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身邊的小謝爾頓,兒童強迫症小常識

2021-01-08 騰訊網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主管藥師 蔡燕輝

我們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會說自己有「強迫症」,比如衣服一定要按顏色長短擺好,食物一定要按周一至周日的分量歸類等等,最明顯的就是《生活大爆炸》中的謝爾頓,生活中各種刻板與規律,而且還是從小開始的~

那麼,這些小小的彆扭就是「強迫症」嗎?天性自由的兒童會得「強迫症」嗎?今天我們來科學討論一下兒童強迫症這個話題。

什麼是兒童強迫症?

其實,強迫症是一種終身患病率較高的精神障礙。兒童青少年是強迫症的高發人群,兒童強迫症患者臨床表現具有年齡特性,如兒童強迫症中強迫檢查發生率高於對稱和清潔,攻擊或傷害的強迫思維發生率比成人高,如對災難性事件的恐懼,或擔心自己或父母死亡或疾病,這與兒童的發展水平和需求相關。

兒童強迫症的強迫思維和行為

兒童強迫症患者的強迫思維和行為也具有年齡特點:

強迫思維:兒童強迫症患者表現出同成人相似的強迫思維。一般情況下,兒童強迫行為和衝動明顯而強迫觀念並不突出。但是,在兒童正常發育階段也會出現一些強迫現象,如不可克制地去碰觸周圍的一些東西,走路遇到路面有裂縫時不自主地跳過去或總重複唱一首歌詞,上床脫衣服時總有拍胸捶腿等習慣性動作,然而其對這些動作沒有痛苦感,也不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更不會因為不可克制而產生焦慮,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自然消失,故稱為正常的一過性強迫現象或稱為亞臨床強迫現象。

強迫行為:兒童強迫症患者通常與成人的強迫行為相似,但是,如不讓患者重複這些動作,其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如果讓其反覆進行這些動作,兒童患者並不像成年患者那樣有明顯的內心矛盾和焦慮不安。一般來說,兒童對自己的強迫行為並不感到苦惱和傷心,只不過是刻板地重複這些行為而已。嚴重時會影響到患兒睡眠、社會交往、學習效率、飲食等多個方面。

兒童強迫症有什麼特殊症狀?

在兒童強迫症中,較為特殊的強迫症狀表現為替代性強迫行為和感應性強迫行為。

(1)替代性強迫行為:兒童不但自己有強迫行為,還要求其父母或其他關係密切的親屬來完成他/她的強迫行為。

如反覆地檢查、重複地洗滌等。有些年齡較低兒童自己強迫檢查並不嚴重,而代之讓父母或祖父母強迫地重複他/她想強迫的內容,甚至總盯著或看著別人來完成強迫行為。

(2)感應性強迫行為:有些兒童的強迫行為具有家庭感應性,有些父親或母親和孩子出現同樣的強迫行為。

這些多見於強迫檢查、強迫性儀式動作、強迫性洗滌等,主要見於過度依戀或過度溺愛的親子關係家庭,獨生子較多見。如有些照料者(單親母親或祖母較多見)不能與兒童正常地分離,仍同床、同被。

如何治療兒童強迫症?

該病的治療目標是強迫症狀顯著減輕,社會功能基本恢復,能夠有效地應對壓力和減少復發。

可以使用的治療藥物

FDA批准可以用於治療兒童強迫症藥物:舍曲林(≥6歲)、氟西汀(≥8歲)、氟伏沙明(≥8歲)和氯米帕明(≥10歲)。

CFDA批准的包括:舍曲林(≥6歲)、氟伏沙明(除強迫症外不應用於18歲以下的兒童少年)和氯米帕明(5歲以下兒童無相關資料)。

兒童強迫症的治療原則包括:

(1)建立有效的醫患治療聯盟:強迫症是一種需要藥物和心理協同治療並長期治療的疾病,治療過程包括急性期和維持期治療,對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要求高。因此要保證治療計劃的實施,建立良好的醫患治療同盟是基礎。

(2)定期隨訪和評估:包括定期的全面精神狀況檢查,強迫症與共病的進展與嚴重度,患者安全性的風險度,疾病對患者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治療的效應、不良反應及治療依從性,治療環境是否符合目前病情的嚴重程度,患者生存環境中的應激因素尤其是與強迫症狀相關的應激因素,患者的壓力應對方式等。

(3)多種方法綜合治療: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均是強迫症的有效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特點、疾病嚴重程度、是否共患其他精神或軀體疾病及接受相應的治療、既往治療史、心理治療方法的可及性、患者對治療的意願和經濟承受能力以及患者的治療現況等因素,為患者選擇適宜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者藥物聯合心理治療的策略。

(4)個體化治療: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如年齡、性別、病程、症狀特徵、既往病史、心理社會因素等,決定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5)多學科聯合制定治療方案:對於共病患者、特殊人群等患者,與其他相關專科醫師一起協調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避免大眾對於兒童強迫症產生不良認知,並且有所了解哦~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 袁學文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相關焦點

  • 小謝爾頓 第一季
    瑪麗是這個家庭裡對謝爾頓最好的一個親人,真心關懷、無微不至,正如小謝爾頓所說:「她只是好騙,而不是個騙子。」天才兒童讀高中、戰社會不過,對於更多觀眾而言,更想看的無疑是天才兒童上高中,戰天鬥地懟師生的故事,看看小謝爾頓是如何聰明絕頂,以及怎麼被欺負的。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強迫症的部分病因:一種可以攻擊中間神經元的...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強迫症的部分病因:一種可以攻擊中間神經元的抗體  Connor Feng • 2020-06-17 14
  • 《小謝爾頓》回歸:沒想到上班族的痛點居然被這個孩子戳中了!
    《小謝爾頓》第二季同樣也有22集,和《生活大爆炸》第十二季在同一天回歸。《小謝爾頓》第一季豆瓣評分為8.9分,回歸的第二季收穫了9.4分的好評。《小謝爾頓》第一季從9歲的小謝爾頓開始講起,那時他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德克薩斯州。這無疑勾起了《生活大爆炸》劇迷們的好奇心,觀眾很想知道謝爾頓在《生活大爆炸》這部劇中的種種行為是否和他童年的成長經歷有關。
  • 強迫症的自我心理療法
    強迫症病人可以自救嗎?可以的。強迫症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對它、戰勝它,讓它再也「強迫」不了你。 強迫症的本質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由於自相搏鬥的內在衝突不斷延續,強迫症也不斷擴展,形成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 《小謝爾頓》:這是天才謝耳朵的童年
    該劇是由童星伊恩·阿米蒂奇飾演9歲的謝爾頓,謝爾朵吉姆·帕森斯擔任製片並旁白。能同時欣賞到大小謝爾頓一起參演,真讓人興奮不已。《小謝爾頓》第一季共22集,每集20分鐘左右,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1第一個劇情小謝爾頓陪媽媽參加教堂聚會的時候,期間謝爾頓和姐姐兩人在拌嘴,由於打擾到了前面的女士,媽媽為了保護孩子展現的母愛。在一個外人說自己的孩子有問題的時候,任何一位為人父母都是不能接受的,如果這個時候母親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那麼小小的謝爾頓的心靈一定會有陰影,也許以後就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 07強迫症徹底康復的希望所在——致力於強迫症的徹底康復
    預警性注意是患上強迫症的罪魁禍首,所以,對預警性注意動手就是在幹預強迫症。解除那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個」的戒備狀態時碰了釘子,就意味著我們在幹預強迫症時遇到了障礙。遇到障礙也不必氣餒,因為恰恰是這些障礙,促使我們反思自己所用的幹預方法是否合適,能否做出一些改進,以便更有效地幹預強迫症。我是這樣反思和改進的。
  •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
    「強迫症」英語怎麼說?學英語單詞「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一、先「透徹」分析一下:學習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強迫症」時,你遇到了什麼問題?就連我這個英語專業出身的「牛人」也時常遇到表達英語「強迫症」時常常把英語單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和另外一個英語單詞procrastination/procrastinate混為一談!
  • 《少年謝爾頓》:天才少年的父母不好當
    這部美劇是《生活大爆炸》衍生的一部前傳劇叫《少年謝爾頓》。《少年謝爾頓》講的是少年時期的天才兒童謝爾頓小時候的生活趣事。改劇的演員伊恩·阿米蒂奇飾演少年時期的謝爾頓,演技真的是惟妙惟俏,讓人不禁覺得沒錯,他就是謝爾頓,簡直同一個人。
  • 2020年快結束了,我們對強迫症的理解依然太少!
    或許你可能有強迫傾向,甚至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一種高度致殘的心理疾病,被稱為「心理癌症」,與抑鬱症、焦慮症和精神分裂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   據有效數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每五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會經歷強迫症。
  • 白領與擾人的強迫症
    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高度緊張的工作生活節奏和過度的壓力導致了具有強迫心理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是強迫症發病率不斷上升的直接因素。目前,強迫症已經被列入嚴重影響都市人群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成為21世紀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點。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深入理解強迫症作者:新雨流泉壹認知行為理論認為,與正常人相比,強迫症病人不能按照個人意志結束消極想法(強迫思維)。大多數強迫行為(不是全部)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形成。簡單地說,大多數的強迫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強迫思維,這便造成減輕強迫思維的意圖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強迫行為。
  • 強迫症有救了?首都醫科大學團隊發現認知靈活性相關的強迫症神經通路
    對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也無法保證。認知靈活性減退是強迫症的核心症狀,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而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症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
  • 強迫症治療的正確方向究竟在哪裡?
    下面我說說自己對強迫症的一點感悟和看法吧,內容可能有點兒長。一.什麼情況才算是強迫症?「強迫症」這個詞似乎現在成為了日常用語。那麼究竟什麼情況才算強迫症呢?判斷是不是強迫症,有一點最重要,那就是:自己和症狀之間有沒有對抗。
  • 《小謝爾頓》:擔任暑期講解員,不到一天被勸退,小謝爾頓很氣憤
    瑪麗開著車,不相信人家會招一個像小謝爾頓這個大的孩子。但謝爾頓認為自己有高中文憑,對火車知識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自信能說服人家給他這個崗位。雖然不甘心,但瑪麗卻說不出話來。回到家,小謝爾頓打給了博物館,用了將近五十分鐘,成功說服博物館負責人自己就是那個講解員崗位的最佳人選。第二天一早,小謝爾頓和米西吃著早飯。
  • 房山科學小常識教程_龍寶小掌門
    房山科學小常識教程,龍寶小掌門,而在網絡教學中,幼兒有機會主動參與學習,從消極的學習轉化為主動地發揮其認知能力,探索知識,發現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自我教育使用網絡進行教學,既可以做到面向全體幼兒,又可以按照每一個幼兒的接受能力靈活地安排學習速度,達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作用,促進了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從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在使用
  • 《小謝爾頓》天才成長記
    背景設立在1989年的德克薩斯州9歲的小謝爾頓和父母哥哥妹妹一家人的一系列故事。智商超高情商為負的小謝爾頓真的是打心底裡以學習科學知識為樂,深信不疑的認為科學知識是人類快樂的源泉根據責任越大能力越大原則,小謝爾頓被迫擔任了哥哥妹妹的功課輔導,其中也是笑料百出很是精彩,也是在這時讓謝爾頓覺得自己不合適教職內心的單純無盡的吐槽,看到哥哥喬治和雙胞胎妹妹米希在飯桌上吵架發出的感慨可是諷刺的很到位了,而且以後的劇情中不止一次把家人想做人猿
  • 都被看作天才,為什麼小謝爾頓如此開心,而蔣方舟是討好型性格?
    好在《生活大爆炸》又有了衍生劇《小謝爾頓》,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天才兒童的成長之路,而小謝爾頓父母的教育方法,更值得中國大部分家長學習和反思。《小謝爾頓》截取了謝爾頓9歲後的生活片段,謝爾頓因為智商超群,初中課程已經滿足不了他的學習速度,因此要跳級進入高中學習。九歲的兒童進入高中,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謝爾頓沒有一個朋友,謝爾頓的媽媽為此感到十分擔心,在去送謝爾頓上學的路上鼓勵謝爾頓去結交一些朋友。
  • 社恐、臉盲、強迫症……這些作家更有發言權
    總聽到有同學說:我有「強迫症」/「臉盲」/「社交恐懼症」......但其實大多數時候,大家的這些行為還上升不到病症的程度,而像這種困擾我們的事情,在大作家們身上也曾有發生。 堅信「東西摸三次會有好運」的小說家 難擺脫的強迫症其實歷史悠久,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 · 狄更斯就是個典型的強迫症患者。
  • 《小謝爾頓》揭露謝爾頓在加州工作多年卻從不開車的原因!
    那麼,謝爾頓為什麼死活不自己開車上下班,非得搭朋友們的車呢?難道謝爾頓買不起一輛車嗎?謝爾頓不僅沒有車,連住的地方也要跟萊納德合租啊。要認真說起來,按謝爾頓的可能收入,買車根本不在話下。《生活大爆炸》中沒有透露過謝爾頓在加州理工大學的福利待遇問題,但還是有跟粉絲做過比較信服推斷。謝爾頓在加州理工大學是理論物理研究人員,並獲得初級教授的教職。
  • 天天購物狂 Nerd謝爾頓喜歡的那些周邊
    其中小編最喜歡的就是Sheldon謝爾頓了,古怪的性格和偏執的行為總能帶來很多笑料。  小編也承認,看了《生活大爆炸》以後小編深深墮入了科技宅們的世界,片中四個男生們喜歡的《星際迷航》、《神秘博士》、《星球大戰》、《指環王》以及大量的超級英雄們小編都一一去關注了,不得不說真的是一個神奇又瑰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