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耳塞刺激大腦:該技術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2021-02-12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The Miracle Nerve

Nēsos的設備利用迷走神經的力量:神經系統的蜿蜒高速公路,連接大腦和身體的關鍵器官。這種神經一直是廣泛研究的對象。科學家們嘗試過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偏頭痛,中風,心力衰竭等炎症問題,如克羅恩氏病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這種被稱為神經調節的治療方法,通常是通過外科手術植入一個帶有電極的刺激裝置,電極直接接觸神經纖維。然後電脈衝被送到迷走神經,改變神經元之間的通訊。

例如,SetPoint Medical公司已經成功地用一種能刺激頸部迷走神經纖維的植入裝置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研究人員發現,刺激這些纖維可以激活脾臟中的細胞,這些細胞最終會阻止被稱為細胞因子的炎症分子的產生。這種治療可以減少炎症,這正是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所需要的。

Nēsos的設備針對的是相同的通路,除了這是一個完全非侵入性的裝置,就像耳塞一樣放在耳朵裡即可。塞不是針對頸部的迷走神經,而是通過迷走神經的耳支向大腦區域發送電脈衝,這些區域被認為是調節脾臟輸出和免疫反應的位置。

「五十年前,我們認為大腦和免疫系統是獨立的,」Alataris說。「現在我們知道他們在不斷地交流和互動。」

A Trade-Off

手術植入的刺激設備往往比不傷皮膚、不能直接接觸靶向神經纖維的非侵入性設備(如耳塞)更精確。但是外科神經植入物通常是留給那些已經用盡了大部分治療方法,或者處於疾病晚期的人的。然而,Alataris說,一種非侵入性設備可以讓Nēsos嘗試對疾病早期患者進行治療。

Nēsos現在開始進行一項更大的人體研究,將比較該裝置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和對照組的影響。該公司還在產後抑鬱症和偏頭痛患者身上測試其技術。

如果該公司想獲得監管部門批准作為一種醫療器械,並聲稱其技術可以治療疾病,那麼必須進行嚴格的臨床研究。這類數據也將使Nēsos的設備與消費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刺激性耳塞和耳機產品區分開來。這些設備的製造商經常聲稱他們的設備改善了「健康」,但缺乏嚴謹的科學來支持這種說法。

Alataris,Nēsos將得到數據的支持。他說:「只要數據支持,我們就會繼續前進。到目前為止,數據告訴我們要繼續進行探究。」

相關焦點

  • 戴上這種神經刺激耳塞,學習第二語言 so easy
    文 | 學術頭條用於癲癇等疾病的迷走神經刺激治療方法已有 20 多年的時間,但它通常是以植入電極的手術方式出現,以便電極直接與頸部神經接觸。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外科學系助理教授 Matthew Leonard 博士和他的同事們開發出了一種類似耳塞的電極,能夠不知不覺地刺激通向大腦的關鍵神經,可以顯著提高佩戴者學習新語言語音的能力。此外,這種裝置在促進其他類型的學習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
  • 神秘的神經電刺激治療丨治網癮?近代酷刑?電刺激治療是什麼?
    陰極刺激,降低刺激部位神經元的興奮性,使其達到一個穩定的級別,已有樣板顯示印記刺激可以用來治療大腦特定區域過度興奮引起的心理障礙。偽刺激,可以控制刺激,在進行偽刺激時,刺激器發出一個刺激電流,但是在剩餘時間裡刺激器不提供電流刺激,過程中,病人不知道他們沒有被電流持續刺激,以此為實驗提供一個可控的條件。
  • 治療多種疾病的新藥研究進展
    Nature子刊發現治療瘧疾的新藥DOI: 10.1038/NCOMMS14193來自海德堡大學醫院德國感染研究中心(DZIF)的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化合物可以治療人源化小鼠身上的重症瘧疾。重症瘧疾由惡性瘧原蟲引起,會導致危險的循環系統疾病以及神經系統併發症。如果感染者未得到及時治療,就可能死亡。
  • 深入解讀:中草藥是否真的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中醫藥是我國的國粹和瑰寶,也是是開發治療多種疾病新型療法的「金礦」。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在全世界大約有40億人在使用中草藥治病,佔世界總人口的80%,而且世衛組織推測,中草藥的開發利用在未來的10年內將在世界上全面興起。
  • 神經調控技術——探索大腦的奧秘
    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辦法通過物理刺激來增強這些能力呢?答案是可能的。實際上,臨床上的某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幾乎沒有很好的藥物治療方式,但是通過物理刺激的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療效,這些治療方法不僅可以改善運動能力,而且對認知和情感這樣的高級認知功能也有很好的效果。另外,精神控制或者意念操控這樣的概念在科幻電影中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題材,被不斷地演繹。那麼,在現實中,我們是否有辦法真的操控人的精神呢?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聚焦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研究新進展,分享給大家!Wolfe表示,這是首個患有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動物模型,其表現出智力障礙(人類症候群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就能糾正該模型整個大腦中的生化和病理性損傷;如今研究人員能夠對多年影響大腦功能的人類遺傳性疾病模型進行研究,在基因療法的幫助下,一種病毒運輸載體就能提供突變基因的正常版本來糾正疾病,如今研究人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或有望治療嚙齒類動物的神經變性疾病,然而,對高等動物較大尺寸的大腦應用相同的療法或許僅會產生部分疾病糾正的效應
  • 一把「雷射梳」能治療多種疾病?
    一把小小的梳子,被冠上「雷射能量」,通過正常梳頭加強對頭面部的磨擦刺激就能治療多種疾病?近日,市民趙先生向本報反映,德城區東地派出所對面「天基權易康之家」通過免費體驗等方式向中老年人推銷昂貴產品,存在虛假宣傳、誇大產品療效的現象。其中,僅一把「雷射梳子」會員價1980元,「他們甚至跟老人宣傳梳子可以治療癌症」。
  • 深度腦部刺激:竊聽大腦內的故障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研究表明,深度腦部刺激設備已經在治療帕金森病等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方面彰顯出了巨大的潛能,現在,科學家們希望使用這項技術「竊聽」到大腦神經迴路出現的問題。  此前,已經有數千名帕金森病患者和多羅貝迪安一樣,接受了深度腦部刺激(DBS)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一款植入設備會通過朝患者大腦內的運動區發射電脈衝,從而讓患者不再震顫。去年10月,史丹福大學的一組外科醫生給這款設備穿了兩條細線,每條線上安裝了四個電極觸電,這款設備可以通過多羅貝迪安的大腦皮質進入其大腦深處名為丘腦底核(STN)的區域。
  • 通過生物晶片構造人工大腦,哈佛研究員探索疾病新療法
    智東西8月21日消息,本周一,哈佛大學科學家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布了他們的最新論文。論文中,他們表示已在聚合物晶片上構造出了複雜的人造大腦,並且正在使用甲基苯丙胺(冰毒)來測試這顆大腦的生理反應。
  • 調整產生激素的腸內分泌細胞,有望治療多種疾病
    2019年2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的Hans Clevers團隊和他們的合作者們揭示了腸道中產生激素的細胞的起源和功能,並且為調節腸道激素產生來治療人類疾病開闢了新的途徑。相關研究結果近期分別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和Cell期刊上。
  • 學外語「神器」:科學家開發無創「耳塞」,提升13%的聽說能力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開發了一種簡單的類似耳塞的裝置,它在不知不覺中刺激了通向大腦的關鍵神經該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首次證實外部神經刺激可以增強健康人的複雜認知能力,比如學習語言。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名為經皮迷走神經刺激(tVNS)的無創技術,即在外耳放置一個小型刺激器,利用不可見電脈衝刺激迷走神經附近以將其激活。
  • 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新療法:電擊迷走神經,20多年來神經和免疫系統...
    如今,不少研究者認為電刺激治療領域正在擴大,對迷走神經或其他周圍神經的脈衝刺激或可為許多疾病提供治療,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卡特琳是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位70歲的健身教練,她於五年前加入了一項臨床試驗。
  • 大腦「分子音量旋鈕」有助治療神經疾病
    研究結果表明,調節大腦中電信號的「分子音量旋鈕」有助於調節學習和記憶功能。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尋找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方法,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癲癇。該研究負責人、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生物科學助理教授Michael Hoppa解釋說:「大腦中的突觸是高度動態的,並且會發出音量不同的各種信息。這一發現使我們走上了一條能夠治癒頑固神經系統疾病的捷徑。」突觸是神經元上的微小接觸點,可使大腦中的神經元以不同的頻率進行交流。
  • UCSF科學家開發一款無創「耳塞」,一次能提升13%的聽說能力
    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開發了一種簡單的類似耳塞的裝置,它在不知不覺中刺激了通向大腦的關鍵神經,顯著提高了佩戴者學習新語言的聽說能力。該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首次證實外部神經刺激可以增強健康人的複雜認知能力,比如學習語言。
  • 大腦可塑性比想像的強:用光刺激神經元,讓小鼠大腦產生了幻覺
    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健康的大腦是如何避免產生幻覺的,但是「作為一名精神病學家,幻覺會讓我聯想到精神疾病中很多非本人意願的怪異行為,」德瑟羅斯提到了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他希望從幻覺入手,對這些疾病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最近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中,德瑟羅斯訓練了小鼠的視覺與感知過程,同時記錄了此時大腦活動相關的神經元。
  • 人體再生修復技術 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人體這樣的再生修復能力能不能應用到其他疾病的治療中?專家表示,運用模擬生物電信號激發人體再生修復系統,這一技術已運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  據了解,由美國百慕迪再生醫學開發的「生命核」是一款將電磁科技與傳統醫學相強合的醫療器械,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上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醫療準入許可。
  • 刺激大腦海馬體的不同部位可以增強或控制記憶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你知道大腦海馬體的哪些區域需要刺激,那麼記憶是有可塑性的。這一發現有一天可能為PTSD、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如果科學家可以操縱你的大腦,讓創傷記憶失去對你心靈的情感控制,結果會怎樣?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研究者發現,通過一次注射就能刺激過重和肥胖個體機體的代謝改善,而且這種效應能夠持續長達兩個月時間;平均而言,一周後人們就可以開始攝入較少的熱量了,同時其機體中有益膽固醇的水平還會增加,而有害膽固醇、胰島素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都會下降。除此之外,參與者對食物的偏好開始從甜食中轉移了,而且其體重會成功下降幾磅,儘管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
  • 近期單克隆抗體在治療多種疾病上的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近期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治療多種疾病上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血友病抗體是血友病患者對凝血因子濃縮劑治療產生免疫反應而發生的嚴重醫學問題,「Emicizumab」技術的誕生將大大降低這一治療風險。美國兒童癌症和血液病中心主任韋恩(Alan Wayne)博士指出,該技術對於血友病患者來說是一個福音,這些患者以後不會再對傳統的凝血療法呈現不良反應。
  • 超聲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
    由於CNS疾病的病因和發病尚不明確,出現症狀前不易確診;且血腦屏障的存在導致能進入患者腦組織的藥量很低,給預防和治療CNS疾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目前臨床上已經開展應用經顱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transcranial MR 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tcMRgFUS)治療震顫、運動障礙等。近年來出現的超聲神經調控新技術也開始了臨床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