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2021-01-10 卡斯說說小白兔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也會逐漸的發展社交,會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肯定避免不了爭執和矛盾。那麼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父母要怎麼做呢?

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時,並不是一股腦的把他推向社會,也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在一旁袖手旁觀。那麼孩子與別人的交往和相處模式都要在我們這裡首先得到學習,因為他們自出生以來最先的社交對象就是父母。所以作為父母要理智的教會孩子如何去跟別人打交道,如何寬容的對待別人,謙讓別人,勇敢的承擔責任直面問題。但這還是需要一些方法。

1. 家長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的動怒。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本來就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作為家長不要一看見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了就火冒三丈,孩子本身就是怕家長批評和訓斥,知道自己做錯更不敢靠近父母。父母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動怒,問清楚到底發生什麼才能使問題得到圓滿。

2. 讓孩子自己去試著解決,父母不要輕易介入。

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事情,父母不要替代孩子解決,要讓他自己去解決。畢竟小孩子之間既是鬧了矛盾,一會也就又會在一塊玩耍。父母介入就會變得複雜,孩子總要有一天長大,你不能時時刻刻都在他身邊,他需要自己去交往,對成長也是有益處的。

3、仔細的聽孩子說起的原由,讓他有釋放情緒的點。

看到孩子鬧矛盾先仔細聽完孩子的訴說,要了解這件事情到底的原因,不是孩子的錯也不要讓孩子憋著,把理由跟你說出來,這樣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指引。

4、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能動手打人,不能隨便發脾氣。

父母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不可以隨便發脾氣,遇事要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發脾氣和打人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甚至有時候會留下不能彌補的過錯。

5、學著換位思考去理解別人

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知道別的感受,讓自己意識到自己說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別人,如果自己是他人,會是什麼感受。家長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告訴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養成習慣。

最後我想說,家長在孩子發生矛盾的同時要告訴孩子,哪個地方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用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去,而不是去做為一個評判者。這樣孩子會慢慢學會自己解決事情,減少對家長的依賴。

當然,孩子在媽媽面前作,也是以特殊方式尋求媽媽對自己多陪伴。可能是媽媽平時太忙了,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太少了,孩子太想媽媽了。所以才會在媽媽面前各種作,讓媽媽把焦點和目光多放自己身上,多抽時間陪自己。這個時候媽媽也要反思一下,想想最近是不是因為工作而忽視了孩子。

想想孩子能黏我們幾年,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孩子最依賴的人,在不犯原則性錯誤的前提下多寵愛點,多給孩子關注,以後才能少留遺憾。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老師的適當介入和家長的不幹預,才是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良方
    #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之間,難免發生矛盾,老師的適當介入和家長的不幹預,才是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良方。前段時間,有個補習班老師的兩個學生,在課間發生了矛盾,其中一個學生的雨傘被弄壞了。午飯時間,壞了雨傘的學生就跑出去說是去自己家長上班的地方了。結果,到了上課時間也沒見回來,於是老師去找家長,結果家長說孩子沒來。這一下壞了,老師、家長急的到處尋找,還好,在家附近找到了。
  •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對繪畫產生興趣的孩子?
    因為繪畫是兒童身體健康和精神愉悅的表現,是孩子認知周圍世界的反映,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對喜歡畫畫的孩子,特別是剛開始對繪畫產生興趣的孩子,家長該做些什麼?如果你的孩子開始對色彩感興趣,可為他(她)提供彩色水筆、油畫棒和水粉顏料等工具。紙張以白色A4、A3大小的圖畫紙為主,也可以適當地準備一些顏色各異材質不同的紙張。工具材料放在繪畫空間裡孩子隨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同時,要教孩子如何正確使用工具、愛惜材料,收拾工具和作品並放回指定位置,養成良好的習慣。
  • 孩子的問題在家長身上,培養優秀的孩子從下面的方法入手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尊重,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渴望獨立。3、感情的變化非常顯著。他們既「多愁善感」又「喜怒無常」這常常令我們家長手足無措。感情的多變是與感情的深化共同發生的,在這一時期孩子們已經開始產生和感受到許多細膩複雜的感情。4、開始關注同齡人之間的交往。
  • 體溫計打碎,孩子誤食水銀?正確的處理方式,家長都要了解一下
    那麼,如果家裡體溫計真的被不小心打碎了、孩子可能已經誤食了水銀,該怎麼辦?正確的處理方式,家長都需要了解一下。1、立刻用清水給孩子漱口這一點可以說是誤食東西的通用首要處理方法,既然「毒從口入」,那就要先給孩子漱口,以清洗口腔中可能殘留的水銀,避免孩子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 孩子記憶力差,大多是方法不對,家長要耐心教給孩子正確方法
    文/小當家育兒經在家長看來,孩子們記性要比自己好,擔心忘記了事情,也會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提醒自己。可是,也有的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記性很差,平時背東西,速度很慢,不讀個十遍八遍根本就記不住。對於大腦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負擔,也很容易出現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現象。孩子記憶力差,會造成哪些影響呢?1、影響孩子的自信同樣的一篇課文,別人能夠在短時間內背下來,而自己卻很長時間都沒有背下來。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周圍有一大群人開始圍觀,母親面露難色,只好買下了櫻桃,孩子才乖乖和母親回家了。耶魯大學的心理博士Susan David曾經說過,小時候,一個人釋放情感,父母給予的回應態度,往往能夠決定孩子的情商。由此可見,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如何回應,對孩子的情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剛剛還心平氣和,為什麼孩子突然就情緒衝動了呢?
  • 孩子總是不自信,可能是自我認同感低,家長這樣做,幫助孩子改變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個父母都有自己對孩子未來的期許,有的家長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父母在乎的是孩子是否吃飽穿暖,還有的父母在很努力的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可是很少有父母去關注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很多人看起來和大多數人一樣,可他的內心極度自卑,這與原生家庭是密不可分的,這其實也就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
  • 教學輔導的意義是什麼?讓家長和孩子學會「相信」
    但在師之諭看來,成績的提升,不過是孩子接受輔導後的結果,但對於這個結果如何產生,絕大多數家長都是不關心的。這在師之諭看來,無疑是一個教育的誤區,成績提升很重要,但也不應該成為輔導教育的意義所在。正常的教育輔導,應該是幫助孩子乃至整個家庭解決因教育而陷入的僵局,讓孩子行走在正確的成長道路上,而成績提升只是接受輔導時產生的一個必然結果而已。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兩者之間的矛盾根源,是老師不負責任嗎?
    我堅信好老師居多,也反對家長跟風式對教師進行道德綁架,希望兩者之間矛盾能儘快化解。 其實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退群視頻」只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筆者現在在網上隨便一刷視頻,評論已經「一邊倒」的傾向家長,老師的所有的功勞苦勞多半的成了家長的道德綁架。我整理出來幾個家長吐槽最多的點,希望能讓各位家長看清楚,兩者之間的矛盾根源,是老師不負責任嗎?
  • 和孩子溝通難?PAC理論:或是家長出現這3種「心態失衡」現象
    實際上,孩子和家長都有自己的情感訴求和陪伴需要,雙方都需要彼此的溫暖和關愛,但是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進行溝通,這就是溝通失語的狀況。與孩子溝通難、親子溝通失語是很多家長的心病,也是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大煩惱。
  • 愛孩子和立規矩不相容?明白這幾點,家長能夠既愛孩子也能立規矩
    難道愛孩子和立規矩之間是不能相容的嗎?其實管的比較寬鬆的和管得比較嚴格的父母,在身邊應該都是能夠經常見到的。一些比較疼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就會認為,孩子在學校當中所要面臨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所以要讓孩子在家裡好好放鬆。哪怕是放縱孩子的一些過錯,可能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 提升孩子抗挫力,家長同樣可以從中學習,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好
    所以提升孩子抗挫能力的同時,家長也可以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好,讓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更好。有的時候家長自以為在訓練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其實卻是在想方設法地想要代替他們儘可能地少面對挫折。
  • 孩子恐懼黑暗不敢一個人睡,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今天和家長們聊一聊,孩子為何會恐懼黑暗,不敢獨自一個人睡。也許家長們會說,孩子還小這很正常啊,長大了自然就會好。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估計不在少數。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孩子上了小學還在和媽媽一起睡。孩子恐懼黑暗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於後天因素造成。所以家長們務必要引起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不然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造成不良影響。就像很多成年人,也會恐懼黑暗一樣。
  • 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原因家長難辭其責
    正文字數:1674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孩子的自我認同,一旦讓孩子心裡產生了自卑,孩子就會出現不自信、膽怯、畏縮等狀況。這種情形下,孩子的生活可能會充滿矛盾,也很難有所作為。
  • 孩子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後孩子受歡迎
    孩子從嬰兒時期就開始接受教育,家長的一言一行,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因此,父母對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相比之下,在孩子智力發育的過程中,幹擾因素就相對較多:環境因素、閱歷因素、營養因素等等。因此,智商和情商相對比,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這一觀點是可以「立住腳跟的」。而這一觀點更是被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所肯定。
  • 面對「不能輸」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學學這六種正確的鼓勵方法
    其實表揚和鼓勵最大的區別在於,表揚是對這件事情的結果表示滿意,對孩子怎麼完成的過程並不在意;而鼓勵是對孩子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質表示讚賞。而且被表揚是有條件的,只有做好了、做對了才能受到表揚,但鼓勵是即使再糟糕的情況都有值得鼓勵的地方,這是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 正確認識孩子發熱
    12.孩子體溫反覆,並不一定是吃藥沒控制住,首先讓醫生判斷,自行判斷的簡易方法就是記錄體溫,如果發熱間隔延長,最高溫度降低,也說明孩子病情在好轉。以下正文:發熱是孩子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最令家長擔心的症狀之一,那麼面對孩子發熱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亂塗亂畫?家長要學會「繪畫心理學」,趁機走進孩子內心
    正是因為這些各種各樣的原因,親子雙方似乎總是不能夠達成共同意識,雙方不能夠理解對方,親子之間總是充滿著各種矛盾。不少家長覺得孩子難以溝通,認為孩子不懂事——其實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苛求了。所謂少不更事,孩子對所見所聞的事物其實是能夠做出反應的,孩子們也並非家長們想像中的那般不懂事,他們只是尚未掌握將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表達出來的能力。
  • 家長做到三點,家裡再也不用雞飛狗跳,孩子學習也如同快馬揚鞭!
    孩子的學習教育令現在不少家長頭疼萬分。家長一要指導孩子作業,雞飛狗跳就成為長態,甚至一些家庭因為孩子教育觀點不同,產生了嚴重的家庭矛盾。如果孩子有不認真、不專心做作業的問題,家長不要暴跳如雷地去斥責孩子。首先,要深入孩子內心看看是什麼原因。其次,三省吾身,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毛病,把孩子給影響了。那麼,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認真、專注地做一些日常家務事,和孩子共同成長,讓孩子體驗到認真、專注做事的樂趣,從而培養認真、專注的習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成長需要時間,家長要耐心地靜待花開。
  • 孩子誤食乾燥劑,家長讓孩子喝這個,兒科醫生:方法值得學習
    聽到孩子的哭喊聲,李女士僅花了5秒就弄清楚了發生了什麼事情,連忙讓孩子將嘴裡的東西吐出來,並且一邊讓寶寶喝牛奶,一邊人工催吐。見孩子沒東西吐之後,又立即帶其驅車前往醫院。經過溝通、體檢,醫生豎起大拇指,媽媽的行為簡直是「搶救模板」,要不是她如此機智,指不定會發生什麼樣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