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眼部健康問題愈發嚴峻,頻亮「紅燈」,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兒童近視問題,也一直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大事。
4月29日,國家衛健委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的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兒童青少年存在近視問題!這個比例遠遠高於我們預估,而且調查結果與往年對比,呈上升趨勢。
從這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必須高度重視,不能任其發展。
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健康,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藉此機會,袋鼠麻麻就和大家聊聊關於兒童近視那些事兒。
正確認識近視,是保護孩子眼睛的關鍵。相信不少家長,都陷入過種種誤區,接下來就以Q&A的形式,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近視的相關問題。
Q1:屈光不正就是近視?
A: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經歷,到眼科就診時,醫生會給出一個初步診斷「屈光不正」,很多人會問:什麼是屈光不正呀?
我們知道,照相機的作用是拍出清晰的照片,而眼睛的作用就是看清外部世界,如果把我們的眼睛比作一部相機,看清楚的關鍵就是要「對焦清晰」。
但是,每個人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眼睛的「對焦」功能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最常見的有3大類:
1)近視
看遠處的物體時,物體的成像沒有在視網膜上,而在視網膜前,導致我們看不清楚遠處的東西,稱為近視。
2)遠視
物體的成像是在視網膜後,相當於離角膜更遠,稱為遠視。
3)散光
人的眼球接近圓形,如果把它分成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當這兩個方向的屈光力不一樣,導致視物模糊的時候,稱之為散光。
以上3種問題就統稱為屈光不正。
Q2:兒童近視是因為使用電子產品嗎?
A:電子產品的液晶顯示器存在大量的短波藍光,對眼睛的損傷較大,它可以穿過晶體和玻璃體,到達眼底黃斑區,對眼底的黃斑造成一定損傷。
接觸電子產品時間過早、觀看時間過長、觀看距離過近等是影響兒童視力的主要原因。
但是,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電子產品並不是導致孩子近視的唯一「兇手」!
真正的根源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有的家長曾經問:為了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我家很小就給她報了鋼琴班,想著這樣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培養一技之長,可是怎麼還是沒能躲過近視?
這是因為彈鋼琴,要長時間看琴譜和琴鍵,也屬於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琴譜上的音符往往印的很小、很密,孩子為了不彈錯,要長時間、近距離緊盯著音符,久而久之眼睛出現疲勞,近視的發生就難以避免了。
如果孩子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電子產品或有看書、練琴等其他近距離用眼情況,以下3點需要格外注意:
姿勢:不要躺著、側臥著看,更不要在移動的車上看。
距離:牢記三個1——1拳1寸1尺,即胸口距離桌子一拳、手握筆距離一寸(約3.3釐米)、眼睛距離書本等一尺(約33.3釐米)。
時間:6歲以下兒童,建議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休息時注意遠眺。
Q3:近視能治癒嗎?
A:很遺憾,截至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治癒近視的方法,只能通過科學矯正、改善用眼習慣等避免近視加重。
不少家長對於「近視不可逆」的說法不願接受,聽到醫生建議孩子配眼鏡時,都有一種「不甘心」的想法,試圖通過按摩、針灸、藥物等方法讓孩子恢復視力。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近視能治癒的虛假宣傳和商業營銷。
不科學的處置可能會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外傷等嚴重後果。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在近視不嚴重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家長就是想著能治好,到處「求醫問藥」,結果白白耽誤了矯正時機,導致孩子近視度數大大增加。
如果孩子真的近視了,因為眼軸長度不可逆,針灸、按摩、藥物等方法並不能縮短眼軸、恢復視力。
家長必須接受事實,需要散瞳散瞳、需要驗光驗光、需要查眼軸就查眼軸,明確孩子確切的視力情況,然後根據醫生建議制定具體的矯正方案。
一般建議7歲前的兒童一定要散瞳驗光,這樣才能反映真實的視力情況;孩子第一次配眼鏡,最好去正規醫院進行散瞳和全面檢查。
給孩子配眼鏡建議這樣選:
鏡架:10歲以下選擇軟邊而且有保護鼻翼的鏡架,10歲以上可選擇全框鏡架;
材質:不建議選擇易碎的玻璃鏡片,以免破碎對孩子眼睛造成損傷;建議選擇重量輕的樹脂材質,不會影響孩子鼻梁骨發育。
Q4:近視不能戴眼鏡,越戴度數越高,真的是這樣嗎?
A:擔心戴眼鏡會使度數越來越高?這是個誤解!
如果放任不管,不戴眼鏡,寶寶長期近距離、眯著眼看東西,長久處於疲勞狀態不僅加快視力下降速度,還會導致眼球變凸。
事實上,隨著兒童生長發育,身體會長高,眼球也會生長,近視度數也會因此逐漸加深,並不是因為戴眼鏡的緣故。
近視的惡化程度,會隨著年齡趨緩。成年以後,因為生長發育速度趨緩,近視度數會比較穩定。
因此,一旦被醫生確診為近視,就應該進行矯正,來控制近視的發展速度,不然視力有可能急劇惡化。
配戴眼鏡是當前矯正視力的常用方法,但具體採用哪種眼鏡,應聽從醫生的指導。通過配戴眼鏡對視力進行矯正後,應堅持戴鏡,且應繼續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並遵醫囑定期複查。
Q5:近視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A:有些家長問:我和孩子他爸都是近視,那孩子是不是也會近視呢?
的確,近視是具有遺傳傾向的,尤其是高度近視。
不過並不是家裡人近視,下一代就一定會近視,更多的是患病風險增加。
有研究表明:
如果父母一方近視或高度近視,孩子近視的可能性會增加;
如果父母雙方都近視,孩子近視的風險要比父母雙方都不近視的高 4 倍;
如果父母雙方都是高度近視,孩子基本上都會近視。
這裡需要明確的是,近視雖和遺傳有關,但主要取決於後天用眼習慣,不要覺得只要父母不近視,孩子就不會近視!
Q6:怎樣預防近視?
A:防控近視發展,除了上文提到的正確用眼習慣、配帶眼鏡外,家長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是預防近視經濟有效的手段
有研究證明:每天40~80分鐘戶外活動可減少20%~50%的近視發病率。
但實際上,現在很多家長過早關注兒童各種技能培訓(如畫畫、音樂、舞蹈、英語、書法等),卻忽視了戶外活動的重要性。
建議每天至少1小時戶外運動,如果能實現2~3小時更好,記住不是夜間運動,而是在日光下,這是預防近視非常有效的方法。
2)均衡的營養對防近視發生具有積極的作用
研究表明鈣、硒、鉻、鋅、銅等微量元素均與眼睛發育相關;維生素家族中的成員:維生素A、維生素B1均是「護眼小衛士」。
偏食、挑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導致營養攝入失衡,如果營養物質的供給長期不平衡或長期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等,就可能誘發近視。
此外要注意,喜吃甜食也會增加近視發生率。
因為攝入糖分過多,會消耗體內維生素B1水平進而抑制膽鹼酯酶的活性,這就會增加近視風險;此外,過多攝入甜食,消化代謝過程中,會降低體內鈣的含量。缺鈣可以使正在發育的眼球外壁鞏膜的彈力降低,如果孩子不注意用眼衛生,眼球就容易被拉長,形成兒童軸性近視眼。
3)充足的睡眠是保證視力健康的基礎
建議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要達到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爸爸媽媽要從小培養好孩子的睡眠習慣,保證其睡眠質量。
4)定期做視力檢查,早發現早幹預
眼科專家建議:
寶寶出生後就應進行眼部首查;在3月齡、6月齡、9月齡、1周歲時再次做眼部檢查;1周歲後,建議每隔半年左右進行定期眼部檢查。
通過對寶寶視力篩查,能夠儘早發現 3 類可能存在的視力問題:
一些先天性眼病;
屈光不正;
弱視和斜視。
眼部檢查一般包括散瞳驗光、眼壓、眼軸等,這樣做相當於為孩子建立了一個眼睛發育檔案,便於醫生評估,有異常早發現、早治療。尤其是有家族眼病史的,更應該重視。
3歲以後的孩子經常會近距離用眼,因此,孩子滿3歲後,家長也務必要重視孩子的視力問題,定期做好檢查。
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揉眼、眯眼睛看東西等情形,最好及時帶孩子就醫。
袋鼠麻麻有話說:
面對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
家長切莫病急亂投醫、偏聽偏信
一定要科學地做好防控工作
早發現、早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