),女,27歲,抑鬱症困擾她已經2年多了。在我們問診的過程中了解到:
她在上學的時候負能量就很重,一次考試的失利就會心情難過很長時間,自己也沒法專心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最後高考的時候也沒有發揮出色,只是去了一個普通的專科學校。
她總是覺得的好事情從來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有什麼不好的事情卻肯定就和自己有關,而且小的時候就覺得生活很累沒意思,總是很想死,小的時候經常坐在窗臺上幻想一躍而下。
她總是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但是卻又不去努力,看到別人好的時候又心懷嫉妒。大學畢業後,對正在做的工作很不滿意,總覺得自己能往上走,不想腳踏實地地好好幹,就選擇了回本校考研究生,其實我以前成績不好,不知怎麼的,那時候就特別想出人頭地,覺得自己只要努力一定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是事與願違,她還是失敗了。考研的失敗對她打擊很大,覺得愧對家人,愧對自己的努力,心情更加的糟糕。天天睡不著覺,就算睡著了也總是做夢,做夢的細節都清晰的歷歷在目。情緒也開始失常,總是哭泣不止。她的母親察覺到孩子有些異樣,想要開導她,但是卻沒辦法溝通,她總是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飯也很少吃,人消瘦得很厲害。父親帶她到縣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到精神科看看,最終在我院確診為抑鬱症。
患者趙雪兒的抑鬱症根本癥結在於負能量超負荷,對自己極度不自信,認為世界對自己是惡意的,對不好的事情無限放大,並且不會情緒發洩,最後導致焦慮和情緒崩潰。
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採用了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式。除去常規的抗抑鬱症藥物外,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配合採用了心理諮詢沙盤療法、情緒宣洩治療以及經顱磁治療療法。
醫生通過與患者在沙盤上演示,用行為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內心深處的恐懼以及問題,弄清楚心理結症;引導患者進行情緒宣洩,將積壓在心中的不滿、怒火以及焦慮釋放出來;與患者耐心溝通交流,引導患者將痛苦和沮喪通過合理的行為表述出來,克服內心的恐懼、挑戰與焦慮,先慢慢學會接受,最後再克服它。
現在趙雪兒的情況已經好轉了很多,之前失眠的情況也改善了,能夠進入深度睡眠,並且做夢的情況也有了好轉。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對於疾病,我們要正視,不能逃避,一味的退縮、逃避,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內心的負面更加的擴大,造成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