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確定了氯胺酮如何對抗難以治療的抑鬱症

2020-11-22 騰訊網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當醫生使用氯胺酮治療難以治療的人時,它會影響大腦的特定部位。抑鬱症.

發表在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翻譯精神病學,可以打開治療抑鬱症的新療法的大門。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美國,大約7.6%的12歲以上的人在任何兩周內都有抑鬱症。這個疾控中心將抑鬱描述為一種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悲傷情緒,影響了一個人過正常生活的能力。

嚴重時,抑鬱會對一個人的生活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有時會導致自殺念頭.

專家們並不完全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抑鬱,儘管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提示遺傳、環境、生物和心理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它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兩者的結合。

前期研究已經清楚地表明氯胺酮是一種有效的藥物抗抑鬱藥一些科學家擬議數它作為一種治療抑鬱症的情況下,沒有反應的常規治療。

然而,氯胺酮作為抗抑鬱藥物的確切作用和原因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作者想要準確地確定氯胺酮對一個對常規治療沒有反應的人的大腦有什麼影響。他們希望這項研究能為這些人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

氯胺酮在大腦中的作用

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給參與者注射了低到不能產生麻醉效果的氯胺酮劑量,然後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相機拍攝了他們的大腦圖像。

根據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瑞典索爾納的Karolinska研究所臨床神經科學系的研究員Mikael Tiger博士說:「在這一世界上最大的PET研究中,我們不僅想研究這種影響的程度,還想看看氯胺酮是否通過5-羥色胺1B受體

「我們和另一個研究小組之前能夠在抑鬱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低密度的5-羥色胺1B受體。」

通過使用與人的血清素受體結合的放射性標記物,PET圖像可以突出氯胺酮對這些受體的影響。氯胺酮通過調節一個人接受的血清素的數量,在抑鬱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專家認為低水平的血清素與更嚴重的抑鬱症相關。

這項研究的作者通過網絡廣告招募了一些人。在接受了832名志願者後,作者將這一數字減少到30人,以確保參與者儘可能地與這項研究相關。

除了有嚴重的抑鬱障礙(MDD),參與者是健康的。他們對以前的MDD治療沒有反應。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兩組,用氯胺酮治療20人,用安慰劑.

這項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研究,這意味著醫生和參與者最初都不知道每個參與者屬於哪一組。

在治療之前,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大腦進行了基線掃描。在治療後的幾天裡,他們進行了第二次掃描。

在研究的第二階段,29名參與者同意每周服用兩次氯胺酮,為期2周。

5-羥色胺減少,多巴胺增加

研究人員使用抑鬱評定量表,發現研究第二階段的參與者中有70%對氯胺酮有反應。

此外,通過對PET圖像的分析,作者發現氯胺酮正以一種先前不確定的方式影響參與者的大腦,減少了5-羥色胺的輸出,但增加了多巴胺的輸出,這對情緒調節也很重要。

根據這項研究的最後一位作者,Karolinska研究所臨床神經科學系研究小組組長Johan Lundberg博士說:「我們第一次證明氯胺酮治療增加了5-羥色胺1B受體的數量。」

「氯胺酮具有非常迅速的作用,但同時,它是一種麻醉類藥物,可以導致上癮。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這種受體是否可以成為沒有氯胺酮副作用的新的、有效的藥物的靶點,將是很有趣的。「

相關焦點

  • 2019年艾司氯胺酮獲批治療難治性抑鬱症,未來的路如何走?
    氯胺酮作為一種有效的抗抑鬱藥物使用的可能性,開始於一個由挫折而產生的有依據的猜測。整個20世紀的下半年,精神藥理學科學使用藥物來對抗精神疾病造成的破壞性症狀,導致了精神病學的轉變。有效、廉價和快速的抗抑鬱藥物,成為了對抗抑鬱症的主要武器。每隔十年左右,就有一種新的,既能保持藥物有效性,副作用又比較少,而且更易於開處方和服用的藥物被研發出來。
  • 裸蓋菇素治療難治性抑鬱症「專家觀點」
    鑑於這些結果,氯胺酮在2016年被快速使用並不令人意外。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公布於眾,氯胺酮對MDD和TRD影響的熱情也與日俱增。雖然氯胺酮如何影響生物神經網絡尚不清楚,但在確診為TRD的患者中,單次靜脈注射氯胺酮(0.5mg/kg)可在幾小時內改善抑鬱症狀,這些效果在24小時內可在65%-70%的患者中持續。抗抑鬱藥需要數周才能見效。
  • 研究人員評估了磁痙攣治療雙相患者抑鬱症的益處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領導的一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正在評估磁痙攣療法(MST)是否有助於緩解雙相患者的難治性抑鬱症。
  • 研究揭示氯胺酮抗抑鬱作用機制
    研究揭示氯胺酮抗抑鬱作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28:18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Nahum Sonenberg和Argel Aguilar-Valles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胡海嵐團隊抑鬱症研究的重大突破——仇子龍特評
    另一方面,氯胺酮由於其成癮性,被歸於精神管制類藥品,使其在臨床抗抑鬱治療的應用中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闡明氯胺酮快速抗抑鬱的神經機制是人類進一步認識與治療抑鬱症的關鍵所在,這也將有助於開發更加快速有效、且又沒有副作用的新型抗抑鬱藥物。
  • 南美巫醫有種邪惡藥劑叫「死藤水」,科學家說它能治療抑鬱症 |...
    但是死藤水,這種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南美宗教儀式中使用的致幻劑調製品,也許能幫助人們治療難治性抑鬱症。 在一些國家,比如巴西和秘魯,迷幻藥是合法的。有越來越多的遊客會去這些國家度假並且體驗死藤水。現在,世界上第一個死藤水治療抑鬱症的隨機臨床試驗表明,他能迅速改善情緒。 這個實驗在巴西進行,14位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會服用藥物,另外15位會在同等條件下服用安慰劑。
  • 浙大團隊在同期《自然》刊發兩文:抑鬱症研究獲重大突破
    2月15日,著名期刊《自然》雜誌同期刊發該團隊的兩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 「據了解,國際上很多知名的研究團隊都在研究『抗抑鬱領域的新貴』氯胺酮的抗病機理。經過近4年的研究,胡海嵐團隊終於攻破了這個難題。」
  • 036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抗炎藥治療重度抑鬱症的功效和安全性
    這些發現為解決抑鬱症患者的獎賞過程中的缺陷提供了新的見解,也為系統水平的MDD病理生理學和抗抑鬱藥的藥理機制提供了見解。4,標題: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 (PAI-1)缺乏易導致抑鬱症以及對治療的抵抗譯者:He重度抑鬱症(MDD)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導致生活質量,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下降,是世界範圍內致殘和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為止,MDD的遺傳和環境決定因素仍不清楚。我們研究了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PAI-1)是否以及如何會導致MDD。
  • Mol Psychiatry:氯胺酮調節大腦額葉紋狀體迴路|腦科學導讀62期
    想要更全面地了解社會互動中的大腦,就需要描述耦合大腦的神經動態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以及它們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共同演進。本文詳細闡述了一個多大腦框架,將社會互動視為一個神經系統的綜合網絡,動態地塑造行為、共享認知狀態和社會關係。我們描述了在人類和動物模型中進行的多腦實驗的主要發現,這些發現為社會互動迴路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線索。
  • 這些「電刺激」療法,對抑鬱症的有效率有多高?
    甚至有研究樂觀地認為,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抑鬱症的治癒率為20%,治療有效率可達100%」。還有,隨著技術發展,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抑鬱症的起效速度也大大加快。以往,傳統的重複經顱磁刺激的起效時間可達4周到6周,所以並不適合具有嚴重自殺傾向的、病情危急的重度抑鬱患者。但近年來,在很多臨床研究中,抑鬱症患者接受rTMS治療1周後,即有效果。
  • 從氯胺酮抗抑鬱新機制探討靶向離子通道的新藥研發
    那麼面對新冠疫情造成的突如其來的人生變故,有沒有能夠快速起效的抗「新冠抑鬱症」藥物呢?2019年3月5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強生旗下楊森公司開發的艾司氯胺酮鼻用噴霧Spravato用於治療難治性抑鬱,該藥使用4小時內即可緩解抑鬱樣症狀(圖二)[4]。同年11月國內恆瑞醫藥公司也拿下了國家藥監局頒發的艾司氯胺酮首仿資格,並於11月28日投入生產。
  • 浙大教授獲腦研究大獎!「K粉」氯胺酮能快速緩解抑鬱症狀
    抑鬱症,是全球「心病」。它是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發病率高達11%。而近日,刷遍網絡的「浙大教授腦研究」,正是與抑鬱症相關。   在北京時間2019年7月15日, 國際腦研究組織IBRO-Kemali,將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頒給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胡海嵐教授。
  • 「死藤水」:治療抑鬱症的迷幻劑
    巴西村民正在製作死藤水用於傳統儀式(Lunae Parracho/Reuters
  • 生物谷推薦:4月必看的重磅級研究Top10
    【8】Cell Res:維生素B12或能治療遺傳性帕金森doi:10.1038/s41422-019-0153-8巴斯克科學基金會的研究員、Biofisika研究所(CSIC-UPV/EHU)主任Iban Ubarretxena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可能被開發用於對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抑制劑,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Cell
  • 氯胺酮發揮抗抑鬱作用依賴於細胞特異性eIF4E介導的翻譯過程
    目前在臨床治療中,抗抑鬱藥物的一線用藥(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對超過30%的抑鬱症患者治療無效,因此,對於重度抑鬱症患者的有效藥物治療仍然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蒙特婁大學和卡爾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於2020年12月16日在Nature上面發文,研究mTORC1下遊分子4E-BPs在氯胺酮抗抑鬱機制中的關鍵作用。1,氯胺酮抗抑鬱作用依賴於4E-BP1以及4E-BP2。
  • 艾爾建美容針BOTOX或能有效治療抑鬱症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位「美容界的寵兒」還可以治療抑鬱。一項由德國研究者發起的II期臨床試驗顯示,單次給予Botox在治療抑鬱的有效性上不輸於其它抗抑鬱藥物。艾爾建在得知該研究結果後喜出望外,艾爾建首席科學官Nicholson表示,「如果該發現可以重現,毫無疑問Botox將可以在精神治療領域大放異彩」。目前,上百萬的美國人飽受抑鬱症的困擾。
  • 世界預防自殺日:顯微鏡下的抑鬱症
    對付抑鬱症,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他們的突破口從大腦研究開始。體外:抑鬱症研究的起點抑鬱症患者,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腦子?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想法,可惜,人類的大腦處於顱骨的重重包裹之中,不便於直接研究。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事情才出現一點點轉機。
  • 新研究表明:測量24小時的心率變化,可以檢測抑鬱風險
    近來,有項研究首次證明,測量24小時心率的變化可以可靠地預測某人是否患有抑鬱症。實際上,這可能會為醫生提供一個客觀潛在的抑鬱症「早期預警信號」,以及目前的治療方法是否在發揮效果,從而為更快、更有效的抑鬱症治療方法開闢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