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名人的「專利」?|心理諮詢|抑鬱症患者|抗抑鬱藥物_網易新聞

2021-01-11 網易新聞

題圖製作:朱江

近年來,明星自殺事件層出不窮,張國榮、賈宏生、崔真實 一個個鮮活、年輕的生命,被自己親手畫上了句號。專家指出,公眾人物的自殺,很容易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產生影響,甚至導致跟風效仿。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值此之際,本版特邀精神科專家,對極易導致自殺的抑鬱症進行解讀,找出行之有效的預防策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悲劇發生。

人們對於抑鬱症的恐懼心理日益增加,其實,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並不是名人的「專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發病率為11%。

抑鬱症源於不能傳遞「快樂」

情緒低落、興趣低下、思維能力降低,抑鬱症最核心的「三低」症狀大家或許並不陌生,但是出現「三低」症狀就是抑鬱了嗎?

其實,抑鬱症和正常情緒的界定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性格、社會壓力以及面對壓力的反應方式等,這些因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精神性的。對抑鬱症而言,精神性的影響可能會更多。抑鬱症的根本原因,就是體內傳遞快樂信息的神經遞質缺乏了。

網上心理評測不科學

當前網絡上流行各式各樣的心理評測,但用這些評測結果判斷是否患上抑鬱症是不科學的,還需專業醫務人員結合病期和嚴重程度作為判斷標準。

抑鬱是種常見的情緒,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都是可逆的。但是如果這種抑鬱情緒達到一定程度、一定時間,就可能發展成為疾病,也就是抑鬱症。一般抑鬱症的情況持續兩周以上,才夠診斷為抑鬱症的標準。

早期疏導能起到預防作用

目前,人們對於自身精神健康的關注相對比較缺乏。當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時,並不能及時意識到可能是抑鬱障礙,也很少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其實,早期心理疏導是預防抑鬱症的關鍵。

有一部分抑鬱如輕度抑鬱,僅僅是一個心理障礙,通過一些心理簡單的疏導,如體育治療、音樂治療等就可以緩解。但是如果已經達到病理性改變,那麼這些人就必須通過吃藥、理療等才能緩解。如果這些人不接受治療,病情極易惡化,可能對生活、工作、學習造成影響。

藥物副作用沒有想像大

很多人擔心抗抑鬱藥物副作用大,因此不敢用藥。事實上,如今的抗抑鬱藥物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例如臨床上常用的百優解,副作用很小,都在人體的可耐受範圍內。許多抗抑鬱藥物的副作用,還不如常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大。

此外,抑鬱症是個高復發的疾病,因此治療需嚴格遵從醫囑,切不可隨意停藥。據調查,抑鬱症患者的首次復發率為50%,發作兩次的患者復發率為75%,發作三次以上者復發率高達90%,而且復發次數越多,治療難度就越大。因此,維持治療對預防抑鬱症的復發很重要,大部分病人一年內如果不治療就會出現復發。

親屬應協助可能患病者就醫

一般患有抑鬱症的人,由於「病恥感」不願意到醫院就診。在接診的過程中,主動就醫的人很少,等到患者發生了自殺、自殘甚至傷害他人的行為後,才追悔莫及。如果親屬能做到早發現、早就診,就能避免很多難以挽回的損失。

一般在經歷了親人離世或突發事件後,3 6個月還不能從沮喪的情緒裡走出來,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抑鬱症。如果一個人平時挺能幹,但突然不上班甚至不出門,可能連手機也關了,完全不和外界聯繫,做事也變得特別拖沓、猶豫,哪怕是買芹菜或買韭菜都要決斷半天,這些都是抑鬱的表現。家人如果發現這些現象,要及時把這個人送到醫院檢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姜 濤)

連結

職業人群應關注精神健康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職業人士,為擺脫心理疾病的困擾而選擇尋求心理諮詢服務。同時,隨著我國心理諮詢需求基數的不斷擴大,一個初具規模的心理諮詢服務市場已經形成,專業化與法規建設也正逐步加強。然而,仍有許多職業人士對心理諮詢存在一些誤解,導致出現心理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從而引發身心疾病。

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辦、禮來製藥協辦的「溝通·理解·關愛 促進職業人群精神健康項目」暨北京媒體沙龍活動日前在京舉行,重點圍繞針對職業人群的心理諮詢等議題展開。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精神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活動,凝聚政府、專家以及媒體的力量,鼓勵與倡導職業人群正視自身的心理問題,積極尋求專業的疏導與幫助。同時呼籲全社會,特別是職業人群關注自身精神健康狀況,從而進一步提高職業人群的精神健康水平。

本文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抗抑鬱症藥物副作用大?解優寧教你科學抗抑鬱
    確實,抗抑鬱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困擾很多抑鬱症病友的問題,抗抑鬱藥物的不良反應和作用機理相關,具有相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通常會有相似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會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便秘、食慾下降、心率失常、失眠、焦慮、噁心等不良反應。哪怕是同一種藥物,不同患者服用後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也不一定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如何應對這些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呢?
  • 12個有關抑鬱症的驚人事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看起來不一樣?
    以下是一些有關抑鬱症的令人驚訝的事實。1.抑鬱症有不同的病因如果人們最近經歷過一個有壓力的生活事件;如果他們過去有過抑鬱症;或者如果一個親密的家庭成員抑鬱過,那麼他們患抑鬱症的風險會更高。有時抑鬱症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原因,很多抑鬱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得抑鬱症。
  • 「樂天派」也會患抑鬱症 症狀嚴重應接受藥物治療
    專家介紹,抑鬱症在中國的患病率為4%~6%,內在的遺傳因素一旦遇上重大生活事件就有可能會被激發,樂天派也可能患上抑鬱症。專家提醒,抑鬱症除了心情低落、提不起勁等心理症狀外,還可能有頭痛、噁心等軀體症狀;而一些軀體疾病也可能伴發抑鬱,神經、消化、腫瘤、心血管和婦科等科室患者比例較高,抑鬱會「放大」軀體疾病的症狀。假如早期規範治療,相當一部分抑鬱症可治癒。
  • 抑鬱症的治癒標準是什麼?催眠治療心理障礙效果怎麼樣?
    抑鬱症是目前發病率比較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抑鬱症的治癒標準是什麼呢?如何才算痊癒?抑鬱症治癒的標準大致有以下幾項,第一,是經過系統的抗抑鬱劑治療,患者的抑鬱症狀全部消失或者是漢密爾頓抑鬱量表評分值在7分以下。
  • 研究稱Psilocybin療法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時效果比抗抑鬱藥好4倍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項新研究調查了賽洛西賓(psilocybin,又名裸蓋菇素)輔助療法對重度抑鬱症的影響。 這項隨機臨床試驗發現,psilocybin輔助療法可有效地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產生大的,快速的和持續的抗抑鬱作用。
  • 抑鬱症是病 不只是「想不開」
    輕度的抑鬱,通過諮詢心理醫生等方式確實有效,但中度以上的抑鬱,必須依靠藥物幫助。反過來,抑鬱焦慮也會導致高血壓、高血糖等軀體疾病難以控制,"有的患者服用了3種降壓藥血壓也降不下來,加用抗焦慮藥後,血壓得到有效控制。我們稱之為『心身疾病』"。  抑鬱症有三大類症狀:一是情緒問題,如出現低落、悲觀、消極等;二是軀體症狀,患者感覺全身不舒服,但通常從頭查到腳都檢查不出問題;三是有認知障礙,如記憶力不好,注意力無法集中,打麻將不會出牌,看電視劇也看不進去等。
  • 抑鬱症的科學:抗抑鬱藥物如何對大腦起作用?
    抑鬱症就像一個下旋漩渦一樣,使我們越陷越深。想要對抗它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形成正向循環。想要形成正向循環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服用抗抑鬱藥物,因為它們會對大腦帶來非常廣泛的影響。抗抑鬱藥物如何起作用?
  • VR會是拯救2.64億抑鬱症患者的超人嗎?
    事實上,不止名人,很多普通人也患有抑鬱症。據WHO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超2.64億不同年齡段的人患有抑鬱症。抑鬱症已然成為這個世紀的隱形殺手,可還會有人不屑地指責抑鬱症患者說「你就是矯情。」病恥感、資源的匱乏、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汙名化」等都讓抑鬱症患者只敢偷偷在深夜痛哭。有數據顯示,在發展中國家,有高達76%-85%的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有效治療。
  • 《為屈原做心理治療》第1集:屈原——史上第一個抑鬱症名人
    作者:周雲騫,心理社工,綜融心理與社會學者,心理學院研究生,致力於心理學讀書公益和關愛抑鬱症公益。我將餘生獻給中國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療事業,離我正式執業還剩5800個小時!帶你從小白到達人,三年讀完心理系本科到研究生的全部課程真沒想到網上有那麼多抑鬱症患者,急需有人引導和幫助!
  • 【抑鬱症20年巡禮】季建林:抑鬱症領域20年熱點回顧
    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存在睡眠問題,而大家較熟悉的新型抗抑鬱藥物如阿戈美拉汀則正是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和5-羥色胺拮抗劑,可通過調整睡眠,調節情緒來抗抑鬱。雖然阿戈美拉汀的有效性和西酞普蘭,氟西汀等療效相當,但是使用的對照藥的劑量都普遍低於臨床使用的劑量,可能影響了其療效的對照評估。
  • 抑鬱症流行病學趨勢分析
    原創:藥渡諮詢宋豔團隊1、什麼是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比許多人想像的更為普遍的全球性精神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已有超過3億名抑鬱症患者,在2005年至2015年間,這一數字增長了18%以上。
  • 65%留學生有抑鬱症,學習越好,人反而更抑鬱?
    文/老K 我做心理諮詢工作已經4個年頭了,但是最近我發現了個奇怪的現象,好像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和我諮詢。 根據我的諮詢來看,很多孩子其實英語非常好,但出國之後畢竟文化是有差異的,尤其去一些差異大的國家,很多孩子就會遭受莫名的排擠,最終導致形成自卑心理。 而且在國外,很多孩子會面臨孤獨的問題,這些也都是形成抑鬱的重要因素。
  • 2019年抑鬱症大數據報告:年齡越大,越容易抑鬱
    原標題:2019年抑鬱症大數據報告:年齡越大,越容易抑鬱 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
  • 正確認識抑鬱症:它不是心理問題而是一種病
    然而目前,我國抑鬱症的識別和有效治療不甚樂觀,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重視不夠,未採取任何措施,甚至未到醫院就診治療過,間接導致一些消極行為,甚至還會發生自殺行為。案例一:19歲的小王(化名)第二次來到城陽人民醫院心理諮詢門診,面帶微笑說:「崔醫生,我今天來不是治療的,我就想跟你說說話,我也不想活了,現在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麼樣死去。」
  • 抑鬱症患者,有哪些表現?如何治療抑鬱症?
    現代生活的壓力較大,部分人忙於工作和學習,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情緒較為低沉,若不及時進行緩解,長期如此容易患有抑鬱症。很多人患上抑鬱症之後,自己並沒有察覺,不及時治療,導致疾病加重,整天心情抑鬱,對生活沒有憧憬,抑鬱症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 相比抗抑鬱藥物 鍛鍊和飲食等天然療法也能有效改善抑鬱症患者的症狀
    將抗抑鬱藥物與安慰劑進行比較的研究顯示,抗抑鬱藥物似乎作用並不大;在52分的漢密爾頓抑鬱評定量表(HDRS)中,服用抗抑鬱藥氟西汀(百憂解)或文拉法辛(埃非索)的患者的得分平均下降了11.8分,而服用安慰劑的患者則平均下降了9.6分。
  • 心理測試:來測下你有沒有抑鬱症傾向吧
    跟其他疾病一樣,早預防早治療,讓我們做一下關於抑鬱症的測試題,看看你有沒有抑鬱症傾向,值得注意的是下列測試的症狀表現時間要至少持續兩周:對照一下以上測試僅供參考,最終診斷請到醫院進行,以醫生診斷為準。如果您認為自己可能有抑鬱症,請諮詢醫生。他們可以幫助你弄清楚你是否會做,讓你感覺更好。
  • 抑鬱症患者談患病狀況: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了鉛
    編者按  患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抑鬱會帶來兩種後果,一種是生不如死,另一種是真會去死。有人說抑鬱症就是「想不開」,其實抑鬱和意志、心胸無關,但是一旦患病想掙脫魔咒,就要靠超強的意志了。只有戰勝自我,依靠藥物和心理的雙重功效,才能真正擒獲人們心中的魔。
  • 養生「專家」坐堂治抑鬱症
    心理諮詢違規治抑鬱症「資質不重要」  不久前,新京報記者再度以抑鬱症患者身份來到「身心統合康復中心」,方雅簡單問了幾個問題,不到3分鐘就做出了結論:重度抑鬱、恐懼、焦慮。  當記者對方雅工作室的資質提出質疑時,方雅表示,中心跟護生堂中醫門診部合作,既不是心理諮詢,也不是醫院,「你不用考慮我們這裡是什麼,而應該關注能不能收到你想要的療效。」
  • 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得抑鬱症?其實治好了,他們就是人才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導師郝萬山教授也說過,有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普通人基本上很少會有抑鬱的症狀。而且他還特別指出哈佛大學80%的學生有過抑鬱症或者抑鬱的情結,有些嚴重到不能去上課。而我們認識的名人中,愛因斯坦、梵谷、牛頓、海明威、海子、三毛、張國榮、翁美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