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是非常乖巧可愛的,但是他們也有讓父母頭疼的地方。隨著他們年紀的不斷長大,小孩子變得越加調皮了,尤其是在三歲這一個期間。當孩子長到此年齡時,他們已經漸漸有了自我意識,這時候的他們開始擅長表達自己,但是由於肢體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有時候他們只能通過哭鬧本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過這在父母們看來卻是屬於一些壞習慣。但是李玫瑾教授通過自己多年的觀察孩子以及豐富的育兒經驗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比如以下的這幾點行為舉止在父母們看來是不正確的,是需要立馬糾正孩子的,但其實這反而是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1.喜歡吃手
幾乎每一個小孩子小時候都是非常喜歡吃手的,除此之外,當小朋友拿到身邊的細小玩具的時候,也會很自然地將這一些放到自己的嘴巴裡面。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父母都會阻止小孩子,生怕孩子養成此壞習慣影響以後的健康成長。而小孩子吃手指頭是他們認知一種東西的方式,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是有利於激發他們大腦的發展以及思維的延伸的,所以如果自家小孩子下回依舊有這種行為表現時,父母們並不需要再次阻止孩子了,但是前提是需要保證孩子手部的清潔以及玩具乾淨和衛生,且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在孩子的身旁觀察孩子,以免孩子亂吃東西而造成嚴重的後果。
2.喜歡撕紙張
有一部分小孩子在小的時候拿到紙張時就喜歡將其撕碎,不得不說,這是也是讓很多父母感到特別煩惱的地方。所以大多數父母為了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儘可能地將紙張放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但其實撕紙張是有利於促進孩子們手部肌肉的發展的,總之,是存在著益處的,所以父母們也並沒有必要去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表現。
3.喜歡扔東西
在孩子長到三歲的時候,他們會經常扔手中的東西,尤其是玩具,有時候把整個房間搞得特別髒亂,這確實是給父母增添了很多的家庭任務。但孩子在小的時候喜歡扔東西是挺正常的,同時這也是有利於他們成長的,尤其是身體肌肉以及大腦的開發。所以如果孩子依舊有這種行為時,父母們可以支持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且嘗試以溫和的態度且讓孩子容易接受的言語告訴孩子,在扔玩具的時候不要扔到其他人,千萬要注意安全。
4.總是說話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長大,他們的語言能力才漸漸地得到了提升。這時候最明顯的一種表現就是孩子特別喜歡講話。這不,當他們自己一個人玩耍的時候,還一直說著話。在父母們看來,孩子的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是挺讓人害怕的,因此,父母們會告訴孩子下回不可以一個人自言自語看。但是父母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這一種表現是有利於促進他們的語言表達以及組織能力。
5.認生
很多孩子都會認生,當他們見到外人的時候是比較害怕的,第一反應是會往父母親的懷裡鑽,而這同樣也是非常正常的,這表明此時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了,能夠分辨出父母、熟人和外人。對此,父母們應該是感到高興的。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原價99.8元,現在只需79.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孩子「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並且要能夠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得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總結:小孩子小時候的某一些行為表現確實是讓很多大人們摸不著頭腦,甚至會覺得這些都是屬於壞習慣,比如以上所提到的孩子喜歡吃手指頭、扔東西,撕紙張等等這一些,但其實這些表現反而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的,是能夠促進孩子的肌肉發展以及大腦的開發的。因此,父母們並沒有必要糾正孩子的這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