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一定的自由,並且需要一些個人空間的,所以就不會給孩子制定太多的規矩,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無憂無慮而且快樂的童年。但是孩子的性格是很難去琢磨的,明明上一秒,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非常束手無策,覺得是自己當初沒有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管好孩子。難道愛孩子和立規矩之間是不能相容的嗎?
其實管的比較寬鬆的和管得比較嚴格的父母,在身邊應該都是能夠經常見到的。一些比較疼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就會認為,孩子在學校當中所要面臨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所以要讓孩子在家裡好好放鬆。哪怕是放縱孩子的一些過錯,可能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管得比較嚴格的而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如果沒有受到一些規矩的約束,很可能會無法無天,變得非常蠻橫無理。如果現在從小教育孩子,難道等孩子大了才來慢慢教孩子嗎?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觀點,都會讓人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實際上沒有必要在這兩個觀點之間做一個選擇。因為不管是哪樣的選擇,其實都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為何不兩個一起相容呢?疼愛孩子的家庭,不制定一些規矩很可能讓孩子變得沒禮貌,成為不被人喜歡的熊孩子。管得太嚴格的家庭,很可能會讓自己的孩子性格變得非常膽小謹慎,不敢去嘗試新鮮事物。其實立規矩跟愛孩子是可以共存,關鍵就是在與家長。
在制定一些規矩的時候,父母不能夠打破規矩,因為往往在有了第1次之後,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還會讓家長和孩子之間變得越來越麻煩和矛盾。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定下的規矩,還可以適當採取一些獎懲制度。如果孩子犯錯的話,家長也不能把責任全部都攬在自己的身上,有一些責任必須要讓孩子學會去承擔。家長不能夠去幫助孩子逃避他所犯下的一些錯誤,要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錯誤,並且學會誠實交代。
有很多非常寵愛孩子的家長會覺得,自己孩子年齡還比較小,所以應該為他規劃好一些需要做的事情,心裡想著就算是以後在培養這些能力也還是來得及的。可是孩子是在成長的,他們的意識和心智在不斷發展,家長應該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克制,如果家長都為孩子做好了,那麼孩子又怎麼能夠去健康成長呢?
其實如果真正的愛孩子,是應該教會他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學會去鼓勵他,給他自信心讓他去做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都安排好了再讓孩子去做,那這樣的教育又能夠有什麼效果呢?愛張,讓孩子多學會去做一些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長此以往,孩子才能夠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學會如何去自立自強。
制定規矩是希望孩子的行為能夠被約束,因為孩子的年紀還比較小,很多對錯的事情沒有一個很好的判斷。有時候就連別人的東西都會隨便去拿,制定規矩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分清正確和錯誤的行為,以免誤入歧途。
其實每個家長都會本能地去愛孩子,所以給孩子制定規距,只是希望他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將,將來能夠變得更加優秀,可以獨當一面。這是一個家長的責任也是義務,所以愛孩子跟給孩子制定規矩是可以相容的。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因為過於疼愛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去制定規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