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一種需要專業治療的大腦疾病

2020-12-04 網易新聞

何判斷是否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不同於通常的情緒波動和對日常生活中挑戰產生的短暫情緒反應。在典型的抑鬱發作期,患者心情鬱悶,喪失興趣或享受感,且精力不足,連續兩周以上乏力少動。許多患者出現焦慮症狀,睡眠和食慾紊亂,並可能喪失自尊心或產生負罪感,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出現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症狀。根據症狀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可將抑鬱發作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輕度抑鬱發作者繼續從事日常工作和社會活動有一定難度,但也許不會完全喪失活動能力。而重度抑鬱發作時,患者就不太可能繼續從事社會活動、工作和家務,即使從事這類活動,程度也極為有限。就可能是單相抑鬱症。

另一種是雙相情感障礙:這類抑鬱症通常有躁狂期和抑鬱期,在兩者之間有情緒正常期。躁狂發作時,情緒亢奮或煩躁,過度活躍,急於表達,自尊心膨脹,睡眠需求減少。這兩類抑鬱症都可以是慢性的(即延續較長時間),時有復發,尤其是在無治療的情況下。抑鬱症是全球一種常見病,估計共有3.5億名患者。最嚴重時,抑鬱症可引致自殺。每年自殺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00萬人。

抑鬱症的成因是什麼?抑鬱症的發生和哪些因素相關聯?

抑鬱症是社會、心理和生理因素複雜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反過來,抑鬱症可導致更大的壓力和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並加劇抑鬱症狀。抑鬱症與身體健康狀況相互關聯。例如,心血管疾病可導致抑鬱症,反之亦然。

有哪些確定的危險因素導致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易患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的具體情況存在很大差異,患病風險因地因人而異。在日本,抑鬱症的終生發病率為3%,美國的終生發病率為16.9%,其他絕大多數國家在8%到12%之間。缺少診斷篩選標準導致不同國家之間的抑鬱症患病風險很難進行比較。文化差異和一系列危險因素都與抑鬱症的形成有關。但在所有文化中,抑鬱症的症狀和表現都是相同的。世界範圍內,一些確定的危險因素導致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易患抑鬱症。

(1)性別。通常女性患抑鬱症的風險是男性的2到3倍。

(2)經濟條件差或者說貧困。

(3)社會地位低,例如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4)遺傳因素。若你的直系親屬患有抑鬱症,你在一生中患抑鬱症的風險是常人的2到3倍。

(5)暴露在暴力環境下。

(6)獨身或者離異,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一個重要的抑鬱症風險因素,尤其是對男性而言。

(7)其他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疾病。

為什么女性面臨更大的抑鬱症風險?

很多社會對女性所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要求導致她們承受更高的壓力。壓力以及包括家庭暴力和虐待在內的其他因素致使女性面臨更高的抑鬱症和焦慮症風險。抑鬱症是導致人們喪失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抑鬱症給女性造成的經濟負擔比男性高50%。無論是在高收入、低收入還是中等收入國家,抑鬱症都是女性承受疾病負擔的重要原因。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的研究發現產婦抑鬱症可能是孩子發育遲緩的一個風險因素。這個風險因素意味著,低收入國家的孕產婦心理健康狀況可能對兒童期發育產生重要影響,抑鬱症的影響並不僅限於這一代,下一代也是如此。

從我們搜集到的多名抑鬱症的經歷來看,他們大多數童年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父母的關係不好,現在的研究是否能證實童年經歷和抑鬱症之間有相關性?

童年期是培養生存技能的一個關鍵時期。在家裡或者學校遭遇的負面經歷——例如家庭衝突或者運動場的欺凌行為——能夠對認知和情感發育產生破壞性影響。父母的悉心照料,安穩的家庭生活以及良好的學校學習環境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有助於孩子在這一時期培養出健康的心理和出色的生存技能。心理健康的風險包括家庭暴力或者衝突,負面的生活經歷以及惡劣的學校學習環境或者其他學習環境。如果暴露在這些風險環境下——例如長期受到毒打、被同學欺負、缺乏父母的關心教育或者虐待——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對餘生產生無法消除的影響。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會對一個人進入青春期和成人期後的選擇和機遇產生重要影響。住房條件差或者生活水平低可能被孩子視為一種恥辱或者沒面子,對創造性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養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還會提高患病和受傷風險。

另外,母親患有心理疾病或者濫用物質的孩子面臨很高的家庭不和以及精神問題的風險。精神障礙的「代際轉移」是母親懷孕期間以及嬰幼兒期間遺傳、生物學、心理和社會風險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抑鬱症可以被有效治療嗎?

抑鬱症是可以被有效治療的。雖然抑鬱症給全球造成的經濟負擔是一個巨大的公共健康挑戰,無論是在社會層面、經濟層面還是臨床層面。不過,大量定義明確並且立基於證據的策略都能有效應對或者緩解這個負擔,它是一種能夠在初級衛生保健條件下做出可靠診斷和治療的心理障礙。關鍵的幹預手段是採用一般性抗抑鬱藥物和簡短的心理治療。經濟分析結果顯示在初級衛生保健條件下治療抑鬱症具有可行性,同時具有經濟可承受性和成本效益。

全球有多少抑鬱症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

雖然目前存在很多可能的療法可用於治療抑鬱症,但抑鬱症患者也面臨很多障礙。全世界只有不到25%的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WHO 2012年對心理健康護理的「治療缺口」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世界範圍內未經治療的抑鬱症的中位值接近50%。在一些國家,只有不到10%的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也往往不適當或者不充分。

具體可用什麼方式治療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什麼情況下需要用抗抑鬱藥?

根據WHO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幹預指導,理想的治療方式包括採用抗抑鬱藥物或者心理療法的基本社會心理支持,例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和問題解決療法。抗抑鬱藥物以及簡短而嚴謹有序的心理治療都是有效的抑鬱症治療手段。在治療中度和重度抑鬱症方面,抗抑鬱藥物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成人具有中、重度抑鬱發作/障礙時,應當考慮使用三環類抗抑鬱藥或氟西汀(如需要對老年人進行藥物治療,在可能情況下應當避免使用三環類抗抑鬱藥)。但抗抑鬱藥並不是輕度或者亞閾值抑鬱症的首選治療手段。在專家輔助情況下或者在初級衛生保健情況下,自我幫助都是一個重要手段,有助於抑鬱症患者緩解病情。西方國家進行的大量研究發現,將自助書或者基於網絡的自助教程與革新性療法結合在一起能夠有效緩解或者治療抑鬱症。另外,抗抑鬱藥不應被用於治療兒童抑鬱症,也不應是青少年的一線治療手段。對青少年,應慎用抗抑鬱藥。

抑鬱症患者自己可以怎麼做來幫助治療這個疾病?

首先,要學會接受這個疾病。抑鬱症是一種慢性病並且容易復發,時常讓患者陷入極大的痛苦、無助和挫敗感中。這些感受很容易讓抑鬱症患者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但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也是抑鬱症的一部分,克服這些情緒是康復路上的重要一步。整個治療期間,抑鬱症患者需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這一點非常重要。治療的開始階段是最難挺過的一段時間,尤其是治療還沒有產生效果的情況下。第二,要關愛自己。抑鬱症真實存在。這是一種大腦疾病,通常需要某種形式的治療。你必須承認並重視它,嚴肅對待抑鬱症並學會關愛和照顧自己,這一點非常重要。抑鬱症甚至會讓患者在完成生活中一些最簡單的事情時也變成一項艱難挑戰。如果可能的話,儘量做一些能夠讓自己開心和舒暢的事情,哪怕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好一點也是有益的。

具體可以做什麼事?

醫生可能向你提出下面這些建議:

(1)每天堅持鍛鍊。健身能夠讓身體和心理受益。制定一套健身計劃能夠幫助你保持健康的體重和緩解壓力,這一點對抑鬱症患者非常重要。

(2)每天的飲食要做到健康和平衡。健康的飲食結構——包括整穀粒、新鮮的水果蔬菜、蛋白質和低脂肪——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魄。

(3)很多鬆弛法都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其中包括冥想和深呼吸,進而讓抑鬱症患者受益。這些鬆弛法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採用,是一種低成本的減壓方式。

(4)儘可能保持健康的睡眠習慣。作息時間要有規律,確保自己獲得足夠的睡眠,但又不能睡的太多。

(5)避免讓自己承受壓力同時積極為自己減壓。生活和工作中產生的壓力能夠加劇抑鬱感。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讓自己承受太大壓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6)讓自己的工作時間可預測和可管理。經常向自己的家人以及其他你所愛的人敞開自己的心扉,讓他們了解你的生活狀態,彼此間保持更親密的關係,獲得他們的幫助。

(7)限制飲酒或者少喝酒,避免物質濫用。濫用藥物會加劇抑鬱症症狀或者影響用於治療抑鬱症的處方藥的效用。

(8)安排一些日常事務。規劃每天的生活有助於管理日常生活中很多不得不完成的任務。除了做好每天的規劃後,你還要做好每個月的規劃。

(9)對自己要有耐心。對於一些抑鬱症患者來說,即使一些最簡單的任務也變成一種不可能。

(10)如果覺得沒有力氣到外面走一走,到外面站一會,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也是可以的;如果不能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應多吃一些水果;如果發現自己很難入睡,可以考慮藉助藥物或者一些鬆弛法;如果睡眠時間太長,應考慮採取一些方式減少睡眠時間。這些做法也許無法趕走抑鬱症,但卻能讓你每天的心情舒暢一點。

抑鬱症患者身邊的親友可以做什麼幫助他們?

家人和朋友的關愛和幫助對抑鬱症患者來說至關重要。家人和朋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抑鬱症患者,幫助他們與抑鬱症做鬥爭。你們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去認真傾聽他們的話,幫助他們尋找相關資源以及保持健康生活的習慣,堅持治療。幫助他們度過最艱難的日子。不過親友們可能需要了解抑鬱症,因為很多可能不知道抑鬱症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可能會想當然認為抑鬱症無需治療便可振奮起來,抑鬱的情緒一點點好轉。

相關焦點

  • 12個有關抑鬱症的驚人事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看起來不一樣?
    抑鬱症常常被認為只是簡單的悲傷情緒。但是實際上,它是一種複雜的情況。關於抑鬱、抑鬱症和抑鬱症治療的一些事實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什麼是抑鬱症呢?醫生們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中的標準來診斷抑鬱症。
  • 美媒:大腦數據能解讀情緒 或有助治療抑鬱症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大腦數據能夠解讀情緒,有可能治療抑鬱症。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10日報導,能從大腦數據中解碼情緒麼?這一直都很難實現,部分因為支撐情緒的大腦區域有很多,而且情緒本身就很複雜。
  • 超聲波可控制大腦行為決策 治療毒癮和抑鬱症新希望
    北京時間5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最新試驗中,科學家將超聲波脈衝對準獼猴大腦,從而控制它們的決策判斷,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人類毒癮和抑鬱症治療
  • 抑鬱症,是大腦在告訴我們「快逃」-虎嗅網
    可是,結合目前的前沿研究以及歐美國家走過的彎路來看,把抑鬱症當成個人疾病,依賴針對個人的藥物和心理治療,是無法達到降低抑鬱症發病率和風險的。抗抑鬱藥是唯一的解藥嗎目前,對抑鬱症最主流的一種認識是把它看成腦內化學物質失衡。
  • 通過耳塞刺激大腦:該技術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The Miracle NerveNēsos的設備利用迷走神經的力量:神經系統的蜿蜒高速公路,連接大腦和身體的關鍵器官。這種神經一直是廣泛研究的對象。科學家們嘗試過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偏頭痛,中風,心力衰竭等炎症問題,如克羅恩氏病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變笨、記憶下降如何恢復?
    由於大眾的不了解,抑鬱症常常背負著「汙名」,這讓患者的心理負擔更加沉重,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痛苦。無數研究已證實,抑鬱症並非單純的心理疾病,它更是生理改變引發的後果。研究證明,存在家族史的抑鬱症患者及首發未用藥和緩解期抑鬱症患者中,都發現了不同程度的海馬體體積縮小,不同程度的體積變化可以預測抑鬱症患者的疾病狀態。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幹細胞有利於修復病變或受損的器官和組織,用於神經肌肉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取得了較大進展。研究人員亦將其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研究。 幹細胞的4種可能機制: 替代治療,促進神經幹細胞再生; 組組修復,重建大腦神經網絡; 免疫調節,改善腦組織微環境; 神經保護,提供神經營養支持。
  • 焦慮和抑鬱症同時存在或會讓大腦尺寸變得更大?多篇文章揭秘抑鬱症...
    但當抑鬱症與焦慮症搭配時,大腦的這一區域就會明顯變大。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超過1萬名參與者進行研究揭示了抑鬱症和焦慮症對機體大腦容量的影響效應。研究結果表明,抑鬱症或會對海馬體產生一種明顯的影響--海馬體是大腦中與記憶和學習能力相關的重要區域。
  • 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時間:2020-11-30 10:25鄭州精神病醫院 生活中一些人長時間睡眠不足是不利於健康的,可能會導致抑鬱症出現,還有一些人如果不按時吃飯,導致身體缺少某些營養物質也可能會引起抑鬱症,抑鬱症也是一種危害很大的疾病
  • 抑鬱症患者談患病狀況: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了鉛
    走出抑鬱症的人都說,這是最折磨身體和意志的病。通過採訪這些康復者,我們得知,走出抑鬱症,需要經歷痛苦的過程,需要藥物、心理治療,以及克服痛苦的意志力,還有重建生活的決心。  地獄歸來,得到的將是豁然開朗的寧靜和陽光。
  • 「樂天派」也會患抑鬱症 症狀嚴重應接受藥物治療
    專家介紹,抑鬱症在中國的患病率為4%~6%,內在的遺傳因素一旦遇上重大生活事件就有可能會被激發,樂天派也可能患上抑鬱症。專家提醒,抑鬱症除了心情低落、提不起勁等心理症狀外,還可能有頭痛、噁心等軀體症狀;而一些軀體疾病也可能伴發抑鬱,神經、消化、腫瘤、心血管和婦科等科室患者比例較高,抑鬱會「放大」軀體疾病的症狀。假如早期規範治療,相當一部分抑鬱症可治癒。
  • 抑鬱症對大腦造成的損傷,可以快速恢復嗎?
    ……有個小夥伴患了重症抑鬱症很多年,堅持配合治療。後來情況好了很多,他突然覺得自己的大腦好像不如以前了,反應有點遲鈍,於是想知道抑鬱症對大腦造成的損傷有沒有希望恢復。抑鬱症就好像看不到陽光如果患了抑鬱症,會有什麼表現據聯合國的全球調查數據顯示,抑鬱症已經成為除了自殺外,威脅到人類身心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 抑鬱症是病 不只是「想不開」
    導語:資料顯示,我國抑鬱症患病率約5%,患者約4000萬人,這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尋求醫生幫助。何故?廣州市腦科醫院院長寧玉萍教授表示,很多人對抑鬱症仍有誤解,以為抑鬱只是想不開,多出去活動或找人聊天開解即可緩解。其實,抑鬱症是有生物學基礎的大腦功能紊亂疾病。
  • 如果悲傷不是一種疾病,為什麼需要治療?
    所謂的精華就是可以通過RCT研究被證明有效的治療方式,這樣的治療方式就可以保留下來。而那些純粹是基於一些理論猜想,或者基於個人吹噓的治療方式,就要將其摒棄。悲傷是一種疾病嗎?《醫療對我們仍然有利嗎?》中提到的一個問題叫作「過度醫療」,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
  • 全球3.1億人患有抑鬱症!幹細胞能不能治療這種疾病?
    在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鬱症並不遙遠,笑容可能只是他們的偽裝》一文引發了很多人的注意。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
  • 探秘安定醫院無抽治療中心 抑鬱症電擊療法不可怕
    其實,菜菜靠自己的意志力是無法戰勝抑鬱症的:抑鬱症患者大腦內的神經遞質之一——5-羥色胺少於正常人,而無抽搐電擊治療相當於把大腦內神經遞質分泌「格式化」,重新啟動的神經遞質代謝,讓5-羥色胺等各種神經遞質的水平恢復到正常狀態。抑鬱症患者那種低落的情緒,自殺的念頭也會隨之明顯減輕。菜菜躺在平板車上,被醫務人員推到了治療儀前。
  • 抑鬱症不單是不開心,警惕大腦中這3種物質的變化!
    就拿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中,科學研究發現,大腦中的腦神經遞質的不均衡就是一個原因之一。「行動的荷爾蒙」——多巴胺目前,市面上多數治療的抑鬱症的藥物其藥理作用:依然通過受體對藥物的作用,刺激腦內神經元突觸,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藥物通過化學作用,把大量的多巴胺從受體中刺激出來,這時多巴胺的就成為了大腦內的「高速公路」。
  • 一項新的研究確定了氯胺酮如何對抗難以治療的抑鬱症
    抑鬱症. 發表在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翻譯精神病學,可以打開治療抑鬱症的新療法的大門。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美國,大約7.6%的12歲以上的人在任何兩周內都有抑鬱症。這個疾控中心將抑鬱描述為一種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悲傷情緒,影響了一個人過正常生活的能力。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抑鬱症採取心理治療能使大腦發生改變
    之前大量研究證實抑鬱症的產生和大腦中的一些腦神經遞質分泌紊亂有關,那麼心病還須心藥醫這句話還科學能站得住腳麼?動力學的心理治療對大腦功能的改善過去印度一家健康媒體雜誌曾報導稱,抑鬱症接受動力學的心理治療會令大腦發生改變,並且有一些實驗來做結論支撐。
  • 012期抑鬱症研究簡報:伴有胃腸道症狀的抑鬱症患者大腦如何變?
    總而言之,冠心病患者的炎症與日後臨床性顯著抑鬱症的發病有關。HsCRP是一種可靠且易於使用的炎症生物標記,有助於識別抑鬱症的高風險表型,即便是在已經有高基線炎症的冠心病患者人群中也能發揮作用。本研究帶來了一些重要的初步發現,雖然這些結果需要進一步的重複實驗,但本研究成果有潛力為此易感群體的身心健康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