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出爐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度肥胖與12種癌症存在密切關聯。肥胖症會導致從癌症到心臟病等多種疾病。然而,對於大多數患有肥胖症的人來說,行為改變很難實現。
節食減肥?--反彈更胖
運動減肥?--周期太長,難以堅持
藥物減肥?--副作用較大
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減肥治療方式對於改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意義重大。
近期,一項發表在《Brain Stimulation》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用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可以改變腦皮質活動從而降低肥胖患者對食物的渴求程度
經顱磁刺激儀
一 材料與方法
該研究是一項隨機、單盲、平行假刺激對照實驗。共43名肥胖患者(體質指數BMI≥25 kg/m )隨機被分為2組:TMS組(21人)接受10Hz、110%MT的rTMS刺激左側DLPFC,刺激5s,串間隔25s,共40個脈衝串,2000個脈衝;假刺激組將線圈於頭頂上半球間裂縫頂點處垂直呈90°放置,10%RMT。兩組共接受為期4周8次的TMS刺激。主要的結果是測量從基線到4周的體重變化,次要結果包括人體測量指標、BMI、心血管危險因素、CT評估的內臟脂肪、食物攝入量、食慾和不良事件的變化。
二 結果
1、體重變化
假刺激組受試者在4周內的體重變化沒有差異,但rTMS組受試者在接受8次刺激後的體重較基線明顯減輕。同樣,rTMS組與假刺激組相比,體重指數、脂肪量、骨骼肌質量、腰圍和內臟脂肪組織在第4周均有明顯下降。
受試者身體成分變化
2、食慾及食物攝取量
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測量飢餓(Hunger)、飽腹感(Fullness)、食慾(Desire)和預期食物消耗(consumption)的結果顯示,雖然兩組在飽腹感和食物消耗量方面無統計學差別,但真rTMS組表現出更強飽腹感和更少食物消耗量的趨勢;而且相比對照組,真rTMS組表現出更低飢餓感和渴求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食慾及食物攝取量
經過8次rTMS治療後,真刺激組受試者每天消耗的總熱量少於對照組,此外,rTMS組在第4周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明顯低於假刺激組。
從基線到第4周受試者食物攝入量的變化
4、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的變化
與假刺激組相比,真刺激組治療4周之後發現,rTMS治療有益於葡萄糖的代謝,同時還能降低空腹胰島素濃度。
受試者心血管代謝因素的變化
03 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8次給予左側DLPFC的高頻 rTMS治療可以顯著減輕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該研究結果還提示rTMS可降低與肥胖相關的心臟代謝風險,是治療肥胖的有效選擇。
rTMS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調控技術,通過調節與飲食行為和肥胖密切相關的神經網絡來降低對食物的渴望,這種綠色健康,有效的方法值得在肥胖方面大力推廣。
文章出處:Kim S-H et al.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body weight and food consumption in obese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Brain Stimulatio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