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該怎麼治?美國EPR療法困境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專特稿(記者王鑫方)強迫障礙,俗稱「強迫症」,是臨床上常見但較難治癒的一種精神障礙。暴露反應阻斷(ERP)療法是迄今證實針對強迫症最為有效的療法,但具體療效受患者病情、治療師水平等多種因素制約。

  在美國,有資質提供ERP療法的醫生少得可憐,而動輒上萬美元且基本用不了醫療保險的治療費更是讓不少患者頭疼不已。

對症治療有多難?

  無論何時何地,大學生莫莉只要見到隨處亂扔的垃圾,她必然會撿起來,不然心裡難受得要命;每晚上床前,她必然會將手機固定放在床頭櫃某處,差一釐米她都無法入睡;在五金店打工,她認為一旦穿上工作服就會遇到倒黴事,雖然明知這麼想很荒謬,但她就是控制不住,實在受不了穿工作服時就只好請病假。

  莫莉14歲出現強迫症症狀,一開始家人就帶她看心理醫生。時至今日,她找了不少醫生,但這些大夫要麼只是通過談話幫她分析病因,要麼乾脆兩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多次受挫,讓莫莉感到筋疲力盡。

  其實,早在2007年,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就將ERP療法推薦為治療強迫症安全有效的一線治療方法之一。傳統的談話治療強調挖掘患者童年或以往人際關係,以期找到導致患者症狀的原因。而ERP療法認為,原因並不重要。

  心理學普遍認為,強迫是患者對某種特定情境或刺激的習慣性反應,這種情境或刺激會誘發焦慮或恐懼情緒,患者會通過反覆動作或儀式化行為緩解焦慮恐懼情緒,但這樣做恰恰導致強迫症狀難以消除。ERP療法就是讓患者在放鬆的基礎上,增加暴露在誘發焦慮恐懼情緒的情境或刺激中,以打破這種情景刺激與焦慮恐懼情緒的聯繫;然後阻斷強迫症的儀式化行為,打破這種行為與焦慮恐懼情緒的聯繫。隨著治療推進,患者最終面對特定情景刺激時,不再覺得有必要做出某種儀式化行為。

  一個例子是,讓有強迫洗手行為的患者將雙手放在泥水中,儘量延遲洗手時間。其間患者可能感到比較痛苦,但通過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的指導,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患者很可能不再被強迫症狀煩惱。「一旦人們受困於某種想法,他們覺得這種想法或對他們而言很有意義,或在向他們傳達出某種可能受到的傷害,」大芝加哥地區焦慮治療中心ERP心理醫生卡倫·卡西迪說,「而ERP告訴他們,這些想法沒有任何意義,你需要學會忽視它們。」

  雖然臨床證實ERP療法確實有效,但在莫莉生活的小鎮,卻找不到一名擅長這種治療的心理醫生。而在美國,像莫莉這樣苦於多年找不到對症治療的強迫症患者不在少數。

  多項研究表明,由於嚴重匱乏專長ERP治療的心理醫生,加上地理因素和經濟條件等限制,強迫症患者從出現症狀起平均要花17年才能得到對症治療。而傳統的談話療法非但無助於減輕患者病情,反而有可能加重他們的症狀。部分患者病情甚至嚴重到令他們無法踏出家門,生活幾乎沒有質量可言。

ERP心理醫生嚴重稀缺

  美國《大西洋月刊》報導,美國強迫症患者大約在300萬至700萬之間,而心理醫生多集中在城市,農村地區嚴重匱乏,超過半數縣根本找不到心理醫生。至於具有開展ERP治療資質的心理醫生,雖然迄今沒有確切統計數據,但數量更是遠遠滿足不了當前需求。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心理醫生琳恩·布夫卡介紹,ERP療法屬於認知行為療法,後者作為相對較新的治療方法,強調改變患者思維模式,而非試圖理解患者思維。心理醫生需接受認知行為療法或ERP療法培訓才能開展相應治療。雖然目前對培訓時長沒有強制規定,但這類心理治療師數目「確實不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較年長的心理醫生可能根本不會接受ERP培訓。雖然心理醫生執業後都要接受繼續教育,但培訓課程大多集中在倫理道德討論或對「癮君子」、難民等特定人群的幫扶上。另一方面,心理醫生一旦確定主業方向後,今後很可能在這一領域不斷精進業務,而不是從頭開始學一項全新的治療方法。

  ERP療法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當時心理學家理察·所羅門訓練狗躲避電擊,結果沒想到這些狗一看到燈光亮起,不管隨後有沒有放電,都會跳過障礙物躲起來。所羅門為治療這些狗的強迫症,就在燈光亮起後阻止狗跳過障礙物。起初,這些狗表現得非常焦慮,有的急著爬牆,有的嚇得小便,有的狂吠不止。但如此反覆多次後,這些狗逐漸不再害怕亮光。換言之,它們的強迫症治好了。

  同樣的療法應用於人類身上,過程也同樣會比較痛苦。事實上,迄今臨床證實有效的ERP治療多針對輕度至中度強迫症患者,這些患者經兩三個月治療後症狀至少能得到部分緩解。至於具體療效,用國際強迫症基金會常務董事傑夫·希曼斯基的話說,是個「很大的未知數」。治療師風格、患者焦慮程度和對暴露治療的忍耐度、療程設置、家庭成員對患者反應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治療效果。一旦患者同時患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鬱症,也會影響治療進程及效果。

為了治病賣房子

  雪莉·許夫納的兒子有嚴重潔癖,生怕感染細菌。許夫納送兒子住院接受密集型ERP治療,效果很滿意。但代價是,為支付昂貴的治療費,全家人不得不忍痛割愛賣掉房子。

  這種現象在接受ERP治療的患者中相當典型。對他們而言,能找對醫生已非易事,而不菲的治療費確實讓人花著心疼,更別提治療師普遍不接受常規醫保,也沒有幾家保險公司願意報銷這筆費用。

  強迫症患者ERP治療一般每周一次,每次從少於一小時至2小時不等,收費平均每小時400美元左右。多數患者一般經10多次至20次治療後病情可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重度患者可採取密集型治療,每天一次,通常持續三周。如此算來,整個療程至少需要4萬美元,多則十多萬美元。

  國際強迫症基金會常務董事希曼斯基說,ERP治療師因為稀缺,所以從不缺客戶,多數人覺得沒有必要接受醫保患者。卡西迪補充道,ERP治療比較複雜,常常超出普通醫生職務範圍,「如果患者有某種儀式化行為,我們可能需要去他們家裡(指導治療)」,而這些付出沒辦法從醫保中得到回報。

  珍妮特·辛格的兒子高三時患上強迫症,總是幻想著朋友即將受到傷害,緊張時會控制不住自己從一數到一千。辛格帶兒子求醫無數,從兒科到心理科,從抗抑鬱藥到談話治療,雖然兒子後來向她保證病情有所好轉,但在兒子大學第二學期,一通電話暴露了真相。

  當時,辛格讓兒子去學校心理諮詢中心,但兒子不停地說「去不了」。「終於我弄明白他是在說,因為強迫症,他根本沒辦法離開自己房間走到諮詢中心,」她說。

  辛格打「飛的」到兒子宿舍,頓時驚呆了。這個大男孩會在椅子上一坐就是8小時,能好幾天不吃東西。他覺得他愛的人可能要受到傷害,如果他能不吃東西,就能推遲厄運降臨。辛格後來將兒子送到一家心理治療機構接受ERP治療,9個星期療程後,兒子病情逐漸好轉,雖然目前仍未徹底治好,但能夠在自己選定區域內獨立生活和工作。他甚至還談了一個女朋友。

  雖然保險公司報銷了部分費用,但辛格每周治療還要自己掏400至500美元。不過,辛格不覺得遺憾:「這是我們花得最值的錢」。 

相關焦點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深入理解強迫症作者:新雨流泉壹認知行為理論認為,與正常人相比,強迫症病人不能按照個人意志結束消極想法(強迫思維)。大多數強迫行為(不是全部)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形成。簡單地說,大多數的強迫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強迫思維,這便造成減輕強迫思維的意圖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強迫行為。
  • 強迫症治療的正確方向究竟在哪裡?
    行為治療的結果是,強迫者相信「我不會再害怕了」,而森田療法的結果是「即使我害怕,我也能忍受/接受這一點」。後者站在了更高的層次上,更具有適應性。暴露和反應阻止療法,以及藥物治療,是美國精神病協會(APA)在《強迫障礙患者治療實用指南》中推薦的治療方法,這兩種療法還是有地位的。
  • 強迫症的自我心理療法
    強迫症病人可以自救嗎?可以的。強迫症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對它、戰勝它,讓它再也「強迫」不了你。 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 07強迫症徹底康復的希望所在——致力於強迫症的徹底康復
    預警性注意是患上強迫症的罪魁禍首,所以,對預警性注意動手就是在幹預強迫症。解除那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個」的戒備狀態時碰了釘子,就意味著我們在幹預強迫症時遇到了障礙。遇到障礙也不必氣餒,因為恰恰是這些障礙,促使我們反思自己所用的幹預方法是否合適,能否做出一些改進,以便更有效地幹預強迫症。我是這樣反思和改進的。
  • 白領與擾人的強迫症
    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高度緊張的工作生活節奏和過度的壓力導致了具有強迫心理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是強迫症發病率不斷上升的直接因素。目前,強迫症已經被列入嚴重影響都市人群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成為21世紀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點。
  • 佛洛依德9種自我心理療法克服強迫症
    心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說,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當你在自療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請別忘了向你身邊的朋友或心理學家尋求幫助,大喊一聲「我不要受『強迫』」!  六、自由聯想法  每次心理諮詢讓患者選擇自己想談的題目,如生活、家庭、工作、與人交往、愛好或發病經過等。總之隨著腦中所湧現的念頭脫口而出,不管說出來的事情彼此有無關聯,是否合乎邏輯或幼稚可笑。
  • 手機強迫症的三個特徵,看看你都有哪個?
    我們正因為這樣,不少人都患上了一個症狀,叫做手機強迫症,這個症狀甚至很有可能影響到你的身體健康,那麼,什麼是手機強迫症呢?手機強迫症在醫學上的理解是很容易的,全稱叫做強迫性神經症,是一種神經官能症,患有這種症狀的人往往會有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並且因為一個物品重複出現強迫自己查看的行為,其實這個也跟焦慮症差不多,患有這種症狀的人往往都有一下的特徵:一、忍不住重複刷手機這一個特徵是很容易辨別的
  • 強迫症能不能通過手術治療呢?諾貝爾的「黑歷史」告訴你
    文/老K當今社會,人們對於強迫症的看法大都保持一種自嘲的態度,比如一旦自己哪裡控制不住做些重複的事情就形容自己有強迫症。其實,「強迫症」真的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腦部疾病,由它引發的腦葉白質切除術更是備受爭議。
  •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學英語單詞「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一、先「透徹」分析一下:學習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到底是該作為「使用詞彙」來記,還是乾脆只當「閱讀詞彙」來記?
  • 心理學家:抑鬱症、強迫症不能依靠吃藥,這2種方法才是根本的
    心理學家:抑鬱症、強迫症不能依靠吃藥,這2種方法才是根本的引起抑鬱症、強迫症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從心理上來說,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神經症與患者的性格特質是密切關聯的。不可否認藥物治療在症狀嚴重階段是需要的,但是,藥物無法改變人的性格特點,換句話說,藥物無法改變人的思維觀念。
  • epr網絡公關是怎麼解決網絡輿情的
    epr網絡公關是怎麼解決網絡輿情的。【epr網絡公關選擇新輿盾】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對網絡輿情處理都是利用系統技術,epr網絡公關也是這樣的,新輿盾給大家分享:對於網絡輿情,要先追究其事件的本質,才能對症下藥。
  • 2020年快結束了,我們對強迫症的理解依然太少!
    或許你可能有強迫傾向,甚至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一種高度致殘的心理疾病,被稱為「心理癌症」,與抑鬱症、焦慮症和精神分裂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   據有效數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每五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經歷強迫症。
  • 重複經顱磁刺激、腦深部刺激治療強迫症的效果有多大?
    不過,由於難治性強迫症的存在,臨床上有較大需求,國內一些專科醫院也開始將rTMS和DBS應用於強迫症治療,或者作為研究課題予以嘗試。一些患者、家屬在求醫過程中有所接觸,但不知如何選擇。 關於這兩種治療技術的歷史、原理、治療方法和特點,我已經在雙相障礙系列文章裡面講過。
  • 2019年強迫症藥物治療流程更新:哈佛南岸計劃之精神藥理學規範(PAP...
    節點2:開始SSRI(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治療確診強迫症後,下一步即應開始SSRI治療,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或舍曲林,治療8-12周。這三種藥物均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批准治療強迫症,被視為一線藥物。
  • 強迫症有救了?首都醫科大學團隊發現認知靈活性相關的強迫症神經通路
    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也無法保證。認知靈活性減退是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而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
  • 科學家找到「不知變通」的強迫症神經元
    雷慧萌介紹,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也沒有專門針對強迫症的藥物,現在唯一治療強迫症的藥,還是治療抑鬱症的藥,只不過碰巧發現這種藥有一定效果而已。雷慧萌說:「臨床意義上的強迫症患者,表現非常嚴重,每天的時間都用在強迫性的思維和反覆刻板行為,沒有辦法自拔,沒有辦法工作。但是人為什麼會得強迫症,人們知道的非常少,何談去治療。
  • 治好了強迫症又犯了密集綜合症!
    什麼鬼,雞皮疙瘩掉一地,治好了強迫症又犯了密集綜合症!
  • 看一眼就能觸發你強迫症的圖,看完凌亂了
    強迫症是如今很多人都會有的感受,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裡,所以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如果出現了非常違和的東西,確實會讓心裡覺得不舒服,下面這組圖可能會讓你們有點凌亂,看看大家能忍到第幾張?
  • 研究:強迫症為新加坡三大常見精神疾病之一
    據報導,來自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IMH)和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共同在新加坡展開了一項強迫症全國性調查研究,共調查了6126名新加坡民眾。該研究團隊於11日公布了此項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每28個受訪者中有1人就患有強迫症,這使強迫症在新加坡成為了繼重度抑鬱症和酗酒之外的第三大精神疾病。
  • 百度:「強迫症」頭像暗藏木馬 謹防下載中招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百度最新資訊 > 正文 百度:「強迫症」頭像暗藏木馬 謹防下載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