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存的重要條件就是:睡眠。對於兒童來說,睡眠尤其重要。出生不久的嬰兒,睡覺時的大腦分泌的生長素,能夠很好地促進兒童大腦及其身體發育。所以,即使是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父母也應該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
2018年《睡眠健康》雜誌,發表一項關於睡眠時間和認知能力關係的文章。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的睡眠是足夠充足時,他的認知能力則會超出平均水平很多。但是當個體的睡眠時間不足時,他的認知能力則會相對低很多。
經常關注「科學育兒」的父母,肯定都知道李玫瑾教授,她對教育領域的影響頗深。李玫瑾教授通過對兒童的身心的研究,給予父母們很多關於育兒的建議,這些建議科學又實用。李玫瑾教授說到:兒童的睡眠狀態體現了其大腦的發育程度。
娃睡覺時有這3種表現,暗示著大腦發育快,智商低不了!
1、睡眠淺,每隔一會兒會「醒」
當孩子睡覺的時候,其大腦每90-120分鐘就會在三個階段進行一個循環,分別是:輕度睡眠、深度睡眠、「做夢階段」。這個循環也被稱為「快速眼動」。其中,在第三階段,也就是「做夢階段」,兒童對外界環境的認知能力會增強,也就是說會出現「醒」的反應。
通過多年研究,學者發現此階段對孩子的記憶和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另外,研究顯示,「做夢階段」大腦的信息獲取能力會進一步增強。所以,如果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出現這些信號,證明孩子的大腦發育相當不錯。
2、睡覺時,時常面帶笑容
美國育兒專家伊林沃夫,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嬰兒出生三天後會笑得,到了6歲的時候智商就會達到180分。除此之外,美國華盛頓的醫學家指出,年齡和智商之間的關係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智商相對較高的兒童,會笑的年齡和次數都會比一般兒童高一點。
人的表情是由大腦來控制的。我們從孩子的發育角度出發,通常嬰兒在2到3個月時,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才會露出笑容。所以,事實證明,如果孩子的大腦發育良好,說明他的智力發展也十分良好。
3、睡覺時,亂踢被子
寶寶睡覺時亂踢被子,這是媽媽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經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腳上有一條「動-靜脈吻合支」的血管,它能夠有效的幫我們調節身體溫度。嬰幼兒時期,孩子的發育非常快。
與之對應的是,孩子的新陳代謝則會非常迅速。所以,當嬰兒睡覺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把小腳丫伸到外面去。經過科學研究證明:還在的體溫高,說明孩子的神經更警覺。體溫過高,神經則會接收到信息,然後傳輸給大腦。
於是,大腦則會控制身體做出反應。比如:踢被子。其次,我們發現睡覺的時候,亂踢被子的小孩,他們都有著高的記憶力、注意力等。孩子的智商有先天因素有關,當然也與後天條件有關。父母不僅 需要發揚孩子先天的各種條件,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後天的各種能力,比如:《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訓練書》。
很多兒童的注意力都很容易分散,而《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訓練書》這本書則是專門針對兒童注意力方面的問題而編撰的。高注意力的兒童,做事情更加的專心,遇到事情的容易堅持到底,而且也能夠及時完成作業,取得優秀的成績。
這套書總共有12冊,裡面包含400個遊戲,100個問題,父母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有趣的益智遊戲及其問題,啟迪兒童思維,開發兒童智力,促進兒童弄發展。這套書的評分也相當不錯,豆瓣評分達到8.8分,非常適合3-8歲兒童,對他們的成長很有幫助。
總結:
俗話說:「三歲看老」。雖然一個人的智力與先天因素緊密相關,但是後天的培養也不可缺少。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措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孩子們能夠更好更健康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書籍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而選擇合適正確有利的書籍則更為重要。所以,父母們可以多看看我們推薦的書籍,相信肯定會大有裨益,收穫頗多。