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9種自我心理療法克服強迫症

2021-01-11 99健康網

   心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說,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如果你有此決心,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試試以下幾種自我心理療法:

  一、聽其自然法

  此法在於減輕和放鬆精神壓力,任何事情聽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它。如好像有東西忘了帶就別帶它好了,擔心門沒鎖好就沒鎖好了,東西好像沒收拾乾淨就髒著亂著好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來克服由此帶來的焦慮情緒,症狀是會慢慢消除的。

  二、刨根究底法

  讓患者意識到造成心理疾病的真正原因,有助於症狀的消除,所以你可以依靠自己或親人從以下幾條線索來探究童年的創傷性事件:

  1、幼時受過的傷害性事件(如毒打、誘拐、誘姦等);

  2、幼時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性事件(如使人致殘、死亡、使財物嚴重受損);

  3、幼時與你最仇恨的人和你最歉疚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經歷。同時你還應該探究症狀的最初起因和隱藏的含義。

  三、滿灌法

  簡單地說,就是一下子讓你接觸到最害怕的東西。比如,你有強迫性的潔癖,請你坐在一個房間裡,放鬆,輕輕閉上雙眼,讓助手在你的手上塗上各種液體,而且努力形容你的手有多髒。這時,你要儘量忍耐。當你睜開眼,發現手並非你想像的那麼髒,對思想會是一個打擊,即不能忍受只是想像出來的;若確實很髒,你洗手的衝動會大大增強,這時你的助手將禁止你洗手,你會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消退。但此法適合意志力較強的人進行。

  四、系統脫敏法

  先學會放鬆的方法,然後由易到難列出強迫性行為的次數和激怒情境,再對每種情境下的強迫行為逐漸進行放鬆脫敏。就洗手癖而言,應一步步地減少洗手時間,增加贓物的刺激量,依次執行下去。

  五、當頭喝棒法

  當你開始進行強迫性的思維時,對增加大聲喊「停」,或給助手信息讓他喊「停」,但要注意信息要給得及時。當你在自療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請別忘了向你身邊的朋友或心理學家尋求幫助,大喊一聲「我不要受『強迫』」!

  六、自由聯想法

  每次心理諮詢讓患者選擇自己想談的題目,如生活、家庭、工作、與人交往、愛好或發病經過等。總之隨著腦中所湧現的念頭脫口而出,不管說出來的事情彼此有無關聯,是否合乎邏輯或幼稚可笑。

  根據患者當時的心理狀態,用同情的語調引導病人將伴有嚴重焦慮和衝突的事情進入病人的意識中,將壓抑的情感發洩出來。由於許多事情屬於幼年時代的精神創傷,當時所產生的情感反應常是比較幼稚的,現在當患者在意識中用成人的心理去重新體驗舊情,就比較容易處理和克服掉。這叫做情感矯正,這樣患者所呈現的症狀也會自然消失。

  七、解釋法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心理諮詢師的中心工作就是向患者解釋他所說的話中潛意識含義,幫助患者克服抗拒,而使被壓抑的心理資料得以源源不斷地通過自由聯想和夢的分析暴露出來。解釋是逐步深入的,根據每次諮詢的內容,用患者所說過的話做依據,用患者能理解的語句明白的告知他的心理癥結的所在。解釋的程度隨著長期的心理治療和對患者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患者也會在長期的心理治療中,有自我意識中逐漸培養起一個對人對事成熟的心理反應和處理態度,因而達到自我成長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這一療法的適應症是對心因性神經症,心理創傷、童年精神創傷、交通、空難、親人突然離去等症狀,不適合兒童、已出現精神錯亂症狀的各種精神病人。因為它需要長時間、多次療程、費用開支大。但這一經典心理分析治療的技術仍在各種改良的分析療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八、移情法

  當患者沉入往事回憶,說出許多帶有焦慮感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往往是與他關係密切的人物(例如父母)有關,自然,情感的發洩也是有針對性的(針對自己的父母)。在心理諮詢中病人往往把治療者當作他發洩的對象,這就叫移情,把過去與父母的病態關係轉移到與治療者的關係上。當病人出現移情,對治療者表露出特殊的感情,諮詢師一定要超脫自己,善於利用這一移情,循循誘導,讓病人認識到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必要性。當這些從無意識過程中所暴露出的病態或幼稚情感和人際關係成為意識過程的內容時,這種不成熟的或「神經症性」的心理防衛機制就減弱了,移情問題也就隨之消失了。

  九、釋夢法

  「夢是做夢者潛意識衝突欲望的象徵,做夢的人為了避免被人察覺,所以用象徵性的方式以避免焦慮的產生」。「分析者對夢的內容加以分析,以期發現這些象徵的真諦」。所以,發掘潛意識中心理資料的另一技術就是要求患者在會談中也談談他做的夢,並把夢中不同內容自由地加以聯想,以便治療者能理解夢的外顯內容和潛在內容(即故事的象徵意義)。

  比如,一男患者敘述了他做夢看到一個陌生女人突然進入她的家,偷走了放在保險柜中的存摺。他趕快大喊一聲「誰」,那個女人衝出陽臺匆匆逃走。他追到陽臺,往下一看,發現她已摔死在樓下面,他被嚇醒。我們會通過患者多次自由聯想,了解到他的家庭生活和與妻子的情感關係後就明白了這一顯夢的象徵意義。原來,他的妻子對他不忠,有了婚外情的故事(即陌生女人),欺騙了他的感情,想與她離婚(偷走了家裡的存摺),他非常的生氣,在自己面對無奈時曾經詛咒過,說她絕沒有好下場(她被摔死在樓下),但又不願她真的離開他而去和別的男人過日子,所以他的大喊(是在提醒她)。通過對隱夢的分析使患者清楚了自己焦慮情感的根源,應該怎樣面對、正確地處理與夫妻之間的關係。

(責任編輯:實習周婷)

相關焦點

  • 強迫症的自我心理療法
    強迫症病人可以自救嗎?可以的。強迫症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對它、戰勝它,讓它再也「強迫」不了你。 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 強迫症該怎麼治?美國EPR療法困境
    暴露反應阻斷(ERP)療法是迄今證實針對強迫症最為有效的療法,但具體療效受患者病情、治療師水平等多種因素制約。  在美國,有資質提供ERP療法的醫生少得可憐,而動輒上萬美元且基本用不了醫療保險的治療費更是讓不少患者頭疼不已。對症治療有多難?
  • 白領與擾人的強迫症
    二、白領人群強迫症的誘因:緊張焦慮脆弱偏執追求完美  以上病例都患有輕微的強迫症。從心理學角度,強迫症是以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本特徵的一種神經症障礙。患者體驗到衝動和觀念來自於自我,意識到強迫症狀是異常的,但又無法擺脫。目前,強迫症發病率約佔人口的0.05‰,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深入理解強迫症作者:新雨流泉壹認知行為理論認為,與正常人相比,強迫症病人不能按照個人意志結束消極想法(強迫思維)。大多數強迫行為(不是全部)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形成。簡單地說,大多數的強迫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強迫思維,這便造成減輕強迫思維的意圖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強迫行為。
  • 強迫症治療的正確方向究竟在哪裡?
    人吧,有時候是相愛相殺,互相折磨,而強迫症是自我折磨,而且還是自我折磨的極致。其中的痛苦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體會得,語言很難描述。我記得我強迫很嚴重那會兒,從大學退了學,待在家裡,每天除了吃藥就是睡覺。家人對我是愛莫能助,於是放任自由,什麼事也不讓我做。
  • 07強迫症徹底康復的希望所在——致力於強迫症的徹底康復
    預警性注意是患上強迫症的罪魁禍首,所以,對預警性注意動手就是在幹預強迫症。解除那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個」的戒備狀態時碰了釘子,就意味著我們在幹預強迫症時遇到了障礙。遇到障礙也不必氣餒,因為恰恰是這些障礙,促使我們反思自己所用的幹預方法是否合適,能否做出一些改進,以便更有效地幹預強迫症。我是這樣反思和改進的。
  • 心理學家:抑鬱症、強迫症不能依靠吃藥,這2種方法才是根本的
    心理學家:抑鬱症、強迫症不能依靠吃藥,這2種方法才是根本的引起抑鬱症、強迫症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從心理上來說,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神經症與患者的性格特質是密切關聯的。不可否認藥物治療在症狀嚴重階段是需要的,但是,藥物無法改變人的性格特點,換句話說,藥物無法改變人的思維觀念。
  • 2020年快結束了,我們對強迫症的理解依然太少!
    或許你可能有強迫傾向,甚至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一種高度致殘的心理疾病,被稱為「心理癌症」,與抑鬱症、焦慮症和精神分裂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   據有效數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每五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經歷強迫症。
  • 有恐懼焦慮抑鬱強迫症的人,其實只是在心理方位上轉向了
    恐懼焦慮發怒自卑四大心理障礙導致了所有的心理疾病,生活中常見的驚恐發作,焦慮失眠,急躁易怒,抑鬱自卑,強迫性重複等症狀隨處可見,困擾著人們無法突破的誤區到底是什麼呢?感覺驅使著人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錯覺,心理病人被錯覺籠罩著,失去了辨別方向的能力,雖然想了很多辦法仍然無法突破心理上的轉向感覺。
  • 心理諮詢怎麼解決我的問題?
    心理諮詢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諮詢師的幫助下調整好自己,讓你在面對生活充滿信心,讓生活健康幸福,在國外,心理諮詢非常普遍,大多數人都接受過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心理諮詢是通過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對心理問題進行幫助和治療的過程,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自我發展同時解決人們一些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的恢復。
  • 自我心理治療只需4步走!
    不吃抗抑鬱藥,自我療愈的具體操作思路轉變思維模式是每個抑鬱症患者都意識到的改變方向,具體如何去改變恐怕連許多心理治療師自己都說不清楚。這篇文章,我就從8種思維的具體特徵中提煉出有助於抑鬱症患者改變的思維,希望每一個患友能認真研讀。
  • 關懷身邊的小謝爾頓,兒童強迫症小常識
    那麼,這些小小的彆扭就是「強迫症」嗎?天性自由的兒童會得「強迫症」嗎?今天我們來科學討論一下兒童強迫症這個話題。 兒童青少年是強迫症的高發人群,兒童強迫症患者臨床表現具有年齡特性,如兒童強迫症中強迫檢查發生率高於對稱和清潔,攻擊或傷害的強迫思維發生率比成人高,如對災難性事件的恐懼,或擔心自己或父母死亡或疾病,這與兒童的發展水平和需求相關。
  • 強迫症能不能通過手術治療呢?諾貝爾的「黑歷史」告訴你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當今社會,人們對於強迫症的看法大都保持一種自嘲的態度,比如一旦自己哪裡控制不住做些重複的事情就形容自己有強迫症。其實,「強迫症」真的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腦部疾病,由它引發的腦葉白質切除術更是備受爭議。話說,其實強迫症和抑鬱症不同,抑鬱症更多是情緒方面障礙,但強迫症除了情緒的痛苦外,還有無休止的可怕念頭以及控制不住的行為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
  • 浴火重生:被社交恐懼症、強迫症糾纏近十年,感恩遇見這個方法
    註:本文為心理諮詢案例 以前自己就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但是沒有到恐懼到非常強烈的程度,過得也算沒那麼糟糕,有一天我突然感覺到狀態特別好,與別人相處特別好,自我感覺也很自信,可是突然的又變得不好了,自己也看了很多心理方面書,自我調節是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很舒服,跟任何人相處很自然不想那麼多就算想了也會很快忘掉,不好得時候不敢看直視別人,注意力很渙散,調節好的狀態很容易被別人影響
  • 研究:強迫症為新加坡三大常見精神疾病之一
    據報導,來自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IMH)和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共同在新加坡展開了一項強迫症全國性調查研究,共調查了6126名新加坡民眾。該研究團隊於11日公布了此項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每28個受訪者中有1人就患有強迫症,這使強迫症在新加坡成為了繼重度抑鬱症和酗酒之外的第三大精神疾病。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減壓的自我心理調適方法
    於是,有的人想方設法逃避壓力,避免承擔風險;有的人認為是自己抗壓力的能力不足,不斷給自己更高的要求……然而,壓力不可避免地存在於我們的一生中,所以不僅不能懼怕和逃避壓力,而要運用一些心理調試的方法,改變我們的心態,使壓力不再可怕甚至變成動力。這裡介紹幾種常用的緩解壓力的方法——<br><br>   「沒有壓力該多好啊!」
  • 科學家提出對付強迫症和亨廷頓舞蹈症新思路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大腦紋狀體的星形膠質細胞有助於控制小鼠的強迫症樣行為。近日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元》期刊上。  動動紋狀體,洗臉難自已  紋狀體是大腦基底神經節之一,具有調節肌肉張力、協調各種精細複雜運動的功能。
  • 5種能讓「強迫症」滿意的食物,鏡面蛋糕太夢幻了,橡皮糖給好評
    5種能讓「強迫症」滿意的食物,鏡面蛋糕太夢幻了,橡皮糖給好評!第一種是長得非常均勻的蘋果。這顆蘋果不管是顏色還是形狀,長的都比較均勻,這種食物讓強迫症的人看了是非常舒服的,你們覺得舒服嗎?5種能讓「強迫症」滿意的食物,鏡面蛋糕太夢幻了,橡皮糖給好評!
  • 總結一下:這4類人容易得強迫症,太多人中招了
    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出現了強迫症,在強迫症的影響下會出現強迫行為,強迫心理,如果無法及時改善,會對正常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容易出現強迫症,一旦有這種情況提前做好改善措施。那麼,哪些類型的人出現強迫症的概率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