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

2020-12-03 醫脈通

作者: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趙鄧超、陳昕、陳思平、沈圓圓);深圳市康寧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王峰)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神經性疼痛、腦膠質瘤、阿爾茲海默症候群(Alzheimer’s disease,AD)等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的患者數量越來越多。由於CNS疾病的病因和發病尚不明確,出現症狀前不易確診;且血腦屏障的存在導致能進入患者腦組織的藥量很低,給預防和治療CNS疾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目前臨床上已經開展應用經顱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transcranial MR 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tcMRgFUS)治療震顫、運動障礙等。近年來出現的超聲神經調控新技術也開始了臨床前研究。本文就近年超聲治療CNS疾病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報導如下。

 

1.生物醫學超聲的生物學效應

 

超聲波以連續波或脈衝的形式傳入人體多種組織,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熱效應和非熱效應,這些效應是超聲應用於醫學治療的基礎。熱效應是由於超聲波在組織中傳播時,散射的能量被周圍組織吸收,導致組織溫度的升高。非熱效應包括空化效應、力學效應等,其中空化效應為在超聲的作用下,組織中的微小氣泡或注射的微泡振動、生長並不斷聚集聲場能量,當能量達到閾值時,空化氣泡急劇崩潰閉合的過程;力學效應為超聲在組織的傳播過程中,由於物體對入射聲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引起聲能密度變化而產生聲輻射力。

 

研究表明空化效應在超聲神經調控的作用機制中起主導地位,可能超過熱效應和聲輻射力效應的作用。目前臨床上應用tcMRgFUs的MR過程獲取的圖像來引導聚焦超聲波的發送,達到破壞靶區腦組織的目的,從而治療CNS疾病。

 

2.高能量超聲消融治療CNS疾病的研究進展

 

1)帕金森病:為好發於老年人的神經變性病,其臨床主要特徵為運動障礙,60歲以上發病率可達1%。Magara等首次應用tcMRgFUS技術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治療,術後3個月依據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和綜合症狀緩解進行評估,結果發現評分分別降低了7.6%、22.5%,但同時也出現了復發現象;隨後改進方案後進行再治療,評分分別降低了60.9%、56.7%。結果表明該方法治療帕金森病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準確性,術後無神經系統方面的副作用。

 

Sperling等對震顫性帕金森病患者行聚焦超聲丘腦切開術,術後3個月發現手術組和對照組在認知、情緒或行為上無明顯差異,結果表明單側聚焦超聲丘腦切開術可以改善震顫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活動能力。應用超聲消融靶區腦組織對帕金森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雖然有復發的現象,但術後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且無神經系統方面的副作用,提示該方法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2)特發性震顫:為最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之一,其臨床表現不僅包括典型的動作或姿勢性震顫,還包括一些非運動症狀如認知障礙、睡眠障礙及嗅覺障礙等。Lipsman等對4例特發性震顫患者進行了tcMRgFUS治療,術後評估發現患者的臨床震顫評分下降,書寫和運動能力提升,表明在MR引導下的聚焦超聲可能是治療致殘的、耐藥性特發性震顫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缺乏大規模的實驗證實該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Jung等分析了20例接受單側MRgFUS丘腦切開術的特發性震顫患者病例資料,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評估,結果發現術後1年患者不僅在震顫控制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且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顯著改善。表明tcMRgFUS對有耐藥性等特發性震顫患者有較好的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3)神經性疼痛:由外周神經、中樞神經損傷或功能異常引起的慢性疼痛。Jeanmonod 等應用tcMRgFUS 技術治療11例神經性疼痛患者,在51℃~64℃的峰值溫度下作用於中央外側丘腦核的後部,產生了直徑為3~4 mm的熱消融範圍。術後6例患者疼痛得到了快速和持續的緩解,影像學顯示其熱消融部位出現由水腫包圍的橢圓形熱潮,1例患者發生併發症(出血),後將空化檢測和超聲溫度控制在60℃以下,有效避免了併發症的產生。由此可見,tcMRgFUS技術對神經性疼痛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溫度是其關鍵因素之一。

 

4)腦膠質瘤:為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常見的原發性腫瘤,在腦腫瘤中有著較高的復發率和死亡率,且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到達病灶的藥量很低。超聲聯合微泡開放血腦屏障能提高到達病灶的藥量。腦組織在加熱的情況下其組織蛋白發生變性,從而使腦腫瘤組織的細胞死亡,超聲的空化效應產生的機械性破壞使腦組織細胞液化壞死或失活,能夠高精度作用於靶組織,對周圍組織影響小,且該方法可以檢測和控制。

 

Coluccia等對1例丘腦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行tcMRgFUS消融治療,結果發現在不造成患者的神經缺陷或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實現了部分腫瘤消融,證明應用tcMRgFUS安全消融腦腫瘤組織的可行性。由此可見,tcMRgFUS可以無創、有效、準確消融腦腫瘤組織,避免了開顱手術的風險。

 

5)神經退行性疾病:AD是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伴有神經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2016年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700萬AD患者。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阻礙了許多有治療作用的大分子物質進入腦內,影響了治療效果。

 

最近研究表明,超聲可用於去除動物腦內的澱粉樣蛋白沉積,並改善記憶認知功能。Leinenga等研究發現在沒有其他給藥的情況下,超聲輻照聯合微泡對AD轉基因小鼠進行血腦屏障的開放,可以去除小鼠腦中Aβ蛋白的沉積,術後對小鼠經Y型迷宮的空間記憶任務進行測試,結果表明超聲輻照組小鼠的記憶功能得到了改善。

 

Lipsman等應用tcMRgFUS聯合微泡的方法開放了5例患有早期至中期AD患者的血腦屏障,結果發現血腦屏障可安全、暫時、重複地開放,所有患者在手術當天和隨訪期間無死亡、出血、腫脹或神經功能缺損現象,3個月內患者的認知評分未顯著下降,Aβ蛋白在超聲輻照後組織成分未發生改變。由此可見,超聲聯合微泡可有效、無創、可逆、重複地開放動物和人的血腦屏障,可消除AD的Aβ蛋白,通過開放的血腦屏障,或與藥物結合從而遞送大分子藥物入腦,是一種治療AD潛在的方法。

 

3.低能量超聲神經調控應用於CNS疾病治療的研究進展

 

神經調控為近年來出現的無創性腦刺激與調控新技術,實現了對神經刺激和抑制雙模調控作用,其超聲能量遠低於超聲消融的能量。通過不同強度、頻率、脈衝重複頻率、脈衝寬度、持續時間等參數使刺激部位的中樞神經產生刺激或抑制的效應。經顱超聲神經調控可以非侵入性透過顱骨在腦內聚焦,空間解析度高,相對於原本治療方法的毀損和切除而言,該過程可逆,治療參數可被體外調整。

 

Deffieux等研究結果證實聚焦超聲可以調節清醒的靈長類動物的高級認知行為,具有良好的空間解析度,可用於探究無創性治療方面的應用。2018年,Wynn等應用超聲輻照人的頭部初級運動皮層區域,結果發現超聲能抑制單脈衝運動誘發電位的振幅,還可減少簡單刺激響應任務的反應時間,這是超聲對人類的運動皮層興奮性和運動行為影響的首次報導,並證實了超聲能產生有效的神經元抑制作用。超聲在不同參數條件下對神經的作用不同,目前所需的參數仍處於研究階段。此外,對齧齒動物神經調控的研究尚有局限性,原因為超聲刺激的面積相對較大,且次級聲壓峰值會影響目標焦點區域外的其他大腦區域。超聲神經調控顯示出超聲消融所不具有的優勢如功率低、可雙向調節等,具有治療CNS疾病的潛力,但其作用機制和參數還需繼續研究。

 

4.總結與展望

 

超聲作為一種治療CNS疾病的方法正在逐步開展臨床應用,現階段超聲消融和超聲聯合微泡開放血腦屏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超聲神經調控經過大量的臨床前實驗顯現出了超聲消融所不具有的優勢,但神經調控作用的機制和不同超聲參數所產生的效應仍處於研究階段。

 

未來的研究方向可能集中在兩個方面:①研究超聲是如何引起特定的細胞和分子變化,從而更好地理解超聲調控的機制;②對超聲參數進行定量研究,並且對各項參數間的交互作用進行探索。合理選擇及確定超聲參數,不但有助於進一步揭示超聲神經調控的機制,還能使超聲神經調控技術在實驗動物和人類研究中得到快速發展。

 

來源:趙鄧超,陳昕,陳思平,王峰,沈圓圓.超聲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J].臨床超聲醫學雜誌,2020,22(02):133-13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幹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的研究進展與面臨的挑戰!
    截止到目前為止,有相關研究結果證實的,幹細胞所能有效幹預的人類疾病已達140餘種,涉及免疫系統、神經系統、代謝系統、血液系統等方面的多種病症。今天,我們主要來看一看,幹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所取得的研究進展,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受限於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認知,發展新的治療策略對抗神經系統疾病仍是巨大挑戰。然而,廣泛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為一些成功的治療幹預鋪平了道路。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仍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治療疾病或提高目前使用的CNS藥物療效的治療藥物。為此,生物藥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藥物。
  • 勃林格殷格翰與Autifony就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新型治療途徑展開合作
    協議包含領先化合物AUT00206,該新型口服小分子目前正處於Ib期研究的評估中,其中包括一項用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 勃林格殷格翰將支付Autifony 2500萬歐元的預付費,未來在有效期內還將根據短期階段性成果進一步支付高達1750萬歐元的費用。
  • 治療多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大約15-40%的癌症會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發生轉移,但目前幾乎沒有治療方法。基於單克隆抗體的癌症治療廣泛成功,但由於藥物到達腫瘤位置的水平較低,對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療效有限。為了增強當克隆抗體治療腦轉移的療效,近日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Yunfeng Lu、Irvin S. Y.
  • 治療多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3】Nature子刊:新方法向中樞神經系統靶向持續遞送單克隆抗體治療癌症腦轉移doi:10.1038/s41551-019-0434-z大約15-40%的癌症會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發生轉移,但目前幾乎沒有治療方法。基於單克隆抗體的癌症治療廣泛成功,但由於藥物到達腫瘤位置的水平較低,對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療效有限。
  • 安沂華談幹細胞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王鵬)1月18日10點,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幹細胞室主任、武警總醫院神經幹細胞移植科主任安沂華教授做客人民網健康訪談,談幹細胞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現狀和展望,敬請廣大網友關注。
  • 微納米材料在超聲診療學中的應用進展_微納米材料_超聲診療_影像科...
    分子成像是一種利用探針進行非侵入性探測體內生理變化的技術,能夠在解剖結構發生變化之前檢測出疾病,有利於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生、發展及轉歸,從而實現疾病的精準治療。因此,超聲分子影像一直以來都是分子影像中研究的重點之一。近年來超聲分子影像的研究熱點多基於空化效應,空化效應是一種物理現象,液體中的微氣核(空化核)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振蕩,當聲壓超過一定值時會發生膨脹、收縮至內爆等一系列變化。
  •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新希望?
    從Tony Cole的Yumanity到氯胺酮的抗抑鬱研究,從抗癲癇新藥Sage-547到諾華的顛覆性幹細胞技術,Herper試圖描述一個充滿活力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物研發格局。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傳統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物多數來自臨床的偶然觀察,而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類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藥物,苯並氮卓完,全是一個意外。
  •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甲狀旁腺疾病中的應用進展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是由於病變的甲狀旁腺組織使機體分泌過多的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引起鈣磷代謝失調,從而累及全身多系統的內分泌疾病,發病率居內分泌疾病的第3位。超聲對於頸部疾病的檢查具有顯著優勢,其對於甲狀旁腺疾病的診斷特異度高。超聲彈性成像是超聲新技術,通過獲得組織彈性係數評估組織硬度,已逐漸應用於甲狀旁腺疾病。
  • 2020 ESMO:III期ADAURA臨床研究結果,泰瑞沙在治療中樞神經系統...
    雖然近3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由於早期得到診斷,可以接受以治癒為目的的手術,但疾病復發在這些早期患者中仍然常見。中樞神經系統復發,即當癌症擴散到腦部,是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常見併發症,而出現此類復發的患者通常預後非常差。
  • 山大二院舉辦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學習班
    5月25日,由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辦的山東省繼續教育項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診治新進展學習班」暨山東省衛生與健康新技術「腦脊液細胞學檢驗技術」培訓基地培訓班在濟南舉辦。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畢建忠出席會議並致辭。
  •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的應用現狀及研究進展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超聲可視化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神經阻滯中,如採取實時三維成像術顯示藥物沿血管神經擴散路徑、多維超聲成像指導神經阻滯操作、遠程醫學會診中通過超聲定位指導實施神經阻滯等。本文綜述了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的應用進展。 1.
  • 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症狀的反覆性與病變部位的多樣性,雖然兩類疾病都歸類於罕見病,但患病人數卻並不少,但臨床上仍無法有效防治該病,為開發新的臨床方法,科研人員試圖探索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 攻關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新生命幹細胞公司與八一腦科醫院等籤署三方...
    7月15日下午,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生命幹細胞公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以下簡稱「八一腦科醫院」),成都朗博醫療共同籤署了三方合作協議,合作開展幹細胞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新生命幹細胞公司吳昊林董事長、肖肖總經理,八一腦科醫院院長徐如祥教授,成都朗博醫療湯宇院長等出席了籤約儀式。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幹細胞有利於修復病變或受損的器官和組織,用於神經肌肉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取得了較大進展。研究人員亦將其用於精神疾病的治療研究。 臍帶資源豐富,UC-MSCs採集方便,具有安全性高、倫理爭議少等優勢;不表達MHC-Ⅱ類分子,無配型、排異相關問題產生,非常適合精神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應用。
  • 常規超聲及彈性成像在淺表淋巴結定性診斷中的研究進展_淋巴結顯像...
    常規超聲及彈性成像在淺表淋巴結定性診斷中的研究進展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用藥指導
    中樞神經系統(CNS)感染指各種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實質、腦膜、血管引起的急慢性疾病。CNS因存在血腦屏障,在治療感染時需要評估藥物能否通過血腦屏障。本文通過總結美國霍普金斯抗感染藥物指南,整理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要點。
  •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中胼胝體的神經影像學改變
    本研究回顧了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中人類胼胝體最可靠的神經影像學數據,以促進對不同胼胝體病理學實體的認識,及其在可能的預後結果的評估作用。在對胼胝體的正常解剖和功能進行簡要描述後,本綜述審查了使用常規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獲得的最有價值的發現;還闡述了胼胝體特徵如何影響脫髓鞘疾病預後因素的最有序的發現,這對於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具有很大的價值。
  • 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進展
    術前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為一種乳腺癌化療新方法,即局部中晚期乳腺癌先進行全身化療,再行局部治療(包括手術和放射治療),該方法對大部分患者有效,但仍有10%~35%患者對NAC不敏感,腫瘤在治療期間進展。
  • 治療多種疾病的新藥研究進展
    很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尋找治療疾病的新藥,而在新藥尋找的路上,科學家們也經過了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失敗,最終有些研究人員很幸運找到了治療疾病的良方,而很多研究者一直在追逐新藥的路上不斷努力Nature子刊發現治療瘧疾的新藥DOI: 10.1038/NCOMMS14193來自海德堡大學醫院德國感染研究中心(DZIF)的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化合物可以治療人源化小鼠身上的重症瘧疾。重症瘧疾由惡性瘧原蟲引起,會導致危險的循環系統疾病以及神經系統併發症。如果感染者未得到及時治療,就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