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常打孩子影響兒童智商發育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面對頑皮的孩子,有的家長認為,打屁股等體罰方式會讓他們長點記性。近日國外有研究發現,體罰有可能阻礙孩童智商發展。專家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打不得。

  中國有俗話「不打不成器」、「黃荊棍下出好人」,說的都是棍棒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懂事,只有打屁股、挨棍子才能讓他們長點記性。

  而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體罰方式,可能阻礙孩童智商發展。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對1510名2歲—9歲的兒童進行了4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在806名2歲—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過的兒童,智商的平均商數比經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歲—9歲的兒童,這一差距是2.8分。研究人員因此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打不得。體罰教育大都事與願違

  家長實施體罰的目的大多在於威懾孩子,警告其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體罰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小一點的孩子就罰站罰跪不讓吃飯,大一些了還要加上手打腳踹,家庭「冷暴力」(不理不睬)也成為一些家長對待犯錯孩子的方法。在他們看來,孩子受到的懲罰越重,教訓記得越牢,下次就不敢再犯錯誤。

  那麼,孩子的感受又如何呢?有資料顯示,40.3%的孩子是「不服氣,內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沒辦法,只好忍受著」,只有21.8%的孩子感到「自責,努力改正」。更值得父母警覺的是,受到體罰後有14.8%的孩子「真想離開這個家和產生輟學念頭」。

  從這一組數據透露,「體罰」這一管教方式並沒有發生積極作用和正向效果,也並非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長期體罰抑制孩子智力發育

  專家認為,孩子的智商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除了先天因素,外界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暴力恐怖的環境中,不利於他的健康成長,當然就更談不上智商的良好發展。

  專家補充說,大腦左右半球雖然具有不同功能,但兩半球是協同工作的。孩子受到責罰,負責空間知覺、情緒、藝術欣賞等功能的右半球就會處於緊張、壓抑和恐懼的狀態中,這樣勢必影響左半球的功能,而左半球又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數字運算和邏輯推理,長此以往,容易對孩子的智力發展產生抑制作用。

  事實上,對於平時打屁股之類比較輕的體罰,雖然不會直接造成肌肉、肢體的損傷,但是疼痛的感覺會通過神經中樞的傳導,使大腦受到刺激。同時,也有可能使孩子腎臟和身高受到影響。

  而較早前已有日本科學家研究表明,長期被體罰可能導致兒童腦萎縮。研究發現,對於體罰時間超過3年的兒童,其大腦中與感情和決策能力相關的額葉皮質區內側部分平均要比未受體罰者小19.1%,與注意力相關的扣帶前回以及與認知力相關的額葉皮質區背外側部分,分別要小16.9%和14.5%。重精神獎勵最好只獎不罰

  對於家長來說,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關係是非常必要的。專家建議家長在日常的教育中,應該多多激發孩子的興趣,細心發現孩子的特長,在不同的年齡段,根據不同的發展規律給孩子引導,對症下藥,切不可動輒體罰。

  首先,家長應該相信,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有遵守規則意願的,所以家長要常給孩子鼓勵,而不是犯錯就採取粗暴的責罰。尤其對於較幼小孩子的教育問題,更要花費心思,不要只圖打罵教育省事。

  另外,「只獎不罰」。獎勵要有一定講究,對於孩子好的表現,父母應該注重在精神層面上的獎勵,努力讓孩子建立對父母的認同感。

  而這種精神層面的獎勵最好能與具體的事件相結合,不要只是「孩子你好棒」之類的泛泛而談。孩子有了正向行為,就應該及時給予鼓勵,這樣不僅能使孩子感到自信,更是對孩子情緒和行為的一種積極引導。

  而當孩子犯了錯誤,「不罰」是要求家長對於孩子的異常行為採取忽視、淡化的態度,不在孩子的錯誤上強化和追加。同時,家長還必須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性,教給孩子一些更高級的認知技巧,給其正向的引導。

  而在學校,老師更要掌握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在充分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基礎上,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發展空間。教師如果對孩子動粗,在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同時,也會使孩子心中的教師形象扭曲,孩子對老師會產生厭惡和恐懼心理,繼而產生厭學情緒,不利於孩子未來發展。(高樂)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智力發展。而父母后天教育的結果,大部分作用在了孩子大腦的這個位置。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大腦這個部位有關美國貝薩斯達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對300名5-18歲的孩子進行了核磁共振與智商測試的實驗。
  • 打「屁股」或影響孩子智商
    研究:經常被體罰的孩子智商低 最近,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一項針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的4年跟蹤研究表明,未遭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挨打者高出5至28分。
  • 8歲兒童智商發育標準
    兒童智商發育標註 6一7歲能從 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食物。 魚類:魚類中富含的蛋白質,如球蛋白、白蛋白、含磷的核蛋白。 蛋類:無論是雞蛋、鴨蛋、鴿蛋,都提倡孩子吃全蛋,蛋類不僅是極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經吸收後釋放出來的膽鹼,能合成乙醯膽鹼,乙醯膽鹼能顯著改善孩子的記憶力。
  • 臨床證實:負氧離子可促進兒童大腦發育,智商由63分上升到138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應該是每個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許。但由於每個人的智力是不同的,除了伴有40%的遺傳因素,還有 60%後天因素導致。據研究表明:孩子的實際智商等於先天智商加後天智商,如果在8歲前「補腦」,可以讓孩子的智商發育超過父母好幾倍。但等到孩子8歲以後,補腦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尤其要把握3歲前的補腦黃金期,孩子的智力發育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 音樂品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現代科研結果證明,音樂的神奇力量確實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育,並對其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一項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發起的研究表明,音樂與學生的SAT(美國高考)成績直接有關。貝多芬愛好者中大多數都是智力超高者,而喜歡流行音樂的人群智商測試則相對一般。國內外各項研究中發現,音樂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著獨到的作用。法國文豪雨果指出,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是數學,一是語言,一是音符。
  • 數字裝置不利兒童大腦發育 下一代人智商恐比父母更低
    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數字裝置對下一代的孩子的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法國神經科學家德斯穆格(Michel Desmurget)認為,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數字裝置對下一代孩子的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一些國家這個趨勢開始倒退。
  •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孕前肥胖會降低男孩智商,對女孩卻無影響
    該研究表明,孕婦孕前超重或肥胖會降低男孩智商,但卻與女孩智商無關,這也為孕期婦女提供了警示——孕前肥胖很可能會成為孩子智商發育和全面發展的絆腳石!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思想已經根植於大眾的觀念中,其背後的原因也不言而喻。大量的社會性研究表明,家庭經濟水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潛力的發揮,包括智商和情商等。然而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仍沒有定數。
  • 「智商之父」研究發現:高智商兒童確有共同之處,但並非全靠遺傳
    我發現,好像有不少家長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孩子的智商全靠遺傳,聰明都是天生的。 實際上,科學家早已證明孩子早期撫養中的各種環境因素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未來智商高
    經常關注「科學育兒」的父母,肯定都知道李玫瑾教授,她對教育領域的影響頗深。李玫瑾教授通過對兒童的身心的研究,給予父母們很多關於育兒的建議,這些建議科學又實用。李玫瑾教授說到:兒童的睡眠狀態體現了其大腦的發育程度。娃睡覺時有這3種表現,暗示著大腦發育快,智商低不了!
  • 哈佛研究發現:寶寶剛出生的「頭圍」越接近這個數,暗示智商越高
    老人常說:「寶寶頭越大就越聰明,」在他們的認知裡,頭大的寶寶腦細胞是比正常孩子多,大腦能裝更多的知識,所以,相對來說比較聰明。根據哈佛學者對寶寶大腦發育的研究來看:寶寶的智商跟頭圍有著密切關係。頭圍大小決定智商高低?寶寶的頭圍增長是跟大腦發育和顱骨生長成正比的,嬰兒時期,雖然孩子的顱骨發育不完善,但大腦生長是領先於身體上各個部位,所以,寶寶的大腦出生時相對比較大。
  • 媽媽哺乳期常吃高糖食物,當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哺乳期高糖飲食影響孩子認知 都知道母乳有益寶寶健康,哺乳期飲食則會影響母乳質量。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取高糖飲料會損害孩子幼年認知能力發展。研究報告在最新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月刊上刊載。 洛杉磯兒童醫院糖尿病和肥胖項目研究人員先前研究發現,女性產後頭幾個月喝高糖飲料不僅會增加自身增重風險,還可能使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經母乳攝入過多糖分。
  • 給孩子測智商?!這事靠譜嗎?
    所以,嚴格來說,嬰兒智力測試的結果不能叫智商(IQ),而應該叫發育商(DQ)。只是由於智商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在很多人心目中,智力測試就等同於智商測試了。「發育商」是衡量嬰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之一,國外早就有這一概念。大量研究都顯示,DQ可以用來預測某些兒童會發育遲緩,不能用於預測兒童的智商。2 | 嬰兒智力測試是國外體檢的必檢項目?
  • 研究發現:高智商兒童都有以下特點,看看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學習成績,並不能作為判定孩子智商高低的依據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智商高低,用考試分數就能衡量。但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高低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家庭教育、學習環境、教育資源等等,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法國心理學家寧古拉斯·蓋倫認為,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不代表他沒有超高智力的潛質。孩子的學習和智力高低沒有密切的關係。
  • 發旋影響智商嗎,為何有人多有人少?拒絕迷信,科學助娃長智商
    為什麼有的人頭旋多,有的人頭旋少1、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其實,頭旋的多少取決於生物學上常說的父母的遺傳基因。如果父母都是頭頂一個旋的話,孩子基本上也會是頭頂一個旋的情況。如果父母都是頭頂兩個旋的話,孩子基本上也會是頭頂兩個旋的情況,不能單憑頭旋的多少來決定孩子的一生。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低不了
    對於孩子的智商發育一直都是父母比較關心的話題,孩子的智力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對於以後學習、工作都要著重要的作用。孩子在睡著的時候,正是身體發育的時候,同時也是孩子腦復發育的高峰期。因為腦部發育好,孩子的智商就會高也就更聰明,所以,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睡眠問題。
  • 麻省理工多年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大腦發展的最佳方式不是依靠閱讀,而是更多地來自親子遊戲!  長期以來,我們都存在誤解,總是認為閱讀可以提高兒童的詞彙量,培養良好的習慣。但是,這對於年齡還很小的孩子來說,這種方式並不適合,如果一味地逼他們閱讀,只會達到不好的效果。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推翻了這一傳統觀念,研究結果證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遊戲對孩子大腦的良好發展至關重要。
  • 麻省理工最新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案,並非是靠「閱讀」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能得到親戚朋友的認可,雖然這是家長的虛榮心,但也是很現實的事,畢竟,當父母的都比較喜歡聽這樣的話。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千萬不要認為孩子的智商都是靠先天遺傳的,後天的開發也非常重要。孩子的智商發育高低,有60%是靠後天開發的,想要孩子將來能更有出息,家長們不要局限於讀書!
  • 寶寶出生「體重」暗示智商高低?研究發現:此範圍寶寶智商比較高
    也正是因為老一輩人的這種說法,讓體重和智商之間,似乎發生了某種緊密聯繫,那麼今天呢,就帶大家一起窺探一下,體重是否和智商,存在關聯呢!寶寶體重越大,智商就越高嗎?之前,《英國醫學雜誌》發表過一項研究,對3900個嬰兒進行跟蹤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新生兒的體重越重,則寶寶智商越高!
  • 5歲孩子每天11點多才睡覺,晚睡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嗎?
    晚睡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晚上不能在十點前進入深度睡眠會導致他的智商測驗中得分偏低。之前哈佛大學也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將28名志願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兩天一夜不能睡覺,一組正常睡覺。經過兩次測試,發現沒有正常睡覺的那一組,記憶力遠不如正常的那一組。
  • 大腦發育好的娃,嬰兒時期常出現「有趣」反應,反應越多智商越高
    聽到這話,旁邊的姥姥首先表示質疑:"3歲前,孩子啥也不會,咋就能一眼看到他未來?"是啊,3歲前的小寶寶還不懂事呢,怎麼就能看終身了?有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前,大腦會快速發育,並且形成一定的思維和反應模式。而這些模式,會為他將來的社交和智商方面奠定基礎。"也就是說,孩子前三年發育的大腦,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處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