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提出對付強迫症和亨廷頓舞蹈症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2020-11-28 科學網
把小鼠逼出「潔癖」
科學家提出對付強迫症和亨廷頓舞蹈症新思路

 

星形膠質細胞鈣調節小鼠神經迴路和行為。 于欣竹供圖

■本報記者 李晨陽

愛乾淨是好事,但有潔癖就未必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在小鼠腦子裡動了一點手腳,這些小鼠的洗臉行為就變得根本停不下來。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大腦紋狀體的星形膠質細胞有助於控制小鼠的強迫症樣行為。近日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元》期刊上。

動動紋狀體,洗臉難自已

紋狀體是大腦基底神經節之一,具有調節肌肉張力、協調各種精細複雜運動的功能。早在2007年,美國杜克大學華裔教授馮國平就在《自然》上發表論文,第一次報告了紋狀體和強迫症之間的關係。

馮國平等人發現,當紋狀體中缺少了一種蛋白質後,小鼠反覆抓洗自己的臉,直到皮破血流都不收手,同時還表現得焦躁不安。這種症狀可以被基因治療改善。

在最近這項研究中,UCLA神經生物學教授Baljit Khakh團隊盯上了紋狀體星形膠質細胞的鈣信號。

大腦由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其中星形膠質細胞就佔40%~60%。星形膠質細胞有多種形式的鈣信號。

論文第一作者、在UCLA做博士後的于欣竹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人們對星形膠質細胞鈣信號的功能依然了解甚少。科學家面臨的一大障礙就在於很難在特定的發育階段和特定的腦區減弱這些信號。」

這一次,Khakh團隊開發出一種精巧的方法,特異性地減弱了成年小鼠大腦紋狀體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鈣信號。與對照組相比,經過處理的小鼠在焦慮情緒和運動能力的相關測試中表現相當,但把其放進一片開闊空地或是一個乾淨的房間時,它們就傾向於躲在角落裡拼命梳洗打扮。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處理組小鼠花在自我修飾上的時間是普通小鼠的450%。

對付強迫症,需要新思路

小鼠的洗臉行為是一種由大腦紋狀體控制的本能行為,Khakh團隊認為,過度自我修飾的行為與強迫症表型有關。

「強迫症是一種認知障礙導致的習慣性行為。比如一個人在意識層面明明知道門已經上鎖了,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三番五次跑回去檢查。」未參與這項研究的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員徐林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而紋狀體,恰恰就與『習慣』的形成密切相關。」

人類的強迫症與大腦皮層等腦結構有關,科學家也發現了許多可能影響強迫行為的大腦區域。但目前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對40%~60%的強迫症患者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科學家有必要從新的思路出發,揭示強迫症的內在機制,我們的工作證明,星形膠質細胞參與了強迫症的發病機理,並且指出了一個潛在的治療方向。」于欣竹說。

在另一種著名的神經性疾病——亨廷頓舞蹈症中,患者最早也會表現出強迫性的症狀。如果人為培育出患有亨廷頓舞蹈症的模型小鼠,這些小鼠一樣會有強迫症樣行為,具體表現就是不停整理自己的儀表。

那麼,亨廷頓舞蹈症小鼠的「臭美」行為是不是也和星形膠質細胞的鈣信號有關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這種行為可以被一種與星形膠質細胞鈣信號關鍵過程有關的阻斷劑所緩解。「這就有意思了。」徐林說,「研究人員發現小鼠身上兩種不同來源的強迫行為,有著非常相似的內在生理機制。」

這是否意味著,無論是亨廷頓舞蹈症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強迫行為,都有可能通過影響星形膠質細胞的鈣信號來進行幹預呢?

繼續深入,爭取造福患者

「我們的這項工作,首次將精神障礙與特定大腦迴路的星形膠質細胞變化聯繫起來。」于欣竹說,「我們期待這個結果能在臨床醫學中得到應用。」

徐林表示,他希望看到有關星形膠質細胞鈣信號來源的研究結果。「如果我們知道鈣信號從哪裡來,就可能調控它的來源,這樣可能更容易調控神經和膠質細胞的共同活動,從而更有希望轉化為臨床應用。」

對Khakh團隊來說,他們的工作還將繼續深入下去。于欣竹說:「我們目前正在研究星形膠質細胞對其他精神障礙的作用。我們還培育出了新的轉基因小鼠,這將使我們能夠研究在不同發育階段全腦星形膠質細胞的整體功能。」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16/j.neuron.2018.08.015

《中國科學報》 (2018-09-27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提出對付強迫症和亨廷頓舞蹈症新思路
    科學家面臨的一大障礙就在於很難在特定的發育階段和特定的腦區減弱這些信號。」  這一次,Khakh團隊開發出一種精巧的方法,特異性地減弱了成年小鼠大腦紋狀體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鈣信號。與對照組相比,經過處理的小鼠在焦慮情緒和運動能力的相關測試中表現相當,但把其放進一片開闊空地或是一個乾淨的房間時,它們就傾向於躲在角落裡拼命梳洗打扮。
  • 「致命的」舞蹈 | 亨廷頓舞蹈症
    ◆ ◆ ◆ ◆ ◆「死亡之舞——亨廷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病因亨廷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病因是由於亨廷頓基因上多核苷酸重複序列的錯誤表達,影響了不同的分子通路,最終導致神經功能失調和退化。亨廷頓舞蹈症的致病基因出現在每個細胞中,但它只殺死兩類大腦細胞,因而破壞患者大腦內的皮層和紋狀體,引起起舞動作。臨床表現亨廷頓舞蹈症臨床症狀複雜多變。
  • PNAS:亨廷頓舞蹈症的「門衛」
    大腦中特定神經元的死亡會引起亨廷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這是一種不治之症,其症狀表現為行為和運動的進程性改變。亨廷頓舞蹈症屬於神經退行性疾病,其致病基因Htt發生了突變,使一部分DNA發生異常擴張(即CAG三核苷酸)。正常Htt基因含有20-23個CAG三核苷酸。而突變型的Htt基因中含有很長的CAG三核苷酸重複。這樣的突變會使蛋白多出好幾個穀氨醯胺殘基,這種結構被稱為多聚穀氨醯胺鏈(polyglutamine tract)。
  • 關於青少年亨廷頓舞蹈症的一些知識
    亨廷頓舞蹈症的高發期為30-50歲,當有20歲以下的青少年發展出亨廷頓舞蹈症的症狀,他們被稱為為青少年亨廷頓舞蹈症(青少年HD)。
  • 解藥|中國首個亨廷頓舞蹈症新藥上市 患者平均4年確診
    亨廷頓舞蹈症是一種罕見病。風信子亨廷頓舞蹈症關愛中心負責人曹茜介紹,目前由於缺乏流行病學調查,中國發病人數尚不明確,估算為1-3萬人。罕見病患者在中國常遭遇確診困境。由風信子亨廷頓舞蹈症關愛中心發布的《2019亨廷頓舞蹈症患者生存情況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介紹,基因檢測是亨廷頓舞蹈症的確診標準,但根據由於疾病罕見,具備診療能力的醫生少,且集中在大城市,患者平均確診時間為4年。用藥方面,患者可用藥物主要針對運動症狀的緩解。「一方面,這表明醫生和患者雙方對運動症狀以及治療都有比較好的理解,而對認知和精神症狀以及相關的治療和幹預都缺乏重視。
  • 世界首例舞蹈症豬在中國誕生 亨廷頓舞蹈病有了「豬模型」
    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經過4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敲入豬,能精準地模擬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 亨廷頓舞蹈症:「被詛咒」的家庭
    8月20日,崔建國在順義區的家裡給患有亨廷頓舞蹈症(HD)的妻子韓愛華餵飯。如今,韓愛華躺在床上,嘴裡發出「嗚嗚」聲,手舞足蹈,一刻不停,體重從105斤降到72斤,她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近日,一段《致命的舞蹈:我只能看著她的病情日漸惡化,直至死亡》的視頻在網絡引發關注,讓「亨廷頓舞蹈症」這個陌生名詞進入大眾視野。視頻中,家住北京市順義區的崔建國煙一根接一根地抽。他說:「希望這個病將來能被治癒,不要再有人重複我們的悲劇。」
  • IBM使用人工智慧來預測亨廷頓氏舞蹈症的演變
    IBM正在利用其基於人工智慧的健康預測技能來幫助應對亨廷頓氏舞蹈症的挑戰。這家科技公司與CHDI基金會合作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模型,可以預測患者何時會出現亨廷頓氏症症狀,最重要的是,它還可以確定這些症狀的發展速度。
  • 調控微小RNA或可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調控微小RNA或可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19-12-0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
  • 2019亨廷頓舞蹈症患者調研報告(一)患者就醫和治療情況
    亨廷頓舞蹈症(又稱亨廷頓病/英文簡稱HD)是一種可怕的家族遺傳疾病,也是一種罕見疾病。主要症狀為無法控制的舞蹈樣動作, 精神症狀和認知症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逐漸喪失行動、說話、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約會持續發展15年到20年,患者晚期臥床不起、無法說話、吞咽進食困難並最終死亡。據專家估計,中國目前大約有3萬名亨廷頓舞蹈症患者。
  • 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豬誕生
    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豬誕生 "← →"翻頁 在廣州九龍鎮有一座 "豬賓館",生活著一群不尋常的實驗小豬,它們能模擬人類的疾病,這裡的科學家精準地把人突變的亨廷頓基因
  • 讓人恐懼的「死亡之舞」,了解亨廷頓舞蹈症的奧秘,跳自己的舞蹈
    亨廷頓舞蹈症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最重要的單基因遺傳病之一,亨廷頓舞蹈症症狀較為複雜,以慢性進行性舞蹈樣動作、認知功能障礙和精神行為異常為主要臨床特徵,發病人群大多為中年人群,病情來勢洶洶且惡化速度較快,死亡率極高。患者會逐漸表現出亨廷頓舞蹈症的相關症狀,且極少的孩子也會患有亨廷頓舞蹈症。
  • 關注亨廷頓舞蹈症
    每年5月15日是國際亨廷頓舞蹈症日,今年也是中國亨廷頓舞蹈病協作網(CHDN)成立十周年。我非常幸運加入到CHDN這個大家庭,感謝華西醫院商慧芳教授的邀請,使我2018年在成都結識了CHDN;感謝CHDN的支持,由我處來承接2019年CHDN年會[1]。
  • 「致命的」舞蹈——亨廷頓舞蹈症
    照小編來說,李白的愛喝酒是不是遺傳我不清楚,但小編舅舅愛啃大蒜那絕對是遺傳了小編外公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個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亨廷頓舞蹈症及其其他延展性問題。2017年有一則新聞報導:【致命的「舞蹈」:我只能看著她的病情日漸惡化直至死亡】。患者叫韓愛華,視頻中她的右腿高高舉起,不停地往上「踢」,她患的就是一種罕見病——亨廷頓舞蹈症。
  • 復旦大學團隊研發出亨廷頓舞蹈症潛在新藥!刊登於《自然》主刊
    北京時間10月31日凌晨,國際權威雜誌《自然》(Nature)主刊以長文形式,刊登了復旦大學教授魯伯壎、費義豔和丁澦作為論文作者,關於亨廷頓舞蹈症治療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ATTEC(自噬小體綁定化合物),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 亨廷頓舞蹈症群像:遺傳陰影下的不治之症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如今,韓愛華躺在床上,嘴裡發出「嗚嗚」聲,手舞足蹈,一刻不停,體重從105斤降到72斤,她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  近日,一段《致命的舞蹈:我只能看著她的病情日漸惡化,直至死亡》的視頻在網絡引發關注,讓「亨廷頓舞蹈症」這個陌生名詞進入大眾視野。  視頻中,家住北京市順義區的崔建國煙一根接一根地抽。他說:「希望這個病將來能被治癒,不要再有人重複我們的悲劇。」
  • 亨廷頓舞蹈症群像:遺傳陰影下的不治之症
    亨廷頓舞蹈症群像:遺傳陰影下的不治之症  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表現為舞蹈樣症狀、認知和精神障礙,目前沒有治療方法如今,韓愛華躺在床上,嘴裡發出「嗚嗚」聲,手舞足蹈,一刻不停,體重從105斤降到72斤,她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  近日,一段《致命的舞蹈:我只能看著她的病情日漸惡化,直至死亡》的視頻在網絡引發關注,讓「亨廷頓舞蹈症」這個陌生名詞進入大眾視野。  視頻中,家住北京市順義區的崔建國煙一根接一根地抽。他說:「希望這個病將來能被治癒,不要再有人重複我們的悲劇。」
  • 亨廷頓舞蹈症現早期治療曙光:與多巴胺受體有關
    在近日發表在eLif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描述了一種潛在的治療早期亨廷頓氏舞蹈症的新方法。「眾所周知,多巴胺信號在亨廷頓病中消失了,但我們和其他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多巴胺受體和組胺受體一起控制著大腦中的信號,」該研究進行時,David Moreno-Delgado是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的博士後研究科學家,他現在是比利時NovAliX的生物學小組組長。
  • 阿里雲的「不務正業」,從亨廷頓舞蹈症說起
    「亨廷頓舞蹈症。」「什麼舞蹈症?」「亨廷頓舞蹈症。」曹茜向《商業江湖》重複了兩遍這個名詞。亨廷頓舞蹈症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一般患者會在中年發病,主要症狀是「出現不能控制的手舞足蹈的運動症狀,就像喝醉了酒一樣」因此被稱為「舞蹈症」。
  • 復旦科研團隊研發亨廷頓舞蹈症潛在新藥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與丁澦課題組和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費義豔課題組等多學科團隊通力合作,開創性地通過基於化合物晶片和前沿光學方法的篩選,發現了「吞噬」亨廷頓病致病蛋白的「小分子膠水」,有望為亨廷頓舞蹈症的臨床治療帶來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