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孩子有這五種「壞習慣」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2021-01-13 橘子的課堂

每一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是非常乖巧可愛的,但是他們也有讓父母頭疼的地方。隨著他們年紀的不斷長大,小孩子變得越加調皮了,尤其是在三歲這一個期間。當孩子長到此年齡時,他們已經漸漸有了自我意識,這時候的他們開始擅長表達自己,但是由於肢體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有時候他們只能通過哭鬧本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過這在父母們看來卻是屬於一些壞習慣。但是李玫瑾教授通過自己多年的觀察孩子以及豐富的育兒經驗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比如以下的這幾點行為舉止在父母們看來是不正確的,是需要立馬糾正孩子的,但其實這反而是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1.喜歡吃手

幾乎每一個小孩子小時候都是非常喜歡吃手的,除此之外,當小朋友拿到身邊的細小玩具的時候,也會很自然地將這一些放到自己的嘴巴裡面。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父母都會阻止小孩子,生怕孩子養成此壞習慣影響以後的健康成長。而小孩子吃手指頭是他們認知一種東西的方式,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是有利於激發他們大腦的發展以及思維的延伸的,所以如果自家小孩子下回依舊有這種行為表現時,父母們並不需要再次阻止孩子了,但是前提是需要保證孩子手部的清潔以及玩具乾淨和衛生,且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在孩子的身旁觀察孩子,以免孩子亂吃東西而造成嚴重的後果。

2.喜歡撕紙張

有一部分小孩子在小的時候拿到紙張時就喜歡將其撕碎,不得不說,這是也是讓很多父母感到特別煩惱的地方。所以大多數父母為了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儘可能地將紙張放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但其實撕紙張是有利於促進孩子們手部肌肉的發展的,總之,是存在著益處的,所以父母們也並沒有必要去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表現。

3.喜歡扔東西

在孩子長到三歲的時候,他們會經常扔手中的東西,尤其是玩具,有時候把整個房間搞得特別髒亂,這確實是給父母增添了很多的家庭任務。但孩子在小的時候喜歡扔東西是挺正常的,同時這也是有利於他們成長的,尤其是身體肌肉以及大腦的開發。所以如果孩子依舊有這種行為時,父母們可以支持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且嘗試以溫和的態度且讓孩子容易接受的言語告訴孩子,在扔玩具的時候不要扔到其他人,千萬要注意安全。

4.總是說話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長大,他們的語言能力才漸漸地得到了提升。這時候最明顯的一種表現就是孩子特別喜歡講話。這不,當他們自己一個人玩耍的時候,還一直說著話。在父母們看來,孩子的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是挺讓人害怕的,因此,父母們會告訴孩子下回不可以一個人自言自語看。但是父母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這一種表現是有利於促進他們的語言表達以及組織能力。

5.認生

很多孩子都會認生,當他們見到外人的時候是比較害怕的,第一反應是會往父母親的懷裡鑽,而這同樣也是非常正常的,這表明此時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了,能夠分辨出父母、熟人和外人。對此,父母們應該是感到高興的。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原價99.8元,現在只需79.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孩子「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並且要能夠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得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總結:小孩子小時候的某一些行為表現確實是讓很多大人們摸不著頭腦,甚至會覺得這些都是屬於壞習慣,比如以上所提到的孩子喜歡吃手指頭、扔東西,撕紙張等等這一些,但其實這些表現反而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的,是能夠促進孩子的肌肉發展以及大腦的開發的。因此,父母們並沒有必要糾正孩子的這些行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在這當中有一些家長為了輕鬆一些,就會控制孩子愛玩的心把孩子管得老老實實的,但是家長這樣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強行讓孩子乖一點,不光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比較聰明」。這一觀點說完家長們都很不理解,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孩子的這五種「怪癖」,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要懂得正向引導
    丈夫看不下去了,「你兇他幹啥,讓他玩去吧,這能鍛鍊他的大腦。」過了一會兒,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兒子竟然把九連環解開了,小麗覺得很欣喜,意識到自己的兒子應該是智商比較高。果然在日後的學習過程中,兒子都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智商天賦。
  • 孩子有這些「奇怪」表現,別以為是壞習慣,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
    孩子有這些「奇怪」表現,別以為是壞習慣,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其實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能夠變得很高,但是智商高的孩子身上都會存在著一些怪癖,這也不得不使得我們有的時候會看錯自己的孩子。可是沒有想到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根本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孩子怪異的舉動變得越來越多,次數也變得越來越頻繁。這也讓張先生有一些恐慌,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呢?不過面對這件事情,張先生有一位心理學家的朋友,倒是跟他好好談論了一番,因為心理學家覺得孩子這是高智商的表現。
  • 孩子有這幾種特徵,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好好培養,將來易成學霸
    ,但等他們再長了幾歲,孩子身上的毛病不僅沒少,說不定還會越來越多。 但其實,孩子身上有些看似討人厭的特質,卻是智商高的表現,寶媽無需強行糾正,適當引導孩子才會更聰明。 但實際上,活潑好動的孩子身上更具有探究精神,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更加熱衷於冒險,日後在探索研究上會有不俗表現。 2、問題多 有些孩子像腦袋裡裝了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整天有不同的問題提出來,家長有時候也會被問煩,覺得孩子很討嫌。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種特徵。 可能大家都聽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來自於智商,80%是由其他因素決定,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情商。情商甚至可以決定了一個人智商的發揮水平。 其實,所謂的情商主要是指「情緒智商」,主要表現情緒、抗挫折能力、意志力,情感等等,這更是一個孩子必須具備的品質。
  • 孩子的這五種行為,會讓家長很頭疼,但別制止,這是他聰明的表現
    小萍家兒子今年五歲了,在幼兒園卻是個「小霸王」,整天精力旺盛又好動,碰見什麼都要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還不聽管教,讓老師們頭疼不已。小萍也是既頭疼又擔憂:孩子不會是有多動症吧?
  • 孩子智商高於同齡人,有哪些表現,在三歲前,有11個跡象可循
    其實不難發現,小敏家孩子還是很有想像力的,智商也很高,孩子的世界觀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所掌握的常識理念,孩子其實並不清楚理解。但是寶寶聰明與否,其實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種種跡象可循了,智商高於同齡人的孩子,早就以各種形式暗示明示過家長了,那麼你家有沒有這個智商特別高的孩子呢,我們來看看研究人員分享的11個可循跡象。猶如存儲器一樣的記憶力。
  • 6歲前,有這三種表現的孩子智商普遍很高,父母別忽視了
    文|文兒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最強大腦」。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獨特的閃光點,只是家長沒有發現而已。如果你家孩子6歲前有這三種表現,那就偷著樂吧,這些孩子的智商普遍都很高,只要家長悉心培養,將來一定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有20%歸因於智商,有80%來自於情商。情商高的孩子社交能力特別強;不會隨意的跟人計較;照顧對方的感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家長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舉止,足夠反應出這個家庭的教養。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名出色的育兒專家,面對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研究發現:孩子5歲前能預測智商高低,三方面衡量水平家長要重視
    若是孩子在對應的年齡,專注力比平均專注力時長多出不少,那麼孩子這份專注力,很有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 家長重視 孩子上學後、長大成人後,其實專注力比什麼都重要,甚至可以成為他們成功的墊腳石。因此,在5歲前,家長也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講話時有這3種表現,多半智商低不了,父母要好好培養
    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要知道孩子的智力和他們以後的成績在一定情況下是成正比的。而且,智力水平越高的孩子,將來的成就可能也會越高。那麼,聰明的孩子小時候到底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其實,如果你的孩子十歲前講話時有這3種表現,就說明你的孩子將來智商低不了。
  • 智商高的孩子跟普通孩子有何區別?有這3個特徵的娃,智商不會低
    有很多孩子其實小的時候,就表現出智商比一般的孩子高,可是家長沒能及時地發現,甚至有的家長還把孩子高智商的表現當成是缺點,對孩子進行打壓,直接給孩子扼殺在了搖籃裡。曉月家兒子才2歲,曉月感覺自己家兒子從小就和人家不同,按說人家的孩子7-8個月剛會坐著,而曉月家兒子已經到處亂爬啦!
  • 若孩子有3種怪異舉動,家長不要制止,或是高智商的表現
    一些家長判定自己孩子是否聰明的方式,通常就是看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這未免有點太單一,孩子平時的一些舉動也能體現出孩子是否聰明。有時候孩子甚至會有一些怪異的舉動,這時候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太調皮或者是有多動症,其實,這或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
  • 智商高的孩子,身上有五個明顯特徵,看看你家娃中了幾個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表現出以下幾種特徵,看看你家娃有沒有:一、好奇心重,總有問不完的問題孩子小時候其實是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他們對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問題多得像這類孩子的觀察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比一般寶寶強,在學習和工作中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對遇到的問題有較大的耐心和探究精神。家長應從小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幫助他們養成愛思考鑽研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四、愛笑,性格活潑美國兒童專家伊林沃夫在一次跟蹤觀察中發現,出生後第三天就會笑的寶寶,一般智商在6歲時可高達180。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說明右腦發達,好好培養容易出學霸
    一些家長為了孩子更聰明,盲目地扎身於各種開發大腦潛能的機構裡,尤其是連左右腦到底是大腦的哪個部分,有啥功能都不知道,就給孩子報班,我個人認為這很不理智。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右腦那些事兒!由於分工不同,左腦發達還是右腦發達孩子就有了區別。接下來我就說一說,身上出現這幾種看似是「壞習慣」的孩子,其實可能是右腦發達的表現,家長不用太在意。
  • 孩子有這3種「怪異行為」,家長別刻意打壓,這是他高智商的表現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尤其近些年來,科學教育要從小做起,在嬰幼兒時期,家長們就注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尤其是那些小天才小神童,也被大家追捧著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光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好了,到了自己孩子這裡,怎麼就沒有好的成績呢?怎麼樣才能培養出天才來呢?其實父母們不知道,天才就在你的身邊,孩子常常會有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們往往不知,反而刻意的打壓,就會把天才的基因給扼殺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如果家裡孩子有這幾種行為的話,他們的智商往往很高。
  • 6歲前跟孩子做這些遊戲,幫助右腦開發,寶寶聰明智商高
    如今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對於孩子6歲前的大腦開發,更是注重。0-6歲是大腦聯結的關鍵時期,此時大腦如果得到有效開發,記憶力方面更出色,寶寶更聰明,智商更高!
  • 李玫瑾坦言:孩子智商高不高,看他的「手」就知道,何必等長大
    大腦潛能開發班的盛行,可以看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智商上能夠領跑,這樣孩子上學期間更有可能成為學霸,未來也更可能成為佼佼者。那如何判斷孩子智商高不高呢?真要等到孩子十幾歲、長大了去做測試才能了解嗎?其實不然,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智商高不高,看他的「手」就知道,何必等長大」!
  • 孩子有這些「怪癖」,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智商的點也都是不一樣的!從孩子在娘胎的時候,孩子的智商就已經被決定好了,從娘胎裡出來後,家長就需要對孩子的智商進行挖掘了,需要儘量大程度地去開發孩子的智力,而家長的開發的力度,對於孩子之後是否能夠成為天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孩子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後孩子受歡迎
    目前,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些地方為此還出現了專門培養孩子EQ的培訓機構,情商真的很重要嗎?曾經對於情商和智商哪個更重要這個話題,媒體對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進行了訪問、總結。結果顯示情商高的人群更容易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