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有救了?首都醫科大學團隊發現認知靈活性相關的強迫症神經通路

2020-11-17 科學網

作者 | 小柯機器人

特別愛洗手、出門前看n遍門上沒上鎖……這些習慣你有嗎?

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也無法保證。認知靈活性減退是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而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

近日,來自首都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一條與強迫症認知靈活減退相關的神經環路,在強迫症小鼠模型中明確了與「不知變通」有關的神經元。

相關論文2020年1114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

頑固不化的生理表現

先前大量研究表明,強迫症患者存在反轉學習障礙。論文通訊作者之一、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學系副教授雷慧萌告訴《中國科學報》,通過反轉學習測試,可以知道強迫症患者是否出現認知靈活性減退。

反轉學習測試即在患者已學會某種規則的情況下,改變規則,再去觀察患者能否適應新變化。通常情況下,強迫症患者的表現更為「固執」「不知變通」,適應新規則的時間會更長。

早先研究中,雷慧萌等人發現,即便是處於靜息狀態下的強迫症模型小鼠,與普通小鼠相比,其眶額皮層的錐體神經元和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活性已經發生異常。

另外,大腦基底神經節之一的紋狀體與自動情緒反應和控制複雜行為相關,也是強迫症病理生理學研究的關注區域。眶額皮層的錐體神經元直接投射到紋狀體,是紋狀體的上遊核團。

紋狀體中,大部分神經元都是中型多棘神經元,中型多棘神經元可細分為不同亞型,其一是直接通路的中型多棘神經元(D1-MSN),可特異性表達I型多巴胺受體。

「之前的研究發現,D1-MSN可被獎賞激活,在獎賞介導的目的性學習中起重要作用。」雷慧萌介紹。

為了進一步明確反轉學習的神經環路機制,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系列與獎賞有關的反轉學習行為學實驗。

新研究中,科學家通過訓練老鼠對氣味的反應,找到了與強迫症認知靈活減退有關的神經環路。

丁香和檸檬,傻傻分不清楚

在此次新發表的研究中,研究團隊首先對強迫症小鼠模型和野生小鼠模型進行了氣味區分訓練。

訓練中,若小鼠聞到丁香味氣體後,在一定時間內作出反饋——舔舐出水口,則能得到出水口中泵出的糖水作為獎賞。而如果聞到檸檬味氣體後,小鼠舔舐出水口則不會得到獎賞。

反轉學習時,研究者會將丁香和檸檬兩種氣味與獎賞間的關係調換,小鼠獲得糖水獎賞的條件不再是聞到丁香的氣味後做出反應,而是聞到檸檬的氣味後做出反應。

論文第一作者、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楊子成告訴《中國科學報》,通過光纖成像等方法,他們分別觀測並記錄了正常小鼠和強迫症小鼠在反轉學習過程中,不同腦區、不同類型神經元的功能活性變化。

他們發現,反轉學習前,已經懂得如何獲得獎賞的正常小鼠聞到丁香氣味後,會在其眶額皮層錐體神經元和D1-MSN中激發較強的反應,進而引發尋求獎賞的行為。D1-MSN也表現出對丁香氣味的反應偏好。

之後,在反轉學習早期,即使丁香的味道已經與獎賞無關,正常小鼠的眶額皮層錐體神經元對丁香氣味的反應仍然較強。研究者認為,這是由於小鼠腦內將不恰當的線索和獎賞相關聯,小鼠腦內的D1-MSN沒有產生對檸檬氣味的偏好,從而導致了行為正確率降低。

此時,小鼠眶額皮層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會發揮抑制作用,糾正錐體神經元的錯誤關聯,幫助D1-MSN逐漸建立新的反應偏好。漸漸地,正常小鼠就能適應新規則:檸檬的味道才與獎賞相關。

而在強迫症小鼠中,研究者發現,反轉學習初期,其眶額皮層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發揮了較弱的抑制作用,這導致錐體神經元繼續將錯誤的氣味與獎賞相關聯,進而使得D1-MSN對新規則的反應偏好倒置得更嚴重,最終導致小鼠反轉學習的速度更慢。

調控反轉學習速度

有趣的是,利用光遺傳學方法,研究者可以操縱小鼠特定腦區的神經元,直接影響到小鼠反轉學習的速度。

比如,通過精準的光刺激,研究者可以人為升高強迫症小鼠眶額皮層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活性,這可以有效治療反轉學習障礙。而在正常小鼠中,人為降低眶額皮層中間神經元的活性,,可以引發反轉學習障礙。

通過一系列實驗,研究者建立了眶額皮層-紋狀體環路不同類型神經元活性異常與強迫症反轉學習障礙的直接因果關係。他們發現,眶額皮層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在正常的反轉學習中起關鍵作用。其功能異常與強迫症反轉學習障礙的產生密切相關。

「這有利於縮小認知靈活性障礙治療的靶點範圍」,論文通訊作者之一,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張晨表示,「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尋找強迫症小鼠眶額皮層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活性異常降低的深層原因。」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10.045

相關焦點

  • 首都醫科大學團隊發現認知靈活性相關的強迫症神經通路
    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也無法保證。認知靈活性減退是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而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
  • 科學家找到「不知變通」的強迫症神經元
    最近,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條與強迫症「認知靈活性減退」相關的神經環路,在強迫症小鼠中明確了與「不知變通」有關的神經元,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刊物上。我們大腦裡的神經元浩如煙海,研究團隊通過做實驗的方式,找到了和強迫症密切關係的那一個神經元。記者採訪到了團隊成員、論文作者,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系副教授雷慧萌。
  • 附屬瑞金醫院聯合中科院神經所揭示重度強迫症手術治療的神經環路...
    該研究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重度強迫症患者術前和術後額葉-紋狀體相關環路的功能連接變化,以及臨床症狀改善的關係,並利用術前額葉-紋狀體功能連接來預測手術後患者的臨床改善狀況,首次發現腹側和背側額葉-紋狀體功能通路分別對應著手術治療的作用機制和預測因子,為利用功能影像生物標記來指導臨床治療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深入理解強迫症作者:新雨流泉壹認知行為理論認為,與正常人相比,強迫症病人不能按照個人意志結束消極想法(強迫思維)。大多數強迫行為(不是全部)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形成。簡單地說,大多數的強迫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強迫思維,這便造成減輕強迫思維的意圖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強迫行為。
  • 科學家提出對付強迫症和亨廷頓舞蹈症新思路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在小鼠腦子裡動了一點手腳,這些小鼠的洗臉行為就變得根本停不下來。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大腦紋狀體的星形膠質細胞有助於控制小鼠的強迫症樣行為。近日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元》期刊上。
  • 別再黑處女座,強迫症是基因突變啦!基因還能決定啥...
    龜毛、潔癖、斤斤計較,   像一個重度強迫症患者!   強迫症相關人類基因變異找到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遺傳學論文報告稱,科學家成功鑑別出與強迫症(OCD)相關的人類基因變異,找到了受這些變異影響的基因及神經通路。分離和表徵這些基因,將幫助我們理解這種疾病背後的生物學,進而建立有效治療方案。   人們經常說自己被強迫症困擾。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強迫症的部分病因:一種可以攻擊中間神經元的...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強迫症的部分病因:一種可以攻擊中間神經元的抗體  Connor Feng • 2020-06-17 14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家犬或可作人類強迫症研究模型物種
    據「中科院之聲」公眾號9月24日消息,強迫症是一種異質性較高的精神疾病,其表型、遺傳和病因均有明顯的多樣性,所以在人類群體中探索強迫症的潛在遺傳和生物學機制面臨困難。家犬是最早馴化的家養動物之一,在自然條件下亦受到強迫症的折磨,且與人類強迫症具有多種相似表型。因此,開展家犬強迫症的遺傳和細胞學研究有助於闡明二者強迫症共享的生物學機制。
  • 科學家提出對付強迫症和亨廷頓舞蹈症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于欣竹供圖 ■本報記者 李晨陽 愛乾淨是好事,但有潔癖就未必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在小鼠腦子裡動了一點手腳,這些小鼠的洗臉行為就變得根本停不下來。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大腦紋狀體的星形膠質細胞有助於控制小鼠的強迫症樣行為。
  • 07強迫症徹底康復的希望所在——致力於強迫症的徹底康復
    預警性注意是患上強迫症的罪魁禍首,所以,對預警性注意動手就是在幹預強迫症。解除那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個」的戒備狀態時碰了釘子,就意味著我們在幹預強迫症時遇到了障礙。遇到障礙也不必氣餒,因為恰恰是這些障礙,促使我們反思自己所用的幹預方法是否合適,能否做出一些改進,以便更有效地幹預強迫症。我是這樣反思和改進的。
  • 2020年快結束了,我們對強迫症的理解依然太少!
    很多人可能都會發現自己有這種症狀表現,例如重複洗手、關門、數臺階、咬指甲等等,長期下來,就感到很疑惑,明明知道這些想法和行為很荒唐,但是卻控制不住自己,有時候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或許你可能有強迫傾向,甚至是強迫症。
  •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家犬和人強迫症之間的遺傳趨同
    強迫症是一種異質性較高的精神疾病,其表型、遺傳和病因均有明顯的多樣性,所以在人類群體中探索強迫症的潛在遺傳和生物學機制面臨困難。家犬是最早馴化的家養動物之一,在自然條件下亦受到強迫症的折磨,且與人類強迫症具有多種相似表型。因此,開展家犬強迫症的遺傳和細胞學研究有助於闡明二者強迫症共享的生物學機制。
  • 強迫症有救了!科學家證實:非侵入性磁刺激可消除負面記憶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塊名為前額葉皮層的部位,認知、情緒、疼痛和行為管理等都與之相關。顧名思義,前額葉皮層就是我們前額頭後面的那部分大腦皮層,靈長類生物在進化中變化最大的也正是這一部位。這一部位有多智能呢?
  • 強迫症治療的正確方向究竟在哪裡?
    人吧,有時候是相愛相殺,互相折磨,而強迫症是自我折磨,而且還是自我折磨的極致。其中的痛苦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體會得,語言很難描述。我記得我強迫很嚴重那會兒,從大學退了學,待在家裡,每天除了吃藥就是睡覺。家人對我是愛莫能助,於是放任自由,什麼事也不讓我做。
  • 治療強迫症,不妨從神經生物學中找靈感
    眾所周知,強迫及相關障礙(OCRD)的治療很有難度: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心理治療,起效往往很慢,且療效常常難以令人滿意。基於現有證據,除了SSRIs之外,NE再攝取抑制劑、5-HT受體拮抗劑等其他藥物治療抑鬱同樣有效且證據一致;但對於強迫症而言,目前只有強效提升突觸間隙5-HT水平的藥物療效相對可靠,且也有很多患者應答不佳。
  • 關懷身邊的小謝爾頓,兒童強迫症小常識
    兒童青少年是強迫症的高發人群,兒童強迫症患者臨床表現具有年齡特性,如兒童強迫症中強迫檢查發生率高於對稱和清潔,攻擊或傷害的強迫思維發生率比成人高,如對災難性事件的恐懼,或擔心自己或父母死亡或疾病,這與兒童的發展水平和需求相關。
  •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學英語單詞「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一、先「透徹」分析一下:學習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就連我這個英語專業出身的「牛人」也時常遇到表達英語「強迫症」時常常把英語單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和另外一個英語單詞procrastination/procrastinate混為一談!
  • 白領與擾人的強迫症
    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高度緊張的工作生活節奏和過度的壓力導致了具有強迫心理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是強迫症發病率不斷上升的直接因素。目前,強迫症已經被列入嚴重影響都市人群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成為21世紀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點。
  • Nat Commun:強迫症也是基因的鍋!四個大腦基因被證與其相關
    2017年10月25日/生物谷BIOON/--最近,科學家識別了四個跟強迫症(OCD)相關聯的基因。這些基因都在同一腦迴路中發揮作用,並能幫助解釋為什麼親屬中有強迫症的人也更容易出現此情況。有強迫症的人會有侵入性的思想,必須通過一些重複的固定動作(比如洗手)才能緩解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