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中胼胝體的神經影像學改變

2021-01-19 歐爾意OAE

胼胝體(CC)是大腦中最大的白質結構,由2-2.5億對側大腦半球交叉過來的軸突組成。它是人類大腦半球主要的聯繫通路。胼胝體的病理學改變涵蓋了各種各樣的病因,包括先天、炎症、腫瘤、退變、感染等等。本研究回顧了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中人類胼胝體最可靠的神經影像學數據,以促進對不同胼胝體病理學實體的認識,及其在可能的預後結果的評估作用。在對胼胝體的正常解剖和功能進行簡要描述後,本綜述審查了使用常規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獲得的最有價值的發現;還闡述了胼胝體特徵如何影響脫髓鞘疾病預後因素的最有序的發現,這對於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具有很大的價值。另外,作者也簡要回顧了其他的非自身免疫性的病理因素引起的脫髓鞘疾病。總之,作者通過不同的影像學圖像展示了胼胝體作為大腦的重要一部分,對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評價,應該通過不同的成像方法來探討,以擴大我們對此類疾病的病理學和臨床模式的認識。

關鍵詞:胼胝體、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神經影像學、述評


Corpus callosum (CC) is the largest white matter structure in the brain, consisting of 200-250 million contralateral axonal projections. It is the major commissural pathway connecting the hemispheres of human brain. The pathology of CC includes wide variety of entities that arise from different causes such as congenital, inflammatory, tumoral, degenerative, infectious, etc. This study reviews the most reliable neuroimaging data of human CC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demyelinating diseases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entities of the CC and their role in anticipation of probable prognostic findings. After a brief description of normal anatomy and functions of CC,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most valuable findings obtained using conventional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most well organized findings of how CC features influence prognostic factors of demyelinating disorders, which could have a great value for choosing proper therapy methods. The authors also provided a brief review of other demyelinating disorders which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other pathological factors other than autoimmunity. As a conclusion, the authors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CC as an critical part of the brain, which should be explo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of imaging, correspondent to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NS demyelinating disorder to widen our knowledge on pathology and clinical patterns of such disorders.

Key words: Corpus callosu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myelinating diseases, neuroimaging, review


各位讀者可複製此連結到瀏覽器中打開。

http://nnjournal.net/article/view/1887

或可點擊屏幕左下方「閱讀原文」,免費獲取全文!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inflammation旨在報導神經免疫學與神經炎症最新研究進展,為該領域的研究學者和臨床醫生提供一個國際性學術交流平臺。自2014年6月創刊以來,期刊讀者遍布全球172個國家和地區,已在線發表文章161篇。誠摯歡迎您向我刊投稿,如有疑問,請郵件:nn_editor001@nnjournal.net。

中文摘要由編委,福建醫科大學、福建省立醫院神經內科陳興泳博士提供。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以英文原版為準。 


點擊掃描下圖二維碼,關注更多神經免疫與神經炎症的最新科研文章。一手資訊,輕鬆掌握! 也可關注點擊掃描最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關注OAEChina公眾平臺,帶您了解最新醫學生物領域研究成果。


-fin-

相關焦點

  • 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外面的髓鞘損壞或脫失,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受損的一組疾病,多發性硬化及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是典型的疾病模型。1.多發性硬化症:自身免疫相關性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使信號通道在大腦和身體之間傳導受阻,臨床表現多樣性,肢體無力是首發症狀,可發生神經系統運動障礙,可影響生活自理能力。2.視神經脊髓炎:一種主要累及脊髓和視神經的炎性脫髓鞘疾病,其病程較多發性硬化進展更快,致殘率更高,好發於青年女性。
  • 最新中樞神經系統瘤樣脫髓鞘病變診療指南發布!_中樞神經系統瘤樣...
    、病理學專家共同討論並經多次修訂,在查閱國內外大量相關參考文獻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中樞神經系統瘤樣脫髓鞘病變診療指南》,其目的在於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在鑑別與診斷疑似TDLs患者時提供指導,使診療過程更加規範,特別是為沒有條件開展腦活檢或家屬不願意行腦活檢的患者提供診療參考,其臨床指導意義更加突出。
  • 心理所等通過定量脊髓磁共振成像評估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臨床較常見的類型是一種病因不明的T細胞主導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
  • 圖文解讀: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症候群知多少?
    一旦維生素B12缺乏,髓鞘化紊亂最終導致胼胝體脫髓鞘。此外,積累的Hcy通過刺激NMDA受體和激活細胞凋亡蛋白加重細胞毒性水腫。(6)飲酒:酒精可與磷脂結合產生細胞毒性作用,大量飲酒時胼胝體中富含的髓鞘磷脂與酒精作用,產生腦白質脫髓鞘改變。酗酒的其餘危害:肝腎功能損害、營養代謝障礙亦影響蛋白質、葉酸、維生素B12等生成及代謝。
  • 酒精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總結
    長期飲酒,特別長期大量飲酒(每日攝入酒精 80 g 達 10 年以上)的人群,容易罹患全身系統疾病,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現將酒精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總結如下。圖 1 典型的 Wernicke 腦病(黑水像)
  • ...基底節區|橫斷面|徵象|影像|腦橋|黑質|髓鞘|脊髓|白質|-健康界
    白質病理變化主要是髓鞘內 和間質水腫。髓鞘內水腫的有髓纖維內可見髓鞘板層破裂、空泡形成,粗大的纖維內髓鞘脫失,間質性水腫有時在白質形成裂隙。有文獻報導 T1WI 增強後病灶無強化或輕度強化,可能與疾病的病程有關,當髓鞘脫失、膠質增生導致血腦屏障破壞時,可以出現強化。2.
  • 腦白質脫髓鞘德勝門劉泉鵬:脫髓鞘疾病的危害有哪些?都有什麼表現?
    脫髓鞘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容易出現在中老年患者身上,雖然腦白質脫髓鞘的發病率非常高,但是它的危害性不是特別大,只要病人注意治療,一般都不會減少病人的壽命,質脫髓鞘經常會造成病人頭痛,還可能使病人的記憶力出現下降。
  • 學科交叉:神經型布氏桿菌病七例臨床及影像學特點分析
    臨床上多以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疼痛、肝脾腫大等為特點,少數以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或主要臨床表現,這類患者尤其是在非牧區,極易考慮為其他一般性感染疾病而造成誤診。現將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6例布氏桿菌病患者中篩選出與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的患者7例,並對其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等方面進行回顧性分析。
  • 髓鞘「救星」!腰果殼中的一種化合物,居然可以修復受損的神經
    這種覆蓋物遭受的損傷——脫髓鞘(demyelination)——是多發性硬化症(MS)和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標誌。在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中,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神經周圍的這層「絕緣層」。當「絕緣層」消失時,信號就很難傳遞出去,從而導致協調性、肌肉和視力方面的問題。脫髓鞘疾病——包括潛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代謝原因相關的疾病等也容易因此在人體內「泛濫成災」。
  • 得了「脫髓鞘」幾年內就會癱瘓?這究竟是種什麼病?
    「脫髓鞘」,只有三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可真正的要診斷一個脫髓鞘疾病,需要排除許多非脫髓鞘的疾病,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涉及的很多疾病估計很多非本專業人士也聞所未聞,今天,我就帶您大開眼界,見識一下您三生三世也見不全的疾病,我可不是吹牛,咱們一起看!
  • 這9類影像徵象分別提示哪些疾病,你都知道嗎?
    MRI T2WI 腦橋的十字形異常高信號影,腦橋核及其發出的通過小腦中腳到達小腦的纖維(橫橋纖維)變性,而由齒狀核發出構成小腦上腳的纖維和錐體束未受到損害,腦橋橫行纖維和小腦中腳的變性、神經膠質增生使其含水量增加形成十字形高信號。2.
  • 這9類影像徵象分別提示哪些疾病,你都知道嗎?|基底節區|橫斷面|...
    MRI T2WI 腦橋的十字形異常高信號影,腦橋核及其發出的通過小腦中腳到達小腦的纖維(橫橋纖維)變性,而由齒狀核發出構成小腦上腳的纖維和錐體束未受到損害,腦橋橫行纖維和小腦中腳的變性、神經膠質增生使其含水量增加形成十字形高信號。2.
  • 神經科有一種名字超長的病——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
    一起走進今天的故事——「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年初的上海,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陰霾的籠罩下,每個人都宅在家裡,不敢出門,怕沾染到這恐怖的病毒。但64歲的崔女士卻沒有那麼幸運可以一直呆在家,因為她不得不到醫院的神經內科,接受正規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二):皮質和深部灰質改變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一):灰質白質改變皮質和深部灰質改變相似疾病鑑別缺血缺氧性腦病患者出現精神狀態改變、記憶損傷、眼肌麻痺或共濟失調。典型MRI顯示乳頭體、下丘腦、內側丘腦、頂蓋和導水管周圍區域對稱性T2/FLAIR高信號,大腦皮質也可能受累。在疾病早期,可見到由於細胞源性水腫導致的彌散受限(圖8)。
  • 神經纖維好比「電線」,出現剝脫該怎麼辦?
    神經內科門診信息 門診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7:00 人們常常用「靈光一閃」來形容思路的忽然開闊,而負責在人體中負責傳導神經衝動的「電線」,就是我們的神經纖維。
  • PNAS:果皮中的天然小分子可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髓鞘損傷
    人類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多灶性脫髓鞘疾病,其病理特徵為中樞神經系統炎性浸潤、局部脫髓鞘和軸突破壞。目前MS臨床標準治療可在早期降低炎性反應以延緩疾病的進展,但對已經損傷的髓鞘尚無針對性治療措施。因此,研發兼具免疫調節和神經保護作用的多效藥物,是提高MS等炎性脫髓鞘疾病治療效果的有效策略。
  • 「精品中文版」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大全)
    據估計,約9%~30%可疑腦卒中患者和2.8%~17%接受IV-tPA治療的患者存在卒中類似疾病。大多數卒中類似疾病包括癲癇、偏頭痛、腫瘤和中毒代謝性疾病。影像學通常有助於診斷,因為腦卒中在不同階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並符合典型的分布類型。但是,大多數這些特徵,即便是彌散受限(表1),也不是腦卒中所特有的。
  • 一文知曉:炎症性腦幹疾病的鑑別診斷線索丨臨床必備
    多發性硬化多發性硬化(MS)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獲得性炎性脫髓鞘疾病,在MRI上病灶通常為卵圓形且界限清晰,T2和FLAIR序列呈高信號改變(圖1)。與NMOSD不同,MS更容易發生於腦橋,並且在背側和腹側腦幹中均可發生。腦幹中孤立的MS樣脫髓鞘病變可能是所謂的孤立性硬化症的唯一表現,少數(7%)患者表現為短暫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