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孩子「在家一條龍出門一條蟲」,不是因為認生,都是家長慣的

2021-01-20 兩口育兒

4歲小男孩童童正在客廳和爺爺玩得不亦樂乎,小傢伙大呼一聲:「天王蓋地虎。」爺爺立即對道:「寶塔鎮魔妖」。小傢伙又說:「吃雞」。爺爺想了半天竟對不上來。看爺爺對不上來,童童高興極了,用命令的口吻對爺爺說:「不會,給我買肯德基。我現在立刻就要吃」。童童的爺爺跟奶奶說了一聲就帶著童童出門了,他可不敢得罪這個「小霸王」,要不然這個小傢伙一定會像一隻「二哈"一樣,把家給拆了這個他以前可領教過。

他們到了肯德基店,爺爺為童童買了份兒童套餐,讓童童坐在那裡吃著等他,他上個廁所,一會就過來了。就在童童安靜吃東西時,突然從外面跑來一個和他年齡相仿的小姑娘,那小姑娘身後跟著一個身材高大,大約十五六歲的男孩子。

小姑娘指著童童大聲的說:「你坐過去,這個位置我要坐!」童童看了一眼盛氣凌人的小姑娘,又看看身後那個身材高大的男孩,就拿起正吃的漢堡包,大氣也不敢出一聲,灰溜溜的坐到了靠角落的另一張桌子邊。 這個情景也正好被上廁所趕回來的爺爺看到了。

爺爺想這孩子怎麼啦?在家好似一條龍,出門秒變慫,成了一條膽小蟲。回家後就請教了一下在幼兒園當園長的侄女,侄女青青耐心地聽完爺爺闡述,告訴他:「童童這叫窩裡橫。」 窩裡橫的孩子有這些特點:

1、在家我行我素,蠻橫霸道,不服家長管教,對家長呼來喝去,玩具隨地亂扔,你讓他收拾起來,他一點也不聽還和家長對著幹。

2、出家門後膽小懦弱,像只小綿羊,別人搶了他的玩具,被欺負他大氣也不敢出一聲,只會找家長幫忙。

3、說不出自己情緒波動的原因。父母會想孩子在家這麼霸道,出門怎麼會如此膽小?詢問孩子,孩子又說不出來原因。

童童爺爺聽了後覺得青青說的太對了,青青告訴他可以這樣做來改變孩子:

一、必須給孩子立一個正確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孩子立一個正確的規矩,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對了,要及時表揚鼓勵;錯了,一定要指出來,讓孩子改正,基至懲罰他。讓孩子有了對錯之分。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轉轉和別的小夥伴一起溝通交流,讓孩子慢慢了解社會,適應外面的生活。

二、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多鼓勵、表揚孩子,即使懲罰孩子也要告訴他,家長之所以懲罰他,不是因為不愛他,而是希望孩子以後可以明事理、辯對錯,希望孩子的人生更精彩。要引導孩子多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素養,家長不在身邊的時候要提高自我安全意識。

三、不能溺愛孩子

孩子在家像個小霸王大多都是家長寵出來的。孩子對家長頤指氣使,家長卻覺得孩子聰明可愛,並言聽計從。在家過分的縱容忘記了家以外還有一個社會。溺愛孩子的危害真是太大了。

四、平時要多陪伴孩子,鼓勵孩子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鼓勵是孩子人生的春天。孩子如果已經有了「在家像條龍,出門像條蟲」的表現,一定不要強行扭轉,要慢慢來,多陪伴,多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讓他們一起交流溝通,讓孩子融入集體,也要多鼓勵孩子,讓他慢慢進步逐步轉變。

聽了青青的話,童童的爺爺十分開心,信心十足的對青青說:「我一定會把童童轉變過來的,不讓他「在家像條龍,出門像條蟲」。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有像童童一樣的孩子嗎?希望你能從這個故事中有所受益,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更陽光。

相關焦點

  • 一條龍為什麼會嫁給一條蟲?
    古人都說門當戶對,這個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不是一路人就是勉強在一起了,後面也會因為很多事情、習慣、社會關係而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這一點不論是在古代或者是在現代,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 啪前一條龍,啪後一條蟲
    正所謂「啪前一條龍,啪後一條蟲」,男人在交合前,往往急不可耐、血脈噴張,極度的興奮饑渴,好似出水蛟龍,猛撲、猛吻、猛啪,恨不得直接將女人活吞了。然而,一旦啪完洩精後就直接癱軟了,雙腿無力、手趴腳軟,大腦也好似被抽空,啪前啪後判若兩人,一條蛟龍秒變毛毛蟲…之前的激情蕩然無存,身為男人的你肯定為此苦惱過。
  • 被慣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歲多自己吃飯,摔倒了自己爬起來,上幼兒園起自己洗小衣服,和小朋友起衝突自己解決。每當女兒撒嬌或者求助,陳姐都會將她推回戰場:「不慣你這臭毛病!」女兒八歲時,有一次回家哭著和她說:「媽媽,你幫我去打小武!」陳姐不僅沒問原因,還一臉嫌棄:「哭什麼!沒出息的樣子!早跟你說那家人不好,你招惹他們幹嘛!」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晚了
    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2歲男孩眼中裡取出一條條細長的蟲,蟲還蠕動著,嚇壞家長
    2歲男孩眼中裡取出一條條細長的蟲,蟲子鮮活,蠕動著......這個畫面讓人不寒而慄,這不是驚悚片,是發生在四川成都明明身上的真實事件。2歲的明明眼睛紅腫,不停流淚,分泌物明顯增多,爸爸幫他擦眼睛的時候,看到結膜囊裡有白色不明物蠕動,帶明明到醫院就診。
  • 7歲男孩清晨帶鬧鐘獨自趕地鐵:4點溜出門,想在爸媽起床前回家
    7歲男孩清晨帶鬧鐘獨自趕地鐵:4點溜出門,想在爸媽起床前回家 2020-06-20 1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孩子太小沒法出門?寶媽忍一忍,3個月後又是一條好漢
    昨天帶著孩子去閨蜜家串門,又陸續過來叫好幾個姐妹,結果就是一屋子好多寶寶,有兩個月的,有三個月的,還有八個月的,一歲的……我們商量著把孩子丟給家裡人,一起出去吃頓飯,因為好幾個姐妹已經快要被憋壞了。閨蜜家孩子剛兩個月,糾結了半天還是決定不和我們一起去了,然後戀戀不捨的一直說,你們以後可要多來找我玩兒,我都要悶壞了。
  • 漁民對適應陸地生活的擔憂:水裡一條龍,岸上一條蟲
    但他們也說「水裡一條龍,岸上一條蟲」,對適應陸地生活的擔憂顯而易見「我們希望自食其力,不給國家添負擔。讓我們當『護魚員』,發揮水中特長,是最好不過了!」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全世界無可借鑑經驗的生態保護行動。從2020年元旦開始,在「長江大保護」的總體戰略下,我國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全面禁漁。
  • 孩子長「蟲斑」就吃寶塔糖?5道驅蟲食療方用起來
    常有家長帶孩子來看我,讓我開些驅蟲藥給孩子:「許教授,我家孩子又瘦又小,晚上睡覺經常聽到肚子咕咕叫,有時還肚子疼,應該是肚子裡有蟲!」「孩子指甲上都是『蟲斑』,臉上也長白斑,這應該很明顯是身體內有寄生蟲的特徵吧!」其實不一定。判斷孩子體內是否真的有寄生蟲,不能僅靠生長發育指標和白斑。那怎麼判斷呢?
  • 教育孩子要「3不管2不慣」,娃的專注力更集中,將來成績差不了
    同事最近一直頭疼孩子的事,不管是在幼兒園聽講還是自己在家輔導,孩子總是走神。同事說,有一次輔導孩子作業,孩子不是找橡皮就是抬頭望天,在桌子旁上躥下跳,一個看不住孩子就開始愣神。回家問孩子:「老師在幼兒園說了什麼?」,結果就是一問三不知。
  • 新生兒多久抱出門合適,不是滿月也不是百天,具體是哪個時間?
    新生兒多久抱出門合適,不是滿月也不是百天,具體是哪個時間?在我們老家坐月子基本上都是捂,孕婦要捂,新生兒也要捂。因為怕產婦月子裡留下病根,產婦們大都在婆婆和媽的指揮下坐月子。一月30天幾乎每天都有紅糖水、煮雞蛋。孕婦被告知不能洗頭、不能刷牙、更別提洗澡了。
  • 如何開發孩子智力?家長們別錯過這4種方法
    在很多家長眼裡,開發孩子智力是育兒專家才會做的事情,什麼左腦開發、右腦開發、鍛鍊記憶力等等。但實際上,絕大多數聰明的孩子,除了遺傳因素外,和家長後天的教育也密切相關。只要家長在孩子智力發育關鍵期,把握住機會,對他智力開發有很大的幫助,效果堪比育兒專家。
  • 3歲前,孩子有這五種「壞習慣」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每一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是非常乖巧可愛的,但是他們也有讓父母頭疼的地方。隨著他們年紀的不斷長大,小孩子變得越加調皮了,尤其是在三歲這一個期間。所以大多數父母為了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儘可能地將紙張放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但其實撕紙張是有利於促進孩子們手部肌肉的發展的,總之,是存在著益處的,所以父母們也並沒有必要去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表現。3.喜歡扔東西在孩子長到三歲的時候,他們會經常扔手中的東西,尤其是玩具,有時候把整個房間搞得特別髒亂,這確實是給父母增添了很多的家庭任務。
  • 4歲近視800度,家長的疏忽成了孩子近視的元兇,如何保護視力
    4歲近視800度,家長的疏忽成了孩子近視的元兇河南的一個小女孩,今年才4歲。孩子現在還小,眼睛不能做手術,戴眼鏡度數還是會一直長。 現在小姑娘不戴眼鏡看什麼都湊近的很近,眯著眼睛看,孩子爸爸為此頭疼不已。家長的疏忽和縱容成了孩子近視的元兇。
  • 孩子不聽話都是慣出來的?人民日報:教你如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面對總是不聽話的孩子,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是懲罰,已經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鐧。但有的時候,懲罰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抗拒、自憐、報復的心理,甚至去效仿這種行為!如果女兒要買一條粉色的裙子,她便說:「如果你不給買裙子,我就不去上學了!」女兒要挾的東西越來越多。有人安慰這位媽媽說:「孩子還小,不過分就可以了。」也有人腹誹:「這熊孩子分明就是慣出來的。」
  • 馬斯洛需求模型:孩子遊戲上癮並不是因為貪玩,家長都理解錯了
    成人尚且難以抵制遊戲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呢。案例小朋剛剛上幼兒園,年紀小小卻早已經離不開電子設備,在家裡的時候,就能一個人拿著父母的手機坐在椅子上玩上一整天,就能吃飯,都能在爺爺奶奶的一邊餵食下,一邊操縱著手機遊戲。年紀小小,就已經成了網癮兒童。原本小朋玩遊戲能安靜下來,讓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省點心,家長認為孩子貪玩,玩一會兒遊戲也沒什麼關係。
  • 不是孩子不乖,是敏感期在「作祟」,0-6歲的敏感期,父母要知道
    「都說了多少次了不要吃手!怎麼這麼不聽話!」「別爬了,地上多髒啊!怎麼說了這麼多便,你還是不聽!」「看看這牆壁讓你畫的!說了多少次不要在家亂寫亂畫了!怎麼就管不住自己的手!」基本上,有孩子的家庭都要經歷這類讓人覺得「崩潰」的事情。畢竟,沒有多少父母能夠對「屢教不改」的孩子一直存有耐心。
  • 服裝店監控下的一幕,讓父母毛骨悚然,家長帶娃出門一定要小心
    菁媽小時候一家都有三四個孩子,特別是在農村,孩子都是放養,滿山遍野地跑。但現在很多農村人往城市裡遷徙,而且因為孩子的教育壓力大,所以一般只生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孩子少了,自然就會變得更珍貴,珍貴的孩子,越發容易被喪心病狂的人販子盯上。
  • 想要孩子英語好,家長要注意這4個誤區!
    所以家長對於孩子學英語這方面是要抓緊的,因為孩子在4~6歲左右,是孩子學習英語的黃金期。二、幼兒園已經學習英語了有很多家長都有這種意識:我們孩子都已經在幼兒園學習英語了,還有什麼必要接觸少兒英語興趣班之類的輔導。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