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孩子5歲前能預測智商高低,三方面衡量水平家長要重視

2021-01-11 騰訊網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都非常重視,甚至不少父母,會為孩子的智商感到焦慮。只是,家長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智商其實在寶媽孕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開發了。而孩子在5歲前,家長就能夠預測寶寶智商的高低。

兒童智商測試數據,作為家長的你知道多少?

現在,其實有不少家長都會帶孩子去測試,學齡前的孩子,就已經能夠測試了。

記得上學的時候比較愛看小說書,書中的男女主可能都是"超高智商"的存在,測試數據能夠達到190、210等等。那麼現實中,高智商人群的智商有多少呢?

據目前數據記錄來看,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是威廉·詹姆斯·席德斯,智商300,是一位擁有極高數學和語言天賦的神童。

第二便是達文西,智商230,我們所熟知的達文西是一位畫家,但其實,他簡直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擁有音樂家、數學家、地質學家、植物學家、作家、建築師、雕刻家等等很多頭銜。

我們所熟悉的愛因斯坦,其智商有人說是160多,也有說是200。但是無論多少分,這個智商已經是天才的存在。

那麼普通人的智商是多少呢?多少才算是天才呢?

《斯坦福-比奈量表》對兒童的智商進行了實測,而後對數據結果進行了分類,家長們可以參考:

智商大於140,屬於"天才"範圍;

智商處在120-140,屬於"超高才能"範圍;

智商處在110-120,屬於"高才能"範圍;

智商處在90-110,屬於"正常才能"範圍;

智商處在80-90,屬於"次正常才能"範圍;

智商處在70-80,屬於"臨界正常才能"範圍;

智商處在60-70,屬於"輕度智力孱弱"範圍;

智商處於50-60,屬於"深度智力孱弱"範圍;

智商處於25-60,屬於"亞白痴"範圍;

智商小於25,屬於"白痴"範圍。

總的來說,正常的智力範疇是90-110。

心理學家艾倫溫特,在他的著作《天才兒童-科學培養兒童指南》中有提到:高智商兒童,在5歲之前就有跡象可循。

因此,家長有時候不必等到智商測試,也能夠大概知曉孩子智商如何。

孩子5歲前能預測智商高低,三方面衡量水平家長要重視

預測是一方面,家長的幹預,也是一方面。有時候,哪怕一個孩子智商再高,若是從出生開始,就被關在一個陰暗的小屋裡,那麼天才也會隕落。

因此,關注三方面的衡量水平,家長加以重視,不僅能夠預測孩子的智商,說不定,還能給孩子提上幾分。

1、令人驚訝的專注力

通常情況下,小朋友是沒有什麼專注力的,只要周圍有那麼點風吹草動,就會被吸引了過去。但若是孩子在5歲前,就不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那麼這份專注力,無疑是令人驚訝的。

孩子的專注力,和年齡有很大的關係,1歲半左右,專注力只能在5-8分鐘,2歲左右,專注力大概在10分鐘左右,到了3歲,專注力能夠達到15-20分鐘。

若是孩子在對應的年齡,專注力比平均專注力時長多出不少,那麼孩子這份專注力,很有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

家長重視

孩子上學後、長大成人後,其實專注力比什麼都重要,甚至可以成為他們成功的墊腳石。因此,在5歲前,家長也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當然,孩子認真看電視,可不是什麼專注力。

一來,家長可以給孩子購買積木、拼圖等孩子喜歡,又能鍛鍊專注力的玩具。

二來,孩子在專注於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做到"不打擾"。

2、移動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好奇寶寶,也被稱為"十萬個為什麼寶寶",因為他們對身邊的事物,永遠是那麼好奇。

如果孩子總是問爸爸媽媽"為什麼",並且為了得到答案,不惜自己去動手研究,這就是智商高的一種表現。因為,孩子愛思考、會思考。

家長重視

一來,孩子在有求知慾的時候,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時間與語言。家長若是打斷孩子、斥責孩子、嫌孩子煩,那麼孩子的好奇心也會逐漸下降,思考能力也會下降,智商也難上去;

二來,家長需要為孩子"創造"求知環境,帶孩子多出去見見這個世界,孩子的求知慾會更大,思考得也會更多。

3、"交流"小能手

心理學家加德納,有一個"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其實是由8種獨立智力成分組成,其中,他最先提到的一部分,就是語言智力。

通常情況下,孩子在1歲左右能夠喊爸爸媽媽,2歲左右會說簡短的句子,3歲的時候能夠和家人做簡單的交流。如果孩子的"交流能力"遠超這個水平,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智商高的表現。

家長重視

有一個3歲的孩子一直不怎麼會說話,去醫院檢查,醫生詢問之後得出結論:家長不陪孩子交流,只讓孩子看電視,語言能力就這麼被毀了。

其實,這時候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有智商。

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就可以經常陪孩子說話,帶孩子認識動物、植物等等。孩子逐漸會說話之後,家長也要給孩子更多說話的機會,每天互動交流的時間,絕不能少。

開心果媽媽寄語

智商評測這種東西,如果家長真的要做,最好去兒童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測。另外,孩子的智商,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而後天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家長不要覺得後天培養是在孩子上學的時候,恰恰是孩子5歲前、家長覺得孩子還不懂事的年齡期間的培養,格外重要。

此外,如果孩子比較普通,家長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畢竟,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孩子他永遠只是他自己,給他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更重要。

今日話題討論:你有給孩子測過智商嗎?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研究發現:此範圍寶寶智商比較高
    也正是因為老一輩人的這種說法,讓體重和智商之間,似乎發生了某種緊密聯繫,那麼今天呢,就帶大家一起窺探一下,體重是否和智商,存在關聯呢!寶寶體重越大,智商就越高嗎?之前,《英國醫學雜誌》發表過一項研究,對3900個嬰兒進行跟蹤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新生兒的體重越重,則寶寶智商越高!
  • 孩子5歲前堅持做這「三件事」,不僅能提高記憶力,智商也會更高
    孩子的智商高低和記憶力如何一直都是許多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一個聰明的頭腦不僅有助於學習,對於以後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們判斷孩子的大腦聰不聰明呢?案例:李女士本身是一個學霸,因此當她孩子生下來以後,她就想著自己的寶寶應該和自己一樣有著一個聰明的腦袋。然而讓李女士感到納悶的是,寶寶的智商沒有表現出來,甚至學東西都要比別人慢幾拍。
  • 研究發現:高智商兒童都有以下特點,看看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並非毫無道理。現代教育理論認為,3歲到7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更是表明:「人生的頭3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3歲直到死亡的總和。」雖然說孩子智商高最終會體現在學習成績上,當然這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孩子智商的高低,不是靠外在的固定標準,比如考多少分去衡量的。
  • 寶寶出生「斤兩」暗示智商高低?研究發現:跟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
    結果發現:新生兒的體重越重,則寶寶智商越高! 但事實上,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從這樣的研究結果中,發現問題所在,因為寶寶出生時的體重不會無限大,而且大到一定程度,也會增加分娩難度,所以「越重」就無從談起。
  • 新生兒體重暗示智商高低?哈佛研究:越接近這個數,寶寶智商越高
    哈佛大學曾經發起一項研究實驗,以「新生兒智商與體重之間的聯繫」作為話題,對5000名新生兒進行了長期調查。最終研究證明:體重接近7斤左右的新生兒,智商平均水平遠超同齡人,智力高孩子的斤數主要控制在6.5到7.2斤範圍之內。離這個範圍越遠,孩子的智力指數下滑得越厲害。為什麼7斤左右的孩子智商更高?
  • 給孩子測智商?!這事靠譜嗎?
    「發育商」是衡量嬰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國外早就有這一概念。大量研究都顯示,DQ可以用來預測某些兒童會發育遲緩,不能用於預測兒童的智商。2 | 嬰兒智力測試是國外體檢的必檢項目?有寶媽在後臺給我們留言,「我聽說智力測試是國外嬰幼兒體檢的必檢項目,有這麼回事嗎?」
  • 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孩子何時學會走路屬正常情況?
    相關數據表明,關於諮詢走路姿態的問題,至少每天有5到10例,絕大多數寶媽表示不能判斷孩子走路的姿態是否正確。孩子與孩子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很多孩子出生之後,隨著時間不斷的成長,有的孩子會出現走路比較早的現象;但是有一些孩子就會比較晚,家長們會拿這件事來衡量孩子自身的智商問題。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
  • 研究發現:高智商兒童都有以下特點,看看你家娃中了幾個?
    學習成績,並不能作為判定孩子智商高低的依據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智商高低,用考試分數就能衡量。經常考100分的孩子,肯定比考50分的孩子智商高。但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高低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家庭教育、學習環境、教育資源等等,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法國心理學家寧古拉斯·蓋倫認為,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不代表他沒有超高智力的潛質。
  • 愛因斯坦「智商200」?專家:都是假的!家長不必在意孩子智商測試結果
    但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陳浩昨天在公開講座中告訴在座的家長,家長不要迷信於智商測試的結果。智商的測定實際上並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全部智力水平,家長也不必太過在意在外面的商業機構測定的孩子的智商的高低。關於愛因斯坦「智商200」也只是謠傳,根本不足為據。
  • 孩子頭頂「旋的個數」代表啥?暗示孩子智商高低?家長要了解真相
    前不久,剛生下兒子的劉女士,從醫院出院回婆家時,卻遭到婆婆的阻攔。究其原因,是剛出生的孫子,頭頂上有「6個發旋」。 孩子奶奶直言:「大家都說,一旋好,兩旋聰明,三旋死的快!這孩子6個旋,豈不是要無人蹤!我都這把老骨頭了,經不住折騰!」說完,老人站在大門口,死活不讓媳婦及孩子進屋。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大腦這個部位有關美國貝薩斯達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對300名5-18歲的孩子進行了核磁共振與智商測試的實驗。結果顯示,智商越高的孩子,大腦皮層就越年輕;孩子11歲時,大腦皮層的厚度達到最大。
  • 高智商娃5歲前就能看出來?研究發現:會有3方面的「蛛絲馬跡」
    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智商都十分在意,畢竟誰也不想讓本人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寶媽在孕期就開始注重種種營養和胎兒時期的教育,就為了能夠讓孩子的大腦獲得非常大限制地開發。孩子出身後,家長對於智力發育依舊不能鬆散,但是也有一些父母擔心,本人的寶寶究竟有沒有到達智商發育的標準線?兒童智商的標準是什麼?
  • 哈佛大學新研究: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意味著嬰兒智商的高低
    但很多家長忽視了寶寶的體重,往往覺得寶寶出生時重或輕都無所謂,只是在媽媽肚子裡多吃少吃的問題而已。另外,體重也是孩子身體發育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智商。所以,寶寶出生後,很多媽媽在知道寶寶性別之前,首先要知道寶寶的體重。寶寶的體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從寶寶出生的體重中,我們可以知道寶寶發育的狀況如何,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得知寶寶的智力水平。
  • 智商低下的孩子,一般有這幾個特徵,中一個家長就要重視起來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優秀的人,但當事情與自己的期許背道而馳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及時應對,不要自己騙自己。朋友昨天告訴我這樣一件事,她前段時間去看望老同學。老同學幾年前結婚了,現在有一個兒子,不到兩歲。剛開始看到孩子的時候,覺得孩子胖乎乎的很可愛。但是相處了一會她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勁。比如,孩子的眼睛是呆滯的,不會和她交流。逗他的時候,沒有反應。
  • 孩子5歲前做到3個「堅持「,不僅能提高記憶力,將來智商也更高
    但家長們也應該要知道,5歲之前,是訓練孩子記憶力的關鍵時期。如果還在在5歲前能做到3個「堅持」,不僅可以提高自身記憶力,將來智商也會高於同齡人。5歲前,孩子記憶力的發展情況從出生開始,孩子的記憶力發育只有25%;但在出生一年以後,孩子的記憶力發育可以達到70%;等到3歲之後,孩子的記憶力則可以達到85%;而5歲的時候,孩子的記憶力基本趨於成熟,達到92%左右。由此可見,孩子5歲之前是記憶力發育的關鍵期。正常情況下,孩子2歲起,記憶力就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
  • 研究發現常打孩子影響兒童智商發育
    面對頑皮的孩子,有的家長認為,打屁股等體罰方式會讓他們長點記性。近日國外有研究發現,體罰有可能阻礙孩童智商發展。專家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打不得。  中國有俗話「不打不成器」、「黃荊棍下出好人」,說的都是棍棒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懂事,只有打屁股、挨棍子才能讓他們長點記性。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家長為了讓孩子拔得頭籌,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視了,通過家庭支出的佔比圖,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國絕大多數家庭中,教育的佔比都在20%以上,對學齡前孩子的教育支出甚至比小學到高中的支出還要高出5%,和大學高昂的學費,以及生活費相比,也僅僅只差了3%,由此可見,家長對於兒童學齡前的教育有多麼重視。
  • 孩子智商高低與認知力有關!3個方法提高認知力!
    家長朋友們,今日份的數學思維題來啦~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小銜接班的孩子都可以參與答題哦~小朋友,統計一下購物單,這次購物一共花了多少錢答案:解析:孩子智商高低與認知力有關!這3個提高認知力的方法值得借鑑提到認知力,很多家長的理解是對讀書、畫畫和認字的具體能力。
  • 第一個孩子的智商到底遺傳父母哪一方,準爸媽們知道嗎?
    籃球明星姚明的女兒姚沁蕾只有9歲,身高已經達到了1.7米。專家預測她的身高將在1米9至2米之間。還有網友調侃,表示按照她現在這長高的速度,5歲就能夠超過郭敬明、6歲超過潘長江、7歲與成龍同身高,現在9歲接近1.7米,想必是要超過郭德綱的節奏。
  • 6歲前跟孩子做這些遊戲,幫助右腦開發,寶寶聰明智商高
    如今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對於孩子6歲前的大腦開發,更是注重。0-6歲是大腦聯結的關鍵時期,此時大腦如果得到有效開發,記憶力方面更出色,寶寶更聰明,智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