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畫畫-家長一定不要說這五句話,可能會毀掉孩子的想像力!

2020-11-27 騰訊網

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現階段,我們的美育還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兒童美育。

愛畫畫是孩子的天性,繪畫是他們自我表現的語言。在繪畫中,孩子充分地表達了他的思想、感情和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在孩子接受繪畫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常常會不小心對孩子下面的這些話。作為家長,應怎樣正確看待兒童繪畫呢?

1、你這畫的什麼?怎麼畫得一點也不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自己的眼光來限制孩子的成長,比如畫畫,就會以自己既定的觀念來要求孩子。

太陽一定要是圓的,屋頂一定要是尖的,海一定是波浪構成的,等等等等。如果孩子畫的不「像」,不符合自己既定的觀念,家長就很容易否定孩子的繪畫水平。

但事實上,繪畫訓練的正是孩子自己觀察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去重複那些成年人的觀點。所以如果孩子畫的不像,不要急於否定他,或許那正是他觀察這個世界的獨特視角。

2、你看看別人畫得都比你畫得好

「別人家的孩子」絕對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噩夢,對學畫畫的孩子會是更加沉重的打擊!

繪畫不是比賽,更不是考試,他是孩子用心的創作,是孩子對個性的表達,一定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把獨一無二的東西用某一個標準去和人比較,導致自己被否定,那對孩子的自信與個性的成長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或許會變得不自信,不太敢表達自己。

事實上,不論學不學畫畫,如果愛自己的孩子,都不應該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3、喜歡畫畫啊,那給你買一些簡筆畫畫畫吧

什麼是簡筆畫呢?簡筆畫常常適用於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以提取客觀事物最典型、最突出的形象為主要特點,是用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的筆法,表現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

孩子正處於一個未定型的時期,這時候直接就遞給他一本教程,讓他依樣畫葫蘆,當然,很快他會學會「葫蘆」怎麼畫,也很快就能掌握各種小東西的繪畫技巧。

但是,他會變得依賴「教程」,當離開了範本,他就不知道如何進行繪畫,如何進行操作。書上有堅過樹的畫法,他能畫出來樹,書上有花的畫法,他能畫出花,但書上如果沒有小貓的畫法,他能畫出貓嗎?

教程只能是「參考」,而不應該成為不可置疑的「教條」。

4、你畫的太好(差)了

不要孩子剛剛把畫拿上來,連看都沒看一眼就閉著眼睛說,「呀,我家寶貝畫的真棒!」事實上,這並不能幫助孩子建立他的自信,反而會讓他感到「不自信」甚至「自卑」。

孩子只是沒長大的成年人而已,不代表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大人們是否認真對待他們的畫作,他們是可以察覺的,如果沒仔細看就給了他們一個「很棒」或者「很糟糕」的評價,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努力受到了輕視,或者白費。這樣的一個「好」或「壞」的評價,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所以,別輕易地對孩子的作品下一個定論,你要做的第一步,是了解他的作品,了解創作的原因,了解創作的背景。之後,再給出你的評價,那樣才會更負責任,更有說服力。

5、你的天空為什麼是黑色的,這孩子該不會有抑鬱傾向吧

當孩子開始自由上色的時候,他可能就會使用一些不著邊際的顏色,比如把大海畫成綠色,把大地畫成粉色,把天空畫成黑色。

這些和一般視角不同的顏色很容易讓家長們擔心孩子的心理狀況,黑色的天空?孩子該不會抑鬱吧?

當看到這些「和正常的視角不一樣」的情況時,家長不應該先想到「我的孩子是不是不正常了」,而是應該先不帶預設的問孩子原因,「今天的天這麼藍,為什麼要把天空畫成黑色呢?」

「因為他很酷」,「因為我今天的心情不好」,當孩子給出了這些回答時,家長就可以接著這些話題和孩子繼續聊下去,「為什麼酷?」「今天發生了什麼讓你心情這麼糟糕呢?」用這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表達,你不僅會發現他們並沒有什麼「不正常」,反而比別的孩子更有想像力。

這些「不一樣」的地方,並不是「不正常」,而是孩子身上「獨一無二的特點」。

相關焦點

  • 兒童學畫畫的最佳年齡是多少?
    兒童學畫畫有幾個階段,如下:塗鴉期(約一歲—4歲):這一階段的孩子畫畫沒有規律可循,線框錯亂,她們的邏輯思維以認知姿勢邏輯思維主導,鍾愛節奏感活動,可重複性姿勢,這一環節的小寶寶自小胳膊反應迅速、喜歡享受畫畫的快樂和成就感。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這幾個方法在家就能用,還不趕快學起來
    家長們不妨試試以下幾種做法,既簡單又方便。1、少玩電子產品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電子產品逐漸攻佔了兒童市場,就連兩三歲的孩子也學會了手機電腦的使用方法,並且為此深深著迷。有些家長為了獲得片刻的休息,把孩子交給了電子產品,有的孩子一玩就是一天,甚至入迷到飯也不吃。孩子的天性是活蹦亂跳,然而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死氣沉沉,沒有一點生機,這全都是電子產品的「功勞」。
  • 6歲前,千萬不要輕易教孩子畫畫
    因此,繪畫應該成為父母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的一種方式、一個通道,而不應只關注於是否畫出一個東西、學到了哪種技法等。父母要戒除用成人的觀點來看待孩子的畫畫和孩子的作品,否則,父母不僅會錯失了解、認識孩子的機會,而且還可能會扼殺孩子的繪畫天賦和想像力。關於孩子繪畫的那些事1.孩子的畫是用來「聽」而不是用來「看」的。
  •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對繪畫產生興趣的孩子?
    因為繪畫是兒童身體健康和精神愉悅的表現,是孩子認知周圍世界的反映,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對喜歡畫畫的孩子,特別是剛開始對繪畫產生興趣的孩子,家長該做些什麼?有些家長表示讓孩子不要畫了;有些家長則表示會扶他(她)的手畫;還有些家長說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很生氣,覺得自己的小孩做事情不太認真,不是學畫畫的料等等。 我想告訴家長的是三四歲正是兒童形象知覺的敏感期,也是兒童造型教育的最佳期.兒童繪畫是孩子對外部世界和內心感受相結合的體現。
  • 停課不停學:怎樣陪孩子學兒童詩?家長別急,一線老師為你支招
    在有些家長看來,貌似孩子學兒童詩沒有什麼多大的用處,所以孩子學兒童詩的時候,有些家長乾脆直接讓孩子略過這一方面的內容,直接看下一課的內容;還有些家長的做法比較「簡單粗暴」——不知道怎麼學,那還不好辦?直接背誦了就可以了……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兒童詩,兒童詩在孩子眼中還有魅力嗎?孩子還會對兒童詩充滿濃厚的興趣嗎?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那一定是專注力了!早在2004年,《大眾醫學》雜誌就組織全國100多名專家,分析了10個會影響兒童學習的問題行為,最終把「專注力差、容易分心」排在榜首!因此,不少騙子瞄準家長的焦慮,各類騙局「遍地開花」!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說這5句話就夠了!
    那一定是專注力了!早在2004年,《大眾醫學》雜誌就組織全國100多名專家,分析了10個會影響兒童學習的問題行為,最終把「專注力差、容易分心」排在榜首!因此,不少騙子瞄準家長的焦慮,各類騙局「遍地開花」!
  • 孩子的這五種行為,會讓家長很頭疼,但別制止,這是他聰明的表現
    不同於其他孩子是被動地接受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他們自己就會主動學習。比如看到一個電動汽車玩具,他們會不停地擺弄,想搞明白為什麼它會動,不像有些孩子只知道玩玩具。再比如,他們會不停地問為什麼,就像愛迪生小時候一樣,這就是孩子好奇心旺盛的表現。家長一定不要嫌孩子煩而不理孩子,浪費了孩子的好智商。
  • 說真的,別再隨便教孩子畫畫了
    我說好啊,那我們就先從畫畫開始吧,畫好畫,講好故事,字不會寫媽媽可以幫你。然後,我給她報了創意美術課。再然後,這件事就被生活的瑣碎淹沒了。順便說一下,給孩子科普「常識」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不是通過質疑的方式。我比較喜歡通過開放式討論,讓孩子自己發現「漏洞」,後面還會聊到。
  • 「科普破壞孩子想像力」是偽命題,大膽告訴孩子:月亮上沒嫦娥
    生活裡,到底該保護孩子的想像力,還是科普知識?成為困擾家長的課題。科普科學知識,不會破壞孩子想像力有家長擔心,說出符合事實的科學知識,會破壞孩子難能可貴的想像力。只不過孩子的想像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脆弱。他們不會因為不能在牆上畫畫,就停住了拿起筆的手。喜歡畫畫的孩子依然會在紙上、本子上,甚至是廢紙箱上,盡情發揮想像力。
  • 孩子幾歲學畫畫?家長怎麼引導?這個爸爸總結了8年的帶娃畫畫經驗!
    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一個爸爸帶娃畫畫8年的經驗總結,參考意義非常大。文章不僅詳細講述了不明年齡段孩子畫畫的特點,和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同時分享了兩個用畫畫培養創造力和邏輯、語言表達能力的秘訣。1孩子學畫畫的各個階段嚴格來說,在憨憨1歲多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接觸畫畫,如今已有8個多年頭,關於如何引導孩子畫畫,每個階段孩子繪畫的特質是什麼,我總結一下!
  • 9歲前各年齡的孩子畫畫的特點
    兩歲以後孩子開始對自己畫的東西以自己對事物的印象加以解釋說明,並且這些說明會不斷的變化。越是腦海中對各種事物有豐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個圓圈想像成各種各樣的東西。 這個時期的孩子的畫多以連續的圓圈為主,請不要教授孩子畫任何形象,否則孩子的畫將會猶豫不流暢甚至畫不出自己的畫了。
  •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引言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想像力是無窮的,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這個孩子是否有前途。有些孩子知道孩子的想像力很重要所以十分重視,有重視的當然也有不重視的,有些父母就一點也不在乎這些,一些錯的引導反而將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扼殺在了搖籃裡,更別說發展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改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
  • 「1+1等於幾」,想像力創造無限可能,別讓你固化的想法阻礙了孩子
    2.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想像力是他們探索未知的過程,所以當他們發揮想像力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正說明他們對這個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欲望,想去探究它們。當孩子發揮想像力自己做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向著知識又邁進了一步。比如剛開始學畫畫的孩子,他們可能用一個圓圈代表一個人的頭,兩個短線代表人的手臂。但是,他們已經開始掌握了人體最簡單的結構,就是他們學會人體結構知識的開始。
  • 6種扼殺孩子想像力的行為,你做過幾種?
    「遊戲就是孩子的工作」相信這句話你一定聽過。在遊戲過程中,孩子能學到很多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假扮遊戲(即過家家),它能促進孩子個性、 社會性、情緒及思維各方面的發展。在往期的推文中《想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千萬別忽視「假扮遊戲」!》我們介紹過如何引導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學會「假扮」。
  • 兒童近視戴眼鏡會加深度數?防控近視,這6點家長一定要清楚
    不少家長對於「近視不可逆」的說法不願接受,聽到醫生建議孩子配眼鏡時,都有一種「不甘心」的想法,試圖通過按摩、針灸、藥物等方法讓孩子恢復視力。這裡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近視能治癒的虛假宣傳和商業營銷。不科學的處置可能會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外傷等嚴重後果。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在近視不嚴重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家長就是想著能治好,到處「求醫問藥」,結果白白耽誤了矯正時機,導致孩子近視度數大大增加。
  • 美國心理學家: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很多共同點,並非靠遺傳
    前言:愛因斯坦想必大家一定聽說過,他的智商達到了200,而霍金的智商160,達文西的智商指數高達230,由此可見,智商還可以繼續開發。作為家長的我們都希望自己孩子擁有高學歷,高智商,好成績,恨不得樣樣第一名。但是,在這之前有一個疑問引起廣大寶媽熱議,智商會不會有遺傳呢?高智商的兒童會不會有什麼共同之處?
  • 家長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當心: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本來半小時就能吃完一頓飯,但三歲的孩子吃吃停停,一個小時也吃不進去多少;本來一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但七歲的孩子寫寫停停,兩個小時都沒完成……越來越多的家長為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吃飯、上課、寫作業等感到焦頭爛額,甚至求助於專業醫生。
  • 孩子想要有「超強大腦」,家長要抓住3-6歲,這是全腦發育關鍵期
    那麼,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法:方法一:發展孩子的音樂能力兒童對音樂的表現欲望在增強《大自然的探索》2016年第四期中說,大腦腦幹的神經與可以與聽到的聲音產生共鳴,從而激發興趣。這個年齡段中較小的孩子,可以伴隨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表演活動,青蛙跳、大樹發芽、開動火車等等,提供對應的節奏韻律,讓孩子融入其中,他們的想像力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較大一些的孩子則可以播放音樂讓他們自主配上相應的動作,這就給他們的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 蒙特梭利:兒童9個「敏感期」,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脫胎換骨」
    作父母的,為了自家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能力出眾,簡直操碎了心。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不少「敏感期」,這也是孩子能力開掛的「黃金期」!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對於特殊的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這種敏感期與生長現象密切相關,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兒童發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之上。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接觸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