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快速抗抑鬱的新手段:個體化視覺皮層經顱磁刺激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抑鬱症是著名的「黑狗」,困擾全球數億人口,每年引起自殺人數超過幾十萬人。除了使用不同抗抑鬱藥物治療,利用經顱磁刺激調控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等物理技術已被用於抑鬱症的臨床治療。然而,目前的額葉皮層經顱磁刺激幹預需要六周起效,治療有效率約為50-70%,而在額葉皮層的磁刺激還常伴頭痛、噁心等副作用,甚至導致患者終止治療。

東南大學張志珺教授、新鄉醫學院張紅星教授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袁逖飛教授團隊近日聯合發表了利用近紅外神經導航精準靶向視覺皮層的經顱磁刺激快速抗抑鬱的新策略,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視覺皮層信息加工異常是抑鬱症的重要生物學標記物,且可作為臨床物理幹預的有效靶點。研究團隊在前期研究中,利用動物實驗證明了視覺皮層的磁刺激可快速緩解慢性應激小鼠的抑鬱症狀,並通過磁共振研究明確了視覺時序加工任務的激活區可以作為精準、個體化的經顱磁刺激視覺皮層幹預靶點,為本項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隨機雙盲分組,對比了任務態磁共振個體化靶點的視覺皮層刺激、標準化視覺皮層V1區刺激與偽刺激組的抗抑鬱療效。令人激動的是,僅在五天內,個體化導航的視覺皮層刺激組就出現了症狀減輕,其組內群體分布優於非個體化組與偽刺激組。抑鬱症狀的改善伴隨了視覺皮層到額葉/扣帶回等腦區的功能連接異常的逆轉,有望作為臨床抑鬱幹預的新生物學標記物。值得注意的是,靶向視覺任務態激活區域的幹預沒有出現常見的額葉靶點經顱磁刺激的常見副作用(如頭痛、噁心)以及視幻覺、視力模糊等。

圖:視覺任務激活區域的靶向幹預

本研究令人振奮,為抑鬱幹預首次提出了視覺皮層任務激活區的新靶點新策略,其快速起效機制與低副作用機制也可能優於現有的磁刺激方案,從而為快速緩解抑鬱狀態,有效防止自殺行為等提供臨床手段。研究團隊指出,他們正在進行更大樣本的隨機分組臨床試驗,希望進一步優化幹預方案,簡化操作流程,強化治療效果,為構建抑鬱症的快速幹預體系做更多努力。

本論文發表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雜誌上。研究主體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張志珺教授和新鄉醫學院張紅星教授團隊完成,合作者有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袁逖飛教授、加拿大渥太華大學Georg Northoff教授等。

作者:bioartreports

論文連結: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27-020-1730-5

相關焦點

  • 重複經顱磁刺激、腦深部刺激治療強迫症的效果有多大?
    01、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強迫症 早在2008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批准將重複經顱磁刺激應用於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的治療;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經顱磁刺激治療對於強迫症有相應的文獻支持,但證據有限,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並未批准相關的適應證。
  • 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後中樞神經痛研究進展
    21%,還得出女性、抑鬱量表評分高和糖化血紅蛋白高的患者CPsP發病率更高的結論。Ohn等對CPSP患者進行經顱磁刺激治療後,除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疼痛之外,還應用了彌散張量成像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術測量來觀察患者大腦興奮性變化,檢測指標包括大腦靜息閾值、運動誘發電位振幅、皮質緘默期的持續時間,得出結論:經顱磁刺激治療是通過作用於丘腦皮質束調整疼痛網絡發揮鎮痛作用
  • 神奇的機器 —重複經顱磁刺激--中國數字科技館
    因此近年來,非藥物治療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重視,其中,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作為一種無疼、無創的物理治療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什麼是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e,簡稱TMS)是Barker等人於1985年首先創立的一種方法,具有無疼、無損傷、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等優點,很快得到了臨床應用。
  • 經顱磁刺激治療失眠的效果如何?
    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術是通過線圈產生高磁通量磁場無衰減地穿過顱骨,在神經組織中產生電場梯度。繼發產生感應電流,使神經細胞去極化。TMS 可使皮質興奮性、血流灌注、代謝和神經內分泌等發生變化,以其可進行深部刺激、無痛、非介入等優點,在基礎和臨床研究與應用中得到迅速發展。5-HT對睡眠-覺醒周期具有調節作用,是NREM期睡眠起始的必要條件。對失眠症進行TMS治療,可以增加突觸間隙的5-H濃度,能夠改善睡眠,改善患者抑鬱和焦慮狀態。
  • 63歲老太失眠焦慮多年,直到遇上神奇的經顱磁刺激術……
    「焦慮抑鬱不可怕,正確認識很關鍵,科學治療更重要,少走誤區少繞路,專科醫院更專業。」拿了藥,醫生還給張女士推薦了經顱磁刺激治療輔助,藥物治療配合物理治療,效果更可靠。張女士懷著嘗試的心態做了一次治療,「沒什麼太多感覺,這設備行不行啊?」。治療師告訴她,一要有治療的療程,二要有治療的參數,三要有治療強度和脈衝數,說白了就是有累積效應,效果是靠足夠的療程、強度、脈衝數來保證的。
  • 【TMS資訊】假如18歲史學奇才接受經顱磁刺激治療,也許不會因為抑鬱症而輕生
    2015年12月4日,林嘉文的一條微信是:說明書上寫藥的副作用是增重,結果我吃了後的副作用是每天全身又疼又困……林嘉文看起來很陽光,但卻患上了抑鬱症,學校還請醫生曾給他做過心理治療,而且家裡一直在為他抗抑鬱藥物治療,但還是走上了自殺這條路。
  • 經顱直流電刺激在感知覺中的應用
    最早的動物實驗已經證明tDCS可以影響視覺的感知和辨別,隨後在一項人體研究中,觀察到tDCS可以調節短序列經顱磁刺激(TMS)誘發的光敏閾值(phos-phenethresholds,PTs),也是視覺皮質興奮性的指標。tDCS在人類視覺皮層與極性相關的主要是對比敏感度、視覺誘發電位振幅、光幻視覺,發現tDCS對視覺皮層有興奮或抑制作用,但許多研究發現對運動皮層的影響更顯著,這與早期的動物研究結果一致
  • 醫學研究推薦更好的減肥方法——經顱磁刺激技術(TMS)
    近期,一項發表在《Brain Stimulation》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用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可以改變腦皮質活動從而降低肥胖患者對食物的渴求程度
  • 能夠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腦電生物標記物
    論文報導了一種能夠預測抗抑鬱藥物療效的腦電生物標記物,並在多套獨立臨床腦電數據集上對該腦電生物標記物進行了驗證,同時採用同步經顱磁刺激和腦電技術對其因果神經機制進行了探索和解析。
  • 司法部介紹戒毒新科技:虛擬實境、「經顱磁刺激」戒治效果好
    「有的項目經實證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戒治效果,如內觀療法戒毒項目、經顱磁刺激戒毒項目、虛擬實境毒癮評估與康復訓練系統等,為科學戒毒、精準戒毒提供了科技支撐。」在「6·26」國際禁毒日前一天,司法部副部長劉志強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成果新聞發布會上說道。
  • 我國科學家發現海洛因成癮可改變大腦皮層可塑性
    可塑性(大腦結構與功能變化的能力)被認為是大腦對外界環境刺激做出學習性變化的基礎,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已有數百篇文獻報導了成癮藥物使用在大腦的邊緣系統和獎賞中樞會誘導可塑性變化,而通過深層腦刺激及非侵入性腦刺激等不同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成癮行為及渴求度產生抑制。經顱磁刺激技術是一種綠色安全無侵入性的大腦功能調控技術,是利用磁場去激活大腦的相應區域,從而對患者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
  • 這些「電刺激」療法,對抑鬱症的有效率有多高?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重複經顱磁刺激可以聯合精神科藥物,促進抑鬱症核心症狀的恢復。有的研究還發現,重複經顱磁刺激的療效與文拉法辛等部分抗抑鬱藥相當,可以起到代替作用。甚至有研究樂觀地認為,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抑鬱症的治癒率為20%,治療有效率可達100%」。還有,隨著技術發展,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抑鬱症的起效速度也大大加快。
  • 【TMS技術】英文指南:經顱磁刺激治療疼痛研究指南
    如果說精確的靶點 非常重要,那就需要闡明是否需要導航系統(價格昂貴且需要患者行磁共振檢查)來提升效果。rTMS還沒有被考慮用於治療急性或傷害感受性疼痛,因為這些疼痛的治療更關注的是病因治療。rTMS用於慢性內臟痛(包括癌症痛),甚至是短暫疼痛症狀,比如術後痛,以及終止先兆性偏頭痛的效果擁有依據。
  • 重複外周磁刺激治療疼痛的研究進展_重複外周磁刺激_疼痛_麻醉科...
    目前對於其治療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以藥物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藥物、激素、抗癲癇類藥物、抗抑鬱類藥物)、針灸療法、脊髓電刺激療法等為主,但藥物治療副作用多且有一定的依賴性,而針灸及脊髓電刺激為侵入性治療方法,經皮電刺激效果甚微且需要直接接觸患者因而有燙傷的風險。
  • 河南省食藥監局醫療器械抽檢 昊德康公司經顱磁刺激治療儀等產品不...
    河南省昊德康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1批次經顱磁刺激治療儀,設備或設備部件的外部標記不合格。  南京小松醫療儀器研究所生產的1批次低頻脈衝電針治療儀,工作數據準確性、控制器的操作部件不合格。  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符合標準規定產品,河南省食藥監局已按要求移送企業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相關企業進行調查處理。
  • 華南理工科研團隊新發現有望為抑鬱症治療方案提供依據,提升療效
    論文報導了一種能夠預測抗抑鬱藥物療效的腦電生物標記物,並在多套獨立臨床腦電數據集上對該腦電生物標記物進行了驗證,同時採用同步經顱磁刺激和腦電技術對其因果神經機制進行了探索和解析。其部分原因是抑鬱症的臨床診斷主要基於臨床醫生與患者的面談,具有較大生理病理異質性,而特定抗抑鬱藥僅對個別抑鬱症亞型有效。目前尚缺乏穩健且簡易的定量生物標記物來輔助精神疾病的個體化治療。
  • 「大腦掃描」 失眠抑鬱檢測全省獲新突破
    後來經朋友介紹來到遼寧省總隊醫院失眠抑鬱專科,專家通過EFG腦神經遞質檢測對其進行了全面檢查,找出病因診斷為患有抑鬱症,再運用「EFG腦神經免疫再生療法」結合中西醫辨證施治,經過一個療程的系統治療,最終得以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