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定稿:大古
全文字數:約1635字
閱讀時長:約5.5分鐘
現在市面上擁有種類繁多的遊戲,無論孩子、成人還是老人都能玩,找到讓自己玩得津津有味的遊戲。
但玩遊戲很容易上癮,不少成年人都會沉迷於遊戲從而荒廢自己的事業或學業,把時間過多的浪費在遊戲上面。成人尚且難以抵制遊戲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呢。
案例
小朋剛剛上幼兒園,年紀小小卻早已經離不開電子設備,在家裡的時候,就能一個人拿著父母的手機坐在椅子上玩上一整天,就能吃飯,都能在爺爺奶奶的一邊餵食下,一邊操縱著手機遊戲。年紀小小,就已經成了網癮兒童。
原本小朋玩遊戲能安靜下來,讓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省點心,家長認為孩子貪玩,玩一會兒遊戲也沒什麼關係。然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卻越來越離不開遊戲。
上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家裡長輩拿手機玩遊戲,一旦不讓孩子玩遊戲,孩子哭鬧得十分嚴重,小小年紀遊戲仿佛變成孩子生活的重心,小朋的父母因此擔心不已。
很多家長和小朋的父母一樣對孩子玩遊戲的原因存在誤解,一些孩子確實是因為貪玩兒,但貪玩兒也可以通過跟小朋友的玩耍等方式來替代。當孩子對於遊戲上癮,其實質上玩遊戲已經不再是為了貪玩,而是為了找尋遊戲帶給自己的成就感了。
為什麼遊戲容易讓人上癮?
1、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
馬斯洛需求模型表明,人類存在著五種層級的需求,其中最底層對人類具有最大影響的在於生理需求。生理、安全、愛和歸屬感、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等五大類需求,生理需求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而玩遊戲本身就在於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能讓孩子感受到自我成就感,彌補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缺憾。
2、忘記煩惱
在玩遊戲的時候,人體會不自覺地分泌多巴胺,造成興奮和刺激感,從而使得人們能在遊戲中感受到激動和興奮。從而忘記生活中的煩惱。遊戲的闖關和完成任務的過程能讓人們感受到極大的自我滿足。
遊戲除了帶來快樂,還有負面影響?
遊戲雖然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體驗,暫時忘記現實的不快,但過度沉迷於遊戲,會給自身帶來極大的危害。
1、影響孩子的社交
沉迷於遊戲的孩子,認為遊戲比什麼都好玩,比什麼都有趣,整體拿著電子設備玩,並沒有想要外出同其它小朋友玩耍的心思。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身邊的朋友和同學慢慢疏遠,沉迷遊戲極度影響到孩子的交友。
2、導致現實和虛幻混亂
現在的遊戲場景做得越來越逼真,孩子每天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都集中的遊戲上面,在抽離遊戲面對現實生活時,會出現短暫的意識混亂,把現實和虛幻的場景混為一體。
3、影響孩子的視力
現在的近視眼、散光、遠視眼等視力缺陷越來越年輕化,甚至于越來越兒童化,兒童出現戴眼鏡的年紀越來越小,人數也在逐年比重上升,其中佔據極大部分的原因在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遊戲,沉迷於電子設備,導致孩子的視力不斷下降。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理性娛樂?
1、控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
孩子尚未形成良好的自制力,家長不能為了一時的輕鬆和省心,就把電子設備扔給孩子,導致孩子養成沉迷遊戲的習慣。家長應該控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讓孩子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玩一玩遊戲適當放鬆,理性娛樂。
2、鼓勵孩子社交
孩子喜歡玩耍是十分正常的,但是玩耍的方式不單單只有遊戲,也能外出找朋友一起去運動、郊遊等等。家長鼓勵孩子同小朋友交往促進孩子社交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電子設備不離手的現狀。
3、多跟孩子相處
孩子對於孤單和無聊,也會因此而對遊戲產生過分的依賴。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陪伴在孩子身邊,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講故事,孩子也會覺得異常地高興和幸福,對於遊戲的需求就沒有那麼大了。
結語
玩耍能分泌多巴胺,給人帶來快樂感和滿足感,但遊戲中能帶來的快樂始終是短暫的和虛幻的。家長幫助孩子克服沉迷遊戲的現狀,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現實生活的樂趣和幸福,那麼遊戲自然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