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對繪畫產生興趣的孩子?

2020-11-27 騰訊網

無論生長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的孩子幾乎都喜歡畫畫。因為繪畫是兒童身體健康和精神愉悅的表現,是孩子認知周圍世界的反映,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對喜歡畫畫的孩子,特別是剛開始對繪畫產生興趣的孩子,家長該做些什麼?

美術

01

請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繪畫空間

選擇一個光線充足,可以讓孩子不受幹擾的繪畫空間,準備一套適合兒童身高的桌椅,布置一面塗鴉牆(如:一塊黑板、一面容易擦洗的瓷磚牆,或一塊可以掛A2白紙的大畫板),不同粗細的黑(硬)色筆(低幼兒童宜選擇粗頭的,這種筆畫面效果醒目,易建立兒童的自信心),有條件家庭也可以為孩子準備(軟)筆(水墨或水粉筆)。如果你的孩子開始對色彩感興趣,可為他(她)提供彩色水筆、油畫棒和水粉顏料等工具。紙張以白色A4、A3大小的圖畫紙為主,也可以適當地準備一些顏色各異材質不同的紙張。工具材料放在繪畫空間裡孩子隨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同時,要教孩子如何正確使用工具、愛惜材料,收拾工具和作品並放回指定位置,養成良好的習慣。

美術

02

尊重孩子 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與童畫學員的家長接觸過程中,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孩子總是在家亂畫亂塗."我問:"這個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呢?"有些家長表示讓孩子不要畫了;有些家長則表示會扶他(她)的手畫;還有些家長說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很生氣,覺得自己的小孩做事情不太認真,不是學畫畫的料等等。

我想告訴家長的是三四歲正是兒童形象知覺的敏感期,也是兒童造型教育的最佳期.兒童繪畫是孩子對外部世界和內心感受相結合的體現。在繪畫過程中儘量不要去打擾孩子,讓孩子完全把當時的想法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不停地打斷他,他內心秩序感被打破了,注意力就容易被分散,變得沒有了耐心。這個時期,孩子的繪畫還是手、眼、腦相互配合的運動練習,需要不斷地重複某個動作,就如孩子在學走路時會經常摔跤一樣,孩子的作品也會因為這種運動的重複看起來亂七八糟,這時候非常需要用寬容的心胸和愛來對待孩子。而不是扶著孩子的手去畫,這就如孩子走路一樣,多摔幾次,自然也就學會了。如果家長不是從事專業兒童美術教育的,請不要指責孩子這樣畫或者不能那麼長那樣畫,那就抹殺了孩子對於造型認知的內心感受和造型方式的探索。當然,如果孩子完成作品後,你的參與,與孩子的親密合作那就另當別論了。最好的方法是:準備好耳朵來聽,你眼裡亂七八糟的線條和色彩都是孩子表達內心的符號,哪怕畫面中一團看不起眼的線條它有可能代表著某個人物,某件事情,某個美麗的故事...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作品的時候會問孩子,你這畫的是不是什麼什麼啊?兒童特有的直覺符號表達的形式和成人對於造型的經驗認識完全不同,比如小朋友可能畫的是一隻又像魚又像鳥的飛魚,家長沒有問小朋友之前可能會按照自己的經驗說那是一隻鳥,一般情況下比較活潑,外向的孩子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一些比較安靜對父母有很強依戀的孩子可能就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就此認同父母的想法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就此覆蓋掉。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你的這些線條、形狀挺有意思的,我好想你說給我聽聽哦。

隨時隨地引導孩子關心、觀察周遭的事情和人情景色,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在畫面裡。也可以為孩子購買一些手繪版本的兒童讀物,因為手繪版本的讀物在線條上面具有很強的繪畫感、在色彩上所透出的層次感也是簡筆畫所不能比擬的。簡筆畫,填色畫冊,還有繪畫模本只能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變成只會照葫蘆畫瓢的機械人。家長應該經常與孩子一起閱讀有品位的讀物,這不但增進親子間的情感,還可以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文章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親人去世,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向孩子描述死亡?
    到了給老人送終的日子,小寶看到姥姥的相片還在不停的追問姥姥去哪了,小寶媽媽看著年幼的小寶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死亡是人們難以逃避的話題,看似遙遠,卻又近在咫尺,但對於正處於「萌芽期」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可能並不理解死亡背後的意義,那麼當親人去世後,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給孩子解釋清楚,關於死亡這件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有必要解釋嗎?
  • 幼兒時期需要給孩子報繪畫興趣班嗎?先看看婷婷的畫
    之前經常聽到很多媽媽們問,到底要不要給幼兒園的孩子報美術興趣班?學畫畫就一定要從小報興趣班嗎?其實我們可以從兒童的認知發展來分析一下。所謂認知發展是指個體自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對事物的認識以及面對問題情境時的思維方式與能力表現,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
  • 安搭Share正確看待兒童繪畫
    兒童繪畫並不只是單純的美術活動,更是孩子認識世界,表達自己感受的一種成長方式,在繪畫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兒童創造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孩子們樂於用畫畫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內心意願,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
  • 傳統興趣班教育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了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可是媽媽還給孩子報了一個奧數班和繪畫班,漸漸地孩子每周除了到學校上課,放學後就要往課外輔導班進行作業鞏固,周末還要上興趣班,慢慢的孩子的興趣就全部被熄滅掉了,每次一到上課孩子不是無精打採就是全臉的哀怨求著媽媽這次可不可以別去。
  • 孩子亂塗亂畫?家長要學會「繪畫心理學」,趁機走進孩子內心
    想讓年幼的孩子們去理解各位家長,不太實際。理解這個行為,關鍵還得靠家長。各位家長不妨繼續往下看,學習一下"繪畫心理學",通過孩子所作的畫,慢慢了解並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培養優秀的孩子,讀懂孩子的心理很重要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家長應該科學認識快樂教育
    很多家長在日常教育應該都有類似的經歷,當家長目的性很強的要教會孩子一件事,孩子反而不能放鬆地發揮所有的學習能力。倘若採用孩子感興趣的學習方式,通過輕鬆的學習方式,愉快的學習環境,孩子的學習成果是事半功倍的。由此可見,快樂教育的理念可以讓孩子快樂地度過學習時光,快樂教育的優勢不止如此 ,家長們應該對快樂教育的優勢有所認識。
  • 想要培養孩子畫畫,繪畫啟蒙少不了,分階段培養讓寶寶受益終生
    很多家長看了,就開始對比自己家孩子,為啥同樣的年紀,別的孩子已經能提筆寫詩了?對比之下,越發焦慮,不管三七二十一,給自家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想把孩子也培養成小小藝術家。面對幼兒藝術情操的培養,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畫畫作為敲門磚。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警惕「焦點效應」,家長應該這樣做
    一旦孩子在進行某一件事遇到阻力時,孩子們往往就會覺得這個事件的成功率就下降了,害怕面對失敗之後他人的目光和嘲笑。所以有時往往遇到了一點小小的困難,就會選擇退縮和放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繼而產生自卑的心理。2.抗壓能力差,沒有自信。在焦點效應的作用下,孩子們往往會過於在乎他人的看法。
  • 孩子如何正確握筆,OT這樣教
    孩子如何正確握筆,OT這樣教 陳炯珊 粟小蘭張偉鋒 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進行,而距離孩子們復學還有一段時間。
  •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好英語?
    孩子對英語學習沒興趣,家長該如何輔導孩子學習英語?學校有老師監督教學孩子還能堅持學一學,但是回到家中,沒人輔導,孩子更是覺得英語學習無趣,許多家長表示自己上學那會兒就沒有學好英語,而且這麼多年過去學過的英語早就忘得差不多了,現在也無法去輔導孩子,因此,家長面對對英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信心的孩子會感到束手無策。
  • 孩子恐懼黑暗不敢一個人睡,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今天和家長們聊一聊,孩子為何會恐懼黑暗,不敢獨自一個人睡。也許家長們會說,孩子還小這很正常啊,長大了自然就會好。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估計不在少數。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孩子上了小學還在和媽媽一起睡。孩子恐懼黑暗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於後天因素造成。所以家長們務必要引起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不然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造成不良影響。就像很多成年人,也會恐懼黑暗一樣。
  • 孩子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也會逐漸的發展社交,會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肯定避免不了爭執和矛盾。那麼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父母要怎麼做呢?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時,並不是一股腦的把他推向社會,也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在一旁袖手旁觀。那麼孩子與別人的交往和相處模式都要在我們這裡首先得到學習,因為他們自出生以來最先的社交對象就是父母。
  • 青少年教育探討:家長如何正確地讓孩子理解死亡和對人生的意義
    如何正確認識死亡,早已不是醫學能解決的問題,而是社會議題。近年來,關於青少年自殺身亡的報導比比皆是,有數據顯示,自殺已經成為了18歲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所以青少年應該及時、有效地接受死亡教育,培養正確的生老病死觀念,從而更加尊重和愛護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 不愛讀書不是孩子的錯,家長做好這三點,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雖說多多有時候也喜歡看書上的故事,可是媽媽這一逼迫反倒讓多多對讀書產生的厭煩感,她認為就是讀書剝奪了看動畫片的權利,為此,多多曾多次表示自己不愛看書。多多的媽媽為此也頗為煩惱,跟其他家長聊天的時候也是直接將她歸為不愛看書的那一類,口中多是抱怨。
  • 孩子太過黏人怎麼辦?這樣做才是帶孩子的正確方式!
    你可能不止一次的聽過:玩耍是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但你也可能不只一次的不屑:哪個小孩子不是天天都在玩。的確,玩耍本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現代社會,一個孩子一家人圍著轉,使得孩子反而不會、不懂得如何玩耍。所以也就導致孩子一刻都不能離開家長身邊,在家長心不甘情不願的陪玩下,孩子玩得不盡興,同時家長也感覺身心俱疲。所以讓孩子獨立玩耍才是帶孩子的正確方式。
  • 正確認識孩子發熱
    12.孩子體溫反覆,並不一定是吃藥沒控制住,首先讓醫生判斷,自行判斷的簡易方法就是記錄體溫,如果發熱間隔延長,最高溫度降低,也說明孩子病情在好轉。以下正文:發熱是孩子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最令家長擔心的症狀之一,那麼面對孩子發熱應該怎麼辦呢?
  • 小學1-6各年級銜接危機,家長如何幫孩子應對
    今天課長推薦的這篇由名校資深各科教師總結的1-6年級各年級銜接危機,將幫助家長們了解孩子每上升一個年級要面臨的挑戰,並提供了科學的應對策略,應該說非常實用!課長還在每個年級後面附上了快微課精選的名師教育乾貨資源分享哦!值得每一位小學生家長收藏和分享!
  • 花了6年的時間,終於知道孩子的興趣班應該要怎麼選?
    三來,硬要逼著學不是不可以,只是這肯定需要耗費我們家長和他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於一個馬上要升小學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效果並不好。哪怕以後再撿起來學,這個階段也不適合再繼續了。第四,一個興趣班能夠得以堅持,雖然家長要起到60%以上的作用,但如果孩子特別反感,興趣不大,每次上課就像上刑一樣掙扎痛苦,個人覺得就真的不要繼續了。
  • 如何守護「來自星星的孩子」?家長的作用至關重要
    然而,有一類孩子卻無法體會到我們營造出的快樂氣氛,他們仿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與人交流,迴避他人目光,不與人接近,不願交流,不依戀父母等,如出現以上情況,家長們可要當心了,這樣的孩子,可能是「來自星星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閉症或者孤獨症患兒。自閉症,是一種具有臨床多樣性的,以發育障礙,以社交障礙、重複刻板行為及狹窄興趣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疾病。
  • 睿智燈塔-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種厭學情緒時,應該先了解原因,然後在針對具體情況採取具體措施。1、家長期待過高每一個家長都會對孩子寄予最高的期待,期待孩子能名列前茅,期待孩子能取得更高的成就,然而,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會使孩子承受過高的壓力,出現各種心理問題。2、家庭教育因素家長陪讀,使孩子缺乏學習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