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伊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她準備開始藥物治療,但是當他打開藥盒,看到藥品說明書裡那長長的不良反應列表,可把小丁給嚇壞了,她開始納悶:這個藥我到底還要不要吃?出現了不良反應會不會加重病情?
確實,抗抑鬱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困擾很多抑鬱症病友的問題,抗抑鬱藥物的不良反應和作用機理相關,具有相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通常會有相似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會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便秘、食慾下降、心率失常、失眠、焦慮、噁心等不良反應。
哪怕是同一種藥物,不同患者服用後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也不一定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如何應對這些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呢?以下5點建議可供借鑑:
1、如果服用藥物出現了胃腸道相關的不良反應,不妨試試餐後服藥;
2、如果出現白天昏昏欲睡,或者是晚上無法入睡的情況,可以將服藥時間改到起床時或者睡覺前;
3、不要在喝酒後服用抗抑鬱藥物,因為酒精會影響抗抑鬱藥物的療效,甚至會加重病情;
4、多與主治醫生溝通,聽取他們的建議,以獲得更好的服藥體驗;
5、一般情況下,抑鬱症藥物治療要持續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期間不要自行停藥,以免病情反覆。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悲觀、失落、失眠等一系列症狀已經使他們痛苦不堪,藥物的副作用無非使他們「雪上加霜」。為什麼會抑鬱?其實,抑鬱症和我們的「第二大腦」腸道菌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神經系統的發育依賴於腸道菌群及其代謝活性,腸道菌群的變化可通過腦-腸道軸引起焦慮、抑鬱等情緒。
幾乎所有參與控制和指揮大腦活動的神經遞質在腸道中都能找到,包括我們熟知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等與情緒相關的物質。不僅如此,腸道中還能合成神經肽、腦啡肽等影響精神狀態的物質,腸道微生物在這些物質的合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因此,特定的腸道益生菌能夠改變大腦的活性和緩解焦慮,腸道菌群的改變可以直接或間接導致大腦和行為的改變。怎麼緩解抑鬱情緒?經過暢森態團隊十年研發的解優寧K-KLJ成為千萬抑鬱症患者的福音,他們篩選出抑鬱症患者缺失的有益菌株,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益生菌菌種資源庫,其中的核心專利菌株可以分泌GABA、5-羥色胺,重建腸道菌群微生態,防治抑鬱、焦慮、暴躁等情緒,是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微生態療法。
除了藥物治療和微生態療法,抑鬱症患者更需要身邊朋友的關心和陪伴,那麼,面對抑鬱患者的沮喪、難過和憂愁,我們又能做什麼去溫暖他們,幫他們走出困境呢?下期,小暢和您一起開啟心靈治癒之旅!關注暢森態,獲取最新健康資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