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鬱症藥物副作用大?解優寧教你科學抗抑鬱

2021-01-13 騰訊網

伊伊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她準備開始藥物治療,但是當他打開藥盒,看到藥品說明書裡那長長的不良反應列表,可把小丁給嚇壞了,她開始納悶:這個藥我到底還要不要吃?出現了不良反應會不會加重病情?

確實,抗抑鬱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困擾很多抑鬱症病友的問題,抗抑鬱藥物的不良反應和作用機理相關,具有相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通常會有相似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會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便秘、食慾下降、心率失常、失眠、焦慮、噁心等不良反應。

哪怕是同一種藥物,不同患者服用後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也不一定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如何應對這些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呢?以下5點建議可供借鑑:

1、如果服用藥物出現了胃腸道相關的不良反應,不妨試試餐後服藥;

2、如果出現白天昏昏欲睡,或者是晚上無法入睡的情況,可以將服藥時間改到起床時或者睡覺前;

3、不要在喝酒後服用抗抑鬱藥物,因為酒精會影響抗抑鬱藥物的療效,甚至會加重病情;

4、多與主治醫生溝通,聽取他們的建議,以獲得更好的服藥體驗;

5、一般情況下,抑鬱症藥物治療要持續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期間不要自行停藥,以免病情反覆。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悲觀、失落、失眠等一系列症狀已經使他們痛苦不堪,藥物的副作用無非使他們「雪上加霜」。為什麼會抑鬱?其實,抑鬱症和我們的「第二大腦」腸道菌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神經系統的發育依賴於腸道菌群及其代謝活性,腸道菌群的變化可通過腦-腸道軸引起焦慮、抑鬱等情緒。

幾乎所有參與控制和指揮大腦活動的神經遞質在腸道中都能找到,包括我們熟知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等與情緒相關的物質。不僅如此,腸道中還能合成神經肽、腦啡肽等影響精神狀態的物質,腸道微生物在這些物質的合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因此,特定的腸道益生菌能夠改變大腦的活性和緩解焦慮,腸道菌群的改變可以直接或間接導致大腦和行為的改變。怎麼緩解抑鬱情緒?經過暢森態團隊十年研發的解優寧K-KLJ成為千萬抑鬱症患者的福音,他們篩選出抑鬱症患者缺失的有益菌株,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益生菌菌種資源庫,其中的核心專利菌株可以分泌GABA、5-羥色胺,重建腸道菌群微生態,防治抑鬱、焦慮、暴躁等情緒,是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微生態療法。

除了藥物治療和微生態療法,抑鬱症患者更需要身邊朋友的關心和陪伴,那麼,面對抑鬱患者的沮喪、難過和憂愁,我們又能做什麼去溫暖他們,幫他們走出困境呢?下期,小暢和您一起開啟心靈治癒之旅!關注暢森態,獲取最新健康資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抑鬱症的科學:抗抑鬱藥物如何對大腦起作用?
    抑鬱症就像一個下旋漩渦一樣,使我們越陷越深。想要對抗它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形成正向循環。想要形成正向循環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服用抗抑鬱藥物,因為它們會對大腦帶來非常廣泛的影響。抗抑鬱藥物如何起作用?
  • 抑鬱症 名人的「專利」?|心理諮詢|抑鬱症患者|抗抑鬱藥物_網易新聞
    抑鬱症源於不能傳遞「快樂」情緒低落、興趣低下、思維能力降低,抑鬱症最核心的「三低」症狀大家或許並不陌生,但是出現「三低」症狀就是抑鬱了嗎?其實,抑鬱症和正常情緒的界定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性格、社會壓力以及面對壓力的反應方式等,這些因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精神性的。對抑鬱症而言,精神性的影響可能會更多。
  • 星形膠質細胞釋放ATP有快速抗抑鬱作用
    他們在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子刊《自然—醫學》上發表文章「星形膠質細胞來源的三磷酸腺苷調節抑鬱樣行為(Astrocyte-derived ATP modul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稱,星形膠質細胞釋放的ATP(三磷酸腺苷)有著快速抗抑鬱作用。
  • 科學家找到光療抗抑鬱的神經通路新機制
    久久不見太陽的你會感到鬱悶嗎?光線確實會影響情緒,甚至還可以作為抑鬱症的「解藥」。如今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發現,不僅是季節性抑鬱患者,光療對重度抑鬱、產前產後抑鬱等非季節性抑鬱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   光究竟是如何調節情緒的?
  • 最新研究成果:miRNA-32-5p為高效抗抑鬱藥物研究提供新思路
    然而,現有抗抑鬱藥存在副作用大、臨床起效慢、停藥後易復發等缺點,且45%的抑鬱患者接受治療後的抑鬱情緒無明顯改善。-32-5p Knockout Elimin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on of Astrocyte Overactivity)的研究論文,從全新的角度闡明和探討了抑鬱症的發病機制,為新型高效抗抑鬱藥物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 科學家找到光療抗抑鬱的神經通路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久久不見太陽的你會感到鬱悶嗎?光線確實會影響情緒,甚至還可以作為抑鬱症的「解藥」。如今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發現,不僅是季節性抑鬱患者,光療對重度抑鬱、產前產後抑鬱等非季節性抑鬱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   光究竟是如何調節情緒的?
  • 細數抗抑鬱藥的嚴重副作用,提前了解能夠更好應對
    如果你有被副作用困擾的問題,你應該向你的醫生提及這些,因為醫生可能會給你一些對付副作用的策略,或者給你開一種不同的抗抑鬱藥,這種藥的副作用更少或者更容易忍受。諮詢你的醫生然而要格外注意的是,如果不先和醫生討論,停止服用抗抑鬱藥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如果你突然停止服用藥物,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令人不快的症狀,稱為停藥綜合症。
  • 研究稱Psilocybin療法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時效果比抗抑鬱藥好4倍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項新研究調查了賽洛西賓(psilocybin,又名裸蓋菇素)輔助療法對重度抑鬱症的影響。 這項隨機臨床試驗發現,psilocybin輔助療法可有效地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產生大的,快速的和持續的抗抑鬱作用。
  • 我國科學家發現快速抗抑鬱的新手段:個體化視覺皮層經顱磁刺激
    抑鬱症是著名的「黑狗」,困擾全球數億人口,每年引起自殺人數超過幾十萬人。除了使用不同抗抑鬱藥物治療,利用經顱磁刺激調控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等物理技術已被用於抑鬱症的臨床治療。東南大學張志珺教授、新鄉醫學院張紅星教授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袁逖飛教授團隊近日聯合發表了利用近紅外神經導航精準靶向視覺皮層的經顱磁刺激快速抗抑鬱的新策略,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視覺皮層信息加工異常是抑鬱症的重要生物學標記物,且可作為臨床物理幹預的有效靶點。
  • 10種抗抑鬱食物,常吃對身體好
    3巧克力最受歡迎的抗抑鬱食品之一。幸運的是,抗抑鬱症的能力是無可爭議的。當然,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之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於其可可性高,後者的抗氧化劑非常豐富,而且還增強了良好的情緒激素(如5-羥色胺)的產生,並使血管鬆弛。
  • 從氯胺酮抗抑鬱新機制探討靶向離子通道的新藥研發
    「新冠抑鬱症」如一股暗流,慢慢浮現在大眾的目光之下(圖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有3.5億人正在飽受抑鬱症的困擾[1],隨著新冠疫情席捲全球,這個數字還會增加。與巨大的臨床需求相比,卻是有效抗抑鬱藥物的嚴重匱乏。
  • 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腦電生物標記物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華南理工大學等
  • 能夠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腦電生物標記物
    論文以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吳畏研究員為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為第一單位,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為合作研究單位。這是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近年來大力發展腦科學技術取得的新突破,以及在人工智慧和生物醫學信息分析交叉學科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果。
  • 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2大殺手!抑鬱出現前的6個表現,不要再忽視
    「抑鬱就像是情緒流感,它會傳染也會流動,像感冒或者過敏一樣,它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抑鬱症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正是一個全球性的嚴重問題。這是一種比身體疾病更易沾染「恥感」的疾病。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
  • 協和藥物所王琰/蔣建東團隊研究「腸-腦」軸通路揭示芍藥成分抗抑鬱機制
    2018年12月2日,藥物所「天然藥物活性物質與功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琰/蔣建東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Theranostics在線發表了 「Gut-brain
  • 吃抗抑鬱藥最多的五大城市出爐 北京排名第三
    近一期的《新周刊》上有篇文章,《吃抗抑鬱藥最多的五個城市》。這五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杭州排第三。網上開始流傳這種說法,也有人質疑:杭州人真的消耗這麼多抗抑鬱藥,活得這麼抑鬱嗎?  《新周刊》講的抗抑鬱藥是百優解,美國禮來公司的產品,處方藥。
  • 對話藥理學博士: 破解抑鬱藥物治療背後的迷思
    L = 李燊楠S = SynapseL | 最近有許多事件引發了公眾對抑鬱症的討論,比如一位抑鬱症患者因服用藥物導致軀體震顫而被拒絕上飛機,你怎麼看待抑鬱症患者被汙名化?S | 我覺得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 研究揭示氯胺酮抗抑鬱作用機制
    研究揭示氯胺酮抗抑鬱作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28:18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Nahum Sonenberg和Argel Aguilar-Valles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科學網—5-羥色胺缺乏並非抑鬱症主因
    目前,美國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醫學院和VA醫療中心的一項研究提示,在抑鬱症中5-羥色胺(5-HT)的缺乏可能並沒有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近期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美國化學會化學神經科學》)雜誌上。 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起,人們普遍認為,增加信號分子5-HT水平是治療抑鬱症的關鍵。
  • 科學家發現預測抗抑鬱藥療效腦電生物標記物
    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吳畏,與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得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能夠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腦電生物標記物,並在多套獨立臨床腦電數據集上對該腦電生物標記物進行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