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頓舞蹈症:「被詛咒」的家庭

2020-11-28 鳳凰河南站

原標題:亨廷頓舞蹈症群像:遺傳陰影下的不治之症

8月20日,崔建國在順義區的家裡給患有亨廷頓舞蹈症(HD)的妻子韓愛華餵飯。 新京報記者趙蕾 實習生趙今朝攝

年輕時候的韓愛華。受訪者供圖

2016年,華顯珍和女兒、孫女、孫子的合影。今年2月,女兒因HD去世。多年來,這個家庭因HD先後有7個人去世。

崔建國夢見,妻子韓愛華從床上坐起,換上一襲黑裙,戴上銀質耳墜,穿著高跟鞋,去附近小區的公園跳舞。

那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韓愛華躺在床上,嘴裡發出「嗚嗚」聲,手舞足蹈,一刻不停,體重從105斤降到72斤,她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

近日,一段《致命的舞蹈:我只能看著她的病情日漸惡化,直至死亡》的視頻在網絡引發關注,讓「亨廷頓舞蹈症」這個陌生名詞進入大眾視野。

視頻中,家住北京市順義區的崔建國煙一根接一根地抽。他說:「希望這個病將來能被治癒,不要再有人重複我們的悲劇。」

「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發病年齡多在35到50歲,表現為舞蹈樣症狀、認知和精神障礙。」上海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曹立介紹,患者生命持續約10到20年,目前沒有治療方法。

中國亨廷頓舞蹈症協作網調研估測,中國約有三萬發病患者,而攜帶者(未發病)數量遠遠高於發病人群。

作為罕見病之一,亨廷頓舞蹈症(簡稱HD)並不為大眾熟知。許多患者被誤認為是癲癇、抑鬱症、老年痴呆……一旦出現代代遺傳現象,更是被視為「家族魔咒」。

「手舞足蹈」

韓愛華躺在床上,兩隻胳膊左右揮舞,右腿向半空中畫圓,左腿朝上身彎曲,又放回。

洗得發白的床單在高頻率「運動」下皺成一團。好幾次,她險些從床角摔下來,崔建國將其拽回床中央。

這是8月18日下午3點半。韓愛華燒了3個多月,羚羊角粉、清熱解毒丸等試了個遍,折騰了幾晚,這會她趴在床上,四肢伸展著睡去——只有熟睡時,她才能停止「手舞足蹈」。

捲髮剃成寸頭、裙子變成背心,20年來,「走在路上總能收穫回頭率」的韓愛華,變成裹著尿不溼、胸下肋骨清晰可見、生活無法自理的病患。

最初的症狀是「健忘」。1997年,這位新華書店的收款員,時常出現收款錯誤。轉崗後,她也難以流利介紹圖書,丟書情況接連發生,同事背後議論,她倍感委屈。

「這之前,妻子晚飯後都會換上連衣裙,在怡馨花園跳一兩小時的華爾茲。工作受挫後,她變得沉默,也不願再出門。」崔建國回憶。

幾次出入醫院,醫生診斷為抑鬱症。

韓愛華辦理病退,將自己關在家裡,白天對著電視發呆,夜裡按時吃抗抑鬱藥物,勉強保證短暫睡眠。

但她的手腳,開始不受控制地抖動,直到2001年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

1872年,美國醫學家喬治·亨廷頓發現此病,因患者不停地抖動肢體,像極舞蹈動作而得名。

上海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曹立介紹,發病者在肢體上運動遲緩、語言不清、吞咽困難,認知上執行功能、思維加工能力衰退,精神上則表現為焦慮、抑鬱躁狂等頻發。以患者出現特徵性運動障礙為起病點,3種障礙症狀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加重。

「醫生說這個病沒法治,最多活十來年。」崔建國慌了神,第一次聽說這病,就被判了死刑。

十年前,他牽著妻子的手散步回家,走到五樓樓梯時,韓愛華忽然掙脫,大幅度抖動手腳,一步沒站穩,後仰著摔下樓梯,在醫院昏迷兩天才醒來。

從那以後,她整夜吵鬧、大小便失禁、四肢抖動頻率不斷增加,簡單的話語交流變成「嗯」、「吃」、「餓了」,病情日漸惡化,直至完全喪失自理能力。

吞咽帶來死亡

亨廷頓舞蹈症患者的生命一般持續10到20年。在崔建國悉心照料下,韓愛華成了患者裡的「傳奇」。

每天下午,他將一碗黑色糊狀物端到妻子面前,這是她的水果榨汁餐。2012年,韓愛華病情進入晚期,吞咽成為困難的事。

一碗食物必須完全打碎,再一勺一勺送到妻子口中。她的頭也來回擺動,到嘴邊的流食常隨著兩側嘴角滑落,流到脖頸和枕頭。崔建國耐心擦拭,他計算過,餵完一碗食物需要半小時,餵下去的分量約三分之二。

研究HD20年的Burgunder教授稱,從全球範圍看,HD患者最主要死因是肺炎,例如因吞咽導致窒息。

華顯珍的大兒子孫立軍,就是「被饅頭害死的」。

疾病纏身後,兒女先後「被離婚」。為了照顧愛人和孩子,華顯珍不斷打零工,靠兩千多的低保和養老金撐起全家人的生活。經濟條件差,她只能用粗糧給患病的孩子餵食。

2006年立秋後的一個晚上,她將蒸好的一塊白饅頭送到大兒子手裡。他坐在床頭,左右手接過饅頭,往嘴裡送。

她轉頭去另一個屋看二兒子。10分鐘後再回來時,孫立軍躺在床頭,眼珠上翻,感受不到呼吸。再等鄰居趕來幫忙,兒子徹底咽了氣。

措手不及的死亡,成了每個亨廷頓舞蹈症家庭隱秘的傷痛。

「國內也出現不少患者,因走路不穩,摔倒後出現腦出血等症狀,最終病情惡化而逝」。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魯伯壎教授稱,也有患者就醫時,得到「治不了」的答案,放棄求生念頭。

韓愛華也想過死亡。還能歪歪扭扭走路時,她每天下午都嚷嚷著要去潮白河邊。

之後,韓愛華越發喪失語言功能,一天傍晚,崔建國推著她站在潮白河的土壩上,心生悲涼。

「你要是覺得痛苦,要不咱一起跳河算了。」崔建國開了句玩笑。

平日不接話的妻子忽然說:「好,聽你的。」

「被詛咒」的家庭

韓愛華曾向丈夫提起,母親舉止異常,在自己3歲時忽然離世。「當時我也沒放在心上,只是覺得她母親早逝,很心疼她。」崔建國回憶。

Burgunder教授在回復新京報記者的郵件中表示,亨廷頓舞蹈症由基因紊亂引起,損壞細胞大量功能的同時,導致神經細胞的錯亂,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這些患者的家族,就像是「被詛咒」般,走不出死亡的陰影。

今年2月24日,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甘南縣的華立波,在醫院昏迷三天,未能搶救成功。39歲的她,撇下10歲的女兒離世。

她是這個家庭患HD去世的第7人。

華立波的母親華顯珍親眼看著公公、丈夫、小姑、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相繼離世。

20年前,她的丈夫患病去世,10年前,大兒子表現出一樣的手腳抖動症狀、說話口齒不清、走路左右搖晃,她才恍悟,這是家族遺傳病。

2006年和2012年,她的兩個兒子去世時均不到40歲——大兒子因吞咽饅頭困難被噎死,小兒子瘦到只剩一層皮,未抵抗住病痛的折磨。

女兒求生欲望強烈,一直幻想著痊癒,但現實不如願。在一次求醫回家的高鐵站,她沒有站穩,倒在臺階上,昏迷兩夜後醒來,病情卻急轉直下,不出半年離世。

Burgunder教授談到,歐洲的亨廷頓舞蹈症患者人數約每10萬居民8人,中國患者人數保守估計為三萬人。魯伯壎分析,根據人口的年齡分布簡化模型推算,假設每個年齡的人數一樣,未發病的攜帶者是發病的3倍。

曹立表示,HD的基因突變特點是「動態突變」,加上遺傳早現的現象,被遺傳患者一代比一代年輕。但具體到某個家庭,需要看基因突變拷貝數,並不能看作是必然規律。Burgunder教授認為,其他遺傳變異也可能改變疾病的表達及環境影響。

「好像在列遺願清單」

崔建國從未打算帶兒子做基因檢測,他不想再面對重複的打擊。

華顯珍也拒絕給還在上小學4年級的孩子做檢測。「既然治不好,知不知道也沒那麼重要了。」她說。

10歲的孫女偶爾問起,自己將來會不會和媽媽一樣,華顯珍避而不答,「孩子不該背負那份惶恐。」

中國亨廷頓舞蹈症協作網的協調員馮璐揚告訴記者,因為HD是單基因顯性遺傳病,只要父母中一方患病,一定是50%的機率遺傳。

一旦被遺傳基因選中,成為突變基因的攜帶者,按患者發病的年齡規律,一般在35到50歲,病症逐步顯現。

沒做基因檢測前,31歲的成都人熊祥旭已規劃好人生。去年12月,她的母親在輾轉多家醫院後,被確診為HD。

熊祥旭想努力多掙錢,為丈夫和孩子存一筆錢,再帶家人去西藏等地多旅遊幾趟。

「好像在列遺願清單。」熊祥旭輕聲說道,如果檢測結果顯示自己是HD的攜帶者,她會選擇在發病前結束自己的生命,不給家人帶來困擾。

成都華西醫院的化驗結果為否。

魯伯壎教授介紹,基因檢測技術簡單易行,可診斷病人子女是否為HD的攜帶者。1993年左右,基因檢測技術就開始在多地的三甲醫院施行。

但現實生活中,基於個人情感和經費原因,做基因檢測的患者非常少。

不知道死亡會不會降臨,以及何時降臨,是這些患者家庭最大的恐懼。他們小心翼翼地生活,卻難以擺脫命運的殘酷選擇。

誤診

即使擁有明顯的發病特徵,國內醫學界對亨廷頓舞蹈症仍然知之甚少。

熊祥旭的母親在被確診為HD時,她患病已有4年之久。從診斷為抑鬱症,到疑似帕金森病,她看過心理醫生,做過CT,核磁共振等檢測項目,最終通過基因檢測確診為HD。

魯伯壎教授稱,患者就醫時,一些醫生將之誤診為癲癇、抑鬱症等,導致患者缺乏對亨廷頓舞蹈症正確認識,加快身體衰退。

而放眼全球,因神經系統的功能性複雜,還沒有研究人員攻克該病在人體的發病機制。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內始終沒出現任何可以治療甚至延緩病發的手段。

去年,中國首家致力於服務亨廷頓舞蹈症患者和家庭的「風信子關愛」公益組織成立,其負責人曹茜的母親,7年前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她的外婆和兩個姨媽,相繼去世。

她為亨廷頓舞蹈症做了一次調查,在接受調查問卷的103個人中,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後,從未接受過任何治療的人高達37.25%。

目前,被訪者近期最迫切想接受的治療方式依次為:藥物治療33.33%,手術治療17.65%,康複評估15.69%。

在治療方面,Burgunder教授認為,現階段許多藥物可用於緩解HD運動或精神方面的症狀,但醫生需要根據每個患者本身的情況,保證藥物副作用與症狀改善之間保持良好的平衡。

非藥物治療的關鍵則是護理條件。專業的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助於患者延長壽命。魯伯壎教授解釋,HD患者抖動時每日消耗的卡路裡是正常人的3倍。但從研究的樣本來看,勞作和鍛鍊能延緩發病,所以對病人的悉心照顧顯得尤為重要。

遺體捐獻

和二兒子一樣,華顯珍將女兒的遺體捐獻,用眼角膜換回兩個人重見光明。

眼看著妻子身體每況愈下,崔建國也嘗試將她的遺體捐獻,這也是韓愛華最後的心願。

崔建國諮詢了首都醫科大學等北京三家遺體捐獻點,對方均表示,現階段遺體捐獻只用於臨床教學,專項的遺體研究需要立項申請經費,無法滿足要求。

魯伯壎教授認為,病人的腦組織樣品是珍貴的研究對象,需要建立一個腦庫專門存放這些死者的腦部。據他了解,只有臨床醫生才能申請這樣的立項,且必須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准手續,最遲在病人去世後48小時完成取樣。

Burgunder教授指出,保存這些遺體「主要困難在於如何合理地準備材料(遺體),並保存他們用以研究。」他表示,在活體中收集生物標本(血液,尿液,甚至腦脊髓液)、疾病症狀的大量數據也需要收集。

作為歐洲亨廷頓舞蹈病網絡(EHDN)的主席,Burgunder教授一直在支持國內HD的臨床和科研進展。例如,比較中國和歐洲的疾病表現及其遺傳背景,參考中藥的經驗;推進合作化研究等。

烏雲背後是否還能顯現光芒的金邊,Burgunder教授持樂觀的態度。他表示,現在已有大量出版的研究結果關注於該病的發病機理以及臨床表現。目前,治療手段的潛在進展在於基因和蛋白的研究。在歐洲和北美地區,基於人體的研究正在進行,預計中國也將很快會出現。

曹茜在500人的病友群裡為患者解答疑問,華顯珍正愁著為考上大學的孫子攢學費。熊祥旭已經與父母約定過年一起來北京逛廟會。

崔建國唯一的休息時間,就是站在陽臺,對著五十多盆多肉植物發呆。偶爾澆點水,他們就能拼命存活,仿佛預示著,只要自己還幹得動,妻子就永遠不會離開一樣。

(記者趙蕾 實習生趙今朝)

相關焦點

  • 亨廷頓舞蹈症群像:遺傳陰影下的不治之症
    多年來,這個家庭因HD先後有7個人去世。  崔建國夢見,妻子韓愛華從床上坐起,換上一襲黑裙,戴上銀質耳墜,穿著高跟鞋,去附近小區的公園跳舞。  那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韓愛華躺在床上,嘴裡發出「嗚嗚」聲,手舞足蹈,一刻不停,體重從105斤降到72斤,她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
  • 關於青少年亨廷頓舞蹈症的一些知識
    亨廷頓舞蹈症的高發期為30-50歲,當有20歲以下的青少年發展出亨廷頓舞蹈症的症狀,他們被稱為為青少年亨廷頓舞蹈症(青少年HD)。
  • 亨廷頓舞蹈症群像:遺傳陰影下的不治之症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措手不及的死亡,成了每個亨廷頓舞蹈症家庭隱秘的傷痛。  「國內也出現不少患者,因走路不穩,摔倒後出現腦出血等症狀,最終病情惡化而逝」。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魯伯壎教授稱,也有患者就醫時,得到「治不了」的答案,放棄求生念頭。  韓愛華也想過死亡。還能歪歪扭扭走路時,她每天下午都嚷嚷著要去潮白河邊。
  • 「致命的」舞蹈 | 亨廷頓舞蹈症
    ◆ ◆ ◆ ◆ ◆「死亡之舞——亨廷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病因亨廷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病因是由於亨廷頓基因上多核苷酸重複序列的錯誤表達,影響了不同的分子通路,最終導致神經功能失調和退化。亨廷頓舞蹈症的致病基因出現在每個細胞中,但它只殺死兩類大腦細胞,因而破壞患者大腦內的皮層和紋狀體,引起起舞動作。臨床表現亨廷頓舞蹈症臨床症狀複雜多變。
  • 「致命的」舞蹈——亨廷頓舞蹈症
    照小編來說,李白的愛喝酒是不是遺傳我不清楚,但小編舅舅愛啃大蒜那絕對是遺傳了小編外公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個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亨廷頓舞蹈症及其其他延展性問題。2017年有一則新聞報導:【致命的「舞蹈」:我只能看著她的病情日漸惡化直至死亡】。患者叫韓愛華,視頻中她的右腿高高舉起,不停地往上「踢」,她患的就是一種罕見病——亨廷頓舞蹈症。
  • 關注亨廷頓舞蹈症
    每年5月15日是國際亨廷頓舞蹈症日,今年也是中國亨廷頓舞蹈病協作網(CHDN)成立十周年。我非常幸運加入到CHDN這個大家庭,感謝華西醫院商慧芳教授的邀請,使我2018年在成都結識了CHDN;感謝CHDN的支持,由我處來承接2019年CHDN年會[1]。
  • 亨廷頓舞蹈症家屬:只能看著她慢慢死亡(圖)
    8月20日,崔建國在順義區的家裡給患有亨廷頓舞蹈症(HD)的妻子韓愛華餵飯。多年來,這個家庭因HD先後有7個人去世。崔建國夢見,妻子韓愛華從床上坐起,換上一襲黑裙,戴上銀質耳墜,穿著高跟鞋,去附近小區的公園跳舞。那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韓愛華躺在床上,嘴裡發出「嗚嗚」聲,手舞足蹈,一刻不停,體重從105斤降到72斤,她被確診為亨廷頓舞蹈症。
  • PNAS:亨廷頓舞蹈症的「門衛」
    大腦中特定神經元的死亡會引起亨廷頓舞蹈症亨廷頓舞蹈症屬於神經退行性疾病,其致病基因Htt發生了突變,使一部分DNA發生異常擴張(即CAG三核苷酸)。正常Htt基因含有20-23個CAG三核苷酸。而突變型的Htt基因中含有很長的CAG三核苷酸重複。這樣的突變會使蛋白多出好幾個穀氨醯胺殘基,這種結構被稱為多聚穀氨醯胺鏈(polyglutamine tract)。
  • 調控微小RNA或可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調控微小RNA或可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19-12-0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
  • FDA批准首個亨廷頓舞蹈症氘代新藥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宣布,美國FDA已經批准了該公司新藥產品AUSTEDO(deutetrabenazine)片劑用於治療與亨廷頓舞蹈症相關的「舞蹈病症狀「(chorea)。AUSTEDOTM是FDA批准的第一個氘代產品,也是獲得FDA批准的針對亨廷頓舞蹈病的歷史上第二個藥物。
  • 阿里雲的「不務正業」,從亨廷頓舞蹈症說起
    「亨廷頓舞蹈症。」「什麼舞蹈症?」「亨廷頓舞蹈症。」曹茜向《商業江湖》重複了兩遍這個名詞。亨廷頓舞蹈症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一般患者會在中年發病,主要症狀是「出現不能控制的手舞足蹈的運動症狀,就像喝醉了酒一樣」因此被稱為「舞蹈症」。
  • 2019亨廷頓舞蹈症患者調研報告(一)患者就醫和治療情況
    亨廷頓舞蹈症(又稱亨廷頓病/英文簡稱HD)是一種可怕的家族遺傳疾病,也是一種罕見疾病。主要症狀為無法控制的舞蹈樣動作, 精神症狀和認知症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逐漸喪失行動、說話、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約會持續發展15年到20年,患者晚期臥床不起、無法說話、吞咽進食困難並最終死亡。據專家估計,中國目前大約有3萬名亨廷頓舞蹈症患者。
  • 亨廷頓舞蹈症,不僅僅普通的是遺傳病,它還會影響患者的神經系統
    沒錯,今天要帶給分享的就是這個亨廷頓舞蹈症,雖然這個疾病不會奪去大家寶貴的生命,但是小明兒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患上這個疾病,從一個正常人到要依靠輪椅才能出行,這個疾病對生活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要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關於亨廷頓舞蹈症的基礎知識,增強自己的防範意識。
  • 【學術前沿】亨廷頓舞蹈症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亨廷頓舞蹈症 (Huntington's disease, HD) 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在成年後甚至在老年後才會出現一些臨床症狀,可能在發育期某些基因發生變化驅動後期的疾病進程。
  • 讓人恐懼的「死亡之舞」,了解亨廷頓舞蹈症的奧秘,跳自己的舞蹈
    雖然現狀的科學技術已經十分發達,但仍然無法完全治癒一些特殊的疾病,亨廷頓舞蹈症就是其中之一。所幸此病發病率極低,被列入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01亨廷頓舞蹈症是一種罕見病,了解亨廷頓舞蹈症的知識,從現在開始1、什麼是亨廷頓舞蹈症?
  • 日研究者發現遏制亨廷頓舞蹈症致病基因方法
    日本研究人員24日宣布,他們發現了遏制一種遺傳型神經疾病——亨廷頓舞蹈症的致病基因的方法
  • 亨廷頓舞蹈症新藥可清除高達60%的致病蛋白
    近日,專注於反義藥物開發的Ionis Pharmaceuticals公布了在研新藥IONIS-HTTRx(RG6042)治療早期亨廷頓舞蹈症HD的病因是由於編碼亨廷頓蛋白(huntington protein,HTT)的基因出現三核苷酸序列擴增,使HTT蛋白產生毒性並且逐漸損害大腦中的神經元, 導致精神能力和身體控制能力下降。目前,已有的療法都只能緩解HD的症狀,還沒有一款改變HD疾病進程的療法獲得FDA的批准。
  • 解藥|中國首個亨廷頓舞蹈症新藥上市 患者平均4年確診
    來源標題:解藥|中國首個亨廷頓舞蹈症新藥上市 患者平均4年確診 5月18日,亨廷頓舞蹈症治療藥物氘代丁苯那嗪片獲批上市,這是中國首個上市的亨廷頓舞蹈症治療藥物,也是氘代丁苯那嗪片在全球範圍內的第二次獲批。
  • ...他們發現了遏制一種遺傳型神經疾病——亨廷頓舞蹈症的致病基因...
    日本研究人員24日宣布,他們發現了遏制一種遺傳型神經疾病——亨廷頓舞蹈症的致病基因的方法,這一研究成果為開發全新的治療方法開闢了道路。  日本國立精神和神經醫療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說,他們發現在亨廷頓舞蹈症患者致病基因的鹼基序列中,存在與正常的基因組不同的鹼基序列。
  • 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2020-03-09 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蘇運生 【字體:小】 語音播報   暨南大學腦修復中心主任陳功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可在亨廷頓舞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