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期的《新周刊》上有篇文章,《吃抗抑鬱藥最多的五個城市》。這五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杭州排第三。網上開始流傳這種說法,也有人質疑:杭州人真的消耗這麼多抗抑鬱藥,活得這麼抑鬱嗎?
《新周刊》講的抗抑鬱藥是百優解,美國禮來公司的產品,處方藥。
昨晚我們找到了這個製藥公司中樞神經組的杭州地區主管——崔先生。
「杭州抗抑鬱藥消耗量大,是我們業界公認的」
崔先生一聽是來問「杭州消耗抗抑鬱藥全國第三」,馬上點頭,「這個名次肯定排得上」。
接受採訪前,崔先生有言在先:「要問我具體的數字,對不起,這是商業秘密。但如果要談趨勢、份額,我毫無保留。」
先分析北京、上海、杭州的銷量。去年一年,百優解在北京地區的每月銷量比第二名的上海多五六百盒,而上海和杭州的差距不到兩百盒。往年,杭州也有超過上海的表現,兩個城市不分伯仲,差距在百盒左右。「說明一點,我指的杭州包括了蕭山、餘杭兩個新城區和其他縣(市),是大杭州範圍。杭州抗抑鬱藥消耗量大,是我們業界公認的。」崔先生說,「全國抗抑鬱藥的消耗量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3%,而杭州增加了27%,增幅明顯比全國水平高。」
根據崔先生掌握的數據,杭州今年每個月平均吃掉兩萬多盒抗抑鬱藥(常用的有五種藥),吃百優解的超過2500人,每個月的銷量在4000盒左右,「在抗抑鬱藥的市場上,我們的份額處於領先地位」。
百優解在一年中銷量起伏很大,11月、12月和1月銷量最大,7月、8月最小,「這個和日照長短、溫度差異有關,醫學界公認的,陽光不充足,氣溫太低,心情就容易不好。」崔先生說。
抗抑鬱藥的消耗量這麼大
是否意味著杭州人特別鬱悶?
這個問題,崔先生考慮了一會兒說,這裡面原因很多——
用這種藥前五名的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成都,生活水平都很高。我不知道這5個城市的抑鬱症發病率怎麼樣,但這5個城市的人,起碼抑鬱了,有錢買藥吃。我們的百優解單價288元一盒,每盒28顆,一般1天1顆,平均下來1天10元,條件差點的可能就要考慮考慮了。
另外,杭州比較重視精神衛生方面的疾病。北京、上海、廣州,我都去過。那裡的三甲醫院很少有精神衛生專科,只有精神衛生專院,但是杭州很多三甲醫院都有精神衛生專科,浙一、浙二、省中、市一……病人很容易知道自己精神方面出了問題,用藥的機會也多了。
還有,杭州是浙江的省會,省裡其他城市的病人也會跑到杭州看病。所以,杭州消耗的抗抑鬱藥並不一定全是杭州人吃的。
浙醫二院藥房和門診統計
今年吃百優解的人明顯超過去年
昨天,在浙醫二院的藥房和精神衛生科的電腦上調出數據,看看百優解的銷量和門診病人的變化。
藥房
去年11月1日-12月18日共配出330盒百優解
今年11月1日-12月18日共配出573盒百優解
門診病人
今年1月1日-2月18日
抑鬱症病人5位
焦慮症病人9位
強迫症病人1位
(記者註:門診中已沒有去年的數據,選擇今年11月、12月和1月、2月作對比,是因為都在冬天,發病率相近,都是比較高的月份)
精神衛生科的醫生說,從來沒人這麼比較,「這樣一比,差異很明顯,我們也嚇了一跳。不過,平時是有感覺的,看精神疾病的人的確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
浙江省2001年有8.6%的人有心境障礙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譚忠林副主任醫師是治療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專家。
譚醫師說,最近幾年,杭州沒有做過精神衛生方面的流行病學調查。2001年,浙江省有個這樣的調查,8.6%的人有心境障礙,「心境障礙」是抑鬱等不良情緒。重型抑鬱症的發病率是4.3%。「過去了7年,這個比例只會多,不會少。」
譚醫師說,氟西汀(百優解是氟西汀的一種商品名)的銷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這個城市的情緒。
抑鬱和年齡、職業沒有明顯關係
女性的比例稍高
抑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都要服用抗抑鬱類藥物。
抗抑鬱類藥物中有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多巴胺、單胺氧化酶等,這些物質可以讓人減輕抑鬱情緒。
譚醫師說,從門診情況看,一般對自己要求高、壓力大的人會得抑鬱症、焦慮症或強迫症,「患病人群和年齡、職業沒有明顯關係,女性的比例稍高。」醫生建議中重度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服藥,輕度的心理諮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